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元宵节夜晚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几年前的这天下午,我放学后刚回到家,妈妈就喜气洋洋地对我说:“今晚,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汤圆。”
  不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了。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吃起热气腾腾的汤圆来。
  我吃着吃着,脑海深处忽然浮现出一个疑问,便微笑着问妈妈:“今天为什么家家要吃汤圆?”妈妈亲切地说:“汤圆,就是团团圆圆、亲亲热热的意思。古时候,到战场打仗的将士有几个能回家?所以在元宵节这天,趁月亮是圆的,家里亲人就捏一个个小汤圆,以表示对在战场上的亲人的想念,衷心希望亲人能早日回家团聚。以后就成了风俗。”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心里在想:原来汤圆还有这么个来历。我以前只知道吃,并未去留意它的来历。现在我深深感到,自己知道的确实太少太少了。
  吃完了汤圆,天已经黑了。我一走出大门,就见田野里到处亮着火把,我知道这叫烧田角落,便好奇地问:“爸爸,既然汤圆有这么个有趣的来历,那烧田角落是不是也有来历啊?”
  爸爸点了点头说:“那当然有来历啦!如今,在民间还流传着‘烧烧田角落,一年收收三石(担)六’的谚语哩。”
  我听了很有兴趣,正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爸爸又笑眯眯地接着说:“孩子,在古时候,因为生产工具落后,一亩水稻能收三担六已经很了不起了。烧田角落,那是人们在祈求获得大丰收哩!”
  我“哦”了一声,说:“爸爸,我也去烧田角落吧。”在平时,爸爸是不允许我玩火的,可是那天晚上他不仅允许,还答应与我一起去烧田角落,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我的心头别提有多高兴了!
  爸爸从场头的稻草堆上抽了四五个稻草把,我也拿了两把,便随着爸爸来到田头。这时,只有一丝微风,一轮圆月刚从东边升起,田野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到处游动着一条条火龙。我们选好一块“风水宝地”后,便投入到烧田角落的行列中。爸爸先用打火机点燃了稻柴把,然后拖着稻柴把沿着田埂飞快地跑。爸爸做了示范,我也让爸爸点燃一个稻柴把,然后紧紧地跟在后面,嘴里还不时发出咯咯的欢笑声……
  随着这欢笑声,我似乎看到了庄稼一派大丰收的景象,看到了农民伯伯笑弯了腰,看到了孩子们围着高高的粮堆捉迷藏哩!
  啊,多么迷人的元宵节夜晚啊!
  (本文由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关工委推荐)
  点评:
  传统风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作者在与家人一同欢度元宵节时,对节日的来历和风俗特别留意,并学着去做了,这就是传承。好的风俗就得去传承。这篇文章处处紧扣“迷人”二字,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流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指导、点评老师 :王金中)
其他文献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今的作业批改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反馈时间过长,反馈信息量过少,校正措施不力,批改形式简单化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积极性不高,不仅认为作业对其学习帮助不大,而且是一种负担,这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苦涩。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语文作业批改进行了
【课堂实录】  一、查预习,读课题  (出示预习要求:①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生词做上记号。②读完课文后想想:我有什么收获?)  师:课前,我们按这两个要求预习课文。已经完成第一条的举手。(生全部举手)  师:是啊,四年级的同学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字词学习了。  师:第二条。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虽然有些动物凶猛强大,有些动物弱小无比,但它们还是可以和谐相处。  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有的教师就把新课标提倡的“对话”理解成“问答”,于是从课堂导入到课堂总结充斥着各种问题,一问到底。于是课堂上,没有了琅琅的书声,没有了静静的思考,也没有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只是“师问生答”的“热闹”场面,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回答,似乎学生的思维活动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在学生的
老师想了解新生的情况,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大家写下获过的奖励。收了表后,老师看见有的写“语文竞赛一等奖”,有的写“作文优秀奖”,只有豆豆的奖励别具特色,上面写着“商场购物抽奖三等奖”。
不少同学的作文都存在一定的毛病,常见的毛病有三种:“开头绕弯弯,中间太简单,结尾喊口号。”  怎样才能克服这些毛病,让自己的文章简洁生动、情景相融、情趣盎然呢?下面,就把这些毛病分析一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开头绕弯弯  作文的开头不能紧扣文题,而是东拉西扯,啰里啰唆地写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这就叫“开头绕弯弯”。  比如,一位同学写《一场精彩的比赛》时,文章开头就这样写: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最美的肥皂泡,以及令人心驰神往的童年。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笔者认为理解句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里,感受那快乐的肥皂泡和快乐的童年。  一、文字里的“轻”,童年里的“乐”  《肥皂泡》全文共5个自然段,479个字中有12个带“轻”的词语,如“
①牛顿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②“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没有向天上飞去呢?为什么也不向左或右边抛开呢?”  ③牛顿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家。  ④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研究。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⑤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江西省都昌县钱氏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充满浓浓父爱的文章。文章通过父亲反复而坚定的话语,通过父亲一个个血泪的瞬间,将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引领学生体会父亲的伟大自然成为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内容。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很多教师从时间的描写方法上引领学生体会父亲不动摇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从而感悟父亲的伟大以及对儿子无可比拟的深深
语文教学中最难的是作文教学。不少学生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不知道从何下笔。即便好不容易写出一篇文章,也是内容空洞、语言干巴巴的,题材更是千篇一律。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学生如何去“写”。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指导显然还只是处于理论层面。结果,不管老师怎样引导,有些学生就是写不好作文,也不知道写什么,只好脱离现实生活、胡编乱造。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就在
大家对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并不陌生吧?是呀,扬州是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而瘦西湖则无疑是那扬州城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迈进瘦西湖的东大门,虽然不是“烟花三月",已经是冬天了,但眼前还是一亮,只见数百盆鲜花摆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长龙,虽然这些花没有夏日那么茂盛,但却没有一丝枯萎,看不到一丝向严寒屈服的迹象,一股敬佩之情由心而生。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流逝,不知不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