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培养儿童品德的田园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该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综合化、实践性、整合性等新理念。从课程理念的体现、课题资源的整合、课堂操作的效果这三方面体现了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又称为品性或德性。从心理结构(知、情、意、行、信)来分析,品德是思想与道德的统一。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程而言,应主要树立四大理念:即“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的理念,“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的理念,“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的理念,“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的理念。因此,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量都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活动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
  例如,在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后评价他们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再请出牙医用牙模型示范刷牙的正确方法与过程。最后,出示《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学生们边朗诵儿歌,边跟着牙医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这样在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了品德教育,培养了道德情感,深化了道德认识,指导了道德行为,提高了道德能力,是具有很强的德育实效性的。
  二、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品德与生活》课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而更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校教育无可否认地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呢?
  如在《走进秋天》一课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教育才是最具有实效性的呢?教师先出示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有关秋景的美图。在学生们一片赞美声中追问:“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的风景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公园、田野、山冈、树林,用看、听、闻、想、唱、贴等方式去发现大自然中秋景的美,去寻找家乡的美!”这种由课堂学习转入生活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来说,具有很高的实效性。
  三、在体验中重视品德教育的价值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到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体验又是与生命感动同时出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利用现实情境,即及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场景或情境,给学生以最真实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情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种及时利用现实情境的教育法,让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讨论,往往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内化他们的品质,从而指导今后的行为。
  例如,在教学《我长大啦》一课时,教师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都感受不到父母、长辈、老师、朋友付出的爱,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感恩”的现象,教育学生在享受父母之爱、长辈之爱的同时,心里要想到回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父母的忧愁和痛苦。教师首先播放父母对孩子抚养、学习等方面的录像,接着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小衣物、小玩具等孩提时代的东西,展示给伙伴对比。再请一个小男孩把自己小时候穿过的几件小衣服试着再穿在身上,真切地体会到:“我长大了,衣服都小了。”以此引发学生对爸爸妈妈关心自己成长的回忆,感受父母付出的艰辛与爱。然后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这一活动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亲情和人格的养成过程,从而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在生成资源中关注品德的养成教育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精彩常常不期而遇。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那么怎样把握、利用与开发生成性资源呢?教师又该怎样在这些生成性资源中顺学巧导、关注品德的养成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抓住生成、促进生成、提升生成,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生命个性。
  如教学《我是谁》中的主题“我的角色与责任”一课中,教师发现有个别少先队员没有戴红领巾,就及时地引导:“在学校你担当的角色有哪些?”学生回答:“学生、少先队员、班长、小组长、课代表、升旗手。”“那么作为少先队员你的责任是什么呢?要不要戴好红领巾?”“要!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少先队员应尽的义务。”
  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那些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或新资源,是稍纵即逝,并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教师必须敏锐地把握,机智地临场应变。
  再如,教学《让老人高兴》一课,课堂中一位学生在“夸爷爷奶奶”这个环节中,边流泪边发言:“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我刚才夸的是我的奶奶……”教师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是啊,离我们而去的亲人,我们想孝敬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呢,就更应该多一些问候,多一些陪伴。同学们,不要到了亲人离开我们的时候,才遗憾地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啊!让我们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用具体的行动来诠释爱的真谛吧!”
  顺学巧导、关注生成资源,这也是教师根据教育实际,整合再生教育资源的一种体现,在不断生成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中,及时地关注品德的养成教育。
  五、在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基础上重视品德的养成
  道德是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品德学习的起源是一种生活形态。在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之前,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以习俗性道德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劳动、生活、教育是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以习俗传承为主要形式的。因此,品德无处不在,且品德学习必须是借助于其他学科或学校的其他活动来进行的,不可能存在孤立的、单纯的品德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校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学生品德的养成。
  校园文化具有传递信息、娱乐、育人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育人功能。教师利用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性、暗示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用对受教育者渗透的形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把校园文化变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井然有序的潜在文化课程,以增强它的育人功能。例如,每周集会,升旗仪式,建队日活动,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等。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尽量克服“空”,增强针对性;克服“老”,增强创新性;克服“软”,增强坚定性;克服“窄”,增强广泛性。这样,充分发挥德育的良性效应,让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德育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可点燃的“熊熊火炬”。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自1961年英国发现第1例医院内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以来,MRSA迅即播散至世界各地,且临床分离率不断上升[1]。MRSA多药耐药性导致了临床治疗的极度困难,尤
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基本指标,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巨大的价值。因而对利润质量开展审计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利润质量审计的必要性入手,对利润质量审计的
<正>~~
期刊
时代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改革发展也在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开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布置与安排教学活动,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进一步加快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高度标准化,已成为经济发展活动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煤矿通风技术
电气设备安装是电气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内容,如果对其安装处理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到使用功能受限,这就要求电气设备的安装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所
我院于2008年6月建立了洗婴室,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游泳服务,两年来,共有4000例新生儿进行抚触、游泳,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具体做法: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性”。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
对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与生态畜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探讨,要关注畜牧业生产与生物安全对环境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畜牧业。分析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总体目标——"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