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柏拉图的所谓“未着文字的学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原理的学说(“一”和“未定之二”)、关于世界的几何构造的论题以及理想数的问题。借助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理解柏拉图对话中一些含义晦涩的段落。它们一方面反映了柏拉图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特别是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深刻联系,而另一方面也对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有深远的影响。
摩尔在其“对常识的辩护”(A Defense of Common Sense)中提出三种确定性为“对世界的常识观点”(CSVW)辩护,以往,这个辩护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这里将重建和评价摩尔的辩护,以理解这三个确定性。
在鉴赏判断当中,知性发挥了什么作用?美的单称判断如何同美的全称判断相关联?美为何是道德的象征?第一个问题有一个不确定的答案,而后两个问题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中对科学、哲学及其关系曾有过具体论述。依据纯康德论的观点,科学是现象对象的普遍性的有效知识;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中也包含了对科学如此这般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方法、总体的和有意识的理性。另一方面,哲学是个人生存的超验思维模式,它通向存在(being)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显然,
在三种可以辨识的哲学体系,即教条主义、学园派和怀疑论中,怀疑论与学园派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教条主义的强烈反对。那么,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园派怀疑论”?是什么标示了学园派与皮浪怀疑论的异同?
柯亨认为康德混淆了逻辑判断与审美判断,故不能从审美判断归纳出逻辑判断,因为根据康德的观点,审美判断与概念无关,而逻辑判断则依赖于概念。
2001年10月27日至28日,由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师范学院协办的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先后在两校举行,与会代表60多人,围绕素质教育和逻辑教学、普通逻辑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批判性思维及其逻辑应用三个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并对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进行改选。
一、自由主义的歧义
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米瑟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一书中写道:"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国民经济学家们制定了一个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首先在英国和美国,然后在欧洲大陆,最后在人们居住的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或多或少地成为实际政策的准绳.但是,它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有被全部贯彻实行过.甚至在人们视为自由主义的故乡和自由主义的模范国家英国,也没有成功地贯彻自由主义的全部主张.从整体上看,世界上有些地区的人们只采纳了自由纲领的某些部分;在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人们不是一开始就拒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