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教育从一体走向分化,进而体现学科融合的趋势,使得既有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都发生一定改变。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反映了新时期创新性教学要求,还体现了师生协同发展理念。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式教育法而产生的,其也可以称为“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与知识的理解时,教师不直接给予概念,而是只给他一些事例、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得出概念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探究式的提问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育模式作为新课改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再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中,以课堂提问、合作教育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在学习的进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能力等。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影响
首先,小学生具有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很难安静的坐下来学习数学概念与计算,传统的教育模式多为教师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好动的特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其次,数学一向被人诟病,认为其与生活实际脱轨,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数学教育的实用性,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生活价值,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以情境教学方法强化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
(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方法,其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价值。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一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找出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问题所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以鼓励性、有效性作为基本原则,所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或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指引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提问时往往也是在提示学生。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以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问以依托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与热情。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导向性、探究性,保证学生在研究问题时真的有所收获并且实现了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表面积面积和表面积面积单位”的授课时,可以以教具作为辅助,向学生提出“你们认为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这个物体的表面在哪儿”,继而要求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并说出答案,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是教师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绝佳场所,也是教师观测受教育者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的重要时间段。但小学阶段的课堂时间普遍为40到45分钟,所以要确保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有意义的,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熟练把握时间、次数。例如:在“图形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对称的图形,然后让受教育者们积极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的图形,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加强受教育者的联想思维,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运用图形概念。
除了课堂讨论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分组,让受教育者以团队模式,通过数学模型辅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材的预习活动,以团队形式在课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回答教师留下的问题,受教育者主动发言,对知识系统的阐述,说明自己的理解,以达到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目的,提升受教育者的数学模型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深化探究式数学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淡化数学本身的抽象感和枯燥感,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利用情景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积极,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打造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
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地图,或者给学生发放一些地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在同学回答是“地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最想去这张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然后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建议“现在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面对像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更是需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理念,在课堂中医请精创设、合作学习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霞.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46.
[2] 圣海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108-109.
[3] 胡秀丽.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式教育法而产生的,其也可以称为“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与知识的理解时,教师不直接给予概念,而是只给他一些事例、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得出概念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探究式的提问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育模式作为新课改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再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中,以课堂提问、合作教育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在学习的进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能力等。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影响
首先,小学生具有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很难安静的坐下来学习数学概念与计算,传统的教育模式多为教师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好动的特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其次,数学一向被人诟病,认为其与生活实际脱轨,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数学教育的实用性,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生活价值,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以情境教学方法强化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
(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方法,其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价值。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一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找出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问题所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以鼓励性、有效性作为基本原则,所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或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指引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提问时往往也是在提示学生。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以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问以依托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与热情。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导向性、探究性,保证学生在研究问题时真的有所收获并且实现了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表面积面积和表面积面积单位”的授课时,可以以教具作为辅助,向学生提出“你们认为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这个物体的表面在哪儿”,继而要求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并说出答案,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是教师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绝佳场所,也是教师观测受教育者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的重要时间段。但小学阶段的课堂时间普遍为40到45分钟,所以要确保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有意义的,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熟练把握时间、次数。例如:在“图形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对称的图形,然后让受教育者们积极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的图形,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加强受教育者的联想思维,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运用图形概念。
除了课堂讨论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分组,让受教育者以团队模式,通过数学模型辅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材的预习活动,以团队形式在课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回答教师留下的问题,受教育者主动发言,对知识系统的阐述,说明自己的理解,以达到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目的,提升受教育者的数学模型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深化探究式数学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淡化数学本身的抽象感和枯燥感,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利用情景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积极,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打造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
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地图,或者给学生发放一些地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在同学回答是“地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最想去这张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然后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建议“现在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面对像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更是需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理念,在课堂中医请精创设、合作学习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霞.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46.
[2] 圣海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108-109.
[3] 胡秀丽.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