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课文往往承载了诸多语文要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长课文的教学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哦,香雪》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教学长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从侧面表达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小说在教材中长达10页,而依据教学建议,这篇课文仅安排一课时,按照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课时显然是不够的,笔者便探索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以任务引导教学
长课文的教学与其他课文的教学一样,必须设置前置性导学任务,但因长课文内容丰富、语文要素繁杂等,长课文前置性导学任务的设计要求比短课文更高。教师从文本实际出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乃至文体特点等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文本学习的目标。
《哦,香雪》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语文要素有诗歌鉴赏、小说鉴赏等。笔者结合这些目标、要求和《哦,香雪》的文本特点,精心设计了下面的前置性导学任务:①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主要内容;②分析主人公香雪和次要人物凤娇、“北京话”等人物的形象;③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④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分析“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⑤你从香雪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在这5个前置性导学任务中,任务1、任务2和任务3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任务4则是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的具体化。4个任务都体现了小说文本的特点。学生依据这4个导学任务进行前置性学习,就有了学习目标,就不会因课文太长而无所适从。任务5是对前4个任务的总结和升华。进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前置性导学任务反馈,笔者很容易找到了学生的共性问题及学习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学情依据,也为即时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长课文篇幅长,容量大,语文要素多,面面俱到、精研细磨式的教学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在教学《哦,香雪》时,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从前置性学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临时调整教学预设。从前置性学习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共性问题有两个:一是因为文本太长,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模糊;二是因为文本承载的语文要素多,学生对文本中的象征意义不甚明了。于是,笔者将教学预设“背景介绍” “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文本的主旨思想”等调整为“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分析重点事物的象征意义”。然后,笔者精选文本中“女孩们换东西”和“香雪换铅笔盒”两个内容,引导学生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学生立即领悟:“面”是指台儿沟的一群女孩,“点”是指主人公香雪。从“面”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是“出门看火车(4~11自然段)—议论“北京话”(12~45自然段)—按需换东西(46~55自然段)”;从“点”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是“因铅笔盒被人奚落(56~62自然段)—换铅笔盒忘记下车(63~68自然段)—勇走夜路(69~81自然段)”。這样,文本的结构就很清晰了。
接着,笔者精选了文本第1~4自然段中关于火车和台儿沟的内容以及后文中“香雪换铅笔盒”的内容,用PPT展示“火车”“大山”和“钢笔盒”三个事物,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基本明确“火车”象征着外面的世界或现代文明,“大山”象征着封闭的山村环境或乡土文明,但对于“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则众说纷纭,有的学生说象征了香雪美好的心灵,有的学生说象征了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影响,还有的学生说象征了文化和知识。这些理解都有道理,但并不准确。笔者便精选文本中“公社同学对香雪小木盒的奚落”“香雪与火车上女学生换铅笔盒”和“香雪走夜路时打开铅笔盒”三个重点内容进行讲解:“铅笔盒”是一种文具,所以说,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用鸡蛋换“铅笔盒”的原因是香雪被同学奚落,香雪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因此,“铅笔盒”是香雪的一种心愿和追求,即希望得到公社同学们的尊重;香雪因换“铅笔盒”而耽误下火车,走三十里夜路也感到快乐,象征着香雪要求摆脱封闭落后的生活、追求现代文明的渴求。
笔者通过精心选择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前置性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既解决了长课文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问题,也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大胆舍弃非重点语文要素,突出教学重点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深入研究文本,结合学情大胆舍弃相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就能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大胆舍弃,避免低效或无效教学。
《哦,香雪》的语文要素非常多,但笔者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大胆舍弃了诸如词语的理解、小说的情节、题目的含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小说风格等语文要素,把教学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主旨探究和人生启悟上,旨在通过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分析,探究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探究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进而探讨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如何迎接科技文明,如何肩负时代使命。
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香雪的心理描写,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香雪的心理描写中看出了什么?”有学生看出了“香雪的内疚和担心”,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犹豫和矛盾”,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紧张和痛苦”,还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兴奋和满足”。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从这些复杂的心理中探究其社会意义。经过学生的讨论和笔者的引导,学生最终明确:香雪经历了从害怕到勇敢、从犹豫到兴奋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山路上完成的,但她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充分展现了香雪对都市文明的渴慕与追求。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香雪的渴慕与追求,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探讨青年学子如何应对当代的科技文明,如何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样的取舍,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长课文的教学有其特殊性,虽然教无定法,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却是其必然的“定法”。精心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精选教学内容、大胆舍弃非重点语文要素应该能为长课文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监利市实验高级中学)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从侧面表达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小说在教材中长达10页,而依据教学建议,这篇课文仅安排一课时,按照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课时显然是不够的,笔者便探索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以任务引导教学
长课文的教学与其他课文的教学一样,必须设置前置性导学任务,但因长课文内容丰富、语文要素繁杂等,长课文前置性导学任务的设计要求比短课文更高。教师从文本实际出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乃至文体特点等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文本学习的目标。
《哦,香雪》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语文要素有诗歌鉴赏、小说鉴赏等。笔者结合这些目标、要求和《哦,香雪》的文本特点,精心设计了下面的前置性导学任务:①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主要内容;②分析主人公香雪和次要人物凤娇、“北京话”等人物的形象;③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④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分析“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⑤你从香雪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在这5个前置性导学任务中,任务1、任务2和任务3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任务4则是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的具体化。4个任务都体现了小说文本的特点。学生依据这4个导学任务进行前置性学习,就有了学习目标,就不会因课文太长而无所适从。任务5是对前4个任务的总结和升华。进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前置性导学任务反馈,笔者很容易找到了学生的共性问题及学习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学情依据,也为即时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长课文篇幅长,容量大,语文要素多,面面俱到、精研细磨式的教学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在教学《哦,香雪》时,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从前置性学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临时调整教学预设。从前置性学习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共性问题有两个:一是因为文本太长,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模糊;二是因为文本承载的语文要素多,学生对文本中的象征意义不甚明了。于是,笔者将教学预设“背景介绍” “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文本的主旨思想”等调整为“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分析重点事物的象征意义”。然后,笔者精选文本中“女孩们换东西”和“香雪换铅笔盒”两个内容,引导学生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学生立即领悟:“面”是指台儿沟的一群女孩,“点”是指主人公香雪。从“面”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是“出门看火车(4~11自然段)—议论“北京话”(12~45自然段)—按需换东西(46~55自然段)”;从“点”的角度分析,文本结构是“因铅笔盒被人奚落(56~62自然段)—换铅笔盒忘记下车(63~68自然段)—勇走夜路(69~81自然段)”。這样,文本的结构就很清晰了。
接着,笔者精选了文本第1~4自然段中关于火车和台儿沟的内容以及后文中“香雪换铅笔盒”的内容,用PPT展示“火车”“大山”和“钢笔盒”三个事物,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基本明确“火车”象征着外面的世界或现代文明,“大山”象征着封闭的山村环境或乡土文明,但对于“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则众说纷纭,有的学生说象征了香雪美好的心灵,有的学生说象征了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影响,还有的学生说象征了文化和知识。这些理解都有道理,但并不准确。笔者便精选文本中“公社同学对香雪小木盒的奚落”“香雪与火车上女学生换铅笔盒”和“香雪走夜路时打开铅笔盒”三个重点内容进行讲解:“铅笔盒”是一种文具,所以说,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用鸡蛋换“铅笔盒”的原因是香雪被同学奚落,香雪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因此,“铅笔盒”是香雪的一种心愿和追求,即希望得到公社同学们的尊重;香雪因换“铅笔盒”而耽误下火车,走三十里夜路也感到快乐,象征着香雪要求摆脱封闭落后的生活、追求现代文明的渴求。
笔者通过精心选择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前置性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既解决了长课文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问题,也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大胆舍弃非重点语文要素,突出教学重点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深入研究文本,结合学情大胆舍弃相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就能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大胆舍弃,避免低效或无效教学。
《哦,香雪》的语文要素非常多,但笔者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大胆舍弃了诸如词语的理解、小说的情节、题目的含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小说风格等语文要素,把教学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主旨探究和人生启悟上,旨在通过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分析,探究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探究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进而探讨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如何迎接科技文明,如何肩负时代使命。
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香雪的心理描写,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香雪的心理描写中看出了什么?”有学生看出了“香雪的内疚和担心”,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犹豫和矛盾”,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紧张和痛苦”,还有的学生看出了“香雪的兴奋和满足”。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从这些复杂的心理中探究其社会意义。经过学生的讨论和笔者的引导,学生最终明确:香雪经历了从害怕到勇敢、从犹豫到兴奋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山路上完成的,但她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充分展现了香雪对都市文明的渴慕与追求。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香雪的渴慕与追求,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探讨青年学子如何应对当代的科技文明,如何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样的取舍,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长课文的教学有其特殊性,虽然教无定法,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却是其必然的“定法”。精心设计前置性导学任务、精选教学内容、大胆舍弃非重点语文要素应该能为长课文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监利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