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卢梭惹的祸?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莫尔内命题”


  二十世纪初,法国史学家莫尔内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其成果后来以《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为名于一九三三年出版。莫氏研究了十八世纪私人藏书拍卖目录,清点时人阅读的图书。在这些目录中,他发现启蒙哲人的书籍颇为罕见。卢梭《社会契约论》这本大革命的“圣经”仅出现过一册。因此,他认为,大革命不是“卢梭的错”,也不是“伏尔泰的错”。
  莫尔内的资料和看法,后来证明存在漏洞。比如他的调查结束于一七八0年,那年卢梭著作的首批版本才刚刚问世。他忽视了《社会契约论》的通俗本,而这在大革命前是确定无疑的畅销书。再说,拍卖藏书无法体现阅读的全貌。尽管如此,莫尔内追问的问题却具有典范价值。书籍是否引发革命?这个问题不仅对思考大革命有意义,也是其他重要革命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甚至也是重大社会文化转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妨称之为“莫尔内命题”。六十年代中叶以来的一系列研究,尤其是美国史家罗伯特·达恩顿和法国学者罗杰·夏蒂埃的论著,很大程度上是在这个思路的启发下开展的。夏蒂埃的一本著作拈出“法国革命的文化起源”一语作为书名,可以说是向莫尔内致敬。而达恩顿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埋首瑞士纳沙泰尔市档案馆,对纳沙泰尔出版社的档案进行了经年累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它们不仅深入论述了十八世纪书籍的出版、销售等情况,也诠释了书籍与大革命的关系。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纳沙泰尔是一个遥远的陌生城市,但在欧洲书籍史研究上,却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地方。法国大革命前数十年,受法国特殊书报专卖制度和审查制度的影响,在法国边境以外,从事盗版书和禁书生意的出版社纷纷创立。从阿姆斯特丹到布鲁塞尔,越过莱茵河延伸到瑞士,再往南延伸至时为教皇属地的阿维尼翁,这几十家出版社形成了一个新月形的包围圈。它们几乎出版了启蒙运动的所有著作和一七五0至一七八九年间在法国流通的大多数其他类型的图书。在这些出版商当中,瑞士纳沙泰尔出版社的档案完整保存至今,这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商业信札、账簿、货运记录、订货登记册、印刷厂工头的付款账本等。在其他出版社档案基本散佚的情况下,这些档案为了解大革命前几十年的书籍世界及其对十八世纪法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
  达恩顿在档案基础上撰写的一系列论著,最为重要的是他自己所称的“三部曲”:第一部是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一七七五—一八00)》,第二部是一九九六年印行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而二0一八年问世、二0二一年译为中文的《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以下称《图书世界》,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是最后一部。此外,他还撰写了《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一九八二年)和新作《盗版与出版:启蒙时代的书业》(二0二一年二月,中译本已列入出版书单)。
  “三部曲”從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书籍与大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重要社会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启蒙运动的生意》讨论的是一部著作的出版史;《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的主题是各种禁书的扩散与影响;而《图书世界》则透过一位销售代表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大革命前夕外省流通的各种书籍及其销售状况。本文着重介绍三部曲的最后一本,看达恩顿如何由书籍贸易回应“莫尔内之问”。

二 销售代表与法国图书市场


  《图书世界》一书,无论在史料利用、谋篇布局,还是核心问题的处理上,都有独具匠心之处。
  纳沙泰尔档案保存了将近五万封信札,其中包含几千封来自每个与图书行业有联系的人写的信札,这些人包括作者、出版商、印刷商、纸商、铸字商、油墨制造商、偷运者、货车车夫、货栈主、旅行推销员、图书代理商、审稿人、读者,特别是法国几乎所有城镇的书商。本书系统利用了这些信札,从中选出二十二位销售商和偷运者,对他们的生平和售书生涯进行重点考察。这些书商来自法国各地,信息较为分散。为串联这些信息,也为从一个不同于书商信札的角度,来观察这些书业从业者及其所涉书籍贸易,本书系统利用了纳沙泰尔一位销售代表的笔记和信札。在十八世纪的欧洲,销售代表在书籍销售中有着特殊位置。每隔一两年,出版商就会挑选一名可靠的职员,派他出差了解跟书籍制作与销售有关的事务,如处理账目纠纷、寻求新的纸张来源,乃至了解和处理图书生意的其他所有重要方面。这些代表举足轻重,“十八世纪末期的欧洲,没有哪一家大出版商不靠销售代表就能做成生意”(23页)。
  这位销售代表是二十九岁的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Jean-Fran?oisFavarger)。一七七八年七月五日,他骑马动身,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某日返回纳沙泰尔。达恩顿指出,等他走完这段长达一千九百多公里的旅程时,“他所了解的有关图书贸易的东西,比迄今为止任何历史学家可能希望了解的都多”(6页)。幸运的是,他留下了一本记载详尽的日志和大量内容翔实的信札及路上开销的账簿。他的法国之行留下的记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图书文化景观”(7页)。
  在长达五个月的旅程中,法瓦尔热“推销书籍,收账,安排货运,视察印刷厂,调查市场需求,评估生意规模,对一百多位书商的品质做出评价”(6页)。本书追随着法瓦尔热的足迹,不仅描述了沿途城市、市镇的图书贸易状况,而且结合这些贸易中心的主要特色,分别论述了图书流通与销售的不同面向:蓬塔利耶,偷运和越境;隆勒索涅,评估书店等级;布雷斯地区布尔格,推销与收账;里昂,国内走私;阿维尼翁,交换贸易;南部、西南部各城,书店的生存困境;卢丹,沿街兜售与毛细管分销体系;中部地区,高端与低端市场;贝赞松,兴隆的书籍销售。如此,透过法瓦尔热的法国之行,作者有条不紊地论述了当时书籍流通与销售的几个重要面向:书市的不同层级、书商的不同等级和读者的不同层次。
  根据本书的论述,不同城市在书籍流通中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比如,大革命前,里昂、阿维尼翁既是重要的书籍贸易中心,也是重要的出版中心,两地出版商都靠盗版书过日子。与此不同,卢瓦尔河谷的卢丹,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长期只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但在图书销售中,却起着联结瑞士出版商兼批发商和法国零售摊贩的枢纽作用。经由这个市镇,来自瑞士的盗版书有可能渗入图书市场体系的末梢,步入乡村集市乃至村落。因此,里昂和阿维尼翁与卢丹代表了书市的两极。
其他文献
区块链是一场革命  从古老的历史走来,人类越来越普遍地生活在“中心化”组织的模式里。所谓“中心化”,就是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某个“中心”来进行。上班去企业“生产中心”,买货来商场“购物中心”,求医到医院“治疗中心”等等。如果你留意自己每天生活的轨迹,从早到晚,你不过是从“甲中心”转到“乙中心”再到“丙中心”而已。我们时常说“人际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与“中心”的关系,个人之间
期刊
一九八八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生毕业后,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分配到北京西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学科的责任编辑。工作倒是对口,但军队的纪律使我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做学问。怎么办呢?当时与我共事的是茅海建少校,他告诉我:军事科学院最有价值的收藏是战争年代的历史档案。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我看到堆积如山的档案,犹如发现了一个宝库。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不清楚的
期刊
压力和活力是理解中国基层运作的两个维度。不过,当用这两个维度去审视中国的治理体系时,便会生出更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基层政府真正看重的任务到底有哪些?越是基层的治理主体就越承受更多的层级压力吗?从上到下的控制存在哪些问题?绩效考核是掌控下级政府的一把历久弥新的利剑吗?陶郁、刘明兴和侯麟科于去年出版的《地方治理实践:结构与效能》详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基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二00
期刊
写擘窠大字,前人不用毛笔,改用他物替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榜书》说:“字過数尺,非笔所能书,持碎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奋身厉气,濡墨淋漓而已。若拓至寻丈,身手所不能为,或谓持帚为之,吾谓不如聚米临碑,出以双钩之易而美观也。”  这三种方法,可称为:持帚为笔,布帛代毫,聚米成字。  持帚为笔,最早。南朝刘宋虞龢《论书表》说:东晋王献之“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涌起书写欲望,“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
期刊
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而基于多学科系统关注的以地质、地理自然生态、生物自然多样性和谐共生的迫切保护要求.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环境教育,或者人文休闲所需,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期刊
一百年前,初春四月,瑞典人安特生骑着毛驴二进仰韶村。他定想不到,一百年后考古学在中国这般地欣欣向荣,他更意识不到,自己接下来在仰韶村的工作,会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那时,考古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还不足百年。这门以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非常年轻,但自诞生即迅速被知识界理解和接纳,进而影响史学界修整固有认识。这在讲究积淀和传承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不多见的。  年轻而小众的学科,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迅
期刊
在我国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往往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多声部纵向音乐思维的熏陶、训练,导致学生多声部合唱合奏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声部合奏活动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以师资力量的强化为标准,更新与推进教学改革目标,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由此,本文将针对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探析,以期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元嘉二十一年(四四四)正月戊午,四十二岁的刘义庆闭上双眼,溘然长逝。不可抗拒的死亡将他从无法排解的恐惧和苦闷之中解放,但他一生所求仍然得不到回答。  以后人的眼光看,刘义庆是幸运的。如果他不幸多活几年,就会见证元嘉之治的终结。那个“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的时代,即将和它的开创者一起走向灭亡。他会看到更多兄弟阋墙、父子相
期刊
清人叶昌炽有一书,题名《语石》,我这里将这一题名反过来,说“石语”。沉默的石头不会说话,何来石语?翻检文献,发现真有石头说话的记载。《左传》昭公八年载:  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冯,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云:“谓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