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近几年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行了“两免一补”,确保了每一个适龄学生都有学上;大学阶段,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穷而辍学”的庄严承诺,完善并强化了资助政策;职高贫困生,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资助。唯独高中阶段,贫困生一直没有全面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也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成为整个教育资助体系的一个缺陷。保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10个镇、6个乡,总人口有29.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56万人。根据县扶贫办公室的资料,2007年保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葫芦镇、夯沙乡、水田河镇等苗区人均收入更低,绝大部分农民年收入不够支付子女的高中学费。贫困高中生上学惟有指望学生家庭自己的能力:能交起学费就上学,交不起学费的话,就只有辍学打工去。
近几年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行了“两免一补”,确保了每一个适龄学生都有学上;大学阶段,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穷而辍学”的庄严承诺,完善并强化了资助政策;职高贫困生,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资助。唯独高中阶段,贫困生一直没有全面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也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成为整个教育资助体系的一个缺陷。由于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学生和非义务教育的大学生而言,高中生似乎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同样是上学,贫困生的高中阶段似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高中谷地”。贫困高中生上学惟有指望学生家庭自己的能力:能交起学费就上学,交不起学费的话,就只有辍学打工去。目前,高中贫困生贫困现状到底如何?笔者就此到湘西保靖民中作了一次调查,并提出了一点想法和建议,以期待对贫困高中生的现状有所改观。
一、保靖县贫困高中生基本现状
保靖民中是保靖县唯一的普通完全高级中学,既承担了该县向高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又承担了该县普及高中教育的重任。2007学年度,该校有高中生309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935人,占学生总数的95%。贫困生有1483人,贫困生比例高达48%,贫困生中女生有860人,占贫困生总数的58%,贫困生中男生有623人,占贫困生总数的42%;有特困生274人,特困生比例高达18%,其中特困生男生人数有150人,占特困生总数的55%,特困生女生人数有124人,占特困生总数的45%;上学年学校因贫困辍学132人,占辍学生的96%。
二、贫困类型及探析
一是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60%。主要是家里田地少,人口多,居住在偏远山区,无经济来源。保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10个镇、6个乡,总人口有29.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56万人。根据县扶贫办公室的资料,2007年保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葫芦镇、夯沙乡、水田河镇等苗区人均收入更低,绝大部分农民年收入不够支付子女的高中学费。仅在保靖民中高二(16)班,66名学生中就有32名贫困生。
二是大病或灾难致贫型。家庭成员身体不好是家中贫困的主要原因,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12%。主要是家中有癌症等大病或遭遇车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家中主要劳动力丧失。周吕,男,于1992年10月出生在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现在保靖民中高二(9)班就读。其父亲患鼻炎癌多年,为了治病,把唯一的木房子和仅有的2亩柑桔园卖了,钱花去了不少,但现在病情仍然很严重。他的母亲自他的父亲患病后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家庭一贫如洗。他的兄弟在比耳学校读初中,每天靠老师和同学们济助过日子。由于他从小就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他成为了一个坚强、自立、勇敢、自信,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在学习上执著追求的男孩。他的爱好是看书、写作。从开始上小学一直到现在进入高中学习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2008年春学期,在期末考试中又取得了全班第一和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
三是贫病混合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14%。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不仅低下,没有什么收入或经济来源,而且家庭主要成员又有病,造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洪艳丽,女,16岁,葫芦镇人,高二(10)班学生。洪艳丽家有8口人,她、姐姐、妹妹共有4姊妹都在读书。她住在葫芦镇的一个小山坡上,家里只有2亩多山田,4亩多荒地。她的爷爷和奶奶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其母亲有心脏病,不能做重工活,靠平时捡点垃圾为生。其父亲右手有点残疾,主要靠在城里给别人做点小工活换点日常生活用品。虽然她的家庭贫病交加,但洪艳丽其4姊妹都很坚强,学习也很努力。
四是单亲或孤儿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7%。保靖民中高一(10)班的46名学生中,7人是单亲家庭,2名孤儿。祝国伟,男,于1992年10月出生在保靖县清水坪镇,现就读于保靖民中高二(5)班。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就过世了,他只好跟老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能上学,他经常节衣缩食,想尽一切方法省钱,很多时候他从家里带着酸辣菜下饭,很少去学校食堂打菜。他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50元,其中还包括每月来回的车费。节约伙食造成的后果便是营养不良,另外,他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一直没有钱治疗。面对生活,祝国伟同学仍然十分坚强地学习,他的成绩在全班、全年级都是第一,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吴中林,男,17岁,清水坪镇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其母亲很早就离家出走了,他从小就跟爷爷生活在一起,读书和生活全靠他的爷爷种菜和养猪来负担。
五是读书求学致贫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7%。主要是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中以上学生读书,高额学费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彭秋菊,女,17岁,碗米坡镇人,在保靖民中高一(16)班就读。她家仅有1亩薄田,5亩山地。她在家里排行老二。以前,在她很小的时候,读书没花什么钱,家里勉强过得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她的姐姐、弟弟相继考入高中,家中开支突然增长,她的父母亲倍感艰辛。2008年6月,她姐姐考入大学,急需一大笔学费,她和她的弟弟面临失学的危险。目前,她家因为读书已欠下近两万余元的债务。笔者问她父亲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支持一个孩子上学时你选择让彭秋菊还是她弟弟继续学业,很意外的,笔者却得到了让女孩继续读书的答案。这正好与常识有点相反了。当问了理由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男孩子有力气,可以干活,打工生活也不是很差,而女孩子要嫁出去,为了以后不受婆家人欺负,要多读点书才能让人家看得起。由此可见,以前我们认为的男尊女卑的现象现在逐渐的在减少,因为一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家长一般不再非常偏向哪一个,很多时候都会照顾相对比较处于弱势的孩子。有人曾经算了一笔账:在农村地区如果一个孩子16岁之前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上高中而是出去打工,到23岁七年间,平均每年收入六千元,总共就是四万多。其中至少一半基本是要拿回家乡消费的,盖房、添农具、娶媳妇。有些学些技术收入高一些的,一年就能带一两万,七年平均下来,差不多人均能达到三万。一个农民家庭,有两个在外打工的,就不穷了,而孩子如果上高中又上大学,这七年间要花费多少钱?一个人至少要六万,两个人则十多万了,这在农村无疑是天文数字。
三、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贫困高中生中,除了少数同学能正视贫困,坚强地学习和生活外,有近70%的贫困高中生表现为经常烦躁,莫名其妙地发火,心理紧张,感到不踏实。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害怕考不上大学,担心考上大学没有钱读书,担忧考不上理想大学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有很深的自卑心理。
二是学习压力过大。讨厌考试,害怕考试成绩不好;厌倦做作业,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问到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低;时常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有压力,甚至有厌学情绪。调查中发现,如果家庭经济好转,贫困带来的压力没有了,42%的学生认为学习会大有进步,50%的学生认为会有所进步。
三是人际关系不稳定。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及异性相处,公共场合感到很不自在,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认为大多数人不可信,觉得别人老想占自己的便宜,不能正确评价他人和善待他人。调查中发现,有67%的贫困学生认为由于家庭贫困造成和同学交流有隔阂,75%的因为家庭贫困在学校有孤独感。
四是环境适应性不强。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喜欢班里的风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大多数性格过于内向。调查中发现,73%的贫困学生面对压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释放的方式是大声叫喊,以发泄自己的抑郁心情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使剩下的27%的同学找人倾述,他们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也不会和别人说起,只能个人承受。而这些没有找到合适途径排解压力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长久的压力而造成性格孤僻、怪异,不喜欢与人交往等现象。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建立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政府要加大高中贫困生资助投入力度,把解决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问题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设立专门用于解决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基金,并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高中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制度;科学划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范围和标准,合理确定奖励性资助与补助性资助的比例,确定资助的比例和资助标准,提高助学金标准,扩大贫困生资助面等,让所有贫困生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积极整合分配社会资助金。目前,很多国内国外助学团体、企业和单位纷纷向贫困高中生伸出援手,但往往因为贫困高中生资料的可靠程度而影响这些资金流向贫困生,因此与助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校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信誉,确保每一个贫困高中学生资料的准确和及时传递。
三是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高中学校要主动就特困贫困生实行部分或全部减免学费的政策,以及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别优惠政策。同时建议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例如打扫卫生、图书整理、报刊发收等岗位,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建设和节省管理成本,一方面又帮助了贫困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付出与回报关系,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是实施资助与政府扶贫相结合。政府将贫困生的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在扶贫工作中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对于特别贫困的以及没有劳动力的家庭予以特殊照顾,这样既可以对他们的家庭起到一定的缓解经济压力的效果,又可以让贫困家庭里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五是实行贫困生档案跟踪制度。绝大多数高中在招高一新生时并没有考虑将曾经是初中救助对象的贫困生的救助资料收集整理,一般会出现老师对高一新生的贫困状况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对特困生来说很不公平,因为在他们考上高中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因为贫困而没有踏进高中的大门。因此,高中要与生源初中建立联系,每年将考入高中的贫困生档案顺利转接,并及时通知贫困生本人。
六是加大宣传和咨询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用广大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宣传贫困高中生资助政策。同时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和咨询。
(责任编辑:薛剑刚)
近几年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行了“两免一补”,确保了每一个适龄学生都有学上;大学阶段,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穷而辍学”的庄严承诺,完善并强化了资助政策;职高贫困生,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资助。唯独高中阶段,贫困生一直没有全面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也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成为整个教育资助体系的一个缺陷。由于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学生和非义务教育的大学生而言,高中生似乎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同样是上学,贫困生的高中阶段似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高中谷地”。贫困高中生上学惟有指望学生家庭自己的能力:能交起学费就上学,交不起学费的话,就只有辍学打工去。目前,高中贫困生贫困现状到底如何?笔者就此到湘西保靖民中作了一次调查,并提出了一点想法和建议,以期待对贫困高中生的现状有所改观。
一、保靖县贫困高中生基本现状
保靖民中是保靖县唯一的普通完全高级中学,既承担了该县向高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又承担了该县普及高中教育的重任。2007学年度,该校有高中生309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935人,占学生总数的95%。贫困生有1483人,贫困生比例高达48%,贫困生中女生有860人,占贫困生总数的58%,贫困生中男生有623人,占贫困生总数的42%;有特困生274人,特困生比例高达18%,其中特困生男生人数有150人,占特困生总数的55%,特困生女生人数有124人,占特困生总数的45%;上学年学校因贫困辍学132人,占辍学生的96%。
二、贫困类型及探析
一是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60%。主要是家里田地少,人口多,居住在偏远山区,无经济来源。保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10个镇、6个乡,总人口有29.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56万人。根据县扶贫办公室的资料,2007年保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葫芦镇、夯沙乡、水田河镇等苗区人均收入更低,绝大部分农民年收入不够支付子女的高中学费。仅在保靖民中高二(16)班,66名学生中就有32名贫困生。
二是大病或灾难致贫型。家庭成员身体不好是家中贫困的主要原因,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12%。主要是家中有癌症等大病或遭遇车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家中主要劳动力丧失。周吕,男,于1992年10月出生在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现在保靖民中高二(9)班就读。其父亲患鼻炎癌多年,为了治病,把唯一的木房子和仅有的2亩柑桔园卖了,钱花去了不少,但现在病情仍然很严重。他的母亲自他的父亲患病后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家庭一贫如洗。他的兄弟在比耳学校读初中,每天靠老师和同学们济助过日子。由于他从小就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他成为了一个坚强、自立、勇敢、自信,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在学习上执著追求的男孩。他的爱好是看书、写作。从开始上小学一直到现在进入高中学习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2008年春学期,在期末考试中又取得了全班第一和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
三是贫病混合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14%。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不仅低下,没有什么收入或经济来源,而且家庭主要成员又有病,造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洪艳丽,女,16岁,葫芦镇人,高二(10)班学生。洪艳丽家有8口人,她、姐姐、妹妹共有4姊妹都在读书。她住在葫芦镇的一个小山坡上,家里只有2亩多山田,4亩多荒地。她的爷爷和奶奶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其母亲有心脏病,不能做重工活,靠平时捡点垃圾为生。其父亲右手有点残疾,主要靠在城里给别人做点小工活换点日常生活用品。虽然她的家庭贫病交加,但洪艳丽其4姊妹都很坚强,学习也很努力。
四是单亲或孤儿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7%。保靖民中高一(10)班的46名学生中,7人是单亲家庭,2名孤儿。祝国伟,男,于1992年10月出生在保靖县清水坪镇,现就读于保靖民中高二(5)班。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就过世了,他只好跟老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能上学,他经常节衣缩食,想尽一切方法省钱,很多时候他从家里带着酸辣菜下饭,很少去学校食堂打菜。他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50元,其中还包括每月来回的车费。节约伙食造成的后果便是营养不良,另外,他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一直没有钱治疗。面对生活,祝国伟同学仍然十分坚强地学习,他的成绩在全班、全年级都是第一,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吴中林,男,17岁,清水坪镇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其母亲很早就离家出走了,他从小就跟爷爷生活在一起,读书和生活全靠他的爷爷种菜和养猪来负担。
五是读书求学致贫型。此类型约占贫困生总数的7%。主要是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中以上学生读书,高额学费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彭秋菊,女,17岁,碗米坡镇人,在保靖民中高一(16)班就读。她家仅有1亩薄田,5亩山地。她在家里排行老二。以前,在她很小的时候,读书没花什么钱,家里勉强过得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她的姐姐、弟弟相继考入高中,家中开支突然增长,她的父母亲倍感艰辛。2008年6月,她姐姐考入大学,急需一大笔学费,她和她的弟弟面临失学的危险。目前,她家因为读书已欠下近两万余元的债务。笔者问她父亲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支持一个孩子上学时你选择让彭秋菊还是她弟弟继续学业,很意外的,笔者却得到了让女孩继续读书的答案。这正好与常识有点相反了。当问了理由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男孩子有力气,可以干活,打工生活也不是很差,而女孩子要嫁出去,为了以后不受婆家人欺负,要多读点书才能让人家看得起。由此可见,以前我们认为的男尊女卑的现象现在逐渐的在减少,因为一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家长一般不再非常偏向哪一个,很多时候都会照顾相对比较处于弱势的孩子。有人曾经算了一笔账:在农村地区如果一个孩子16岁之前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上高中而是出去打工,到23岁七年间,平均每年收入六千元,总共就是四万多。其中至少一半基本是要拿回家乡消费的,盖房、添农具、娶媳妇。有些学些技术收入高一些的,一年就能带一两万,七年平均下来,差不多人均能达到三万。一个农民家庭,有两个在外打工的,就不穷了,而孩子如果上高中又上大学,这七年间要花费多少钱?一个人至少要六万,两个人则十多万了,这在农村无疑是天文数字。
三、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贫困高中生中,除了少数同学能正视贫困,坚强地学习和生活外,有近70%的贫困高中生表现为经常烦躁,莫名其妙地发火,心理紧张,感到不踏实。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害怕考不上大学,担心考上大学没有钱读书,担忧考不上理想大学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有很深的自卑心理。
二是学习压力过大。讨厌考试,害怕考试成绩不好;厌倦做作业,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问到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低;时常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有压力,甚至有厌学情绪。调查中发现,如果家庭经济好转,贫困带来的压力没有了,42%的学生认为学习会大有进步,50%的学生认为会有所进步。
三是人际关系不稳定。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及异性相处,公共场合感到很不自在,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认为大多数人不可信,觉得别人老想占自己的便宜,不能正确评价他人和善待他人。调查中发现,有67%的贫困学生认为由于家庭贫困造成和同学交流有隔阂,75%的因为家庭贫困在学校有孤独感。
四是环境适应性不强。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喜欢班里的风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大多数性格过于内向。调查中发现,73%的贫困学生面对压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释放的方式是大声叫喊,以发泄自己的抑郁心情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使剩下的27%的同学找人倾述,他们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也不会和别人说起,只能个人承受。而这些没有找到合适途径排解压力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长久的压力而造成性格孤僻、怪异,不喜欢与人交往等现象。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建立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政府要加大高中贫困生资助投入力度,把解决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问题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设立专门用于解决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基金,并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高中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制度;科学划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范围和标准,合理确定奖励性资助与补助性资助的比例,确定资助的比例和资助标准,提高助学金标准,扩大贫困生资助面等,让所有贫困生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积极整合分配社会资助金。目前,很多国内国外助学团体、企业和单位纷纷向贫困高中生伸出援手,但往往因为贫困高中生资料的可靠程度而影响这些资金流向贫困生,因此与助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校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信誉,确保每一个贫困高中学生资料的准确和及时传递。
三是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高中学校要主动就特困贫困生实行部分或全部减免学费的政策,以及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别优惠政策。同时建议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例如打扫卫生、图书整理、报刊发收等岗位,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建设和节省管理成本,一方面又帮助了贫困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付出与回报关系,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是实施资助与政府扶贫相结合。政府将贫困生的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在扶贫工作中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力度,对于特别贫困的以及没有劳动力的家庭予以特殊照顾,这样既可以对他们的家庭起到一定的缓解经济压力的效果,又可以让贫困家庭里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五是实行贫困生档案跟踪制度。绝大多数高中在招高一新生时并没有考虑将曾经是初中救助对象的贫困生的救助资料收集整理,一般会出现老师对高一新生的贫困状况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对特困生来说很不公平,因为在他们考上高中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因为贫困而没有踏进高中的大门。因此,高中要与生源初中建立联系,每年将考入高中的贫困生档案顺利转接,并及时通知贫困生本人。
六是加大宣传和咨询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用广大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宣传贫困高中生资助政策。同时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和咨询。
(责任编辑:薛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