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感悟,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并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八课,内容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个部分组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两个模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制作,补充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2)学生:①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使用特点(速度、运载量、运载对象、运费)。②到花店、水果店、电器城等地方调查了解本地有哪些物品是从外地运来的?是用什么交通工具运来的?为什么选用这种交通工具?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了解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
(3)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句容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1.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交通和我们息息相关
(1)(指名说)你家住哪儿?早上是怎样来上学的?
(2)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了,在假期里爸爸妈妈都会带我们出去旅游,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是怎么去的?
(3)小结:是呀,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火车、轮船等等都能到达目的地。(揭示课题:怎样到达目的地)
(4)我们的生活和交通工具是密不可分的。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从原产地来到我们身边的?(课件出示荔枝、海鲜、鲜花、电器等)
(5)我们现在多幸福啊,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我们外出就非常方便。有了这些交通工具,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顺利地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古时候的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福了。“一骑红尘妃子笑”,当时作为皇帝,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不过就是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课件:交通工具发展史)
[设计意图:品德课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相链接,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中去体验现实生活、理解现实生活,才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讨论交通工具的作用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从而真正体会交通工具的用途。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交通工具可以载人载物这一实质问题,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外出旅游时曾经利用过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优势,让学生感受交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紧扣现实生活,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特点
(1)交通工具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便捷。由此可见,我们要顺利到达目的地,离不开交通工具。今天有4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课件出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声音和图片)
(2)谈话: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了拟人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场景中开展探究活动,获得各种真实体验,并通过和伙伴的交流,老师的引领,不断获得丰富的认识:各种交通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知道要根据它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交通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回归现实生活,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1)运输公司接到了4单生意,这可忙坏了王经理。同学们,王经理正为这些货物该分别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犯愁呢,你能给他一些合理的建议吗?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么选择。
(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完成任务。(课件出示工作单)
(3)小结:因为每一种交通工具各有特点,所以在完成不同的运输任务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它们的长处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这样会使任务完成得更顺利、更快捷。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创设了4种情况,生活情景在课堂中再现,学生积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和体会。如任务一:南京离句容很近,只有40多千米,公路运输只需要一个小时,我们选择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就可以了。又因为是运送牛奶,所以要选择食品保鲜车;任务二:要考虑到时间紧迫,事关重大,需选择速度快的飞机;任务三:木材比较重,我们需要选择运输量大的火车(专门运货的)去运输;任务四:两地都有码头,运载量大,采用水路运输。总之,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交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证明其合理性]
(4)你们知道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吗?(课件出示大连美景)大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迷人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前去游玩。暑假期间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去那里旅游,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大连离南京大约2600多千米,同学们仔细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出示地图)。前几天,我去旅行社咨询了一下,从南京到大连有3条线路(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提提建议,看怎样去比较合适。(多媒体出示线路图、交通工具图片及相应的时速、需要的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的精彩之处就是对于交通工具的使用。学生们进行组合、对比设计,他并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是多样的,很少是使用单一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是选择几种交通工具进行最优组合,从而更便捷地达到目的地。例如:旅游出行大连时,先选择坐汽车从句容到南京,再选择其他方式。学生大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选择。有的认为,如果是“五一”期间去玩,时间比较短,可以选择飞机节省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如果是暑假期间,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选择轮船,不仅节省费用,还可以领略海上风光等等。不论哪种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感受现实生活,了解句容交通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句容在交通运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课件展示:句容四通八达的交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情感需要出发,通过课件直观地了解了家乡交通事业发展,感受句容交通的变化]
5.拓展现实生活,组织参观活动
师:利用假期请爸爸、妈妈带你进行一次“家乡游”,亲身感受一下句容的交通发展,参观活动的时候注意安全,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家乡游”的快乐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家乡游”让学生感受交通给我们句容人生活提供的便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用亲身经历的、亲眼见到的事例来说明交通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六、教学反思
本课向学生展示了交通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中,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了解常见交通的特点,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建立、生活能力的获得,都在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发现中得以发展。让我们打开生活之门,架构起品德教育的彩虹桥,让学生从耳闻目睹、亲身感受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体验与探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双向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并享受现实生活。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创造未来。(责任编辑:符 洁)
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感悟,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并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八课,内容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个部分组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两个模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制作,补充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2)学生:①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使用特点(速度、运载量、运载对象、运费)。②到花店、水果店、电器城等地方调查了解本地有哪些物品是从外地运来的?是用什么交通工具运来的?为什么选用这种交通工具?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了解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
(3)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句容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1.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交通和我们息息相关
(1)(指名说)你家住哪儿?早上是怎样来上学的?
(2)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了,在假期里爸爸妈妈都会带我们出去旅游,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是怎么去的?
(3)小结:是呀,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火车、轮船等等都能到达目的地。(揭示课题:怎样到达目的地)
(4)我们的生活和交通工具是密不可分的。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从原产地来到我们身边的?(课件出示荔枝、海鲜、鲜花、电器等)
(5)我们现在多幸福啊,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我们外出就非常方便。有了这些交通工具,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顺利地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古时候的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福了。“一骑红尘妃子笑”,当时作为皇帝,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不过就是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课件:交通工具发展史)
[设计意图:品德课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相链接,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中去体验现实生活、理解现实生活,才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讨论交通工具的作用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从而真正体会交通工具的用途。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交通工具可以载人载物这一实质问题,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外出旅游时曾经利用过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优势,让学生感受交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紧扣现实生活,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特点
(1)交通工具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便捷。由此可见,我们要顺利到达目的地,离不开交通工具。今天有4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课件出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声音和图片)
(2)谈话: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了拟人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场景中开展探究活动,获得各种真实体验,并通过和伙伴的交流,老师的引领,不断获得丰富的认识:各种交通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知道要根据它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交通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回归现实生活,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1)运输公司接到了4单生意,这可忙坏了王经理。同学们,王经理正为这些货物该分别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犯愁呢,你能给他一些合理的建议吗?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么选择。
(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完成任务。(课件出示工作单)
(3)小结:因为每一种交通工具各有特点,所以在完成不同的运输任务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它们的长处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这样会使任务完成得更顺利、更快捷。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创设了4种情况,生活情景在课堂中再现,学生积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和体会。如任务一:南京离句容很近,只有40多千米,公路运输只需要一个小时,我们选择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就可以了。又因为是运送牛奶,所以要选择食品保鲜车;任务二:要考虑到时间紧迫,事关重大,需选择速度快的飞机;任务三:木材比较重,我们需要选择运输量大的火车(专门运货的)去运输;任务四:两地都有码头,运载量大,采用水路运输。总之,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交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选择,并说出理由证明其合理性]
(4)你们知道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吗?(课件出示大连美景)大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迷人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前去游玩。暑假期间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去那里旅游,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大连离南京大约2600多千米,同学们仔细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出示地图)。前几天,我去旅行社咨询了一下,从南京到大连有3条线路(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提提建议,看怎样去比较合适。(多媒体出示线路图、交通工具图片及相应的时速、需要的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的精彩之处就是对于交通工具的使用。学生们进行组合、对比设计,他并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是多样的,很少是使用单一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是选择几种交通工具进行最优组合,从而更便捷地达到目的地。例如:旅游出行大连时,先选择坐汽车从句容到南京,再选择其他方式。学生大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选择。有的认为,如果是“五一”期间去玩,时间比较短,可以选择飞机节省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如果是暑假期间,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选择轮船,不仅节省费用,还可以领略海上风光等等。不论哪种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感受现实生活,了解句容交通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句容在交通运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课件展示:句容四通八达的交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情感需要出发,通过课件直观地了解了家乡交通事业发展,感受句容交通的变化]
5.拓展现实生活,组织参观活动
师:利用假期请爸爸、妈妈带你进行一次“家乡游”,亲身感受一下句容的交通发展,参观活动的时候注意安全,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家乡游”的快乐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家乡游”让学生感受交通给我们句容人生活提供的便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用亲身经历的、亲眼见到的事例来说明交通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六、教学反思
本课向学生展示了交通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中,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了解常见交通的特点,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建立、生活能力的获得,都在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发现中得以发展。让我们打开生活之门,架构起品德教育的彩虹桥,让学生从耳闻目睹、亲身感受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体验与探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双向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并享受现实生活。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创造未来。(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