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曾意荣,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199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骨伤科专业;1994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先后赴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心、法国Clinic of Du Cedre医院、美国Vail Valley Medical Center等地进修学习。
现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股骨头坏死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委员会常委,中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等,2001年和2006年分别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被医院评为“中医优秀临床人才重点培养对象”,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重点培养对象。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曾意荣协助导师袁浩教授和樊粤光教授一起获得了多项大奖:199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省部级等课题7项,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厅级课题12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论著6本,副主编1本,主编视听卫生部教材1本,参编论著5本,参编国家统编教材3本。
我国古代大唐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里面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有这样一位骨科教授,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医德医风,在手术室和科研室中多年如一日的自我奉献着,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默默无闻却彰显出大医风范。
锐意进取
1990年,曾意荣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骨伤科专业毕业,而医学院并不是他最初的选择。曾意荣从小爱好物理专业,但偏偏无意中与中医结缘。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对中医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了三年的阴阳五行,也不知所云,学习也没有动力。直到一件小事改变了他对中医的看法,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88年暑假,学校规定学生到江西省各地医院见习。曾意荣说:“当时我在上高县人民医院内科见习时,碰到一个50多岁的住院病人,头顶痛,主治大夫用了很久止痛药也不见好。”病人痛苦不堪的表情印在了曾意荣的心里,他十分着急和担心。“她当时告诉我病情时,我忽然想到刚刚学习的一种治疗巅顶痛的药方‘吴茱萸汤’,我马上就找到老师申请采用中药治疗。让我意外的是,老师当即就答应了。”尽管老师答应采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但当时的他还处于见习阶段,没有治疗经验。为病人把脉开药后,他并没有感到很轻松,反而感觉非常不安,因为他心里并没有把握一定能见效,一晚上辗转反侧都在想病人的病情。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医院住院部,病人一见到他,就非常高兴得告诉他,头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当时心中是一阵狂喜,非常开心。”曾意荣回忆起当时的感觉还是很兴奋。主治大夫得知治疗效果后,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他继续为病人治疗,后续经过中药治疗后,病人再也没有出现头痛。曾意荣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顿时发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可以真正地减轻他人的病痛,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那之后,曾意荣才真正进入中医骨科的神奇领域。1994年,他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众多优秀学生中,曾意荣以务实和出众的才华博得了著名骨坏死专家袁浩教授的青睐。在师从袁浩教授期间,曾意荣体会最深的是袁浩教授的敬业精神。“有一次,我看到袁教授带着的随访记录本上有上世纪80年代病人的回访记录时,非常震惊,后来在他家里看到有十几本临床随访登记本,每本都是他老人家亲笔随访登记,真是由衷的钦佩他老人家的敬业精神。读研之前,我一直以为研究生生活会很轻松,但这件事让我完全转变了态度。”曾意荣说。在读研究生期间,袁浩教授亲自将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通络生骨胶囊”药效学部分交给他负责。在一年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该药药效学的研究,为该药的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2004年“通络生骨胶囊”新药终于成功上市,造福了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这里面满含着他的心血。
每一次感动的积累都带给曾意荣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曾意荣都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002年,决定继续深造的曾意荣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髋、膝关节专家樊粤光教授。
两位名师的启发和教导,把曾意荣带入骨科的新天地,对他一生的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曾意荣说:“两位老师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终生职业感到无比骄傲。”
术业有专攻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其危害极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哪些人容易患股骨头坏死呢?
曾意荣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病因有:长期服用激素、髋部外伤、长期大量饮酒、患有风湿性系统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他病因诱发股骨头坏死。”病因之多,治疗困难之大,让众多病人和医生都深受其折磨。
曾意荣到医院后,接触最早的就是股骨头坏死。他说:“上学的时候只在书本上见过治疗股骨头坏死,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病例治疗时没有信心,对资料和方法都持怀疑的态度。”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是采用大老鼠做的,但实验鼠的死亡率非常高,给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找不到原因所在。但一向倔强坚持的曾意荣并没有被击退,他翻阅了很多国外文献,终于找到了原因,降低了实验鼠的死亡率,完成了模型的设计。
曾意荣善于从临床发现小问题,然后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发现:并不是所有喜好喝酒的人都容易患股骨头坏死。因此他想:患者的发病很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带有某种易感基因。随后,他特邀相关科室的同事关注基因方面对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影响,经过大量的观察后得出一个重大发现:喝酒患者患股骨头坏死确实受到基因变异的影响。曾意荣说:“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一定能克服困难。”他的坚持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从一名小小的医生一路走来,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的他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随着对个人要求的不断提高,曾意荣曾先后赴德国、法国和美国等著名骨科医院进修,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运用于临床和教学中,在带领研究生的过程中,他敢于放手让研究生去做。他说:“我希望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共同解决,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互教互学的过程。我希望他们能在临床和科研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回报病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
曾意荣说:“任何一种手术都是一种创伤,但中医药的治疗可以减轻这种创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对患者疾苦的关心让曾意荣时时刻刻都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无私奉献的医德成了他的人生名片。
2003年“非典”肆虐,广东河源的第一例非典病人入院后,其对床的病人被他感染了,虽然抢救后保住了生命,但在2004年却发现了双侧股骨头坏死,多方求医无效,绝望至极。后经朋友推荐找到曾意荣,曾意荣说:“他当时很消极,我告诉他‘必须要做手术,要振奋起来,我会陪你一起度过难关’。”曾意荣的话,给患者很大的信心,很快他同意接受微创保髋手术。术后,曾意荣安排医护人员精心照顾,自己也经常去病房看望他,时时关注他的术后恢复情况。曾意荣说:“8年过去了,病人的情况非常好,我们的每次回访,他都非常感激。”
2011年12月23日,一封患者来信感动了很多人:年初我认识了曾意荣教授,并最终选择曾教授为我做右膝关节置换手术,至今经三个多月的康复训练,肌力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很好,现在能一次性平路步行两千米左右,左右关节屈伸自如,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视病人如亲人”是曾教授高尚的医德,深深感谢曾意荣教授以及他带领的团队为我的人生带来了第二春。
她在信中还说:医院护工说“我是她们见到的最早弃掉助行器的病人”,出院时曾教授对我说:“出院后要重视前三个月的早期肌力训练和功能训练,第一个月是黄金恢复期,要刻苦、要坚持关节屈曲、要达到度,同时要求我尽快恢复体质,并为我开了中药处方,出院后还通过手机传授处方。
信中,病人描述了住院手术期间曾意荣对她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以及手术后对她复健的关心,一字一句都满含感激之情。
诸如此类的病人,曾意荣接待过无数,他总是以家人的身份真心关切病人,而面对自己的家人时却深感愧疚,因为节假日从来都是在医院和病人度过的。他说:“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是每一位医生都必须具有的,医生就是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经常去探望他们,一是对他们的关心,二是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时处理问题,我觉得回报病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对病人的精诚至爱,彰显了曾意荣的大医风范,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
【知识卡片】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称“骨蚀”,是骨科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骨关节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因此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股骨头坏死常见于三大诱因:大剂量使用激素、长期喝酒和创伤,另外血液疾病、减压病等疾患也会引起该病。本病早期基本上没有症状,一旦开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患者已经到三期以上,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中医认为该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骨蚀”。
曾意荣,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199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骨伤科专业;1994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先后赴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心、法国Clinic of Du Cedre医院、美国Vail Valley Medical Center等地进修学习。
现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股骨头坏死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委员会常委,中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等,2001年和2006年分别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被医院评为“中医优秀临床人才重点培养对象”,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重点培养对象。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曾意荣协助导师袁浩教授和樊粤光教授一起获得了多项大奖:199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省部级等课题7项,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厅级课题12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论著6本,副主编1本,主编视听卫生部教材1本,参编论著5本,参编国家统编教材3本。
我国古代大唐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里面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有这样一位骨科教授,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医德医风,在手术室和科研室中多年如一日的自我奉献着,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默默无闻却彰显出大医风范。
锐意进取
1990年,曾意荣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骨伤科专业毕业,而医学院并不是他最初的选择。曾意荣从小爱好物理专业,但偏偏无意中与中医结缘。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对中医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了三年的阴阳五行,也不知所云,学习也没有动力。直到一件小事改变了他对中医的看法,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88年暑假,学校规定学生到江西省各地医院见习。曾意荣说:“当时我在上高县人民医院内科见习时,碰到一个50多岁的住院病人,头顶痛,主治大夫用了很久止痛药也不见好。”病人痛苦不堪的表情印在了曾意荣的心里,他十分着急和担心。“她当时告诉我病情时,我忽然想到刚刚学习的一种治疗巅顶痛的药方‘吴茱萸汤’,我马上就找到老师申请采用中药治疗。让我意外的是,老师当即就答应了。”尽管老师答应采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但当时的他还处于见习阶段,没有治疗经验。为病人把脉开药后,他并没有感到很轻松,反而感觉非常不安,因为他心里并没有把握一定能见效,一晚上辗转反侧都在想病人的病情。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医院住院部,病人一见到他,就非常高兴得告诉他,头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当时心中是一阵狂喜,非常开心。”曾意荣回忆起当时的感觉还是很兴奋。主治大夫得知治疗效果后,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他继续为病人治疗,后续经过中药治疗后,病人再也没有出现头痛。曾意荣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顿时发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可以真正地减轻他人的病痛,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那之后,曾意荣才真正进入中医骨科的神奇领域。1994年,他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众多优秀学生中,曾意荣以务实和出众的才华博得了著名骨坏死专家袁浩教授的青睐。在师从袁浩教授期间,曾意荣体会最深的是袁浩教授的敬业精神。“有一次,我看到袁教授带着的随访记录本上有上世纪80年代病人的回访记录时,非常震惊,后来在他家里看到有十几本临床随访登记本,每本都是他老人家亲笔随访登记,真是由衷的钦佩他老人家的敬业精神。读研之前,我一直以为研究生生活会很轻松,但这件事让我完全转变了态度。”曾意荣说。在读研究生期间,袁浩教授亲自将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通络生骨胶囊”药效学部分交给他负责。在一年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该药药效学的研究,为该药的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2004年“通络生骨胶囊”新药终于成功上市,造福了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这里面满含着他的心血。
每一次感动的积累都带给曾意荣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曾意荣都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002年,决定继续深造的曾意荣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髋、膝关节专家樊粤光教授。
两位名师的启发和教导,把曾意荣带入骨科的新天地,对他一生的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曾意荣说:“两位老师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终生职业感到无比骄傲。”
术业有专攻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其危害极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哪些人容易患股骨头坏死呢?
曾意荣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病因有:长期服用激素、髋部外伤、长期大量饮酒、患有风湿性系统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他病因诱发股骨头坏死。”病因之多,治疗困难之大,让众多病人和医生都深受其折磨。
曾意荣到医院后,接触最早的就是股骨头坏死。他说:“上学的时候只在书本上见过治疗股骨头坏死,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病例治疗时没有信心,对资料和方法都持怀疑的态度。”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是采用大老鼠做的,但实验鼠的死亡率非常高,给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找不到原因所在。但一向倔强坚持的曾意荣并没有被击退,他翻阅了很多国外文献,终于找到了原因,降低了实验鼠的死亡率,完成了模型的设计。
曾意荣善于从临床发现小问题,然后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发现:并不是所有喜好喝酒的人都容易患股骨头坏死。因此他想:患者的发病很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带有某种易感基因。随后,他特邀相关科室的同事关注基因方面对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影响,经过大量的观察后得出一个重大发现:喝酒患者患股骨头坏死确实受到基因变异的影响。曾意荣说:“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一定能克服困难。”他的坚持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从一名小小的医生一路走来,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的他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随着对个人要求的不断提高,曾意荣曾先后赴德国、法国和美国等著名骨科医院进修,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运用于临床和教学中,在带领研究生的过程中,他敢于放手让研究生去做。他说:“我希望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共同解决,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互教互学的过程。我希望他们能在临床和科研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回报病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
曾意荣说:“任何一种手术都是一种创伤,但中医药的治疗可以减轻这种创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对患者疾苦的关心让曾意荣时时刻刻都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无私奉献的医德成了他的人生名片。
2003年“非典”肆虐,广东河源的第一例非典病人入院后,其对床的病人被他感染了,虽然抢救后保住了生命,但在2004年却发现了双侧股骨头坏死,多方求医无效,绝望至极。后经朋友推荐找到曾意荣,曾意荣说:“他当时很消极,我告诉他‘必须要做手术,要振奋起来,我会陪你一起度过难关’。”曾意荣的话,给患者很大的信心,很快他同意接受微创保髋手术。术后,曾意荣安排医护人员精心照顾,自己也经常去病房看望他,时时关注他的术后恢复情况。曾意荣说:“8年过去了,病人的情况非常好,我们的每次回访,他都非常感激。”
2011年12月23日,一封患者来信感动了很多人:年初我认识了曾意荣教授,并最终选择曾教授为我做右膝关节置换手术,至今经三个多月的康复训练,肌力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很好,现在能一次性平路步行两千米左右,左右关节屈伸自如,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视病人如亲人”是曾教授高尚的医德,深深感谢曾意荣教授以及他带领的团队为我的人生带来了第二春。
她在信中还说:医院护工说“我是她们见到的最早弃掉助行器的病人”,出院时曾教授对我说:“出院后要重视前三个月的早期肌力训练和功能训练,第一个月是黄金恢复期,要刻苦、要坚持关节屈曲、要达到度,同时要求我尽快恢复体质,并为我开了中药处方,出院后还通过手机传授处方。
信中,病人描述了住院手术期间曾意荣对她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以及手术后对她复健的关心,一字一句都满含感激之情。
诸如此类的病人,曾意荣接待过无数,他总是以家人的身份真心关切病人,而面对自己的家人时却深感愧疚,因为节假日从来都是在医院和病人度过的。他说:“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是每一位医生都必须具有的,医生就是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经常去探望他们,一是对他们的关心,二是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时处理问题,我觉得回报病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对病人的精诚至爱,彰显了曾意荣的大医风范,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
【知识卡片】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称“骨蚀”,是骨科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骨关节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因此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股骨头坏死常见于三大诱因:大剂量使用激素、长期喝酒和创伤,另外血液疾病、减压病等疾患也会引起该病。本病早期基本上没有症状,一旦开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患者已经到三期以上,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中医认为该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