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指在政治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是老师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双主体;有效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主体教育论是以哲学中的主体及主体性概念为理论,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活动主体,研究受教育者在学习、认识与交往活动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主体性。在新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主体教育论和高中政治课的理念是相通的。因此,为了实现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模式。
一、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的特征
1. 平等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是老师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主体要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政治课堂中建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文内容的设计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是引路人,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平等和谐友好的。在双主体教学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的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都是缺一不可的。
2. 互动性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学生和老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发现活动问题;教师评价课堂内容,学生呈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遇到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3. 双向性
主体教育理论指出: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双向交流。老师用不同的措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重难点就会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高中政治老师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又促进了老师更好的设计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实施策略
1. 合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指定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把三维目标化抽象为具体,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达成。例如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框时,知识技能目标设计为a.识记物质的定义;b.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者神灵创世说。高中学生接受力好、思维活跃度高、可塑性大,但有时对事物的理解出现偏颇,只有情感价值目标,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老师在三维目标中明确了课堂中要呈现的内容,以便明确课堂的教学环节,充分做好课堂的引路人,发挥在课堂的主导性。
2. 理论聯系实际掌握内容
高中的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高考试卷中很多试题是现实背景材料。如何用理论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我们高中每个政治老师都需要思考实践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政治课堂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实践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这些年国家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在财政政策中学习国家采取的政策的变化和成果。讲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介绍分享经济、共享单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让学生充分体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样课堂更具梯度性,实现了老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调动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得到培养。
3. 加强教后反思推进教学
教学反思是老师在课堂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个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探索反思,从而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能够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情景创设中虽然用了多种形式,但还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入更多的音频资料、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构建新知识,可以加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身份,在反思过程中,有机统一了学习和教学的两个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政治课中只有老师反思是不够的,作为学的主体学生也需要反思,在教的主体老师的引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高中政治课中的双主体的反思,必然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高中政治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平等、互动交流,学生参与性更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双主体教学模式要以政治课本为依据,以实践为指导,切实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祖嘉合.试析“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及化解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2]陈秉公.论《基础》课教学的“双主体”结构与“学导式”教学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关键词:高中政治;双主体;有效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主体教育论是以哲学中的主体及主体性概念为理论,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活动主体,研究受教育者在学习、认识与交往活动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主体性。在新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主体教育论和高中政治课的理念是相通的。因此,为了实现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模式。
一、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的特征
1. 平等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是老师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主体要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政治课堂中建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文内容的设计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是引路人,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平等和谐友好的。在双主体教学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的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都是缺一不可的。
2. 互动性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学生和老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发现活动问题;教师评价课堂内容,学生呈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遇到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3. 双向性
主体教育理论指出: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双向交流。老师用不同的措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重难点就会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高中政治老师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又促进了老师更好的设计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实施策略
1. 合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指定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把三维目标化抽象为具体,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达成。例如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框时,知识技能目标设计为a.识记物质的定义;b.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者神灵创世说。高中学生接受力好、思维活跃度高、可塑性大,但有时对事物的理解出现偏颇,只有情感价值目标,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老师在三维目标中明确了课堂中要呈现的内容,以便明确课堂的教学环节,充分做好课堂的引路人,发挥在课堂的主导性。
2. 理论聯系实际掌握内容
高中的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高考试卷中很多试题是现实背景材料。如何用理论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我们高中每个政治老师都需要思考实践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政治课堂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实践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这些年国家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在财政政策中学习国家采取的政策的变化和成果。讲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介绍分享经济、共享单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让学生充分体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样课堂更具梯度性,实现了老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调动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得到培养。
3. 加强教后反思推进教学
教学反思是老师在课堂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个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探索反思,从而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能够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情景创设中虽然用了多种形式,但还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入更多的音频资料、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构建新知识,可以加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身份,在反思过程中,有机统一了学习和教学的两个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政治课中只有老师反思是不够的,作为学的主体学生也需要反思,在教的主体老师的引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高中政治课中的双主体的反思,必然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高中政治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平等、互动交流,学生参与性更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双主体教学模式要以政治课本为依据,以实践为指导,切实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祖嘉合.试析“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及化解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2]陈秉公.论《基础》课教学的“双主体”结构与“学导式”教学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