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除了通过各种各样的叫声或者鸣声,此外还有更多的交流方式,比人类的交流方式复杂得多。
1.超声波语言
青蛙是大家所熟悉的小动物。我们都知道青蛙会叫,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凭借各种不同的叫声来进行的。然而,动物学家却在我国黄山发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青蛙—凹耳急流蛙,它们之间的沟通,靠的是发出一种别的动物根本听不到的超声波。
科学家有幸在动物园里观察到:一群大象忽然觉得空气中的间歇性的振动,好像远处打雷时的轻微冲击,而这正与大象前额上的眉心颤动相吻合。科学家经过用先進的超声波仪器测试,原来是大象在用超声波进行信息沟通。科学家还发现,大象还有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所以分散的象群能统一行动。它们可以听到七八千米之外的同类发出的超声波。
2.生物电语言
电鳐之间传递信息不是靠声音,而是依赖生物电。虽然它们的视觉、听觉功能已经退化,但它们能敏锐地感应生物电的变化。生物电的变化可以告诉它们很多信息:对面的块头有多大,是雄的还是雌的,是同类还是敌害,是食物还是礁石等等。
在正常情况下,放电鱼的电脉冲的频率为10赫兹,但在与别的放电鱼发生对抗、相威胁时,频率可以突然增至100~120赫兹。它们还会发出干扰信号。当受到同类的“同步信号”干扰时,其各种探测功能便受到严重干扰。这时,它便将自身的放电频率与干扰者的频率岔开:调低或调高自己的电脉冲频率。
3.次声波语言
蓝鲸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它的次声波语言是地球上最强有力的声音,可以穿越大洋并在大洋两岸回响。这倒不是因为它体型庞大,而是它能发出次声波。次声波是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不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可以在水中直线传播,传得很远很远。蓝鲸通过这种次声语言,可以与远在几千海里的同类联络。它们的大脑可以像雷达一样,接收远在大洋那边的“回音”,利用回波定位在大脑中钩绘出周围海域的“环境图”。
4.色彩语言
鸟类除了叫声以外,往往还靠色彩传递信息。五彩文鸟的“色彩”,其颜色艳美是它夸耀的本钱,以此博得雌鸟的青睐。知更鸟大体黑色,在搏斗时,会鼓起深红色的胸脯来吓倒对方。这些,乃是鸟类的无声语言。
变色龙变换体色,并不完全是为了隐身。变色龙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变换体色来进行的。它们在保卫自己的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呈现出不同的体色。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向敢于进犯的同类示威,体色便相应地呈现出明亮色;当自己遇到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雄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也是通过体色来表达的,身体呈现出暗淡之色,并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此外,变色龙故意挑起事端,发起攻击之时,体色会变得很暗淡;有时,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还会将平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慑对方,迫使其退却。
5.气味语言
某些动物常常以信息素的气味来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等这种气味虽然没有声音,但能够传达某种信息,所以这仍可以称作是一种语言。例如,雌蛾的信息素“语言”,竟然能招唤来6千米远处的雄蛾前来约会。两只蚂蚁在途中相遇,只要互相碰碰触角,通过气味便交流了信息。
6.形体语言
美洲松鼠虽小,却可以集体向它们的天敌蛇发起进攻。进攻的号令,就是它们的形体语言。鼠王的尾巴挥三下,是表示进攻开始;挥二下,意思是继续进攻;挥一下,意思是停止进攻。它们还会用尾巴的不同摇动方式,来表示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等等。如果看到最危险的响尾蛇时,尾巴就匀速地多次摇动,并且离蛇越近,摇动的次数就越频繁。
孔雀和火鸡虽然是相近的鸟类,但是它们的形体语言却有很大不同。一天,火鸡与孔雀不期而遇,随后它们之间不知因为什么发生了一场大战,或许由于语言不同造成的吧。之后,斗败了的火鸡,向孔雀翘起尾巴,低头趴在地上,那意思是说:“是我的不对,请您宽恕我吧!”不过,这是火鸡家族的尾巴语言,翘起尾巴,这在孔雀家族中是挑衅的信号。于是,孔雀又扑向了火鸡,狠啄了起来。
7.微波语言
生活在水面的水黾,会利用水面振动产生的微波收发“电报”。在水黾交配的季节里,雄水黾用两只前足叩击水面,从每秒钟25次开始,逐渐减到每秒17次结束。雌水黾收到求婚“电波”后,就会以每秒振动水面22次至25次的频率“回电”,并一边回电一边向雄水黾游过去。用一只微型电子仪,以雄水黾求偶的频率“发报”,不多时便会有雌水黾大上其当,向“雄水黾”游过来。当然,水黾也还有其他的“电报语”,如果雄水黾之间以每秒钟振动30次以上的频率联系,警告语就是:“我在这里,不准你过来!”
8.舞蹈语言
蜜蜂是用“舞蹈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圆圈舞”表示大约9米内有蜜源,若超出9米的距离,就改跳“镰刀形舞”,舞蹈的路线呈镰刀形,“刀口”一面则指向蜜源地。生活在印度的印度蜂和岩蜂,都使用“圆形舞”和“横8字摆尾舞的语汇。当印度蜂距离蜜源3.5米时,圆圈舞就改为横8字摆尾舞,而岩蜂的横8字摆尾舞的节拍要比印度蜂的快,每15秒钟,印度蜂可跳4.4圈,而岩蜂却要跳6.7圈。
《聪明泉》
1.超声波语言
青蛙是大家所熟悉的小动物。我们都知道青蛙会叫,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凭借各种不同的叫声来进行的。然而,动物学家却在我国黄山发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青蛙—凹耳急流蛙,它们之间的沟通,靠的是发出一种别的动物根本听不到的超声波。
科学家有幸在动物园里观察到:一群大象忽然觉得空气中的间歇性的振动,好像远处打雷时的轻微冲击,而这正与大象前额上的眉心颤动相吻合。科学家经过用先進的超声波仪器测试,原来是大象在用超声波进行信息沟通。科学家还发现,大象还有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所以分散的象群能统一行动。它们可以听到七八千米之外的同类发出的超声波。
2.生物电语言
电鳐之间传递信息不是靠声音,而是依赖生物电。虽然它们的视觉、听觉功能已经退化,但它们能敏锐地感应生物电的变化。生物电的变化可以告诉它们很多信息:对面的块头有多大,是雄的还是雌的,是同类还是敌害,是食物还是礁石等等。
在正常情况下,放电鱼的电脉冲的频率为10赫兹,但在与别的放电鱼发生对抗、相威胁时,频率可以突然增至100~120赫兹。它们还会发出干扰信号。当受到同类的“同步信号”干扰时,其各种探测功能便受到严重干扰。这时,它便将自身的放电频率与干扰者的频率岔开:调低或调高自己的电脉冲频率。
3.次声波语言
蓝鲸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它的次声波语言是地球上最强有力的声音,可以穿越大洋并在大洋两岸回响。这倒不是因为它体型庞大,而是它能发出次声波。次声波是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不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可以在水中直线传播,传得很远很远。蓝鲸通过这种次声语言,可以与远在几千海里的同类联络。它们的大脑可以像雷达一样,接收远在大洋那边的“回音”,利用回波定位在大脑中钩绘出周围海域的“环境图”。
4.色彩语言
鸟类除了叫声以外,往往还靠色彩传递信息。五彩文鸟的“色彩”,其颜色艳美是它夸耀的本钱,以此博得雌鸟的青睐。知更鸟大体黑色,在搏斗时,会鼓起深红色的胸脯来吓倒对方。这些,乃是鸟类的无声语言。
变色龙变换体色,并不完全是为了隐身。变色龙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变换体色来进行的。它们在保卫自己的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呈现出不同的体色。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向敢于进犯的同类示威,体色便相应地呈现出明亮色;当自己遇到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雄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也是通过体色来表达的,身体呈现出暗淡之色,并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此外,变色龙故意挑起事端,发起攻击之时,体色会变得很暗淡;有时,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还会将平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慑对方,迫使其退却。
5.气味语言
某些动物常常以信息素的气味来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等这种气味虽然没有声音,但能够传达某种信息,所以这仍可以称作是一种语言。例如,雌蛾的信息素“语言”,竟然能招唤来6千米远处的雄蛾前来约会。两只蚂蚁在途中相遇,只要互相碰碰触角,通过气味便交流了信息。
6.形体语言
美洲松鼠虽小,却可以集体向它们的天敌蛇发起进攻。进攻的号令,就是它们的形体语言。鼠王的尾巴挥三下,是表示进攻开始;挥二下,意思是继续进攻;挥一下,意思是停止进攻。它们还会用尾巴的不同摇动方式,来表示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等等。如果看到最危险的响尾蛇时,尾巴就匀速地多次摇动,并且离蛇越近,摇动的次数就越频繁。
孔雀和火鸡虽然是相近的鸟类,但是它们的形体语言却有很大不同。一天,火鸡与孔雀不期而遇,随后它们之间不知因为什么发生了一场大战,或许由于语言不同造成的吧。之后,斗败了的火鸡,向孔雀翘起尾巴,低头趴在地上,那意思是说:“是我的不对,请您宽恕我吧!”不过,这是火鸡家族的尾巴语言,翘起尾巴,这在孔雀家族中是挑衅的信号。于是,孔雀又扑向了火鸡,狠啄了起来。
7.微波语言
生活在水面的水黾,会利用水面振动产生的微波收发“电报”。在水黾交配的季节里,雄水黾用两只前足叩击水面,从每秒钟25次开始,逐渐减到每秒17次结束。雌水黾收到求婚“电波”后,就会以每秒振动水面22次至25次的频率“回电”,并一边回电一边向雄水黾游过去。用一只微型电子仪,以雄水黾求偶的频率“发报”,不多时便会有雌水黾大上其当,向“雄水黾”游过来。当然,水黾也还有其他的“电报语”,如果雄水黾之间以每秒钟振动30次以上的频率联系,警告语就是:“我在这里,不准你过来!”
8.舞蹈语言
蜜蜂是用“舞蹈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圆圈舞”表示大约9米内有蜜源,若超出9米的距离,就改跳“镰刀形舞”,舞蹈的路线呈镰刀形,“刀口”一面则指向蜜源地。生活在印度的印度蜂和岩蜂,都使用“圆形舞”和“横8字摆尾舞的语汇。当印度蜂距离蜜源3.5米时,圆圈舞就改为横8字摆尾舞,而岩蜂的横8字摆尾舞的节拍要比印度蜂的快,每15秒钟,印度蜂可跳4.4圈,而岩蜂却要跳6.7圈。
《聪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