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教师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社会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农村的中学生朴实、勤奋,但文化基础差、知识面较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经常感到: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般地,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相对闭塞,所学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而课本的内容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以致于学生们认为自己学到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他们传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并且结合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实例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与实际生活背景相结合,使得学生从感到新奇,到产生感知,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固定的结论使得学生少了自我探究的过程,因此学生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致使学习数学的兴趣难于保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很容易偏激,如果教师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是经常训斥、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很大的成见。情感上疏远,学习上自然会受影响。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接受并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知识多为抽象、枯燥的理论,机械的教学过程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合理的情境结合起来,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在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结果与学生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进而对学习乘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知识的第一步,但约有90%以上的学生的预习过程流于形式,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如:预习时,哪一部分不懂,就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笔记可以使得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第四,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讨论、请教,使得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抓住标题——结构思维
所谓结构思维就是强调以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得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根本,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2 抓住关键概念——统摄思维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关键概念又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缩影。统摄思维要求以一个概念统辖若干个概念,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概括、联想能力,把知识系统起来,使知识在原有结构上螺旋式重复加深,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迁移能力。
3 “横看成岭侧成峰”——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自觉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能力。
4 学好辩证法——辩证思维
由于受习惯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尤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我们应逐渐地将教师的作用从“讲授”提高到“引导”,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般地,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相对闭塞,所学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而课本的内容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以致于学生们认为自己学到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他们传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并且结合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实例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与实际生活背景相结合,使得学生从感到新奇,到产生感知,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固定的结论使得学生少了自我探究的过程,因此学生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致使学习数学的兴趣难于保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很容易偏激,如果教师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是经常训斥、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很大的成见。情感上疏远,学习上自然会受影响。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接受并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知识多为抽象、枯燥的理论,机械的教学过程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合理的情境结合起来,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在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结果与学生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进而对学习乘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知识的第一步,但约有90%以上的学生的预习过程流于形式,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如:预习时,哪一部分不懂,就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笔记可以使得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第四,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讨论、请教,使得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抓住标题——结构思维
所谓结构思维就是强调以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得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根本,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2 抓住关键概念——统摄思维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关键概念又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缩影。统摄思维要求以一个概念统辖若干个概念,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概括、联想能力,把知识系统起来,使知识在原有结构上螺旋式重复加深,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迁移能力。
3 “横看成岭侧成峰”——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自觉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能力。
4 学好辩证法——辩证思维
由于受习惯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尤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我们应逐渐地将教师的作用从“讲授”提高到“引导”,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