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采访李泽楷,是为了准备今年1月号的封面报道。到1999年,这位盈科数码动力公司的创办人在海内外业界的心目中早已不仅仅是巨商李嘉诚的次子,而主要是亚洲新经济的重要代表人物。《财经》的打算是在年内推出一系列相关人物专访,名单上第一个就是33岁的李泽楷。他同意了,说是12月18日下午4点见面,19日就要出国。17日下午定下时间后,编辑部几名编辑连夜研究背景,准备问题。记者于18日清晨赶往香港,飞机上一路都在读相关资料。12点到香港,刚下飞机便接到北京办公室打来的电话——李泽楷因为太忙取消了采访!
----后来就是今年1月26日。“欠”了一次“情”的李泽楷终于答应在去瑞士开会前夕接受采访。这是盈动刚与美国著名互联网策略投资公司CMGI宣布了新合作项目后的第三天,又是新加坡电信宣布收购香港电讯的次日。李泽楷格外地忙,采访从清晨推迟至下午5点。我们交谈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他由于坚持讲普通话语速很慢。记者急于了解其互联网视野,急于了解其企业管理原则,急于了解其人生选择,一问再问,只觉时间太紧。
到2月11日,本刊对李泽楷的专访尚未刊出,盈动已表达了收购香港电讯的意向。亚洲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战打响了。上市仅10个月的盈动收购香港电讯的新闻实在是惊天动地,李泽楷如何运作如何思考实在使人心悬不已。一切终于尘埃落定,盈动打了胜仗已是2月29日。为了有更加全面的记录和更加完整的故事,《财经》决定暂且放弃原来的发表计划,3月初赴港三访李泽楷。
这一回的办法是直抵香港,直闯公司。盈动主管公关的首席副总裁梁胡雪姬从最初的不了解早已变得与记者不打不成交。有她协助安排,从晚上7:30开始,我们与李泽楷谈了近两个小时,终于问完了所有想问的问题。这是盈动收购战之后,李泽楷接受新闻媒体时间最长的访问。藉几次专访,以及此前此后对于香港电讯收购战多方相关人物的采访,《财经》终于可以不负读者期望。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一
香港电讯收购案
“成功原因主要来自财务方面的支持”
----《财经》:香港电讯一役之后,你是不是很兴奋?
----李泽楷:现在总的感觉是压力和挑战很大。整合一个传统企业,有许多事要做。
----《财经》:最初怎么想到要做这次收购的?
----李泽楷:我觉得,香港电讯在香港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公司,原本是英国人的,那是历史上的事情,没有办法,但现在又要被另外一个国家拿走。很多市民给电台打电话,觉得不太高兴,希望由香港人、中国人来做这事。
----走出第一步的,主要是我的几个同事。关于这次收购,我们曾在较早的时候谈过。我当时觉得,这么大的公司,怎么可能拿下来呢?春节期间,我在海外看另一个收购,目标比这个小得多,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过了节,同事们拿出了一个收购香港电讯的方案。从同事们的报告中,我觉得确实有机会,于是回到香港,决定做这个收购。
----《财经》:从什么时候下了志在必得的决心?
----李泽楷:不可以说志在必得。收购要考虑到股东利益。如果收购价太高,对股东不利,是不能做的。最后投标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想得很明白,如果投不成,也不用太后悔。因为价钱如果太高的话,股东利益会受损。当然,做成之后,我们确实很高兴。
----《财经》:据我们了解,在整个收购结束之前,你们也一直心悬不定,并不是信心十足、确有把握的。依你之见,这次收购为什么会成功?
----李泽楷:我想,成功的原因主要来自财务方面的支持。大东亲眼见到我们10亿美元的配股在五分钟之内就拉清了,而且,如此大的额度一天之内获得了40倍认购,非常难得。另外,国际银团在非常短的时间给我们以极大的支持;袁天凡的融资安排能力很强,48小时就筹集到收购所需的资金。市场上不知道,除了披露的130亿美元贷款安排外,其实还有四五十亿美元是可以借贷的。不过,我们不需要了。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盈动反应很快,一拨人在英国,一拨人在香港,有什么问题,半夜也会来电话。最后两个星期,每夜至少六七个电话。我们的速度比一般企业要快一些。
----《财经》:此次收购以后,盈动成了一家既有互联网业务又有上游电信业的公司,那么香港电讯在盈动的未来发展格局中居于何种位置?
----李泽楷: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始终如一的。盈动过去几年发展很快,此次收购香港电讯,主要目的是看中他们的人才。我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人才特别重要。香港电讯的管理层特别强,特别是中层管理特别强。亚洲公司往往创意好,基层好,但中层不行。这是许多亚洲公司不能跳出地区,进入国际大舞台的重要原因。香港电讯有1.3万人,在香港是最大的公司之一,有一个很好的中层管理,有很好的人才与科技的配合,像钟表一样运作得精密准确。在互联网业,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总要四五个人跟进才行。香港电讯的人才和技术就确定了其位置。
----所以,这次收购中,第一目的是人才,第二才是香港电讯其他方面的资源,比如说宽频网络。香港电讯在香港有100万宽频固定电话客户和100万移动电话客户,这些都很重要。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二
盈动的最新转向
“发展方向大体未变,
但对B2B要重新认识,技术越来越重要”
----《财经》:盈动业务主要是三部分,一是PCC互联网宽频业务,二是互联网方面的风险投资,三是数码港。请问这三部分重点何在?哪部分是你最寄予希望的?
----李泽楷:第一要说明,我们不是风险投资,而是类似于美国CMGI的策略性投资。盈动三方面的业务相比较,最大的两个是宽频网和PCCW的策略投资。PCCW除提供基金之外,还提供技术、管理、融资、出口等,其投资的公司之间也可以互相协作。我们还将CMGI的18家公司带到亚洲。现在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的互联网客户比这18家加起来更大,就是AOL和微软。CMGI的18家加起来全世界第三。18家公司将来在亚洲的盈利,我们占一半。
----《财经》:盈动的宽频互联网业务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内地?
----李泽楷:那得视国家政策而定。在年底,一定会给三个以上的国家提供服务。但国家会否有,还要看。我们希望配合国家的政策来做。
----《财经》:从去年数码港计划到今年收购香港电讯,一年多以来,盈动向网络产业拓展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显著。我们很想知道,在总的方向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近来有何种演进,有什么样的微调?
----李泽楷:盈动的成立应当从三年前算起。过去的三年中,发展方向大体上没有变。我们一向就觉得,互联网业务在窄频领域的发展,海外已经遥遥领先,因此我们要着重于发展宽频技术和宽频软体。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果说有什么变化,我看有两件事。一是对B2B要重新认识。我们本来觉得,因为安全性在技术上难以解决,B2B业务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但现在这却是发展最快的领域。虽然安全方面还是有大问题,但西方国家一边在找办法解决问题,一边去做。B2B已经起来了,交易金额很大。二是要加大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投资。过去觉得互联网确实要依靠技术,但我们在技术与内容方面所占用资本的比例是一半对一半。现在,我们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内容只有三分之一。互联网技术方面发展很快。
----《财经》:关于你刚才说的要重新认识B2B的发展,盈动有什么相应调整安排?
----李泽楷:我们在互联网技术上的投资会有调整。但在公司自身的业务运作上,我们对B2B还是有些保留。我觉得B2B主要适用于商誉很好的大公司之间,大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如果电子交易出现问题,还可以私底下解决,不会去法庭。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在技术上着手,积累技术和人才,在营运方面进入B2B还不是时候。
----《财经》:你现在比较重视什么技术?
----李泽楷:我们有些技术在亚洲是独家的。比如你要让人买网上的广告,总要给广告商一些资料吧?我们有个软件,可以看到一切上网用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其行为特征、习惯。还有一种软件技术,可以在窄频上模拟宽频,办法是利用统计学了解上网者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再有个例子,美国现在规定编码技术超过100位就不许出口。我们在亚洲十多个国家请了30多个一流水平的留美博士,已经研究出达到500位的编码技术。这对B2B很有用。我们就是希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三
商业模型选择
“现在搞互联网,如果没有独特的运作模式,没有独特的科技,人家做,自己也做,那只会是formidable failure(巨大的失败)”
----《财经》:你如何认识现在的互联网投资?盈动选项目的原则是什么?
----李泽楷:我们希望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内,使盈科有最多的互联网技术。很多人一说进入网络业就先来个门户(portal),这样看太简单了,那已经是四五年前的故事了。其实互联网业务需要科技,需要营运经验和营运模式。海外在这些方面是领先的。
----现在搞互联网,如果没有独特的运作模式,没有独特的科技,人家做,自己也做,那只会是formidable failure(巨大的失败)。因为在这个世界,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过去的四五年中,很多人已经向不同方向进行了拓展。
----《财经》:你看现在哪种类型的互联网是最有前途的?
李泽楷:我最怕的就是纯资讯网。资讯网将来的竞争潜力是最大的。另外只是科技的也不行。所以,我看好Engage这家公司。它有独特的技术,可以帮助数以万计的网站改善营运模式、营运能力。Engage可以为成千上万网站提高效率,与之分账。这是独特的模式。这样的网站是我非常喜欢的投资领域之一。
----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我们投资了一间公司,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做的,公司有一套软件,可以放在网上,为别人开网站组件(building block)。本来要花100个小时才可以做网站,但它有几块大的可以拿出来,网站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你可以在上面加工。现在全世界有一万个互联网站是他们的客户,收入可以分账。其八成生意是在亚洲以外的。
---- 我可以不停地讲,可以讲出许许多多家。总之,互联网发展很快,可是要盲目地去做一个网站,我觉得也很令人担心。不干不行,但如果不想细节环境,不考虑竞争优势,不想好由什么人出面做什么事,盲目地去搞也不好。
----《财经》:你刚才说最怕资讯网,为什么?盈科不是也投资了新浪吗?新浪就是资讯网站。
----李泽楷:新浪是全国最大的,可能有一定的边际壁垒(marginal barrier),前面有相当空间。但如果盲目地继续开辟这样的网站,竞争实在太激烈了。这一块的壁垒太低了。第一、第二、第三家资讯网站尚且有空间,后来就很困难了。总有一天,会有大规模整合。
---- 《财经》:可否简单谈谈你对互联网宽带业务的想法?
---- 李泽楷:宽带业务非常重要。基础的宽带业并技术不难,但看起来简单,建起来复杂。帮人娱乐是最简单,但如何使之商品化,可以做电子贸易,规模扩大之后还有效益,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整个亚洲搞宽带业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建施不足,还是管道的问题。电线、电话、有线电视,这些基本建设比起西方国家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当然,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财经》:你为什么这么着迷于互联网?着迷于什么?
----李泽楷:我最喜欢的就是利用科技,可以提高客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加强人们的沟通,减少误会。提高透明度,对和平很重要。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四
人才管理
“我现在跟过去最大的分别就是分工。分工就要分利”
----《财经》:在这次收购战中,盈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决策迅速。今后中层越来越大了,如何更好地保持过去的特点?
----李泽楷:一定要有新的文化,这个文化要能做到新旧兼容。稳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国际上互联网发展已经显示,一个企业即使前期做得很好,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层跟不上,也是大问题。
----《财经》:现在盈动与香港电讯的合并,其实是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融合。从企业文化角度看,好处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李泽楷: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个新的头和比较旧一点的身体。重要的是不可以说这个那个不好,于是便削足适履。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带出动力,又不至于毁掉其好的东西,是一个挑战。新文化与旧文化结合,如何做好,前例不多。每一步都是探索。
----《财经》:听说500万美元的投资,你半个小时就可以决定,是吗?
----李泽楷:半个小时?对我绝对是笑话。时间会更短。如果用一个人,就一定要信任他做的决定。如果觉得他的决定不对,不如不用。我们现在有40家公司,还有69家两三个月内要投资。如果问其中某项具体投资的情况,肯定是管项目的人比我熟,知道得比我多。做互联网公司一定要专业化。
----在投资这方面,我们就有12个不同的部门。在互联网领域也分12个不同的重点,互相之间不可替代,现在每天做到最晚的是这帮人。我知道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东西。要信懂的人,不懂不要参与意见,就是老板也是同样。
----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管理层权力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最重要的是如何拿到最多最好的人才。有人说过,争取拿到好的人才有三点:一、人才不希望在一个很大、阶层很多的公司工作,因为如果他们是聪明的,就不希望每一件事要被批准才能做;二、人才不希望定薪制,如果做得好,贡献多,报酬方面要多于一般人。做得好的人应当有机会比同年龄、同经验的人获得高四倍甚至五倍的报酬。三、人才一定要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除了金钱报酬之外,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是有意义的。除了钱还有其他回报。
----《财经》:吸引人才,第一要专业化,第二要决策迅速、放权,还有什么要素?
----李泽楷:第三就是监管。我们有监管层。
----《财经》:你从23岁开始回香港从事商业。十年来在管理公司的方式上有哪些心得?
----李泽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严整的管理阶层。过去我做卫星电视时,对一切都亲历亲为,一个员工做到早上三点,我也陪到三点。这是不行的。现在,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做请人和招聘的工作;三分之一进行监管,确保公司不会有乱运作的事情发生;三分之一看看所有的人如何组织调配,考察公司运行的目标是否正确;如果路向对了,再考察不同的部门是否在走同一方向。我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大的目标,大家是否都往这一目标走。
----早年的我就与现在不同。每一件事,都自己干。现在发现如果这么做,三年后,精神、身体都完了,增长也不会这么快。现在最大的分别就是分工。要分工就要分利。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五
香港经济转型
“资本市场对资讯技术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在这个领域,亚洲惟一能与香港竞争的是日本”
----《财经》:很多人认为香港不具备发展资讯科技的条件,你为什么非常自信地要做这个领域,机会究竟何在?
----李泽楷:这个已经不用我来说话了。这几年国际基金投入香港资讯科技很多,他们是用钱在投票。可以说,香港的资讯科技机遇是得到了国际承认的。在吸收资讯科技投资方面,亚洲唯一超过香港的就是日本。我可以很确切地说,现在国际基金投在香港资讯科技方面的钱,等于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总和。所以香港有搞资讯科技的条件,已经不需要论证。这是事实。
----原因何在呢?因为资讯科技的特点不是开发。开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资讯科技去做服务。香港有国际水平的市场经济。GDP的七成来自服务业的贡献,其中七成中又有七成来自金融服务。资讯科技应用在服务业,效应非常大。香港股票市场的宽度和厚度,也是很主要的助力。科技开发在资讯科技这一行,重要性只是五分之一。最主要的还是要资金,要应用,要盈利。香港在这方面有竞争能力。
----《财经》:现在人们常说盈动的崛起影响了香港的投资方向,你怎么看?
----李泽楷:你们看看最近这期《新闻周刊》的全球版,封面报道是香港,认为香港资讯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了。香港转型的速度这么快,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技术与资金相配合,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能量。
----前两年我们还担心香港在与新加坡的竞争中失利,因为新加坡政府资助大学做研究,资助其科技发展,起步比香港早五六年。现在看来,资本市场在香港向新经济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股票市场和资金市场与香港宽度相当,但深度却是香港市场要深七八倍。如果不是得到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充分配合,这次香港电讯收购行动不会如此顺利。
----
----《财经》:在你看来,资讯科技方面,将来亚洲谁能与香港竞争?
----李泽楷:资金市场对资讯科技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从这个角度看,将来在亚洲惟一能与香港竞争的就是日本。虽然日本业界行动比较慢,但日本市场大,人口多,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日本的资金市场比香港更宽也更深。
----《财经》:日本在技术上也比香港领先吧?
----李泽楷:不可以这么说。日本在某些方面很强,比如芯片技术方面。但这只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一环。软件技术方面还是美国强。这些技术在付诸应用时,作为桥梁,香港有优势——香港的英语水平就强很多。
----盈动这几年在美国投资,已经拿到了130多个不同的互联网软件技术,包括这些技术在日本市场的使用权。其中有些技术是买的,也有些是我们在国外投资研究,全资拥有的。在收购香港电讯之后,盈动可以从全亚洲第三位的互联网公司进到第二位,仅次于软银,排在光通信之前。日本是大市场,我们在那边是刚刚起步。
----《财经》:但日本现在在发展互联网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应当说很有竞争力了?
----李泽楷:当然是这样。日本的资金市场很大,其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支持也特别强。所以日本人虽然起步稍晚,但现在距离不太远。日本人善于模仿,把人家的创意拿回去进行改良,效益很显著。比如说我们搞了数码港之后,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在距东京一小时火车车程的YASATIMA也做一个数码港。这既是复制也是挑战。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六
中国市场、父亲李嘉诚
和其他
“盈动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不到十分之一”
----《财经》:盈动在国内投资互联网公司,现在重点是什么领域?
----李泽楷:什么领域还要看。现在在国内只有很少的投资,不超过四五家。我们当然也希望在国内的投资再大一些。但我们一定要配合政府的政策,配合政府的想法。中国不是我们惟一的市场。现在我们在日本、印度投资都相当大。盈动的投资中,在中国内地部分不到十分之一。
----《财经》:那盈动对于开发内地市场有什么期望和设想呢?
----李泽楷:最重要的是希望政策方面明确一些,否则进来的往往是比较小的投资,是投机性的。很难有规模较大的、高水平公司,以长远战略进来投资。
----《财经》:能否说,收购完成后,盈动就成了全球惟一互联网加电信业的公司?
----李泽楷:《时代》周刊也这么写,但我看不能这么说。AOL并购时代华纳,看上去是买内容,其实时代华纳是美国第二大的有线电视网。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有线电视的网络和电话网络经营成本不同,但各有其用。
----《财经》:中国电信是香港电讯的第二大股东。我们了解到,盈动曾希望与中国电信联合收购香港电讯,但他们没有兴趣。将来盈动香港电讯如何与中国电信合作?
----李泽楷:中国电信这次未能与我们合作,当然很遗憾。因为中国电信毕竟是世界上最好的电信公司之一。但我们也明白,它虽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但从市场上拿到资金以后要促进内地的电信业特别是移动电话业的改革发展,对国家是重要的一环,我们也理解。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非常愿意与中国电信合作,盈动可以帮助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很愿对国家有贡献。
----《财经》:盈动与香港电讯合并之后,其发展模式与和黄有相似之处。现在市场上有垄断的担忧。我们想从另一方面提出问题,就是你与和黄之间血肉相连。所以,如果你们真的竞争起来,会不会非常痛苦,非常不舒服?
----李泽楷:绝对不舒服,绝对不舒服。这个问题我还在想,还要想想如何竞争。但立场是很明白的,我们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不仅是上市公司,还与政府有合作的关系——数码港项目。盈动不仅有众多的股东,有大基金,也有散户;另外,我们与香港政府有合作。我们一是要看股东的利益,二是对公众一定要有一个交待。当然,如果可以避免,最好不要与有血肉关系的公司竞争,但关键是前两个一定要做好。
----老父(指其父亲李嘉诚,记者注)跟我说了,如果是两家公司都在做的业务,见面就不要谈了。当然是不想谈,但就怕不小心忘掉了。以前盈动与和黄就有小部分竞争,现在多一些了。
----《财经》:恐怕你的生意越做越大,父子之间只能谈天气了。
----李泽楷:(大笑)可能吧。
----后来就是今年1月26日。“欠”了一次“情”的李泽楷终于答应在去瑞士开会前夕接受采访。这是盈动刚与美国著名互联网策略投资公司CMGI宣布了新合作项目后的第三天,又是新加坡电信宣布收购香港电讯的次日。李泽楷格外地忙,采访从清晨推迟至下午5点。我们交谈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他由于坚持讲普通话语速很慢。记者急于了解其互联网视野,急于了解其企业管理原则,急于了解其人生选择,一问再问,只觉时间太紧。
到2月11日,本刊对李泽楷的专访尚未刊出,盈动已表达了收购香港电讯的意向。亚洲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战打响了。上市仅10个月的盈动收购香港电讯的新闻实在是惊天动地,李泽楷如何运作如何思考实在使人心悬不已。一切终于尘埃落定,盈动打了胜仗已是2月29日。为了有更加全面的记录和更加完整的故事,《财经》决定暂且放弃原来的发表计划,3月初赴港三访李泽楷。
这一回的办法是直抵香港,直闯公司。盈动主管公关的首席副总裁梁胡雪姬从最初的不了解早已变得与记者不打不成交。有她协助安排,从晚上7:30开始,我们与李泽楷谈了近两个小时,终于问完了所有想问的问题。这是盈动收购战之后,李泽楷接受新闻媒体时间最长的访问。藉几次专访,以及此前此后对于香港电讯收购战多方相关人物的采访,《财经》终于可以不负读者期望。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一
香港电讯收购案
“成功原因主要来自财务方面的支持”
----《财经》:香港电讯一役之后,你是不是很兴奋?
----李泽楷:现在总的感觉是压力和挑战很大。整合一个传统企业,有许多事要做。
----《财经》:最初怎么想到要做这次收购的?
----李泽楷:我觉得,香港电讯在香港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公司,原本是英国人的,那是历史上的事情,没有办法,但现在又要被另外一个国家拿走。很多市民给电台打电话,觉得不太高兴,希望由香港人、中国人来做这事。
----走出第一步的,主要是我的几个同事。关于这次收购,我们曾在较早的时候谈过。我当时觉得,这么大的公司,怎么可能拿下来呢?春节期间,我在海外看另一个收购,目标比这个小得多,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过了节,同事们拿出了一个收购香港电讯的方案。从同事们的报告中,我觉得确实有机会,于是回到香港,决定做这个收购。
----《财经》:从什么时候下了志在必得的决心?
----李泽楷:不可以说志在必得。收购要考虑到股东利益。如果收购价太高,对股东不利,是不能做的。最后投标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想得很明白,如果投不成,也不用太后悔。因为价钱如果太高的话,股东利益会受损。当然,做成之后,我们确实很高兴。
----《财经》:据我们了解,在整个收购结束之前,你们也一直心悬不定,并不是信心十足、确有把握的。依你之见,这次收购为什么会成功?
----李泽楷:我想,成功的原因主要来自财务方面的支持。大东亲眼见到我们10亿美元的配股在五分钟之内就拉清了,而且,如此大的额度一天之内获得了40倍认购,非常难得。另外,国际银团在非常短的时间给我们以极大的支持;袁天凡的融资安排能力很强,48小时就筹集到收购所需的资金。市场上不知道,除了披露的130亿美元贷款安排外,其实还有四五十亿美元是可以借贷的。不过,我们不需要了。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盈动反应很快,一拨人在英国,一拨人在香港,有什么问题,半夜也会来电话。最后两个星期,每夜至少六七个电话。我们的速度比一般企业要快一些。
----《财经》:此次收购以后,盈动成了一家既有互联网业务又有上游电信业的公司,那么香港电讯在盈动的未来发展格局中居于何种位置?
----李泽楷: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始终如一的。盈动过去几年发展很快,此次收购香港电讯,主要目的是看中他们的人才。我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人才特别重要。香港电讯的管理层特别强,特别是中层管理特别强。亚洲公司往往创意好,基层好,但中层不行。这是许多亚洲公司不能跳出地区,进入国际大舞台的重要原因。香港电讯有1.3万人,在香港是最大的公司之一,有一个很好的中层管理,有很好的人才与科技的配合,像钟表一样运作得精密准确。在互联网业,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总要四五个人跟进才行。香港电讯的人才和技术就确定了其位置。
----所以,这次收购中,第一目的是人才,第二才是香港电讯其他方面的资源,比如说宽频网络。香港电讯在香港有100万宽频固定电话客户和100万移动电话客户,这些都很重要。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二
盈动的最新转向
“发展方向大体未变,
但对B2B要重新认识,技术越来越重要”
----《财经》:盈动业务主要是三部分,一是PCC互联网宽频业务,二是互联网方面的风险投资,三是数码港。请问这三部分重点何在?哪部分是你最寄予希望的?
----李泽楷:第一要说明,我们不是风险投资,而是类似于美国CMGI的策略性投资。盈动三方面的业务相比较,最大的两个是宽频网和PCCW的策略投资。PCCW除提供基金之外,还提供技术、管理、融资、出口等,其投资的公司之间也可以互相协作。我们还将CMGI的18家公司带到亚洲。现在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的互联网客户比这18家加起来更大,就是AOL和微软。CMGI的18家加起来全世界第三。18家公司将来在亚洲的盈利,我们占一半。
----《财经》:盈动的宽频互联网业务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内地?
----李泽楷:那得视国家政策而定。在年底,一定会给三个以上的国家提供服务。但国家会否有,还要看。我们希望配合国家的政策来做。
----《财经》:从去年数码港计划到今年收购香港电讯,一年多以来,盈动向网络产业拓展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显著。我们很想知道,在总的方向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近来有何种演进,有什么样的微调?
----李泽楷:盈动的成立应当从三年前算起。过去的三年中,发展方向大体上没有变。我们一向就觉得,互联网业务在窄频领域的发展,海外已经遥遥领先,因此我们要着重于发展宽频技术和宽频软体。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果说有什么变化,我看有两件事。一是对B2B要重新认识。我们本来觉得,因为安全性在技术上难以解决,B2B业务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但现在这却是发展最快的领域。虽然安全方面还是有大问题,但西方国家一边在找办法解决问题,一边去做。B2B已经起来了,交易金额很大。二是要加大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投资。过去觉得互联网确实要依靠技术,但我们在技术与内容方面所占用资本的比例是一半对一半。现在,我们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内容只有三分之一。互联网技术方面发展很快。
----《财经》:关于你刚才说的要重新认识B2B的发展,盈动有什么相应调整安排?
----李泽楷:我们在互联网技术上的投资会有调整。但在公司自身的业务运作上,我们对B2B还是有些保留。我觉得B2B主要适用于商誉很好的大公司之间,大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如果电子交易出现问题,还可以私底下解决,不会去法庭。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在技术上着手,积累技术和人才,在营运方面进入B2B还不是时候。
----《财经》:你现在比较重视什么技术?
----李泽楷:我们有些技术在亚洲是独家的。比如你要让人买网上的广告,总要给广告商一些资料吧?我们有个软件,可以看到一切上网用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其行为特征、习惯。还有一种软件技术,可以在窄频上模拟宽频,办法是利用统计学了解上网者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再有个例子,美国现在规定编码技术超过100位就不许出口。我们在亚洲十多个国家请了30多个一流水平的留美博士,已经研究出达到500位的编码技术。这对B2B很有用。我们就是希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三
商业模型选择
“现在搞互联网,如果没有独特的运作模式,没有独特的科技,人家做,自己也做,那只会是formidable failure(巨大的失败)”
----《财经》:你如何认识现在的互联网投资?盈动选项目的原则是什么?
----李泽楷:我们希望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内,使盈科有最多的互联网技术。很多人一说进入网络业就先来个门户(portal),这样看太简单了,那已经是四五年前的故事了。其实互联网业务需要科技,需要营运经验和营运模式。海外在这些方面是领先的。
----现在搞互联网,如果没有独特的运作模式,没有独特的科技,人家做,自己也做,那只会是formidable failure(巨大的失败)。因为在这个世界,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过去的四五年中,很多人已经向不同方向进行了拓展。
----《财经》:你看现在哪种类型的互联网是最有前途的?
李泽楷:我最怕的就是纯资讯网。资讯网将来的竞争潜力是最大的。另外只是科技的也不行。所以,我看好Engage这家公司。它有独特的技术,可以帮助数以万计的网站改善营运模式、营运能力。Engage可以为成千上万网站提高效率,与之分账。这是独特的模式。这样的网站是我非常喜欢的投资领域之一。
----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我们投资了一间公司,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做的,公司有一套软件,可以放在网上,为别人开网站组件(building block)。本来要花100个小时才可以做网站,但它有几块大的可以拿出来,网站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你可以在上面加工。现在全世界有一万个互联网站是他们的客户,收入可以分账。其八成生意是在亚洲以外的。
---- 我可以不停地讲,可以讲出许许多多家。总之,互联网发展很快,可是要盲目地去做一个网站,我觉得也很令人担心。不干不行,但如果不想细节环境,不考虑竞争优势,不想好由什么人出面做什么事,盲目地去搞也不好。
----《财经》:你刚才说最怕资讯网,为什么?盈科不是也投资了新浪吗?新浪就是资讯网站。
----李泽楷:新浪是全国最大的,可能有一定的边际壁垒(marginal barrier),前面有相当空间。但如果盲目地继续开辟这样的网站,竞争实在太激烈了。这一块的壁垒太低了。第一、第二、第三家资讯网站尚且有空间,后来就很困难了。总有一天,会有大规模整合。
---- 《财经》:可否简单谈谈你对互联网宽带业务的想法?
---- 李泽楷:宽带业务非常重要。基础的宽带业并技术不难,但看起来简单,建起来复杂。帮人娱乐是最简单,但如何使之商品化,可以做电子贸易,规模扩大之后还有效益,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整个亚洲搞宽带业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建施不足,还是管道的问题。电线、电话、有线电视,这些基本建设比起西方国家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当然,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财经》:你为什么这么着迷于互联网?着迷于什么?
----李泽楷:我最喜欢的就是利用科技,可以提高客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加强人们的沟通,减少误会。提高透明度,对和平很重要。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四
人才管理
“我现在跟过去最大的分别就是分工。分工就要分利”
----《财经》:在这次收购战中,盈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决策迅速。今后中层越来越大了,如何更好地保持过去的特点?
----李泽楷:一定要有新的文化,这个文化要能做到新旧兼容。稳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国际上互联网发展已经显示,一个企业即使前期做得很好,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层跟不上,也是大问题。
----《财经》:现在盈动与香港电讯的合并,其实是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融合。从企业文化角度看,好处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李泽楷: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个新的头和比较旧一点的身体。重要的是不可以说这个那个不好,于是便削足适履。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带出动力,又不至于毁掉其好的东西,是一个挑战。新文化与旧文化结合,如何做好,前例不多。每一步都是探索。
----《财经》:听说500万美元的投资,你半个小时就可以决定,是吗?
----李泽楷:半个小时?对我绝对是笑话。时间会更短。如果用一个人,就一定要信任他做的决定。如果觉得他的决定不对,不如不用。我们现在有40家公司,还有69家两三个月内要投资。如果问其中某项具体投资的情况,肯定是管项目的人比我熟,知道得比我多。做互联网公司一定要专业化。
----在投资这方面,我们就有12个不同的部门。在互联网领域也分12个不同的重点,互相之间不可替代,现在每天做到最晚的是这帮人。我知道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东西。要信懂的人,不懂不要参与意见,就是老板也是同样。
----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管理层权力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最重要的是如何拿到最多最好的人才。有人说过,争取拿到好的人才有三点:一、人才不希望在一个很大、阶层很多的公司工作,因为如果他们是聪明的,就不希望每一件事要被批准才能做;二、人才不希望定薪制,如果做得好,贡献多,报酬方面要多于一般人。做得好的人应当有机会比同年龄、同经验的人获得高四倍甚至五倍的报酬。三、人才一定要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除了金钱报酬之外,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是有意义的。除了钱还有其他回报。
----《财经》:吸引人才,第一要专业化,第二要决策迅速、放权,还有什么要素?
----李泽楷:第三就是监管。我们有监管层。
----《财经》:你从23岁开始回香港从事商业。十年来在管理公司的方式上有哪些心得?
----李泽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严整的管理阶层。过去我做卫星电视时,对一切都亲历亲为,一个员工做到早上三点,我也陪到三点。这是不行的。现在,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做请人和招聘的工作;三分之一进行监管,确保公司不会有乱运作的事情发生;三分之一看看所有的人如何组织调配,考察公司运行的目标是否正确;如果路向对了,再考察不同的部门是否在走同一方向。我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大的目标,大家是否都往这一目标走。
----早年的我就与现在不同。每一件事,都自己干。现在发现如果这么做,三年后,精神、身体都完了,增长也不会这么快。现在最大的分别就是分工。要分工就要分利。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五
香港经济转型
“资本市场对资讯技术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在这个领域,亚洲惟一能与香港竞争的是日本”
----《财经》:很多人认为香港不具备发展资讯科技的条件,你为什么非常自信地要做这个领域,机会究竟何在?
----李泽楷:这个已经不用我来说话了。这几年国际基金投入香港资讯科技很多,他们是用钱在投票。可以说,香港的资讯科技机遇是得到了国际承认的。在吸收资讯科技投资方面,亚洲唯一超过香港的就是日本。我可以很确切地说,现在国际基金投在香港资讯科技方面的钱,等于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总和。所以香港有搞资讯科技的条件,已经不需要论证。这是事实。
----原因何在呢?因为资讯科技的特点不是开发。开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资讯科技去做服务。香港有国际水平的市场经济。GDP的七成来自服务业的贡献,其中七成中又有七成来自金融服务。资讯科技应用在服务业,效应非常大。香港股票市场的宽度和厚度,也是很主要的助力。科技开发在资讯科技这一行,重要性只是五分之一。最主要的还是要资金,要应用,要盈利。香港在这方面有竞争能力。
----《财经》:现在人们常说盈动的崛起影响了香港的投资方向,你怎么看?
----李泽楷:你们看看最近这期《新闻周刊》的全球版,封面报道是香港,认为香港资讯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了。香港转型的速度这么快,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技术与资金相配合,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能量。
----前两年我们还担心香港在与新加坡的竞争中失利,因为新加坡政府资助大学做研究,资助其科技发展,起步比香港早五六年。现在看来,资本市场在香港向新经济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股票市场和资金市场与香港宽度相当,但深度却是香港市场要深七八倍。如果不是得到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充分配合,这次香港电讯收购行动不会如此顺利。
----
----《财经》:在你看来,资讯科技方面,将来亚洲谁能与香港竞争?
----李泽楷:资金市场对资讯科技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从这个角度看,将来在亚洲惟一能与香港竞争的就是日本。虽然日本业界行动比较慢,但日本市场大,人口多,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日本的资金市场比香港更宽也更深。
----《财经》:日本在技术上也比香港领先吧?
----李泽楷:不可以这么说。日本在某些方面很强,比如芯片技术方面。但这只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一环。软件技术方面还是美国强。这些技术在付诸应用时,作为桥梁,香港有优势——香港的英语水平就强很多。
----盈动这几年在美国投资,已经拿到了130多个不同的互联网软件技术,包括这些技术在日本市场的使用权。其中有些技术是买的,也有些是我们在国外投资研究,全资拥有的。在收购香港电讯之后,盈动可以从全亚洲第三位的互联网公司进到第二位,仅次于软银,排在光通信之前。日本是大市场,我们在那边是刚刚起步。
----《财经》:但日本现在在发展互联网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应当说很有竞争力了?
----李泽楷:当然是这样。日本的资金市场很大,其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支持也特别强。所以日本人虽然起步稍晚,但现在距离不太远。日本人善于模仿,把人家的创意拿回去进行改良,效益很显著。比如说我们搞了数码港之后,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在距东京一小时火车车程的YASATIMA也做一个数码港。这既是复制也是挑战。
李泽楷谈互联网之六
中国市场、父亲李嘉诚
和其他
“盈动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不到十分之一”
----《财经》:盈动在国内投资互联网公司,现在重点是什么领域?
----李泽楷:什么领域还要看。现在在国内只有很少的投资,不超过四五家。我们当然也希望在国内的投资再大一些。但我们一定要配合政府的政策,配合政府的想法。中国不是我们惟一的市场。现在我们在日本、印度投资都相当大。盈动的投资中,在中国内地部分不到十分之一。
----《财经》:那盈动对于开发内地市场有什么期望和设想呢?
----李泽楷:最重要的是希望政策方面明确一些,否则进来的往往是比较小的投资,是投机性的。很难有规模较大的、高水平公司,以长远战略进来投资。
----《财经》:能否说,收购完成后,盈动就成了全球惟一互联网加电信业的公司?
----李泽楷:《时代》周刊也这么写,但我看不能这么说。AOL并购时代华纳,看上去是买内容,其实时代华纳是美国第二大的有线电视网。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有线电视的网络和电话网络经营成本不同,但各有其用。
----《财经》:中国电信是香港电讯的第二大股东。我们了解到,盈动曾希望与中国电信联合收购香港电讯,但他们没有兴趣。将来盈动香港电讯如何与中国电信合作?
----李泽楷:中国电信这次未能与我们合作,当然很遗憾。因为中国电信毕竟是世界上最好的电信公司之一。但我们也明白,它虽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但从市场上拿到资金以后要促进内地的电信业特别是移动电话业的改革发展,对国家是重要的一环,我们也理解。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非常愿意与中国电信合作,盈动可以帮助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很愿对国家有贡献。
----《财经》:盈动与香港电讯合并之后,其发展模式与和黄有相似之处。现在市场上有垄断的担忧。我们想从另一方面提出问题,就是你与和黄之间血肉相连。所以,如果你们真的竞争起来,会不会非常痛苦,非常不舒服?
----李泽楷:绝对不舒服,绝对不舒服。这个问题我还在想,还要想想如何竞争。但立场是很明白的,我们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不仅是上市公司,还与政府有合作的关系——数码港项目。盈动不仅有众多的股东,有大基金,也有散户;另外,我们与香港政府有合作。我们一是要看股东的利益,二是对公众一定要有一个交待。当然,如果可以避免,最好不要与有血肉关系的公司竞争,但关键是前两个一定要做好。
----老父(指其父亲李嘉诚,记者注)跟我说了,如果是两家公司都在做的业务,见面就不要谈了。当然是不想谈,但就怕不小心忘掉了。以前盈动与和黄就有小部分竞争,现在多一些了。
----《财经》:恐怕你的生意越做越大,父子之间只能谈天气了。
----李泽楷:(大笑)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