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科学课堂的延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每天与科学接触,却无视生活中违反科学规律的现象,把科学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作为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尤其让这些综合素养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的生活、生存服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教学只停留在课堂的观念,让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践于生活。
  一、将科学知识形成技能,解决有关生存问题
  片断一:记得2007年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讲到《火山和地震》这课,最终小结时,我让学生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其中有些同学认为这样的大地震离我们太遥远了,书中所述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没有必要深入地学习;有的则认为有学习的必要,大家意见不一。其中一位同学举手说到:“有学习的必要性,地球上每年都发生地震,我们不但要学习,还要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做到一旦发生地震时能够井然有序地撤离,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每年都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演练呢!”
  这位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而我之前也仅认为学习地震相关的知识就足够了,没想到演练这更深层面。课后,我搜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有许多国家每年都对学生甚至国民进行这样的演练,让人们能够从容面对地震之类的灾难。反复思索后,我愈加觉得演练的重要性,专门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展开讨论设计地震来临时的撤离方案,并对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多次演练,通过练习后,学生都能有序、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事后,我不禁思索:如果没有那位学生让我“出乎意料”,我会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演练吗?这类知识的学习、演练,难道仅限于六年级学生吗?科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延伸到生活中,形成对其未来的生命旅途中终身有益的技能。或许这些技能终生不用,但一生中哪怕只用到一次,就足已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这就是这才是科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问题
  片断二:今年春节,我回到自已的家乡,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的河边散散步,可当我漫步到河边时,河边的场景让我惊心,这条曾经给我留下无限童年回忆的母亲河,如今却是满目疮疤,河水早已干涸,散发着阵阵异味,遍处布满了生活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垃圾。我没有想到家乡的河水会污染如此严重。
  我立即向几位教过的学生了解情况,问他们如何处理生活中垃圾的,他们说都直接倒到河边,我问到:“老师在科学课上不是强调塑料制品等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让你们宣传保护环境吗?”他们表示自己没有这样做,更没向身边的人宣传。听到这些我不禁无言,尽管我们在科学课堂上突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甚至还要求学生实践调查生活中哪些不利于环保的行为并加以制止等。可就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破坏环境的行为,过去我们买菜用篮子,茶杯是瓷或玻璃的,造成的生活垃圾一般无害,最后都变成了肥料。可如今,一次性塑料制品盛行后,产生了大量生活垃圾,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这样的情况可能大多数乡镇村落都是如此,尽管我们的科学课堂关于环保的教学或许精彩,可实际生活应用有却与之相悖!
  放眼于生活,违反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学习科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更重要是让学生、公民运用知识技能使生活更加精彩,生命更有尊严,这比精彩的课堂更为重要。否则科学知识仅止步于课堂上、校园内,我们的生活何时才能更健康,我们的家园何时才会更美丽?
其他文献
“知识改变命运”是21世纪的主题,创新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对于基础学科来讲承载着掌握一切知识的根本,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又充满了情感、挑战,是一门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另外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探寻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理念。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气氛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再局限于本国的产品,而是在全球市场内选择价格低廉、品质优秀的产品。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原材料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正成为一个巨大
在分析中石化原油供应链的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中石化原油供应链绩效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构建出由战略协同、资源富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