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走进数学课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的目的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而研究性学习就是把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落实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转化角色,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我在课堂上通过预设,提出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营造恰当的情景,设计经典的问题是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A、B、C三户人家,如果在三家之间挖一口井,让这三家人与这口井的距离相等,那么这口井应在哪里挖?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浓郁,纷纷参与探讨,经过交流得出结论:这口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接着我问: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这个追问,更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需要结合教材,更深入探究,最后获得对圆这个知识点的深刻认识,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既要与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又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建立联系。这需要教师精心选取素材,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表述。
  二、学会合作,让学生成为参与者
  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真正参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面,研究性学习不仅仅需要独立的思考,更强调团队的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智慧,才会让探究更深刻,才会真正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每个人进步得更快。
  例如,在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时,我让学生思考:“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然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首先让各小组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各小组合作亲手做一做,最后在全班交流。在设计思路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更在合作中密切成员间的感情,为更深层的探究奠定基础。
  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三、关注生活,让学生都成为践行者
  只有学生用心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改变传统灌输的讲课方式,强调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参与者,需要设置体验的情境。教师要从情境教学思想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体验学习的必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
  在与生活的接轨中,在对美的体验中,学生对数学的美和对数学思维的认识更深入一步,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数学的美就在我们身边。这种认识、这种体验会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开拓创新,让学生成为探索者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的兴趣。
  比如,对于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来做结论猜想的实验:(1)作线段AB的中点C。(2)过中点C作AB的垂线DE。(3)在DE上任取一点P。(4)连结PA、PB并量出PA、PB的值(如图1)。(5)在DE上拖动P,C观察线段PA、PB测量值的变化(如图2),由此得出PA=PB的结论。
  ■
  在动感的演示中,图形的直观变化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现代信息技术让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精心设计,高效生成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教育机智,捕捉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价值。教师对每一个研究性学习都要有主体的规划,在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要对活动周密设计。对“研究性学习”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注入式的传授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让学习更有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探究出知识,更学会了团结协作的品质,更培养出主动思考的习惯,这些品质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是教育追求的方向。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永远意味着对知识和能力的细化、深化、综合和提升。培养研究型教师、追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始终是我国教育界矢志以求的理想。案例教学以其具体性与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模拟性与真实性的协调统一,成为当前我国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案例 研究型教师 教师教育    在教育界,“一桶水”和“一杯水”的理论因其明晰了教师的知能素质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而成为教师、管理者津津乐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乐学情境呢?对此,我有如下体会。  一、设疑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深挖教材,设计问题,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心理特征设计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指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把课堂上学到
本文以某基础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泊松曲线,得到该基础沉降预测的泊松曲线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该模型可对今后基础的沉降进行预测,也为监测
摘要: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了在中学阶段加强传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具有恒久的文化生命力和一定的科学价值,采取多种方式将这些精神贯穿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培养身心和谐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是全球多元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材
实验以48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GeneJamer转染试剂介导的neuroglobin(NGB)基因体内转染对水杨酸钠给药后小鼠下丘核区听反应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12只.A1组:对
本实验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如下:(1)GST(10、50、100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Ica,L(n=6,P<0
本文首先给出供应链风险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供应链风险的发生的原因及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在对供应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将企业可能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
综艺节目的包装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捷径。但是这条捷径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也需要专业人士量身打造。晚会整体制定完之后,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所有社团比拼的一点,就是宣传,学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培养模式下,内皮细胞和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差异.采用胶内、胶上、三明治模式、玻片培养小室模型等多种Ⅰ型胶原立体培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