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它是实践化的理论,又是理论化的实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和我们的研究团队在创建古诗课堂教学结构“基本式”开始了初步的探讨,将主体架构模式初定为五个主要环节。现以苏教版五上《古诗两首》的教学为例,作简要分析: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课题,整体感知全课古诗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古诗,创设适当的充满童趣的情境来整体感知新授古诗的教学内容,并随机导入下一教学环节。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先出示《池上》《小儿垂钓》及《村居》三首学生己熟悉的、充满童趣的,并能反映这三首古诗(词)内容的图画来让学生猜诗名、读诗文、说诗意、问特点,来导入整体感知新授课《古诗两首》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整体感知。
二、感受童趣,粗读古诗篇章,了解掌握古诗大意
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粗读”,把诗读准、读通、读顺,让学生在适当的童趣情境中,了解掌握古诗大意,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了解掌握。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就用学生自由读悟的方法来了解掌握全课古诗大意。
三、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主要是通过“精读”来进入每首古诗的“内涵”,把诗中含着的诗意和写作特色弄明白,以此来分享童趣,欣赏品味。可用“先分后总”法,由每一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部分”,再到两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整体”来“欣赏品味”。如教《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时,教者就让学生读议:诗中写到了哪些人物?“隐者”“童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呢?然后,再让学生想悟互动交流(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指名同桌交流),最后生生、师生互扮贾岛、童子,进行摹拟式情境问答对话来理解“寓问于答”的写作特色。在教学第二首诗《所见》时,则采用了读诗句、想画面、议情景(动景、静景)、写诗意、说因果等方法来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特色。然后,再将两首诗连起来朗诵感悟,并说说学习后的收获,从而达到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的目的。
四、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新诗
这是课的第四部分,是“读写并重地营造古诗教学新的生长点,也是学写新诗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要引导和激励学生在习得本课古诗创作特色、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新诗。一般来说,这些由学生自己即兴创作出来的诗,总体上讲比较粗糙,但它们只要经教师的指点、引导,学生稍作修改,便会成为像模像样的“诗作”了。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点石成金”的:“像本课中这样每首只有4句、每句只有7个字或5个字的古诗,只要在1、2、4句的句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就大致像古诗的样子了,也就可以说是写出了诗的韵味。会写诗的人就是诗人,‘诗人’的称号多么令人向往啊!同学们,你们也想试着学习仿写或创作诗吗?想做一做诗人的美梦吗?”
【例1】《学垂钓》
春光明媚花草香/微风轻拂柳条荡/小娃坐于池边草,悄然抛线钓鱼忙。——王宝俊
点评:你写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春景,还让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儿童。更了不起的是:你还做到了句式整齐,1、2、4句尾押韵:“香”“荡”“忙”的韵母中都有“ang”,写出了诗的韵味。但如果将“柳条”换成“绿丝”或“丝绦”这类的词语,柳树的景色和你垂钓的环境就更美了。另外,“小娃坐于”也可改为“咱娃独坐”(如果是你一个人的话)或“咱们坐于”(如果是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话)。
像这样的新诗教学,教师易教,学生也乐学。教者只作了如此这般的点拔,同学们兴致勃地写出了各自的“诗坯”,即刻便成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处女作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写诗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诗能力,弘扬了汉语教学的“诗教传统”。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拓展延伸激励读写古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对全课的教学作一个终极性的总结,又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写诗作拓展延伸。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说的: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好,课后大家把自己的诗作再改一改,誉写出来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互学,还可回家朗诵给家长听,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兴趣学写诗的同学,还可自愿组成“小诗社”。
本课教学中安排了仿、创诗歌的教学环节,应当说,这并不是本学段必需达成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效果看,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有仿写乃至创编诗歌的能力。这也提醒我们,教学既要“依标扣本”,又要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培训中心)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课题,整体感知全课古诗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古诗,创设适当的充满童趣的情境来整体感知新授古诗的教学内容,并随机导入下一教学环节。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先出示《池上》《小儿垂钓》及《村居》三首学生己熟悉的、充满童趣的,并能反映这三首古诗(词)内容的图画来让学生猜诗名、读诗文、说诗意、问特点,来导入整体感知新授课《古诗两首》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整体感知。
二、感受童趣,粗读古诗篇章,了解掌握古诗大意
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粗读”,把诗读准、读通、读顺,让学生在适当的童趣情境中,了解掌握古诗大意,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了解掌握。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就用学生自由读悟的方法来了解掌握全课古诗大意。
三、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主要是通过“精读”来进入每首古诗的“内涵”,把诗中含着的诗意和写作特色弄明白,以此来分享童趣,欣赏品味。可用“先分后总”法,由每一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部分”,再到两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整体”来“欣赏品味”。如教《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时,教者就让学生读议:诗中写到了哪些人物?“隐者”“童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呢?然后,再让学生想悟互动交流(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指名同桌交流),最后生生、师生互扮贾岛、童子,进行摹拟式情境问答对话来理解“寓问于答”的写作特色。在教学第二首诗《所见》时,则采用了读诗句、想画面、议情景(动景、静景)、写诗意、说因果等方法来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特色。然后,再将两首诗连起来朗诵感悟,并说说学习后的收获,从而达到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的目的。
四、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新诗
这是课的第四部分,是“读写并重地营造古诗教学新的生长点,也是学写新诗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要引导和激励学生在习得本课古诗创作特色、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新诗。一般来说,这些由学生自己即兴创作出来的诗,总体上讲比较粗糙,但它们只要经教师的指点、引导,学生稍作修改,便会成为像模像样的“诗作”了。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点石成金”的:“像本课中这样每首只有4句、每句只有7个字或5个字的古诗,只要在1、2、4句的句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就大致像古诗的样子了,也就可以说是写出了诗的韵味。会写诗的人就是诗人,‘诗人’的称号多么令人向往啊!同学们,你们也想试着学习仿写或创作诗吗?想做一做诗人的美梦吗?”
【例1】《学垂钓》
春光明媚花草香/微风轻拂柳条荡/小娃坐于池边草,悄然抛线钓鱼忙。——王宝俊
点评:你写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春景,还让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儿童。更了不起的是:你还做到了句式整齐,1、2、4句尾押韵:“香”“荡”“忙”的韵母中都有“ang”,写出了诗的韵味。但如果将“柳条”换成“绿丝”或“丝绦”这类的词语,柳树的景色和你垂钓的环境就更美了。另外,“小娃坐于”也可改为“咱娃独坐”(如果是你一个人的话)或“咱们坐于”(如果是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话)。
像这样的新诗教学,教师易教,学生也乐学。教者只作了如此这般的点拔,同学们兴致勃地写出了各自的“诗坯”,即刻便成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处女作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写诗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诗能力,弘扬了汉语教学的“诗教传统”。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拓展延伸激励读写古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对全课的教学作一个终极性的总结,又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写诗作拓展延伸。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说的: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好,课后大家把自己的诗作再改一改,誉写出来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互学,还可回家朗诵给家长听,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兴趣学写诗的同学,还可自愿组成“小诗社”。
本课教学中安排了仿、创诗歌的教学环节,应当说,这并不是本学段必需达成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效果看,这个班的学生完全有仿写乃至创编诗歌的能力。这也提醒我们,教学既要“依标扣本”,又要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