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校采取“开学不返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师生线上教学情况的调查,并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分析线上教学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发现高校线上教学情况良好,实施效果较佳,师生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全面推行线上教学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出的一项应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可从优化教学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在线学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新教育体系等方面措施改进。
  关键词:高校线上教学;疫情防控;多元线性回归;实施效果
  一、引言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革,21世纪初,线上教学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2007年犹他州州立大学率先推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学,它在时空分离情况下,基于网络媒介及工具,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学习资源交互等完成教与学实践活动。据美国Ambient Insight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数量从2009年的44%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81%,并于2018年首次超过线下学习的学生数量。[1]2012年中国学习美国引入MOOC,在线教育开始跨时代的发展。但当时在线高等教育经历了双重管理体制下的远程教育,形式以传统高校辅助线上教学为主,缺乏前期一体化有效管理,导致在线教育系统的学分认证、质量监控、社会认可约束等一系列机制不完善。为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也多次下文推进中国线上教学普及和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教育信息化2.0行動计划》(2018)都明确提出,计划到2022年前后,所有学校覆盖数字化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信息素养,构建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治理新方式[2][3]。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大型互联网教育平台纷纷涌现,如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开发的雨课堂等。受到传统教学手段路径依赖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网络教育的推进相对缓慢。据2018年数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仅27.7%的学生接受了网络学习,在所有课程中网络课程数量仅占5.5%[4]。
  2020年1月初新冠肺炎在全国快速蔓延,为了有效控制人员聚集,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学校推迟春季开学时间,随后对广大学生发出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展开“停课不停学”的倡议[5]。全国高校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布置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在今年春季学期全面启动了线上教学,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应急措施,但也是一个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线上教学推广和普及的难得契机。本文以广东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对象,就线上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判当前线上教学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为今后改善高校线上教学提出建议。
  二、线上教学实施情况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
  2020年3月开始,广东省大部分高校2020学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学,在全面实施线上教学二周后,本文通过问卷星向广东16所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分别发放了关于线上教学问卷调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授课学习的教师与本科生。自2020年3月16日开始向广东省内16所本科高校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授课学习的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这些高校有综合类、财经类、工科、医学、农学等高校,也包括公办和民办高校。3月18日截止回收。收回教师问卷732份,有效问卷627份;收回学生问卷5734份,有效问卷4947份。收回的问卷中,学科分布涉及人文社科类,工程技术类以及自然科学类等,其中以人文社科类为主,占比75.92%,课程类别涉及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
  (二)线上教学实施情况
  总体来看,自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两周以来,高校线上教学有序开展,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课堂纪律调控得当,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
  1.线上教学准备工作。为更好的进行线上教学,正式开课前各高校给教师推送有关线上教学技巧、微课课件制作、教学平台软件的操作等相关培训视频,有助于教师学习学习网络教育相关技能。
  2.线上教学模式和平台选择。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选择“社会资源MOOC+答疑”模式的教师占22%,“直播”模式占18%,“视频音频+答疑”占15%,“慕课平台+答疑”占5%,而选择多模式组合进行教学的教师占40%。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约38%的教师选择使用QQ群课堂作为教学平台进行课堂直播,选择腾讯课堂平台的教师占28%,选择慕课平台的占比13%,5.37%的教师使用腾讯会议,大概1%的教师选择ZOOM,混合使用等其他方式占15.31%。QQ直播平台免费、用户基础广泛良好、平台稳定;腾讯课堂的优点是传播及搜索的入口容易;而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个教学平台优势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根据课程情况、师生网络及硬软件情况进行最合适教学的方式。
  3.线上教学过程。课前,授课教师通过QQ群、微信或教学平台发布公告,提前公布相关知识点、布置课前思考题等方式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学生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加,课前预习的学生达到了95%(图1)。课堂上,学生出勤率与课堂纪律得到保障,96%的学生出勤状况良好。师生互动频繁,提升了课堂活跃度。课后,教师们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或雨课堂布置作业,并以图片或语音讲解等方式进行在线答疑,约96%的课程实现了课后答疑。
  
  4.在线课程质量监控。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均成立由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督导委员参加的线上教学工作机构,学校领导及工作组成员实名进入网上课堂听课,及时了解和反馈线上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对每门课程进行巡查,了解各课程在线上平台或软件使用情况,并及时向学院和任课教师反馈在线教学存在问题。   三、线上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一)线上教学效果明显
  1.课堂互动程度显著提升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被认为是不专心、不认真学习的表现,与有效学习是矛盾的。打破课堂沉默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们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与激励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然而却收效甚微。据2018年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经常”或“频繁”在课堂上发言的占比仅为19%[6]。线上教学平台和软件提供了多样化互动手段,教师们可以采取弹幕、投票、举手、发红包和问卷等新形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不拘泥于传统的点名提问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后,针对教师的问卷显示,约56%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的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课堂沉默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师生互动程度显著提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使得学生们认为线上教学比课堂授课更为新颖有趣,大大提升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师生普遍重视线上教学工作
  调查显示,仅有24%的教师之前开展过线上教学。开展线上教学后,教师们提前进行了线上教学技巧、微课课件制作、教学平台软件的操作等相关培训视频的学习,投入大量时间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使用,筛选优质教学资源,并结合线上教学要求重新制作课件。课后阶段,教师们设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评,同时通过图片和语音讲解进行针对性答疑。教师们精心设计线上教学各个环节,79%的教师在线上教学投入比线下教学更多时间与精力。
  线上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74%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中老师作业布置更多、课堂预习任务更繁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认为线上线下学习时间差不多的学生为22.6%,仅有3.5%学生认为线上学习花费的时间比線下学习更少。
  3.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
  在线下课堂中,教师通过面对面授课进行实时互动,能较为直观的监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但是也增强了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线上教学采取远程录播和直播等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们对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监管降低,给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由一个时间段变为一个时期,实现了由结果化向过程化转变。线上教学要求学生降低对教师监督的依赖性,化被动为主动。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充当配角,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提出质疑,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据统计,线上教学开展以来,约79%的学生表示脱离了教师的监管后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会主动调整作息习惯、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并有88%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巩固教师授课的知识点和学习其他课程知识。
  (二)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1.线上教学条件准备不充分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高校应急开展了全面线上教学工作,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面准备尚不充分。在学校方面,需要在短时间内制定科学合理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做好教学工作安排,保证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这些工作完成仓促。教师方面,约36%的教师反映专业教学设备需要重新采购,如更换电脑,采购耳机、麦克风、书写板等,疫情期间物流受影响,给教学工作尤其是身处疫情严重区域的教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无网络授课经验的教师只能通过线上教学培训课程进行学习,临时自学或边教边学的教师达到了51%。学生方面,参与网络课程学习使用的电子设备有电脑(13%)、平板电脑(1%)与手机(15%),有7%的学生会借助多种设备学习,但多以手机为主,视频呈现效果受限。加之家中环境复杂,网络状态不稳定等也可能影响居家线上学习效果。
  2.线上教学平台不稳定、缺乏个性化设置
  在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各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寻找适宜的在线教学平台。据统计,在网络交易平台的使用过程中,网络状态不稳定,网速过慢是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图2),导致教师可能难以有效管理课堂和互动。此外,软件崩溃黑屏、音视频卡顿、延迟、有杂音等故障在线上教学大量开展的时间段也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软件功能也是制约师生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瓶颈之一。在此次线上教学中,教师们多采用雨课堂、腾讯课堂的等线上教学平台。在此之前这些线上教学平台仅是小范围使用,并未实现规模化使用。教学平台内在的功能设计大多只能实现通用教学功能,缺乏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的一些个性化功能,如教师板书困难等。目前,多数线上教学工具更多针对中小学教学特点开发,注重考勤和作业,针对高等教育特点的平台较少。因此高校并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只能选择较为广泛使用的几个线上教学平台。
  3.教师线上教学经验不足
  教师是本次“停课不停学”行动的实践主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本质区别。传统线下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阵地,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混合教学优势,组织、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从线下课堂授课到线上教学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极大改变,二者存在诸多差异。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并未给教师们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与调整,相关教学经验与技能培训的缺失使教师们未形成线上教学模式下的新兴教学理念与相关教学方式,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四、线上教学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一)数据来源
  选取本次调研中4947份针对学生线上教学满意度有效问卷作为实证分析依据,调研主要从学生基本情况、线上教学平台及直播方式选择、线上教学互动、应急预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展开,以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总体评价。问卷结果显示,对于线上教学效果,29.85%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49.23%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18.59%的学生认为一般,2.33%的学生认为不满意。   对于本次疫情学校采取的紧急线上教学措施,约81%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扩大了课程规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7%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后会经常进行线上教学。有57%的教师表示会在此后将线上教学作为一种线下教学的辅助手段。
  学生是评价线上教学工作的主体,79.08%的学生表示线上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有趣,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更多互动方式,教学模式多样灵活,打破了传统教学古板枯燥的固定模式,对此次的线上教学感到满意,并且有73%的学生表示对之后学校继续开展线上教学方式很期待。
  (二)样本特征及指标选取
  1.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涵盖不同学科,其中大一学生为37.97%,大二学生占30.89%,大三学生占25.95%,大四学生多数已经结课,占比较少,仅为5.19%。
  2.教学工作准备
  线上教学实践中,学生居家学习需要通过慕课、直播、QQ等网络平台或工具与教师进行交互,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完成线上学习,教师要准备平台、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学习平台及直播方式选择、应急预案、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资源等都会影响学生教师线上教学评价。如表1所示,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采用慕课平台与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且为应对软件卡顿等突发状况会准备应急预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举手、讨论等方式开展互动,利用QQ群进行课后答疑;95.32%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认真、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电子资源、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及音频、慕课等。
  3.学生学习态度
  对学生而言,线上教学是在没有教师连续关注,也没有同伴可直接参照的情况下独立开展的学习,这种自我导向的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线上教学实施效果。选取学生线上学习投入时间、提前下载学习资源预习、作息习惯、自觉运用学习平台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对线上教学喜爱程度、出勤等能说明学生学习态度的指标。
  (三)模型的建立
  由于因变量是多分类变量,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其公式如下:
  其中,Y是因变量,表示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自变量X1表示年级,X2 表示教师是否选择慕课进行授课,X3表示是否选择利用QQ群课堂进行直播,X4表示是否选择利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X5表示出现过平台卡顿并启用了应急预案,X6表示课后答疑,X7 表示利用举手、讨论区、弹幕等进行互动,X8 表示教师教学态度,X9 表示学生课前提前下载电子资料学习,X10表示學生选择视频作为学习资源,X11表示学生线上学习投入时间,X12表示学生没有调整作息习惯以适应线上教学,X13表示学生上课之余运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其他网络视频课程资源,X14表示学生喜欢线上教学方式,X15表示学生有缺课现象。参数b0、b1、b2…b15表示自变量对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参数越大表示自变量对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影响越大,E表示随机误差项。
  收回问卷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调整后的R2为0.424,拟合度较好。德宾沃森统计值为2.027,接近2,说明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模型显著性检验p<0.05,说明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表4模型回归结果显示,15个变量中,12个线性模拟效果较好,3个未通过检验,对线上教学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在样本基本情况中,学生所在年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就读年级对线上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并未明显影响。
  2.在教学工作准备中,“教师是否选择慕课进行授课”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是否选择利用QQ群课堂或腾讯课堂进行直播”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线上授课过程中,通过直播方式授课比较受学生欢迎,直播可以实时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好,“QQ群课堂直播”这一影响因素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QQ群课堂的稳定性及功能等更能满足学生上课需求;“平台卡顿并启用应急预案”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利用举手、讨论区、弹幕等进行互动”在1%水平上通过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互动对线上教学总体评价有正向影响,线上教学不同于面授课堂,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通过举手、弹幕、讨论区等方式设计问题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教师教学态度通过教师认真备课、授课内容丰富、多样化授课方式体现,该因素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教师教学态度对线上教学总体评价有正向影响,教师教学态度越认真,学生满意度越高;在学生选择的教学资源中,教学视频对线上教学总体评价影响显著,但系数为负,教学视频是最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子资源,因此对其制作要求也较高。从上分析可得出结论:课堂直播方式、准备应急预案、课堂互动、教师教学态度等对线上教学总体评价影响显著,且有积极影响,视频等教学资源对线上教学评价影响显著,需提高其制作水平。
  3.在学生学习态度中,“学生学习投入时间”和“上课之余运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其他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分别在5%水平和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学生增加线上学习时间,更多地获取资源、习得知识,能提高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学生没有调整作息习惯”以适应线上教学和“偶尔缺课”分别在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刚开始线上教学时,不少学生仍然处于寒假状态,加之在家上课缺少课堂的严肃氛围,如不能调整作息习惯,则较难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及节奏,这些都说明懒散的学习态度不利用线上学习,也会降低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喜欢线上教学”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学习热情和对线上教学的肯定态度与线上教学总体评价呈正相关性。据上分析可知:学生投入线上学习时间、上课之余运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其他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喜欢线上教学、作息习惯及出勤率对线上教学总体评价有显著影响,增加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学习热情、良好的作息习惯及按时上课等对教学总体评价影响有正向影响。   五、高校线上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结合本校实际优化现有教学平台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加强与大型线上教学平台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适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平台。同时,为更好引入与建设个性化线上教学平台,亟需加强学校相关硬、软件建设。一是加强线上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信息部门需要加快网络设备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建设与完善。二是优化现有校园线上教学平台。以协调师生角色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在线教学的交互界面,最优化网络平台的可视化交流,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使用情况与学生的學习情况对教学平台的模块设计与教学方案设计进行个性化建设,以此提高线上教学平台的管理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引导教师学生主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三是丰富校园线上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强与优质线上教学平台的合作,购买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推进校园教育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多元化。
  (二)加强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培训
  从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转变,教师们需要面对许多的新要求与新挑战,相关培训有助于教师适应线上教学,也是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应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师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前可以开展教学设计和基础技能两方面的培训。一方面,教学设计方面重点培养教师的线上教学思维、将学习目标按网络方式设计为系列化模块、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同步网络活动。从线下课堂授课到线上教学其实是教学理念的极大改变,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可以促使教师摆脱教学固化思维,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组织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备课阶段,教师需在教授课堂内容的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拓展,准备视频、音频、题库等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元性课程资源。在课堂内外,教师要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提出质疑,设计适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互动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考核形式方面,线上教学应将考核方式渗透进学习全过程,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基础技能方面重视培养线上教学的原理及方法、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信息技术技能,助力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高。为保证培训质量,建议学校组织能立足全局、引领方向、进行指导工作的专家团队,对学校教职工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实操等提供建议和指导。
  (三)健全线上教学监督机制
  许多学校仍处于线上教学初始推广阶段,现存的教学监督机制与线上教学难免不匹配,出现了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调控困难的问题。例如互动参与学生总是集中在少数;现有线上教学除了点名等考勤方式,无法有效判断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线上教学的教学特点,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质量和状况监测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实施的工作方案。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挖掘线上教学中师生的数据资源,提前制定评估在线教学质量的数据指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利用数据动态监测在线教学实施状况。通过预习时长、测验成绩、互动活跃度、出勤、作业完成等数据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激发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学线上教学师生交互性强,这种交互性体现在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上,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多开展小组互评、讨论、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线上互助互赶,营造良好线上学风。
  (四)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
  疫情的出现成为高校线上教学迅速发展的契机,推进线上教学常态化,并将线上线下教学二者融合发展,建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教育”变革创新落到实处。一方面,将线下教学作为线上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对线下传统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管理,汲取线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于难以进行网络授课的实验操作和体育活动,线下教学补充和完善线上教学的弊端。另一方面,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变革创新。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知识资源与教学方法移植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更便利地获取知识。通过优化课堂内容,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组织管理,丰富教学内容的视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抓住线上教学的发展契机,真正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建设混合教育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
  (五)建设“互联网+教育”下的新教育体系
  疫情之下,“互联网+教育”行业备受瞩目,对于线上教学的探讨层出不穷。理性辩证地看待线上教学的利弊,发挥出线上教学的实质性优势。为构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教与学、管理和研培等各项工作的变革与创新。高校管理部门需要探索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主要问题的新教育体系,并以此研究、设计、建设有效的信息化环境和支撑系统,真正实现传统教育的变革。
  结语
  疫情之下,我国的“互联网+教育”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疫情终会过去,学校的管理部门应立足长远发展全局系统思考,借此“非常态”教学时期,全面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加强校园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大胆尝试新兴教育模式。基于大数据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融合发展,思考互联网时代学校的未来发展形态,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更新管理观念,做好服务支持,创建“互联网+”的校园环境,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改革“互联网+”背景下的管理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教育决策,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儒国,宋琦.国外教师线上教学研究的回溯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1):54-58+45.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20200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 号,2018-04-18.
  [4]房林.浅谈高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嵌入路径[J].市场研究,2018(12):15-17.
  [5]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6]丁一鑫,党子奇,李军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线上沉默及其唤醒[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79-84.
  (责任编辑 赖佳)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葆有强大生命力,给予一代又一代青年以科学的智慧和理论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必修课教育既需要充分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基本原理、科学内容,也需要将人们的人格发展、素养提升、理想信仰、实践探索跟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强化马克思主义对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帮助。由陈先达编著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必修
期刊
摘 要: 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世界趋势下,南部非洲地区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与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共同推动了 “南部非洲大学联盟”的成立。联盟早期通过开展研究、召开管理者会议与建设项目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发展,在2013年经历财政危机后,联盟转变了经营模式,延续了前期管理者会议与项目的形式,并积极构建合作关系以维持联盟的运转,但至今发展状况仍不太乐观。联盟若想扭转现有困境,需聚焦成员
期刊
西洋木管乐是西洋管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常见的西洋乐器。在高校的乐器表演教学中,独立性的乐器教学是较为普遍。对此,专家学者认为,高校乐器表演教学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重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重视西洋木管乐等组合器乐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得以更全面地掌握西洋木管乐的核心艺术内涵与技巧,在学习中真正获益。由郭玉所著的《西洋木管乐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一书主要针对的是西洋木管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演奏艺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小提琴演奏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规范小提琴演奏的专业教学体系,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提琴演奏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学校需要在传统小提琴演奏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展开新时代探索。由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尤·伊·扬凯列维奇著述的《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2003年4月1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小提琴演奏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该书涵盖了作者在小提琴
期刊
传统文化是饱含民族特质、历史风貌、文化风俗的集合,是有别于外来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最能够反映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价值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高校思政教育则是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道德规范等方面教育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高校及教师可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民族文化认同度高、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方式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由王
期刊
摘要:校企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启动阶段、稳定阶段、停止阶段。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分析某实践基地建设在各个运转阶段的特征及其不确定性因素。从案例得到启示,提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学校变被动为主动进行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升级校内课堂,打造“教学工厂”,成为克服实践教学基地不确定性发展的破局之策。  关键词:社会交换;校企共建;实践教学  一、问题
期刊
中国民族音乐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新时期应当坚守的重要音乐类型。随着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和民族化发展加快,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还应当持续深化,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总体质量与水准。《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一书是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邓光华主编的专业性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教材。该书在内容上既包括系统化的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历史知识,又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示
期刊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外语教学更加注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交互融合,通过跨文化交际形成文化教学,以进一步推动语言教学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中日两国由于地缘、文化因素,目前和未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将会有更加持续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中国的日语教育也应当结合时代变化,对当前的语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开展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日语教学新模式,以推动和加强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形成跨文化
期刊
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当前,一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文学鉴赏对学好汉语言文学作用显著,无法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不能称为成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应当坚持探索出有效的培养方式,将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作为立足点。《当代汉语言文学研究及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一书旨在结合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实际,从研究汉语言和当代文学入手,在有关文学研究理论指导下,探究现代汉语思维下
期刊
摘要:研究基于前期英媒历时话语研究得出的四领域九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框架,自建语料库收集自2008年8月至2019年8月共11年间的澳媒《悉尼先驱晨报》网络报道。基于语料库技术和内容分析的话语分析结果显示,自2012年起,在制度域的国际化评价、经济域的国际教育市场、教学域的教师国际化方面,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原有的消極话语趋向积极,令报道整体朝积极语义韵方向发展。澳媒话语认知的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