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仍常会想起杜普蕾。杜普蕾身为天才大提琴家、却在25岁盛年时因病渐渐不能拉琴、43岁即孤独辞世。杜普蕾演绎的乐音确实独特,总在不经意间将人深深打动。而我心中的痛惜感,便也因此与日俱增。那么,除了身体本身的一些原因,还有些什么让她走入人生的绝境?
一直至我听到阿诺德·雅各布斯演奏的大号与他的音乐故事,才找到个人所能认知的答案。较之杜普蕾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去演奏大提琴不同的是,雅各布斯借助各种知识与社会历炼,去赋予乐曲演奏更多的“故事”。如同美国媒体反复强调“story”一样,雅各布斯一直反复说“演奏如同讲故事,要让你的音乐有内容”。
正因秉持此种理念,雅各布斯将大号这种并不算特别普及的乐器,以其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学养,锻造成他曾经供职44年的乐团与所在的大学的“独家利器”。懂得平衡人生的他得享天年,在1998年辞世后,至今仍然被人称为“铜管教父”。目前美国稍有知名度的大号演奏者,也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徒子徒孙”的关系。
雅各布斯的演奏不仅仅是演奏、大号也不只是大号。为了音乐也为了自己,雅各布斯一直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了解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他曾经多次对不同的学生说,演奏很重要,借鉴音乐大家的演奏方式也很重要,而借鉴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应该是真正去了解音乐家的思维方式。他的一位也已成为大学音乐教授的学生说:“雅各布斯帮助学生们成为更好的音乐表达者。他说这是演奏的心理学——成为伟大艺术家的第一步是学会大师们的思考方式。”
这种科学与心理学上的“了解音乐大师们的思考方式”,需要一个人对人体本身尤其是头脑的结构有较为明晰的觉知,而解剖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也就成为必备的工具。雅各布斯在多年的演奏与教学生涯中,一直要求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演奏中将自己融会贯通的知识与情感,赋予音乐以故事与生命;与此同时要了解和尊重听众的感受。他甚至将这种要求,超越于对演奏技巧。而令人欣慰的是,他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也养成了自己专业而独特的演奏风格,技巧也十分出色。
此外,雅各布斯也强调人生历炼的重要性。他在少年时代确定将长号当作终身事业之前,已经学过钢琴、小号等乐器,他的选择是建立在深思熟虑与对自身的了解之上。由于这种自省自知,他对长号的热爱与研究、演奏与教学,贯穿了整整一生。而他对心理学的研习,也落实到了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基本上与雅各布斯打过交道的人,对他都怀有一种特别的尊重与亲近感。而他的学生提起他,更是有“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就音乐天分与热爱程度来说,杜普蕾如果不是更高于雅各布斯,至少也是毫不逊色的。但她的家庭和经历显然没有培养她多方面的学识与可能性,也没有在情绪疏导上做功课,大提琴几乎成为她在艺术领域甚至是人生成就的全部。她自幼就自觉自愿地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即便成年后在获得相当高的音乐地位后也不愿意放松一点点,故而总有人说,杜普蕾罹患罕见的多发性硬化症致渐渐无力拉琴,与其过于勤奋地练琴有关。而一旦大提琴这根“弦”断了,杜普蕾的人生也几乎陷于崩溃,给了听众永远的遗憾与迷惑。
只是历史与人生均没有“如果”。中国古老的智慧之书《老子》中有云:合抱之木,生于微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句话运用在艺术教育尤其是乐器演奏领域,也十分精到。艺术关乎心灵的质地,可以让人永不孤独,但我们也要给其铺就强大的“九层之台”,让乐音飘扬时,也可以有实际的落脚之处。就像约瑟夫·海顿的音乐,常可让人感觉宁静而乐观,但实际上他在少年时曾经历街头流浪等极大的苦楚与困顿,拯救他的是给他帮助的人和他自己对音乐矢志不渝的热爱。他与雅各布斯一样,成为音乐界的传奇,也因其有多种生活积淀。
若要孩子成为音乐家,请为他铸就“九层之台”:学者的知识结构与智者的博大胸怀。如此,音乐才会是他一生的美好归宿。
一直至我听到阿诺德·雅各布斯演奏的大号与他的音乐故事,才找到个人所能认知的答案。较之杜普蕾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去演奏大提琴不同的是,雅各布斯借助各种知识与社会历炼,去赋予乐曲演奏更多的“故事”。如同美国媒体反复强调“story”一样,雅各布斯一直反复说“演奏如同讲故事,要让你的音乐有内容”。
正因秉持此种理念,雅各布斯将大号这种并不算特别普及的乐器,以其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学养,锻造成他曾经供职44年的乐团与所在的大学的“独家利器”。懂得平衡人生的他得享天年,在1998年辞世后,至今仍然被人称为“铜管教父”。目前美国稍有知名度的大号演奏者,也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徒子徒孙”的关系。
雅各布斯的演奏不仅仅是演奏、大号也不只是大号。为了音乐也为了自己,雅各布斯一直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了解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他曾经多次对不同的学生说,演奏很重要,借鉴音乐大家的演奏方式也很重要,而借鉴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应该是真正去了解音乐家的思维方式。他的一位也已成为大学音乐教授的学生说:“雅各布斯帮助学生们成为更好的音乐表达者。他说这是演奏的心理学——成为伟大艺术家的第一步是学会大师们的思考方式。”
这种科学与心理学上的“了解音乐大师们的思考方式”,需要一个人对人体本身尤其是头脑的结构有较为明晰的觉知,而解剖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也就成为必备的工具。雅各布斯在多年的演奏与教学生涯中,一直要求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演奏中将自己融会贯通的知识与情感,赋予音乐以故事与生命;与此同时要了解和尊重听众的感受。他甚至将这种要求,超越于对演奏技巧。而令人欣慰的是,他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也养成了自己专业而独特的演奏风格,技巧也十分出色。
此外,雅各布斯也强调人生历炼的重要性。他在少年时代确定将长号当作终身事业之前,已经学过钢琴、小号等乐器,他的选择是建立在深思熟虑与对自身的了解之上。由于这种自省自知,他对长号的热爱与研究、演奏与教学,贯穿了整整一生。而他对心理学的研习,也落实到了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基本上与雅各布斯打过交道的人,对他都怀有一种特别的尊重与亲近感。而他的学生提起他,更是有“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就音乐天分与热爱程度来说,杜普蕾如果不是更高于雅各布斯,至少也是毫不逊色的。但她的家庭和经历显然没有培养她多方面的学识与可能性,也没有在情绪疏导上做功课,大提琴几乎成为她在艺术领域甚至是人生成就的全部。她自幼就自觉自愿地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即便成年后在获得相当高的音乐地位后也不愿意放松一点点,故而总有人说,杜普蕾罹患罕见的多发性硬化症致渐渐无力拉琴,与其过于勤奋地练琴有关。而一旦大提琴这根“弦”断了,杜普蕾的人生也几乎陷于崩溃,给了听众永远的遗憾与迷惑。
只是历史与人生均没有“如果”。中国古老的智慧之书《老子》中有云:合抱之木,生于微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句话运用在艺术教育尤其是乐器演奏领域,也十分精到。艺术关乎心灵的质地,可以让人永不孤独,但我们也要给其铺就强大的“九层之台”,让乐音飘扬时,也可以有实际的落脚之处。就像约瑟夫·海顿的音乐,常可让人感觉宁静而乐观,但实际上他在少年时曾经历街头流浪等极大的苦楚与困顿,拯救他的是给他帮助的人和他自己对音乐矢志不渝的热爱。他与雅各布斯一样,成为音乐界的传奇,也因其有多种生活积淀。
若要孩子成为音乐家,请为他铸就“九层之台”:学者的知识结构与智者的博大胸怀。如此,音乐才会是他一生的美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