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生死朗读》再次让人们看到爱情的产生和年龄,身份,地位无关紧要,而怎样守住一分爱情却是人们一生都在学习的。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是战争的亲历者,男主人公是=战后德国的第:代人,故事围绕他们的爱情展开,女主人公被判终身监禁,本来是要用自由来赎罪,而电影中她是在此期间学会了写字,从此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感情了,也不用再隐瞒她是文盲了,最后她也是借着知识带给她的勇气去寻找另一个彼岸!
关键词 爱情 保密 战争 审判 救赎
引言
电影《生死朗读》获得了2009年第81届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奖,它改编自德国作家伯恩哈德·旌林克德同名小说,整部影片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影片开始讲述了一个15岁的高中生米夏埃尔爱上了比他年长21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朗读,沐浴,做爱”,这是他们的约会方式。而这段快乐的时光只持续了一个夏天,随着汉娜的不辞而别而告一段落:再次相遇时是八年后,这时的汉娜成为罪犯站在审判席上,米夏埃尔已是海德堡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正好来旁听审判过程。当米夏埃尔再次听到恋人熟悉的声音时。还是无法抑制住心中曾经的那份爱,他心情忐忑,坐立不安,并且有些无所适从,因为这时的汉娜已从他的恋人,变成了罪犯。而且是在二战中帮助纳粹残杀无数犹太人的帮凶。于是米夏埃尔决定埋藏这份感情,影片最后一部分讲述了汉娜在狱中的生活,这时的汉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过得充实,因为米夏埃尔又把以前给她朗读过的书全部录成磁带寄给汉娜,有了爱情的日子。生活是件美好的事情,汉娜也在此期间学会了识字,出狱前夕,他们两人再次相见,而这次见面打破了汉娜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最终她选择永远的离开!
一、爱情
影片刚开始有一段米夏埃尔和一个女人的对话,那个女的说道:“到底有没有一个女人和你待足够长时间,可以了解你脑子里想了些什么?”这句话也勾起了米夏埃尔对往事的回忆,整个故事就是在回忆与现实镜头的切换中展开。而关于他们爱情的描述贯穿整部影片。如果说男人为爱而哭了,那是真的爱了。所以我想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爱情,影片中米夏埃尔总共哭了五次,每次都和汉娜有关,可见这是一份刻骨铭心,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爱。
第一次流泪是在他们初次相遇时,米夏埃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生病了,头晕,呕吐,于是坐在一间过道中休息,这时汉娜下班回家正好看到米夏埃尔,她走上前去。关心地问道:“怎么了,孩子?”然后又把地板冲洗干净,并把米夏埃尔送回家。这些在汉娜看来也许只是小事一桩,助人为乐而已,可是米夏埃尔却感动哭了。这一次的哭还不是为了爱情,它是人类在感受到温暖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激之情:
第二次哭是他们一次吵架后:
米夏埃尔说:“我没想惹你不开心。”
汉娜说:“让我不开心你还不够格。你对我还没重要到那个程度。”
汉娜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情窦初开的米夏埃尔,他悄悄的走到门外哭了一场,然后又进屋说道:“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以前从未和女人交往过。我们在一起四周了,没有你我不能活,我不能没有你,只是想一想都会要了我的命。你说的是真的,我对你不重要,你原谅我吗?你爱我吗?”这样的话也只有在初次体验到爱情时才说得出来。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我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男人对爱情的激情只有一次,那就是初恋的时候。”当时没有理解,看完这部电影,懂了,米夏埃尔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后来也有结婚,生子,但是他始终没有摆脱汉娜对他人生的影响。
第三次哭是在法庭上,当米夏埃尔听到汉娜被判终身监禁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他是为恋人的委屈在哭。也是在为自己的胆怯懦弱在哭,因为直到此时他才明白,原来汉娜喜欢听他朗读,是因为她不识字,而她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或者说一种羞耻感,她宁愿终身在监狱度过,也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是米夏埃尔明知道汉娜是冤枉的,却也没有勇气站出来,把事情澄清,一方面他说是被告人自己决定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他也在担心,畏惧,或者说汉娜是战争的亲历者,米夏埃尔作为战后第二代德国人。他不愿自己卷入和战争有关的事情中,于是他选择和汉娜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第四次流泪。是米夏埃尔在收拾汉娜遗物时,管理员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告诉米夏埃尔,我问他好!”这是他再也忍不住。再次哭了。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对方有多重要。就是他和汉娜最后见面那次对话。打破了汉娜对他们爱情的坚持,才选择离开。
米夏埃尔:你有想过以前的事吗?
汉娜:和你在一起的事?
米夏埃尔:不。
汉娜:在审判之前,我从没想过以前的事,我从来没那个必要。
米夏埃尔:现在呢?你现在怎么认为?
汉娜:我怎么认为根本不重要,我怎么想也不重要,人死不能复生。
在他们说话时,影片里还有一个细节。他们刚见面,汉娜说道:“孩子,你长大了。”并高兴地把手伸到米夏埃尔面前,本希望得到热情的回应,可米夏埃尔只轻轻握了一下。就把手拿开了。我想就是这一刻,汉娜意识到,一切都回不去了,米夏埃尔已经不是那个吵完架还给她道歉的那个男孩了,此时坐在她对面的是想弄清她历史的战后德国第二代。
第五次哭是他为了完成汉娜遗愿去找那个犹太幸存者的女儿时,当对方追问:“你们到底什么关系?”米夏埃尔眼角湿润,心中忍不住的那份痛楚,也许连汉娜自己都不知道。她居然影响了米夏埃尔的一生,可是长大的米夏埃尔没有直接面对,他把爱埋在了心底,他也很苦恼,“痛苦在于,是爱情将自己与罪犯联系了起来。”米夏埃尔是在汉娜死后10年才将自己与汉娜的故事写下来,可见对于米夏埃尔来说这是他珍藏了一生一世的爱,人生一辈子有一份这样的爱,足矣!
二、审判
电影第二部分主要把观众的视线转移到对战争和历史的思考上。汉娜曾经是为纳粹服务过的一名看守,而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她又被作为罪犯接受审判。因为她当年参与了一次称作“死亡之旅”的转移犹太人的任务,而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失火造成300多犹太人死亡。和她一起的被告还有五人,但她们都否认自己的罪行。并把罪责都推脱给汉娜,说是汉娜一个人起草了当年的一份报告。当法官要汉娜提供笔迹来验证时,汉娜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没这个必要,是我写的。”她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宁愿把所有罪责自己承担,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影片早在之前米夏埃尔上的一堂文学课上就有埋下伏笔,这段话是这样的:“西方文学的核心在于保密的观念。可以说人物性格整个建立在人们之间未能公开的某些信息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卑劣,或高尚,以至于人们决心守口如瓶。”
汉娜最后被判终身监禁,作为观众我会同情她,因为一方面她的确参与到战争中,可她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法庭上, 当法官问她:“你为什么不开门?”汉娜说道“我们不能,我们是看守,我的工作就是看守囚犯,我们不能让他们逃跑。如果我开了门,场面会混乱。那时我们怎么恢复秩序!”这一点在米夏埃尔上的一堂讨论课上,教授说过:“社会认为自己是靠道德维系的,其实不对,维系社会的是法律,仅仅是在奥斯威辛工作不会被判有罪。在那工作过的有八千人,其中19个人被判有罪,而谋杀罪名成立的只有6人。为了证实谋杀,必须先核实意图,这就是法律。问题从来不是对与错,而在于是否合法,而且所依据的并非我们的法律,而是事发当时的法律。”是的,按照事发当时的法律,汉娜是看守,要服从命令和履行职责,在她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现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其实这一点体现了德国人理性的思考方式,但也不能说汉娜是冷酷残忍的,她也有乐于助人的时候。另一方面,汉娜本身不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吗?她当时去西门子找工作,被选去作看守,这都只不过是为了生活。可是就是这份工作使她成了纳粹残害犹太人的帮凶,她就这样被卷入了政治和战争,成了谋杀者,并要为此付出一生的自由。
三、救赎
电影最后一部分发生在汉娜服役期间,起初她的生活毫无色彩,直到受到米夏埃尔寄给她的磁带。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她双手颤抖着,时光似乎一下又回到了从前。从此以后她的生活有了色彩,她也又燃起了对未来的期望,于是有一天,她决定学习识字,从“the”开始,这样她就能给她的“孩子”米夏埃尔写信了,可是米夏埃尔只给汉娜寄他朗读的磁带,却从不回信,不知是懦弱还是走不出历史,或是想和历史划清界线。
故事安排汉娜识字作为结局,应该是想告诉大家,只有知识可以使人辨别是非,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汉娜在影片中遇到两次升职去作文员,她都放弃离开了,第一次是在西门子,她选择去作看守,第二次是从电车售票员提升为办公室助理,她也不辞而别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守她的那个秘密,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知识,想要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从她作看守时。就让年轻识字的女孩为她朗读,到后来米夏埃尔为她一生一世朗读。这些说明汉娜本身是一个孤独的人,渴望从朗读中听到别人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电影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知识的力量。电影最后她和米夏埃尔的对话中,米夏埃尔问:“那你究竟学会了什么?”她说:“我学会了识字”。那么肯定的语气,她终于可以不用在羞于自己是文盲了,后来她自杀时,也是光着脚站在一堆书上,似乎暗示着,不能亵渎知识,只有借着知识的力量才能到达天堂!
就让我用电影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不畏惧,我无所畏惧,受伤越深,我的爱也越炽热,危险只会增添这份爱。让它更清晰,更丰富,我会是你唯一的天使,你生命的结局会比开端更加美丽,连对你敞开怀抱的天堂也会说‘只有一样东西能让一个灵魂如此完整,那就是爱情’”。
关键词 爱情 保密 战争 审判 救赎
引言
电影《生死朗读》获得了2009年第81届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奖,它改编自德国作家伯恩哈德·旌林克德同名小说,整部影片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影片开始讲述了一个15岁的高中生米夏埃尔爱上了比他年长21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朗读,沐浴,做爱”,这是他们的约会方式。而这段快乐的时光只持续了一个夏天,随着汉娜的不辞而别而告一段落:再次相遇时是八年后,这时的汉娜成为罪犯站在审判席上,米夏埃尔已是海德堡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正好来旁听审判过程。当米夏埃尔再次听到恋人熟悉的声音时。还是无法抑制住心中曾经的那份爱,他心情忐忑,坐立不安,并且有些无所适从,因为这时的汉娜已从他的恋人,变成了罪犯。而且是在二战中帮助纳粹残杀无数犹太人的帮凶。于是米夏埃尔决定埋藏这份感情,影片最后一部分讲述了汉娜在狱中的生活,这时的汉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过得充实,因为米夏埃尔又把以前给她朗读过的书全部录成磁带寄给汉娜,有了爱情的日子。生活是件美好的事情,汉娜也在此期间学会了识字,出狱前夕,他们两人再次相见,而这次见面打破了汉娜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最终她选择永远的离开!
一、爱情
影片刚开始有一段米夏埃尔和一个女人的对话,那个女的说道:“到底有没有一个女人和你待足够长时间,可以了解你脑子里想了些什么?”这句话也勾起了米夏埃尔对往事的回忆,整个故事就是在回忆与现实镜头的切换中展开。而关于他们爱情的描述贯穿整部影片。如果说男人为爱而哭了,那是真的爱了。所以我想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爱情,影片中米夏埃尔总共哭了五次,每次都和汉娜有关,可见这是一份刻骨铭心,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爱。
第一次流泪是在他们初次相遇时,米夏埃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生病了,头晕,呕吐,于是坐在一间过道中休息,这时汉娜下班回家正好看到米夏埃尔,她走上前去。关心地问道:“怎么了,孩子?”然后又把地板冲洗干净,并把米夏埃尔送回家。这些在汉娜看来也许只是小事一桩,助人为乐而已,可是米夏埃尔却感动哭了。这一次的哭还不是为了爱情,它是人类在感受到温暖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激之情:
第二次哭是他们一次吵架后:
米夏埃尔说:“我没想惹你不开心。”
汉娜说:“让我不开心你还不够格。你对我还没重要到那个程度。”
汉娜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情窦初开的米夏埃尔,他悄悄的走到门外哭了一场,然后又进屋说道:“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以前从未和女人交往过。我们在一起四周了,没有你我不能活,我不能没有你,只是想一想都会要了我的命。你说的是真的,我对你不重要,你原谅我吗?你爱我吗?”这样的话也只有在初次体验到爱情时才说得出来。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我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男人对爱情的激情只有一次,那就是初恋的时候。”当时没有理解,看完这部电影,懂了,米夏埃尔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后来也有结婚,生子,但是他始终没有摆脱汉娜对他人生的影响。
第三次哭是在法庭上,当米夏埃尔听到汉娜被判终身监禁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他是为恋人的委屈在哭。也是在为自己的胆怯懦弱在哭,因为直到此时他才明白,原来汉娜喜欢听他朗读,是因为她不识字,而她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或者说一种羞耻感,她宁愿终身在监狱度过,也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是米夏埃尔明知道汉娜是冤枉的,却也没有勇气站出来,把事情澄清,一方面他说是被告人自己决定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他也在担心,畏惧,或者说汉娜是战争的亲历者,米夏埃尔作为战后第二代德国人。他不愿自己卷入和战争有关的事情中,于是他选择和汉娜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第四次流泪。是米夏埃尔在收拾汉娜遗物时,管理员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告诉米夏埃尔,我问他好!”这是他再也忍不住。再次哭了。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对方有多重要。就是他和汉娜最后见面那次对话。打破了汉娜对他们爱情的坚持,才选择离开。
米夏埃尔:你有想过以前的事吗?
汉娜:和你在一起的事?
米夏埃尔:不。
汉娜:在审判之前,我从没想过以前的事,我从来没那个必要。
米夏埃尔:现在呢?你现在怎么认为?
汉娜:我怎么认为根本不重要,我怎么想也不重要,人死不能复生。
在他们说话时,影片里还有一个细节。他们刚见面,汉娜说道:“孩子,你长大了。”并高兴地把手伸到米夏埃尔面前,本希望得到热情的回应,可米夏埃尔只轻轻握了一下。就把手拿开了。我想就是这一刻,汉娜意识到,一切都回不去了,米夏埃尔已经不是那个吵完架还给她道歉的那个男孩了,此时坐在她对面的是想弄清她历史的战后德国第二代。
第五次哭是他为了完成汉娜遗愿去找那个犹太幸存者的女儿时,当对方追问:“你们到底什么关系?”米夏埃尔眼角湿润,心中忍不住的那份痛楚,也许连汉娜自己都不知道。她居然影响了米夏埃尔的一生,可是长大的米夏埃尔没有直接面对,他把爱埋在了心底,他也很苦恼,“痛苦在于,是爱情将自己与罪犯联系了起来。”米夏埃尔是在汉娜死后10年才将自己与汉娜的故事写下来,可见对于米夏埃尔来说这是他珍藏了一生一世的爱,人生一辈子有一份这样的爱,足矣!
二、审判
电影第二部分主要把观众的视线转移到对战争和历史的思考上。汉娜曾经是为纳粹服务过的一名看守,而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她又被作为罪犯接受审判。因为她当年参与了一次称作“死亡之旅”的转移犹太人的任务,而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失火造成300多犹太人死亡。和她一起的被告还有五人,但她们都否认自己的罪行。并把罪责都推脱给汉娜,说是汉娜一个人起草了当年的一份报告。当法官要汉娜提供笔迹来验证时,汉娜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没这个必要,是我写的。”她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宁愿把所有罪责自己承担,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影片早在之前米夏埃尔上的一堂文学课上就有埋下伏笔,这段话是这样的:“西方文学的核心在于保密的观念。可以说人物性格整个建立在人们之间未能公开的某些信息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卑劣,或高尚,以至于人们决心守口如瓶。”
汉娜最后被判终身监禁,作为观众我会同情她,因为一方面她的确参与到战争中,可她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法庭上, 当法官问她:“你为什么不开门?”汉娜说道“我们不能,我们是看守,我的工作就是看守囚犯,我们不能让他们逃跑。如果我开了门,场面会混乱。那时我们怎么恢复秩序!”这一点在米夏埃尔上的一堂讨论课上,教授说过:“社会认为自己是靠道德维系的,其实不对,维系社会的是法律,仅仅是在奥斯威辛工作不会被判有罪。在那工作过的有八千人,其中19个人被判有罪,而谋杀罪名成立的只有6人。为了证实谋杀,必须先核实意图,这就是法律。问题从来不是对与错,而在于是否合法,而且所依据的并非我们的法律,而是事发当时的法律。”是的,按照事发当时的法律,汉娜是看守,要服从命令和履行职责,在她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现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其实这一点体现了德国人理性的思考方式,但也不能说汉娜是冷酷残忍的,她也有乐于助人的时候。另一方面,汉娜本身不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吗?她当时去西门子找工作,被选去作看守,这都只不过是为了生活。可是就是这份工作使她成了纳粹残害犹太人的帮凶,她就这样被卷入了政治和战争,成了谋杀者,并要为此付出一生的自由。
三、救赎
电影最后一部分发生在汉娜服役期间,起初她的生活毫无色彩,直到受到米夏埃尔寄给她的磁带。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她双手颤抖着,时光似乎一下又回到了从前。从此以后她的生活有了色彩,她也又燃起了对未来的期望,于是有一天,她决定学习识字,从“the”开始,这样她就能给她的“孩子”米夏埃尔写信了,可是米夏埃尔只给汉娜寄他朗读的磁带,却从不回信,不知是懦弱还是走不出历史,或是想和历史划清界线。
故事安排汉娜识字作为结局,应该是想告诉大家,只有知识可以使人辨别是非,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汉娜在影片中遇到两次升职去作文员,她都放弃离开了,第一次是在西门子,她选择去作看守,第二次是从电车售票员提升为办公室助理,她也不辞而别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守她的那个秘密,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知识,想要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从她作看守时。就让年轻识字的女孩为她朗读,到后来米夏埃尔为她一生一世朗读。这些说明汉娜本身是一个孤独的人,渴望从朗读中听到别人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电影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知识的力量。电影最后她和米夏埃尔的对话中,米夏埃尔问:“那你究竟学会了什么?”她说:“我学会了识字”。那么肯定的语气,她终于可以不用在羞于自己是文盲了,后来她自杀时,也是光着脚站在一堆书上,似乎暗示着,不能亵渎知识,只有借着知识的力量才能到达天堂!
就让我用电影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不畏惧,我无所畏惧,受伤越深,我的爱也越炽热,危险只会增添这份爱。让它更清晰,更丰富,我会是你唯一的天使,你生命的结局会比开端更加美丽,连对你敞开怀抱的天堂也会说‘只有一样东西能让一个灵魂如此完整,那就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