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包括胎儿心脏结构的检查以及心功能的评估。评估胎儿心功能可以及时反映在不同疾病状态下胎儿心血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适应性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病情恶化前及时干预,从而改善胎儿近、远期预后。目前已有一些超声和多普勒参数用于评估胎儿心功能,但这些参数与胎儿心血管疾病变化的相关性仍在探究中。此外出现了一些不断更新的技术方法。本文对现有的胎儿心功能评估方法、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1000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包括胎儿心脏结构的检查以及心功能的评估。评估胎儿心功能可以及时反映在不同疾病状态下胎儿心血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适应性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病情恶化前及时干预,从而改善胎儿近、远期预后。目前已有一些超声和多普勒参数用于评估胎儿心功能,但这些参数与胎儿心血管疾病变化的相关性仍在探究中。此外出现了一些不断更新的技术方法。本文对现有的胎儿心功能评估方法、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期增重对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和大于胎龄儿等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招募孕11~13周 6单胎妊娠孕妇,分别于孕19~23周 6、29~34周 6、35~40周 6进行3次面访,现场测量孕妇的身高、体重、血压、超声指标等,并随访妊娠结局。依据早孕期体重指数将孕妇分为偏瘦组(
目的探讨二代喉罩对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剖宫产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需要气道干预全麻剖宫产手术的544例产妇。按全麻时选择的不同气道工具,将产妇分为气管插管组(n=379)和喉罩组(SupremeTM喉罩,n=165)。对2组中的单胎妊娠产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每组133例。主要结局指标为新生儿生后1min窒息(1min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次要结局指标为新生儿生后1min重度窒息(1minApgar评分
目的分析生后不同采血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贫血和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出生体重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诊疗经过。检索国内外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相关文献,分析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等资料。结果(1)病例报告:患者33岁,孕37周 2时因“发现盆腔包块7个月,阴道流液半小时”入院。入院当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盆腹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明显复发迹象。(2)文献复习: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共15例(含本例)。15例患者发病年龄32岁(19~47岁),其中5例有肌瘤
目的建立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的风险评分模型,探讨BP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胎龄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9例妊娠合并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PNH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法、母儿并发症及结局。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经典型,3例合并骨髓衰竭性疾病。孕期接受输血支持/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治疗者共8例,其中同时行抗凝治疗者4例。8例孕前诊断PNH者中,7例妊娠期病情
本文报告了一例超声提示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病例。该孕妇27岁,孕20周 6超声发现胎儿小脑下蚓部部分分离(Dandy-Walker变异型),上下唇不能闭合、多指(趾),初步诊断为胎儿多发畸形。羊水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经过遗传咨询和深入沟通,再次行胎儿羊膜腔穿刺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结果提示胎儿CPLANE1基因第19号外显子和第1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3435G>A(p.W1145X)和c.2941C>G(p.p981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且上述变异位点均未见
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副阴囊、假重复阴茎伴会阴脂肪瘤的病例。患儿7月龄,因“生后发现会阴肿物”入院,体格检查时可于阴囊和肛门之间可见一4cm×4cm大小肿物,皮肤色素沉着、皱褶,似阴囊皮肤,其内未触及睾丸。肿物表面有一似阴茎物,未见正常尿道口;阴囊、阴茎外观正常,其内触及双侧睾丸。其他器官无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会阴超声、MRI、排泄性尿道造影示该肿物与阴茎、尿道、直肠和肛门无关。手术中发现正常阴茎顺时针扭转约90°,遂切除该肿物及阴茎样结构,并行会阴整形术。病理提示该肿物为副阴囊及脂肪瘤,阴茎样结
本文报道1例孕妇孕23周 2产前超声常规系统筛查发现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5.5mm),静脉导管异位汇入冠状静脉窦,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孕妇38周 2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1和5min均为10分。生后第2天复查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静脉窦内径扩张,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生后第90天时随访,婴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
本文报道了1例利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digitalpolymerasechainreaction,ddPCR)技术无创产前检测MFN2基因变异致胎儿腓骨肌萎缩症的病例。先证者为孕妇配偶,外院基因检测结果为MFN2基因(NM_014874)c.919A>G(p.K307E)杂合变异,诊断为轴索型腓骨肌萎缩症2A2A型。孕妇孕8周采集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采用ddPCR技术进行无创产前检测,检出胎儿携带父源性致病基因变异位点。孕11周采集绒毛进行Sanger测序验证,证实胎儿携带与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