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多样 内容人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i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今的作业批改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反馈时间过长,反馈信息量过少,校正措施不力,批改形式简单化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积极性不高,不仅认为作业对其学习帮助不大,而且是一种负担,这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苦涩。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语文作业批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做到方式上多样化,内容上人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下面谈谈笔者的四点做法。
  一、及时性讲评,激发“兴趣”
  批改作业首先要及时,切勿拖拉积压。及时批阅,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时间拖得越长,学生对于作业的印象就会淡薄,想不起自己当时的想法,对于理解和订正都有害而无益。因此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紧紧追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成了笔者日常的任务。对待作业,有布置就会有检查,及时地进行批改使笔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使学生知道自己劳动的成果,促使学生认真及时地完成布置的各项作业。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质量有个清醒的认识,笔者在班里推出了“语文各项作业情况登记本”,里面记录了每次 “最优秀作业”和“进步最大的作业”的学生名字,还随时记录下学生作业中有创造性的见解和一些典型错误,使笔者在讲评作业时能有的放矢。在及时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还特别关注平时对待作业不够认真、有点马虎的学生,发现其闪光点,并适时地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一课的作业有这样一题:“当郝副营长发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却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他会怎么想?请你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这是一道发展学生思维、大胆运用想象力的好题目。在批改作业时,笔者发现平时写作不太好的张银钢这样写道:
  郝副营长望着黑蒙蒙的夜幕,迟迟不见后续部队的影子,他意识到后续部队看不到突破口了。此时,他焦急万分,心想:怎么办,我该怎样把突破口的位置告诉后续部队?要是有亮光就好了,对,我可以把手中的书点燃,后续部队就能看见亮光,发现突破口,就能打胜这场仗。想到这儿,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那本书,只见他举起燃烧的书,在夜幕中高高地站立起来了。
  笔者被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合理的想象,细致的描绘,不仅刻画了郝副营长心里的想法,还具体描写了他的动作。张银钢此次的作业被评为了“优秀作业”。在宣布时,笔者清清楚楚地看见他的眼睛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更让笔者惊喜的是,他对待写作的态度改变了,每次的“小练笔”都会好好构思再落笔写,他的转变令笔者惊喜不已。
  二、对话性面批,沟通“感情”
  “作业批改不再是一种评判,而是一种对话。”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教师批改作业,不仅是知识上给学生查漏补缺,而且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好方式。叶圣陶先生在《教师工作》一文中提到:“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摘……”于是,笔者的“面批作业”应运而生。
  当课代表把每次作业收齐后,笔者先大体浏览一遍,了解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确定学生作业中的主要问题。如,缺交作业的,少写作业的,经常性出现同样错误的……再如,作文中有些内容难以理解;观点有错误、情感不健康的;作文有显著进步或退步,要了解其原因的;有抄袭现象的;等等。面批作业,作为教师是出于关爱,但有时用之不当,也会给学生增加压力。因此,笔者在面批作业时,会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
  记得在一次期中试卷批改中,笔者发现,强调了多次的“谢”字,李晓威又写错了,把中间部分写成了“身”。面对这一“顽疾”,笔者找到了他,与他一起读了这句话“……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并问他:有什么发现?他一脸茫然,于是笔者提醒:“有个字写错了,能发现吗?”他仍不知。笔者轻轻翻开了语文书,让其对比,他终于发现了。看着他那股兴奋劲,笔者想他再也不会忘记了吧!
  面对面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作业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也能有效地转变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地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面批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笔者一般都用中午休息的时间,逐个面批学生的作业,这样能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把评判作业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对话。
  三、针对性点评,拓宽“思维”
  传统的语文作业批改,教师审视的角度大多囿于对知识的关注,比如,字有没有写错,填空是否符合书上的原意,造句是否合情合理等等。笔者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时,不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针对性的评语让笔者的作业批改充满了温情的人文关怀,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都敬佩你!”“这个句子描写得很好,老师非常喜欢!”“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请仔细查一查,这个‘纸’字错在哪?”……这一句句充满温情的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真作业的积极性和态度。
  在批改作业时,笔者针对学生作业的实际,因人、因事而异,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针对性的评语加以激励,特别是写上一些有明确指导性的评语,便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得有一次批改这样一题:“仿照例句,用‘不但……而且……甚至……’造句。”女生张安妮这样写道:“我班吕晗睿的习作《放风筝》不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且展示在了班级‘语文园地’中,在老师的推荐下,甚至在《金华晚报》上发表了,这让我不由得为她喝彩。”
  这个造句难住了不少的学生。面对不善表达的张安妮,笔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评语:“巧妙地运用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恰当地进行表达,足见你思维的敏捷!”
  特别是在批改作文、日记等作业时,和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学生更乐意接受,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后感的写作中,王瑞奇同学选择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写了这样一段话:“詹天佑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于他临危受命的超凡胆魄,感动于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感动于他身先士卒的无畏精神,感动于他夜以继日的辛劳举止,感动于他谦虚谨慎的博大胸襟,感动于他……”   面对着这段话,笔者由衷地佩服他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这段话就是给予詹天佑的一番精彩的颁奖词,巧妙的遣词造句令这段文字文采飞扬,令我由衷地佩服!”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有个性的点评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人文性批改,培养“习惯”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有简单化现象,在作业上打个“√”和“×”或等级,写上日期就完事,有的甚至会大发雷霆,狠狠地说上一句“太差了,重写!”以为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殊不知小学生理性认识差,他们不会理解教师的意图,反而会被这种粗暴的态度吓坏,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教师敬而远之。
  笔者在批改作业时,从不用“×”,而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学生写错的字用“〇”圈出来,作业中发现了病句用“﹏﹏﹏﹏﹏”表示出来,看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学生漏写了,我会加个“……”等等,这样的批改符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地方,以便及时订正。
  但是现在的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学生注重的是完成作业,而不是订正作业。笔者深深知道,做作业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如果把错误都放过了,那还不如不做。因此,对于每项作业,笔者都很关注订正。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从不打等级、日期,而是把错误作业及时下发,或者把做错的学生叫到跟前进行面对面订正。学生拿到作业本看到笔者的这些批改符号,以及没有等级和日期的作业,就会自觉、细心地检查,发现错误,认真思考,并能积极寻求帮助,进行订正。订正正确后笔者仍然会打上“√”并加上等级。另外,笔者还经常用不同的图案来批改作业,如“星”级鼓励,“脸谱”的变化,“水果”的不同等,以激励学生并使其养成积极思考、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在作业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成就感,笔者还针对各项作业组织了每个月评比,“最佳课堂作业”“最佳家庭作业”等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
  总而言之,批改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作为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看待学生的作业,关注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飞扬的个性和成功的体验,这样教师就会从批改的劳累走向批改的享受,进入美妙的批改境界,同时也会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劳动后成功的喜悦,从而达成“情感”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游记在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游记“写作体式”的研究,学生能了解习作时需要依据不同的写作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具体文章展开相关教学,配合迁移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游记;写作体式;迁移  游记在现行语文教材选文中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从中段到高段,学习如何写游记在教材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遗憾的是,不论是教材
【设计意图】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任溶溶是一位充满热情、童心未泯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童真、童趣。全诗有4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复沓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诗中呈现了儿童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凸显了儿童玩耍的快乐。依据学生的学前经历调查,笔者尝试通过“语境中识字”“情景中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词句理解能力,有效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根据汉字的组字规律,联系学生生
第一板块 质疑问难 建构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读,却又有点儿玄妙。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品一品林清玄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预习,将难读的句子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自1985年选入语文教材,至今已有33年。这是一首融“情”与“理”为一体的儿童诗,其鲜明的角色形象富有儿童情趣,其流畅的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在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的同时,用诗的形式普及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在这首诗里,儿童用心灵与万物接触,交流对话,碰撞出了火花!  一、破译标点的秘密  综观全诗,“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
【摘 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古文的学习需要思维的参与,以打通现代语言与文言之间的通道。迁移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利用横向迁移,明确思维路径;利用纵向迁移,构建思维网络;利用重组迁移,活化思维过程;利用跨越迁移,整合思维方法。  【关键词】迁移;小古文;思维;小学语文  学习的迁移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横向的,可以是纵向的,可以是重组的,也可以是综合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首次编排了习作单元。针对这一全新的单元设置,教师要在施教前深入钻研教材,牢牢把握该单元的独特体例,调整传统的习作教学视角:围绕习作主题,依托阅读教学,渗透观察事物的要诀;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融合例文与习作,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整合学科知识,巧设习作训练,突出重点,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习作指导;学科整合  统编语文教材三
因本期是7-8的合刊。本期內容全在8期中。
近日,我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 年第1-2期上读到李济任老师的《这样的课文不学也罢——例谈小学语文教材之过》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多处文字,我持有异议。这里仅仅针对李老师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见解谈谈看法,兼与李老师商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山村的兴亡史。山村里的人们靠砍伐山上森林里的树木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过度的砍伐使得环境不断恶化,最终洪水带走了一切。  李老
今天,我和鱼儿来了一场“PK”赛,由于我“作战”勇猛,技术高超,擒获了不少“俘虏”。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星期天,风和日丽,无所事事的我突然想到楼下沟渠里有不少鱼儿,便向老爸建议一起去捕鱼。老爸听了两眼发亮,双手一拍大声說:“好主意!”說干就干,我们准备好饼干、网兜等就兴冲冲地出发了。“哈哈!小鱼小鱼,我来了!”老爸瞧我手舞足蹈的样子直笑得眉眼弯弯。  来到沟渠边,老爸先把网兜轻轻地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2课)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是猴子,另外三个“人物”是乌鸦、喜鹊、杜鹃,它们对猴子各说了三句话,说法大同小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从模仿起步——阅读中的写作训练策略例谈》中对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分析:细细推之,鸟儿劝告的话语又隐藏着这样的语言结构: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这是劝阻,连叫两次“猴哥”是着急的表现,“你怎么种梨树呢?”反问句又增强了劝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