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生态课堂。我们要打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其探究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有效情境 探究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不愿读书、不肯回答问题、不会质疑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也没有掌握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生态课堂。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今天这堂课我们会一起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存留的问题,请打开各自的《悦读日记》。”“读了这段话,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悟表现出来吗?”这样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安全氛围。
(二)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教师要消除“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从课题、词句等小范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学《小池塘》一课时,提出了“为什么要把小池塘比作明亮的大眼睛?”,在学《春到梅花山》时提出了“梅花山怎么会成为欢乐的海洋?”等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能充分开发出来。
二、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形成探究学习的技能
(一)学习目标自主确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为学生确立各种各样的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我们应把确立学习目标的权利大胆放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并要求学生积极开展预习,并尝试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我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最后,通过梳理,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选择
1.学习途径的开放。
学习的途径不仅是书本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社会、自然的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可利用图书馆、网络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如,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环境污染的事例及有关数据,收集有关环保的广告。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汇报,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转化为自觉的内心意愿。
2.学习方法自选。
学习方法的选择必须尊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课文特点来确定。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愿意合作表演来体验人物的特点;有朗读特长的学生,愿意用感情朗读来体悟……在各种学习方法中,学生大多数愿意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思维和交流,也有利合作技能的形成。
三、引导体验成功,促使探究素养的形成
(一)多给予鼓励表扬
教师评价应多一些表扬、鼓励,哪怕学生的答案是错的。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这些语言,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二)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验成功。在语文教学中,应多设计练习,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自悟自得、自信自强。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已成为我课堂的一种基本模式:无论是课堂上的感情朗读、阅读分析,还是各种作业,学生都要先自己作出评价,然后请其他同学当“裁判”,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再评价。特别是课文的朗读、理解是学生评价的用武之地,教师应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素养的形成。
总之,我们要创设一个愉悦、动态的有效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高效的探究型课堂。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 有效情境 探究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不愿读书、不肯回答问题、不会质疑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也没有掌握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生态课堂。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今天这堂课我们会一起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存留的问题,请打开各自的《悦读日记》。”“读了这段话,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悟表现出来吗?”这样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安全氛围。
(二)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教师要消除“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从课题、词句等小范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学《小池塘》一课时,提出了“为什么要把小池塘比作明亮的大眼睛?”,在学《春到梅花山》时提出了“梅花山怎么会成为欢乐的海洋?”等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能充分开发出来。
二、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形成探究学习的技能
(一)学习目标自主确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为学生确立各种各样的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我们应把确立学习目标的权利大胆放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并要求学生积极开展预习,并尝试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我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最后,通过梳理,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选择
1.学习途径的开放。
学习的途径不仅是书本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社会、自然的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可利用图书馆、网络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如,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环境污染的事例及有关数据,收集有关环保的广告。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汇报,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转化为自觉的内心意愿。
2.学习方法自选。
学习方法的选择必须尊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课文特点来确定。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愿意合作表演来体验人物的特点;有朗读特长的学生,愿意用感情朗读来体悟……在各种学习方法中,学生大多数愿意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思维和交流,也有利合作技能的形成。
三、引导体验成功,促使探究素养的形成
(一)多给予鼓励表扬
教师评价应多一些表扬、鼓励,哪怕学生的答案是错的。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这些语言,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二)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验成功。在语文教学中,应多设计练习,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自悟自得、自信自强。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已成为我课堂的一种基本模式:无论是课堂上的感情朗读、阅读分析,还是各种作业,学生都要先自己作出评价,然后请其他同学当“裁判”,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再评价。特别是课文的朗读、理解是学生评价的用武之地,教师应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素养的形成。
总之,我们要创设一个愉悦、动态的有效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高效的探究型课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