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人一生必须要做一次还愿仪式,来向神灵祈求人畜兴旺。毛南族人在还愿仪式上跳一种还愿舞,毛南话叫“条套”(即跳还愿舞)。这种舞蹈节奏明快,伴有简洁的语言,虽然面部用面具遮住,看不到面部表情,但通过手、腰、脚等的舞蹈动作能充分地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充分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各种情感。这种舞蹈是毛南族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艺术,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毛南族;祭祀;还愿舞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087-02
一、毛南族祭祀风俗简介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毛南族人信仰道教,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毛南人一生必须要做一次还愿仪式,如果上一代没有还愿,那么下一代要补还愿,但是需要加倍补杀牲畜;如果拖到第三代补还愿的话,毛南人叫套三朝,牲畜要杀两倍,往往会把家庭弄的倾家荡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带有严重封建迷信色彩的陋俗已经逐步被根除。
跳“还愿舞”的图像最早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人们发现的。当时在凤腾山的毛南祖先墓群中发现了一座于清代咸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修建的毛南族谭上达老人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戴面具跳“还愿舞”的图像。墓碑上刻有跳“还愿舞”的图像,证实了毛南族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有还愿仪式了。祭祀时,共摆六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有不同的作用。第一张桌子是许愿桌,要摆在房屋的屋檐下靠最右边,桌子上放的是七个碗和七个酒杯。七个碗中,三个碗分别盛着饭、豆腐和熟猪肉,每个碗上还要插三柱香;三个碗盛着生鸡血;另一个碗盛上白米。七个酒杯横摆在最后,桌子两边各摆一只活鸡,桌前还放一只专供师公甩符筶(卜卦的法器)用的簸箕。祭祀开始,头戴乌纱帽、手持简符坐在桌前,打着符筶,口念咒语向神灵宣告:今天主家向你们还愿了,请你们入筵领愿吧。然后向四方八面撒白米,意在给神灵引路。第二张是亲官桌,这张桌子要摆在屋前的左边角上,桌上摆的供品是一挂生猪肉,一个盛有饭、豆腐和熟猪肉的碗(碗上插三柱香),一个酒壶,六个酒杯。桌边摆一张用红毡覆盖的靠椅,顶上撑一把伞。这张桌的作用是为来贺筵的宾客准备的。宾客进门之前,先要敬一杯酒,目的是驱除阴鬼,洗净身驱,然后入筵才平安无事。第三张桌子是保筵桌,必须摆在中堂的神龛下,桌上摆放三个碗,一个碗盛着饭和一些零钱,饭上插几片柑子叶;另一个碗盛着饭、豆腐和熟猪肉,上插三柱香;第三个碗盛着白米。这张桌子是为请三界公爷而设的,师公口念咒语、撒米引路,敬请三界公爷来保筵。第四张桌子是敬宗桌,在祖宗灵位前摆设,桌上摆着一头乳猪、两只鸡,还有部分碗盏,桌边摆放着香。这张桌子是为敬请祖宗返乡入筵而设。第五张桌子是洗面桌,在主家卧室门的一边摆设,敬请的万岁娘娘一降临,要先到这里洗脸用餐。与“洗面桌”相对的是剪花桌,摆设于主家卧室门的另一边,有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公端坐在桌边剪花,还有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奶在卧室里绣花。据说,族公、族奶是为主家压福的,在开坛期间他们不能出去,更不能到村上串门,那样会把主家的福气带走。
毛南族的还愿仪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有许多禁忌。还愿仪式在大年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做的。仪式中的曲子、唱词在平时是禁止唱的,尤其是在办婚宴和春节等节日里,就连谈及“还愿”的话题都是忌讳的。还愿仪式一般要进行三天两夜,必须由村里专门的师公团队来为主家做,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女性在场观看。
二、毛南族祭祀舞蹈概述
毛南族的“还愿舞”共有十五个舞蹈场面,均由师公们(只有男性)头戴面具扮演各种神的形象来进行舞蹈,男性神一般身穿绣着各种鲜艳图形的龙袍、蟒袍,袍上佩戴闪光片。女性神的服饰则与民间妇女相差无几,上衫下裤,不穿裙装。毛南族还愿舞是傩舞的一种,是从民间祭祀乐舞中发展而来的,以祭祀娱人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还愿舞起伏跳荡、轻柔悠然的神韵。毛南族还愿舞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避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跳的穿针舞等程式性舞;二是表现生产劳动中的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等,都是模仿性很强的比较形象化、情绪化的舞蹈动作。
三、毛南族还愿舞的特点
毛南族还愿舞最显著的特点是融合了诗歌、乐曲、舞蹈,并配合唱师和打击乐表演,内容主要以颂扬真善美为主旨,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也深受其他民族的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还愿舞大体上是以“情”为母体,借助宗教礼仪来表现毛南族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还愿舞的内容多是以毛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剔除了那些虚无缈茫的东西,舞蹈者戴着木面具,代表着各种神灵。还愿舞舞蹈中有反映消灾避難的舞蹈动作,动作上有一种艺术上的含蓄美,能够做到“哀而不伤”。在“穿针舞”中,舞步行进路线除了敬神祭祀中必须向四面八方朝拜外,舞步的步伐还出现了“8”字形,有一种身段曲、斜、柔的曲线美,能够体现男性的强悍、勤劳和勇敢,以及女性的多姿美丽和温柔,艺术审美价值较高。
四、研究价值
毛南族还愿舞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毛南族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考究价值。毛南族的傩文化有歌、舞、乐、戏等众多文化表现形式,从这些文化形式中也可以感受到毛南族文化不断地嬗变与我们汉族文化融合的印记。
环江民族艺术团的毛南族还愿舞曾到日本和台湾地区演出过。舞蹈体裁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舞蹈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律和饱满的感情色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对毛南族还愿仪式的保护和传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毛南族“肥套”保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并获得了文化部的肯定,特批在环江设立国家级非遗名录“肥套”保护展示基地。派专人专门做了还愿仪式的收集、整理和录制工作。关于“还愿”的详细情况已写成《广西环江县毛南族的“还愿”仪式》一书,1994年5月在台湾地区出版,1995年5月被联合国图书馆收藏。还愿仪式中的傩舞——木面舞,笔者已整理成文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于1992年10月由中国ISBN中心出版。其中的部分舞蹈节目,于1994年和2000年两次被日本邀请去该国演出,随后又应邀到台湾地区和韩国演出。从此,这一深深埋藏在毛南族民间的传统艺术,终于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08年环江县政府曾组织过“千人画傩面”的活动。毛南族还愿仪式不仅是停留在本民族的一种祭祀仪式,更加赋予了一种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社会功能。 在笔者走访的下南中学和民族中学的校园展示栏里,专门有关于毛南族还愿仪式的介绍和学生们绘画的傩面画像。尽管很多毛南族学生都已经不清楚还愿仪式的具体内容和寓意,但是他们非常喜欢还愿仪式中的傩面和神话故事。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通过問卷调查发现,毛南族还愿仪式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或者是民族符号,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或者是迷信活动。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毛南族还愿仪式应该在民间废除,劳民伤财,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是大部分毛南族人希望这种毛南族本土特色的传统祭祀、祈福的活动不要失传或者流失,希望由迷信活动转变成一种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交给下一代。一种文化的形态无论如何改变,首先要“通过文化多元消除自卑感,正视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的心态,才能更好、更久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覃永绵,谭鹏星.毛南族研究文选[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Abstract:Maonan is one of the mountainous people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Maonan people must make a wishing ceremony once in a lifetime to pray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people and animals.During the Maonan’s wishing ceremony,there were dance movements in which there was a dance of the gods.In this part of the dance,the Maonan dialect called "stripes"(that is,jumping and wishing dance).He also wished the dance language to be concise and fast-paced.Although the face was hidden by the mask,it passed.Hands,feet,waist and other dance movements fully reveal the inner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and express various emotions of the characters.This dance is a kind of cultural art created by Maonan people.May 20,2006 This folklore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Maonan;sacrifice;vows dance
关键词:毛南族;祭祀;还愿舞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087-02
一、毛南族祭祀风俗简介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毛南族人信仰道教,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毛南人一生必须要做一次还愿仪式,如果上一代没有还愿,那么下一代要补还愿,但是需要加倍补杀牲畜;如果拖到第三代补还愿的话,毛南人叫套三朝,牲畜要杀两倍,往往会把家庭弄的倾家荡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带有严重封建迷信色彩的陋俗已经逐步被根除。
跳“还愿舞”的图像最早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人们发现的。当时在凤腾山的毛南祖先墓群中发现了一座于清代咸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修建的毛南族谭上达老人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戴面具跳“还愿舞”的图像。墓碑上刻有跳“还愿舞”的图像,证实了毛南族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有还愿仪式了。祭祀时,共摆六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有不同的作用。第一张桌子是许愿桌,要摆在房屋的屋檐下靠最右边,桌子上放的是七个碗和七个酒杯。七个碗中,三个碗分别盛着饭、豆腐和熟猪肉,每个碗上还要插三柱香;三个碗盛着生鸡血;另一个碗盛上白米。七个酒杯横摆在最后,桌子两边各摆一只活鸡,桌前还放一只专供师公甩符筶(卜卦的法器)用的簸箕。祭祀开始,头戴乌纱帽、手持简符坐在桌前,打着符筶,口念咒语向神灵宣告:今天主家向你们还愿了,请你们入筵领愿吧。然后向四方八面撒白米,意在给神灵引路。第二张是亲官桌,这张桌子要摆在屋前的左边角上,桌上摆的供品是一挂生猪肉,一个盛有饭、豆腐和熟猪肉的碗(碗上插三柱香),一个酒壶,六个酒杯。桌边摆一张用红毡覆盖的靠椅,顶上撑一把伞。这张桌的作用是为来贺筵的宾客准备的。宾客进门之前,先要敬一杯酒,目的是驱除阴鬼,洗净身驱,然后入筵才平安无事。第三张桌子是保筵桌,必须摆在中堂的神龛下,桌上摆放三个碗,一个碗盛着饭和一些零钱,饭上插几片柑子叶;另一个碗盛着饭、豆腐和熟猪肉,上插三柱香;第三个碗盛着白米。这张桌子是为请三界公爷而设的,师公口念咒语、撒米引路,敬请三界公爷来保筵。第四张桌子是敬宗桌,在祖宗灵位前摆设,桌上摆着一头乳猪、两只鸡,还有部分碗盏,桌边摆放着香。这张桌子是为敬请祖宗返乡入筵而设。第五张桌子是洗面桌,在主家卧室门的一边摆设,敬请的万岁娘娘一降临,要先到这里洗脸用餐。与“洗面桌”相对的是剪花桌,摆设于主家卧室门的另一边,有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公端坐在桌边剪花,还有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奶在卧室里绣花。据说,族公、族奶是为主家压福的,在开坛期间他们不能出去,更不能到村上串门,那样会把主家的福气带走。
毛南族的还愿仪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有许多禁忌。还愿仪式在大年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做的。仪式中的曲子、唱词在平时是禁止唱的,尤其是在办婚宴和春节等节日里,就连谈及“还愿”的话题都是忌讳的。还愿仪式一般要进行三天两夜,必须由村里专门的师公团队来为主家做,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女性在场观看。
二、毛南族祭祀舞蹈概述
毛南族的“还愿舞”共有十五个舞蹈场面,均由师公们(只有男性)头戴面具扮演各种神的形象来进行舞蹈,男性神一般身穿绣着各种鲜艳图形的龙袍、蟒袍,袍上佩戴闪光片。女性神的服饰则与民间妇女相差无几,上衫下裤,不穿裙装。毛南族还愿舞是傩舞的一种,是从民间祭祀乐舞中发展而来的,以祭祀娱人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还愿舞起伏跳荡、轻柔悠然的神韵。毛南族还愿舞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避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跳的穿针舞等程式性舞;二是表现生产劳动中的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等,都是模仿性很强的比较形象化、情绪化的舞蹈动作。
三、毛南族还愿舞的特点
毛南族还愿舞最显著的特点是融合了诗歌、乐曲、舞蹈,并配合唱师和打击乐表演,内容主要以颂扬真善美为主旨,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也深受其他民族的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还愿舞大体上是以“情”为母体,借助宗教礼仪来表现毛南族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还愿舞的内容多是以毛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剔除了那些虚无缈茫的东西,舞蹈者戴着木面具,代表着各种神灵。还愿舞舞蹈中有反映消灾避難的舞蹈动作,动作上有一种艺术上的含蓄美,能够做到“哀而不伤”。在“穿针舞”中,舞步行进路线除了敬神祭祀中必须向四面八方朝拜外,舞步的步伐还出现了“8”字形,有一种身段曲、斜、柔的曲线美,能够体现男性的强悍、勤劳和勇敢,以及女性的多姿美丽和温柔,艺术审美价值较高。
四、研究价值
毛南族还愿舞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毛南族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考究价值。毛南族的傩文化有歌、舞、乐、戏等众多文化表现形式,从这些文化形式中也可以感受到毛南族文化不断地嬗变与我们汉族文化融合的印记。
环江民族艺术团的毛南族还愿舞曾到日本和台湾地区演出过。舞蹈体裁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舞蹈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律和饱满的感情色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对毛南族还愿仪式的保护和传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毛南族“肥套”保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并获得了文化部的肯定,特批在环江设立国家级非遗名录“肥套”保护展示基地。派专人专门做了还愿仪式的收集、整理和录制工作。关于“还愿”的详细情况已写成《广西环江县毛南族的“还愿”仪式》一书,1994年5月在台湾地区出版,1995年5月被联合国图书馆收藏。还愿仪式中的傩舞——木面舞,笔者已整理成文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于1992年10月由中国ISBN中心出版。其中的部分舞蹈节目,于1994年和2000年两次被日本邀请去该国演出,随后又应邀到台湾地区和韩国演出。从此,这一深深埋藏在毛南族民间的传统艺术,终于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08年环江县政府曾组织过“千人画傩面”的活动。毛南族还愿仪式不仅是停留在本民族的一种祭祀仪式,更加赋予了一种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社会功能。 在笔者走访的下南中学和民族中学的校园展示栏里,专门有关于毛南族还愿仪式的介绍和学生们绘画的傩面画像。尽管很多毛南族学生都已经不清楚还愿仪式的具体内容和寓意,但是他们非常喜欢还愿仪式中的傩面和神话故事。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通过問卷调查发现,毛南族还愿仪式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或者是民族符号,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或者是迷信活动。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毛南族还愿仪式应该在民间废除,劳民伤财,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是大部分毛南族人希望这种毛南族本土特色的传统祭祀、祈福的活动不要失传或者流失,希望由迷信活动转变成一种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交给下一代。一种文化的形态无论如何改变,首先要“通过文化多元消除自卑感,正视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的心态,才能更好、更久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覃永绵,谭鹏星.毛南族研究文选[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Abstract:Maonan is one of the mountainous people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Maonan people must make a wishing ceremony once in a lifetime to pray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people and animals.During the Maonan’s wishing ceremony,there were dance movements in which there was a dance of the gods.In this part of the dance,the Maonan dialect called "stripes"(that is,jumping and wishing dance).He also wished the dance language to be concise and fast-paced.Although the face was hidden by the mask,it passed.Hands,feet,waist and other dance movements fully reveal the inner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and express various emotions of the characters.This dance is a kind of cultural art created by Maonan people.May 20,2006 This folklore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Maonan;sacrifice;vows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