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到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寻求适合更好发展本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社会体育;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61-002
我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体育的建设和发展,于2007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如何完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和整个教学体系,更好促进本专业快速的发展,一直是本校教师、学生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期刊,收集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高等教育方面的论文;根据所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广泛阅读有关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及其他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
2.2访谈法。采用面访形式对本校的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领导和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展现状等相关问题。
2.3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文献采取分析、归纳、比较、判断与综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状况
由表1可看出,本校社会体育专业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2012年六月毕业人数有105人(招生人数与实际报名入学人数有变动)。
2.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我校以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贯通教育”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比较宽泛,保证多方向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必须完成专业课和必修课学习,进入大三、大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技术课,在此基础上可设置轮滑、拓展训练、文献检索等特色选修课。
3.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表2和文献资料可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与其他高等院校课程的设置并无大的差距,并且课程体系也有共同特征。
4.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情况
我校实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实习期半年。由表3可知,本专业2007级和2008级毕业生教育实践主要是以学校安排实习为主,实习地点和内容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5.师资及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
从表4了解到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创办较晚,缺乏社会体育专业教师。
由表5可知,我校体育场地(馆)能够满足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需求,但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场地设施的建设并不能满足其专业特色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模与多数高等学校相似,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准确,自身的特色专业还未体现出来。
1.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制约其发展速度。
1.3教育实践形式过于单一,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尚难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
2.建议
2.1制定合理的社會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专业领域人才。不同地域经济水平、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等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应结合所处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特色专业发展。社会体育工作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
2.3注重场馆和教育实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实施“场馆设施,实习基地设施资源共享”,建立起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兴建攀岩场、台球、户外健身等场馆,以满足教学需要。
2.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成功开展的关键。
2.4学校、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一个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政府、社会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体育产业,推动体育的发展;学校应与社会保持一定步伐,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创造就业环境。
关键词:社会体育;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61-002
我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体育的建设和发展,于2007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如何完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和整个教学体系,更好促进本专业快速的发展,一直是本校教师、学生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期刊,收集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高等教育方面的论文;根据所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广泛阅读有关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及其他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
2.2访谈法。采用面访形式对本校的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领导和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展现状等相关问题。
2.3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文献采取分析、归纳、比较、判断与综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状况
由表1可看出,本校社会体育专业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2012年六月毕业人数有105人(招生人数与实际报名入学人数有变动)。
2.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我校以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贯通教育”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比较宽泛,保证多方向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必须完成专业课和必修课学习,进入大三、大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技术课,在此基础上可设置轮滑、拓展训练、文献检索等特色选修课。
3.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表2和文献资料可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与其他高等院校课程的设置并无大的差距,并且课程体系也有共同特征。
4.许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情况
我校实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实习期半年。由表3可知,本专业2007级和2008级毕业生教育实践主要是以学校安排实习为主,实习地点和内容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5.师资及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
从表4了解到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创办较晚,缺乏社会体育专业教师。
由表5可知,我校体育场地(馆)能够满足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需求,但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场地设施的建设并不能满足其专业特色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模与多数高等学校相似,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准确,自身的特色专业还未体现出来。
1.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制约其发展速度。
1.3教育实践形式过于单一,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尚难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
2.建议
2.1制定合理的社會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专业领域人才。不同地域经济水平、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等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应结合所处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特色专业发展。社会体育工作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
2.3注重场馆和教育实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实施“场馆设施,实习基地设施资源共享”,建立起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兴建攀岩场、台球、户外健身等场馆,以满足教学需要。
2.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成功开展的关键。
2.4学校、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一个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政府、社会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体育产业,推动体育的发展;学校应与社会保持一定步伐,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创造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