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无疑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本文根据本人的多媒体美术教学实践,从课导入之明了、内容之直观、兴趣之激发、难点之突破、创造思维之培养及知识精加工、课堂生成、课堂主体和教师个性等,阐述了多媒体美术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越性 局限性
当下美术教育的关键词是“审美体验”“创意”和“社会”。眼下,我们学校配上了多媒体,暑期术学校进行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无疑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本文根据本人近几年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来谈一谈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一、多媒体对美术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这不仅能扩大信息容量,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并且能让静的动起来,让平面的立体起来,图、文、声、色并茂,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面前,将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这必定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对促进学生培养兴趣,增强感染力,挖掘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使新课的导入更加简洁鲜明
新课的导入简洁明了,就能让学生更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全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多媒体的一个跳跃动作的再现、一段生动故事的诉说、一些逼真动画的演示都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青春风采》课时,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同班同学的衣饰照片和趣味摄像。学生不仅被轻松幽默的画面逗乐了,而且不停地问衣饰的相关知识。还事先用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出各种服装款式和颜色。在上课时,用鼠标进行拼凑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使他们对衣饰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设计制作的愿望,为高质量完成作业做好了铺垫。
2、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艺术,其教学就是要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中的互联网技术,把教学资源同互联网联接起来,广泛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现美、感受美的平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视频片段、动画摄影等,这样的表现方式很显然要比拿几张图片给学生看要更具生动直观性,而在这种生动直观的美术形象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例关系”,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而获得更大的成功。美术教育是从观察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显得空洞、乏力,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也集中多种素材,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例如《让世界更美好》这课,教学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开展公益活动,培养爱心。笔者将最热播的公益广告的片段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利用精彩片段和大量的图片营造气氛,使学生在好奇和惊恐中浏览各种形象和造型的夸张表现方法,达到关注地球,投身公益的教学效果。
4、突破美术形象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起步。多媒体可以变复杂、不常见、难以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进行《图案构成》这课时,教师把挑选好的不同构成方式的优秀图案,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演示时直接拖动所选图层,就可以反映不同图案的不同效果,也可以将图案进行旋转、换位,就可以得到形式不同的图案构成方式。这样既快捷方便、又美观大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在上《城市雕塑》这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城市图片,学生在电脑上可以自由地欣赏与评述自己喜欢的城市雕塑作品,及其意义。这样,不仅教师操作方便,增加了知识量,而且学生学的直观、主动,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5、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创造的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和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笔者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影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其丰富的知识和表现手法,引导他们对色彩进行大胆、夸张的运用,从而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性。
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征。其一是,知识涵盖面广而课时少,因而每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容量都非常大;其二是,美是带有个性。多媒体虽然对美术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美术教学有很大影响。
1、缺少学生的知识精加工时间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的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给学生留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然后将这些信息演示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单是欣赏和解说的图片,就多达三、四十件之多,而且幻灯片切换过快,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切换到另一张了,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节奏,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光客”,教学手段虽然先进了,但是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少了,反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缺少课堂生成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上课时只需单击鼠标,其教学内容就会按顺序播放下去,真可谓是“一键定乾坤”。这样的教学实质上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为“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更加突出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再加之课件是无生命、无思想的物体,教师完全把屏幕当成黑板,学生面对的是屏幕,从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反馈,便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机械操作的感受,缺乏课堂应有的亲切感和感染力。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这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对学生的思维不仅起到削弱作用,而且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由于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的顺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在师生互动中偶尔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课件的局限而得不到深入,特别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得出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未能考虑到的,但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些突发性问题,使这些珍贵亮点也就随着课件的局限而被抹杀了。
3、缺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意识
是部分教师将追求课件效果的完美性放到比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多媒体课如果没有几段电影剪辑、音乐片段和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的演示,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一整堂课将热情集中于这些形式的表现,而忘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忘记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教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太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个别教师还在每张幻灯片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鼓掌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但过犹不及,过量的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恶。
4、缺少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教学助长了部分老师的惰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本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都已事先刻录在内,一些要提问的问题也被精心设置在内,并配上回应学生回答的音响效果等。这样教师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教学情景,使整堂课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学活动其实也就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且于部分教师不懂现代教育的涵义和掌握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滥用多媒体,所选课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不能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符合教育规律,没有体现出先进教学思想,使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固然有它的长处和优势,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教学过程中起作用的永远是人。所以,作为美术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电教软件,所设计的软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为出发点,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朱小林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C]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3]李园.再谈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利与弊[J] .《中国科技信息.20089(22)22.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越性 局限性
当下美术教育的关键词是“审美体验”“创意”和“社会”。眼下,我们学校配上了多媒体,暑期术学校进行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无疑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本文根据本人近几年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来谈一谈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一、多媒体对美术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这不仅能扩大信息容量,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并且能让静的动起来,让平面的立体起来,图、文、声、色并茂,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面前,将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这必定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对促进学生培养兴趣,增强感染力,挖掘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使新课的导入更加简洁鲜明
新课的导入简洁明了,就能让学生更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全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多媒体的一个跳跃动作的再现、一段生动故事的诉说、一些逼真动画的演示都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青春风采》课时,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同班同学的衣饰照片和趣味摄像。学生不仅被轻松幽默的画面逗乐了,而且不停地问衣饰的相关知识。还事先用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出各种服装款式和颜色。在上课时,用鼠标进行拼凑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使他们对衣饰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设计制作的愿望,为高质量完成作业做好了铺垫。
2、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艺术,其教学就是要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中的互联网技术,把教学资源同互联网联接起来,广泛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现美、感受美的平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视频片段、动画摄影等,这样的表现方式很显然要比拿几张图片给学生看要更具生动直观性,而在这种生动直观的美术形象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例关系”,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而获得更大的成功。美术教育是从观察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显得空洞、乏力,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也集中多种素材,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例如《让世界更美好》这课,教学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开展公益活动,培养爱心。笔者将最热播的公益广告的片段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利用精彩片段和大量的图片营造气氛,使学生在好奇和惊恐中浏览各种形象和造型的夸张表现方法,达到关注地球,投身公益的教学效果。
4、突破美术形象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起步。多媒体可以变复杂、不常见、难以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进行《图案构成》这课时,教师把挑选好的不同构成方式的优秀图案,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演示时直接拖动所选图层,就可以反映不同图案的不同效果,也可以将图案进行旋转、换位,就可以得到形式不同的图案构成方式。这样既快捷方便、又美观大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在上《城市雕塑》这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城市图片,学生在电脑上可以自由地欣赏与评述自己喜欢的城市雕塑作品,及其意义。这样,不仅教师操作方便,增加了知识量,而且学生学的直观、主动,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5、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创造的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和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笔者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影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其丰富的知识和表现手法,引导他们对色彩进行大胆、夸张的运用,从而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性。
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征。其一是,知识涵盖面广而课时少,因而每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容量都非常大;其二是,美是带有个性。多媒体虽然对美术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美术教学有很大影响。
1、缺少学生的知识精加工时间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的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给学生留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然后将这些信息演示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单是欣赏和解说的图片,就多达三、四十件之多,而且幻灯片切换过快,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切换到另一张了,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节奏,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光客”,教学手段虽然先进了,但是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少了,反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缺少课堂生成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上课时只需单击鼠标,其教学内容就会按顺序播放下去,真可谓是“一键定乾坤”。这样的教学实质上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为“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更加突出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再加之课件是无生命、无思想的物体,教师完全把屏幕当成黑板,学生面对的是屏幕,从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反馈,便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机械操作的感受,缺乏课堂应有的亲切感和感染力。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这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对学生的思维不仅起到削弱作用,而且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由于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的顺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在师生互动中偶尔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课件的局限而得不到深入,特别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得出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未能考虑到的,但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些突发性问题,使这些珍贵亮点也就随着课件的局限而被抹杀了。
3、缺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意识
是部分教师将追求课件效果的完美性放到比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多媒体课如果没有几段电影剪辑、音乐片段和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的演示,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一整堂课将热情集中于这些形式的表现,而忘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忘记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教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太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个别教师还在每张幻灯片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鼓掌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但过犹不及,过量的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恶。
4、缺少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教学助长了部分老师的惰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本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都已事先刻录在内,一些要提问的问题也被精心设置在内,并配上回应学生回答的音响效果等。这样教师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教学情景,使整堂课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学活动其实也就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且于部分教师不懂现代教育的涵义和掌握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滥用多媒体,所选课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不能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符合教育规律,没有体现出先进教学思想,使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固然有它的长处和优势,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教学过程中起作用的永远是人。所以,作为美术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电教软件,所设计的软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为出发点,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朱小林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C]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3]李园.再谈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利与弊[J] .《中国科技信息.2008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