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5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遭受严重污染,然而直至汀江污染一个多月后的7月12日,紫金矿业公司股票才紧急停牌,随之发布污水渗漏事故公告……
“毒水”来袭
对于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村民来说,养鱼是其主要生计。在这个176户人家的村里,近半人家以渔业养殖为生,璜溪村也是下都乡公认的“首富村”——早在2007年其网箱养殖商品鱼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
6月5日,渔民们发现汀江水开始变绿,从一开始的浅绿变为深绿。成片的鱼开始死亡,“毒水来了”,这是丘立根的第一反应。“毒水”是他们对排入汀江中的液体污染物的通俗称呼。随之,渔民们向上杭县政府求援,不过,政府部门取了水样之后,并未公布化验结果,也未说明污染源来自哪里。
“毒水”于6月21日卷土重来。渔民们再次向上杭县政府“求救”。像上次一样,上杭县水产局一边过来取了水样,一边安慰村民们称这只是“洪水过后,蓝藻爆发”。
显然,渔民们无法认同这样的判断。他们决定派代表自己拿水样到广州化验,同时希望上杭县水产局能够签字,证明水样是从汀江里现场提取,结果遭拒。不得已之下,璜溪村渔民们拉了两车死鱼到上杭县政府抗议。
让渔民们没有料到的是,在没有搞明白污染源的情况下,一场补偿谈判的拉锯战就此开始。
6月27日一大早,璜溪村的渔民们不约而同收到下都乡党政办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请各网箱养殖户今天上午前将各自死鱼打捞送住填埋场处理(上午结束任务),下午填埋场工作人员撤离。”补偿费用是:每斤死鱼6元,12厘米以下鱼苗计重后按市价标准,打捞工资每100斤15元。
“下都乡政府显然不希望事态扩大,急于清理死鱼现场。”渔民丘立根说。
这种补偿,在损失巨大的渔民们看来就是杯水车薪。他们坚称,必须按每平方米死鱼的公斤数和市场价计算补偿额,若按政府部门则以每平方米40元简单计算,“也就是说,我的7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只能获得2.8万元的补偿。”丘立根说。
紫金环保原罪
紫金矿业并不是第一次受污染困扰。
10年前,紫金矿业的拦沙坝在暴雨中崩溃,就曾使得下游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被迫转行。彼时紫金矿业金、铜矿储量尚未探明,受灾的同康村民被迫拿到一张紫金矿业股权证做补偿,未料到10年后财富翻了600倍。截至去年底,紫金矿业总资产近300亿元。
10年间,上杭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从25亿元跃升至百亿元。紫金矿业作为当地政府的宠儿,多次因环保问题引发争议。
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出台“绿色证券”新规,一个多月后,国家环保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3天后公布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紫金矿业赫然在列。
今年5月,环保部又一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紫金矿业仍然位列其中,包括紫金山铜矿在内的旗下7家企业被点名。不到一个月,6月5日,紫金山铜矿即发生本次重大污水渗漏事故,官方公布的外渗量高达9100立方米。
尽管屡遭“环保门”,紫金矿业却似乎是个幸运儿,皆有惊无险。譬如它虽然登上了2008年2月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但两个月后顺利回归A股,以招股价计,募资近百亿元。
这一次紫金是否再次得到幸福之神的眷顾,现在还是未知数。
问责的背后
实际上,上杭县政府与紫金矿业之间,存在利益共同体关系,而这就是监管不严的根源。
紫金矿业的控股股东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称“闽西兴杭”)占股权28.96%,而上杭县国资委则是闽西兴杭的全额出资方。据有关媒体报道,2006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近70%。
“县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我们怎么管紫金呢?”一名环保局人士称。
据有关人士透露,由于上杭县委一名原负责人在任期间放任紫金矿业污染,为此,当地群众曾专门撰写一副对联张贴于上杭县委门口,以示讥讽。
“政府退休高官是紫金矿业争抢的对象。”上杭县环保局人士称。
据传闻,上杭县多位原局长退休后均被紫金矿业委以闲职,年薪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还有传闻称,早期的许多县里主要官员,或多或少均持有一定数量的紫金矿业原始股。
“只要持有紫金矿业早期原始股1000股,就是百万富翁了。”一名环保局人士笑称。
2006年8月,上杭县原副县长郑锦兴辞职出任紫金矿业监事。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郑锦兴卸去政府职务时,是把人事组织关系挂到龙岩市人才服务中心,之后到紫金矿业任监事会主席,身份虽是公务员,但上杭县政府未发一分钱工资,而是领取紫金矿业薪水。
此次污染事件,上杭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丘敏祥指出,紫金矿业铜离子的排放标准为渔业标准的50倍,“如果不采用新技术降到渔业标准之下,汀江将永远难保不被污染,也就永远无法养鱼。”
综合自《南方周末》《第一财经日报》
“毒水”来袭
对于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村民来说,养鱼是其主要生计。在这个176户人家的村里,近半人家以渔业养殖为生,璜溪村也是下都乡公认的“首富村”——早在2007年其网箱养殖商品鱼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
6月5日,渔民们发现汀江水开始变绿,从一开始的浅绿变为深绿。成片的鱼开始死亡,“毒水来了”,这是丘立根的第一反应。“毒水”是他们对排入汀江中的液体污染物的通俗称呼。随之,渔民们向上杭县政府求援,不过,政府部门取了水样之后,并未公布化验结果,也未说明污染源来自哪里。
“毒水”于6月21日卷土重来。渔民们再次向上杭县政府“求救”。像上次一样,上杭县水产局一边过来取了水样,一边安慰村民们称这只是“洪水过后,蓝藻爆发”。
显然,渔民们无法认同这样的判断。他们决定派代表自己拿水样到广州化验,同时希望上杭县水产局能够签字,证明水样是从汀江里现场提取,结果遭拒。不得已之下,璜溪村渔民们拉了两车死鱼到上杭县政府抗议。
让渔民们没有料到的是,在没有搞明白污染源的情况下,一场补偿谈判的拉锯战就此开始。
6月27日一大早,璜溪村的渔民们不约而同收到下都乡党政办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请各网箱养殖户今天上午前将各自死鱼打捞送住填埋场处理(上午结束任务),下午填埋场工作人员撤离。”补偿费用是:每斤死鱼6元,12厘米以下鱼苗计重后按市价标准,打捞工资每100斤15元。
“下都乡政府显然不希望事态扩大,急于清理死鱼现场。”渔民丘立根说。
这种补偿,在损失巨大的渔民们看来就是杯水车薪。他们坚称,必须按每平方米死鱼的公斤数和市场价计算补偿额,若按政府部门则以每平方米40元简单计算,“也就是说,我的7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只能获得2.8万元的补偿。”丘立根说。
紫金环保原罪
紫金矿业并不是第一次受污染困扰。
10年前,紫金矿业的拦沙坝在暴雨中崩溃,就曾使得下游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被迫转行。彼时紫金矿业金、铜矿储量尚未探明,受灾的同康村民被迫拿到一张紫金矿业股权证做补偿,未料到10年后财富翻了600倍。截至去年底,紫金矿业总资产近300亿元。
10年间,上杭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从25亿元跃升至百亿元。紫金矿业作为当地政府的宠儿,多次因环保问题引发争议。
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出台“绿色证券”新规,一个多月后,国家环保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3天后公布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紫金矿业赫然在列。
今年5月,环保部又一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紫金矿业仍然位列其中,包括紫金山铜矿在内的旗下7家企业被点名。不到一个月,6月5日,紫金山铜矿即发生本次重大污水渗漏事故,官方公布的外渗量高达9100立方米。
尽管屡遭“环保门”,紫金矿业却似乎是个幸运儿,皆有惊无险。譬如它虽然登上了2008年2月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但两个月后顺利回归A股,以招股价计,募资近百亿元。
这一次紫金是否再次得到幸福之神的眷顾,现在还是未知数。
问责的背后
实际上,上杭县政府与紫金矿业之间,存在利益共同体关系,而这就是监管不严的根源。
紫金矿业的控股股东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称“闽西兴杭”)占股权28.96%,而上杭县国资委则是闽西兴杭的全额出资方。据有关媒体报道,2006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近70%。
“县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我们怎么管紫金呢?”一名环保局人士称。
据有关人士透露,由于上杭县委一名原负责人在任期间放任紫金矿业污染,为此,当地群众曾专门撰写一副对联张贴于上杭县委门口,以示讥讽。
“政府退休高官是紫金矿业争抢的对象。”上杭县环保局人士称。
据传闻,上杭县多位原局长退休后均被紫金矿业委以闲职,年薪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还有传闻称,早期的许多县里主要官员,或多或少均持有一定数量的紫金矿业原始股。
“只要持有紫金矿业早期原始股1000股,就是百万富翁了。”一名环保局人士笑称。
2006年8月,上杭县原副县长郑锦兴辞职出任紫金矿业监事。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郑锦兴卸去政府职务时,是把人事组织关系挂到龙岩市人才服务中心,之后到紫金矿业任监事会主席,身份虽是公务员,但上杭县政府未发一分钱工资,而是领取紫金矿业薪水。
此次污染事件,上杭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丘敏祥指出,紫金矿业铜离子的排放标准为渔业标准的50倍,“如果不采用新技术降到渔业标准之下,汀江将永远难保不被污染,也就永远无法养鱼。”
综合自《南方周末》《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