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国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需要。作为中国的未来的中流砥柱的大学生,应该重视并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西方的文化进行推崇与膜拜,对自己传统的文化渐渐淡忘。因此,要根据我国社会的情况,纠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并传扬。
关键词: 传统文化;认知;态度;山东籍和非山东籍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2-02
1 研究背景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要认真挖掘和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有价值的思想,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运用多种方法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态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部分,是决定中国复兴伟大中国梦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之处。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实施。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进行小范围的试测,根据试测所得数据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根据结果的分析对问卷做了部分修改和调整,形成正式施测问卷。正式施测问卷利用表格和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知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儒家文化认知态度进行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置完全依照大学生文化认同内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来编制,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协商,并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测和重新修订,符合问卷编制原则。并且问卷的发放地点选取、问卷的回收以及有效问卷的甄别都严格遵循问卷调查的原则。
调查问卷共由基本情况和问卷两部分组成,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性别、所在年级、专业类型、家庭居住地等信息。问卷部分一共15道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主观开放题三种。
在正式调查阶段,为了调查的便捷,除了亲自发放一部分问卷外,主要是委托被试学校的相关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负责发放、回收问卷,最终通过亲自取回或邮寄等方式回收全部问卷。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0份,其中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95.75%。
问卷回收后,首先对问卷进行整理蹄选,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编码能够准确、快捷的查找核对问卷录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问卷长度和结构建立统计表格,对数据进行人工录入。全部数据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及产生结果的原因分析
3.1 问卷结果的分析
3.1.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尚不深入。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只略懂些皮毛,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有个别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山东省的学生来说,约有83%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甚至有26.8%的学生对儒家文化十分了解,而只有70%的非山东省籍贯的人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对儒家文化十分了解的人寥寥无几。
3.1.2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是必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产生比较重视的倾向,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认为没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
大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不管是山东籍学生还是非山东籍的学生,都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儒家文化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是必须进行传承的。然而,有6%左右的学生认为儒家文化的思想是过时的,不符合现代发展的潮流,不需要传承,10%左右的人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持观望态度,保持中立,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所谓。只有50%左右的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21.6%的山东籍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只有12.7%的非山东籍学生对其产生十分强烈的兴趣。
3.1.3 对儒家文学著作的涉猎与人物的了解知之甚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句话,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阅读对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程度,但调查显示,对于山东籍的学生来说,阅读过有关儒家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及其相关书籍的学生比较多,大部分都读过5本以上,而对于非山东籍的学生来说,对于儒家的一些经典书籍,只限于《论语》《孟子》等几本书,而绝大部分的非山东籍学生只读过3本左右,甚至有人只是读过《论语》这一部书。
3.1.4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作用有正确的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山东籍学生还是非山东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既有其精华同时又带着一些不符合当代潮流的腐旧思想,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但是对于腐旧的思想,是中国的封建落后的思想。
3.1.5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展望不容乐观。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如果开展有关儒家文化学习的活动应该会参加,仅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参加,80%左右的学生持观望态度,但是60%的学生偏向于应该会参加,这说明儒家文化学习活动的精彩性将决定着参加的学生的多少,如果儒家文化学习活动十分精彩的话,那么大部分学生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3.2 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从上面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并且这种趋势有加剧的可能,这一现象并不是某一高校或某一地区特有的现象,也不是籍贯与地区不同所造成的,而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带有普遍性。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3.2.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差异。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甚至是世界文明的发展,但本质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农耕社会文明的,这与西方现代文化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不同。农耕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此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强调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在农耕文明里,人通过学习和聆听先贤的教诲来克己复礼,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而律法只是作为道德的补充存在。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它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把人类社会带到了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西方文化首要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淡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主张以法律和制度规范人的社会行为,道德处于从属地位。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满意目标的准则。人类社会现在处于市场经济阶段,人们追求民主、开放和法制化的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诉求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加之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故步自封给了西方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以适合的发展空间,这也造成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远。
3.2.2 西方文化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深入,西方主流文化跟随着他们的商品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承认西方现代化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局限和滞后部分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尤其是西方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给予我们以启迪,但西方文化中不乏糟粕和腐朽成分,这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制造了障碍。
3.2.3 当前教育模式和思维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至今,高校教育去行政化、扩大自主权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高校教育影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历史因素。近些年来,受社会发展功利主义思想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更加现实化,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就业”的思想作祟下,高校更加热衷于“技能”知识的传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投入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授课老师也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够传授的文化知识非常有限,这大大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不论发展了。
参考文献
[1] 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
[2] 谭小宝.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08.
[3] 王琳.当代大学生對传统文化认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N].传承:2010-07.
[4] 吴小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
[5] 赵玉琳,赵洪武.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研究[J].2015-08-31.
关键词: 传统文化;认知;态度;山东籍和非山东籍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2-02
1 研究背景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要认真挖掘和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有价值的思想,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运用多种方法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态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部分,是决定中国复兴伟大中国梦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之处。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实施。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进行小范围的试测,根据试测所得数据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根据结果的分析对问卷做了部分修改和调整,形成正式施测问卷。正式施测问卷利用表格和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知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儒家文化认知态度进行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置完全依照大学生文化认同内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来编制,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协商,并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测和重新修订,符合问卷编制原则。并且问卷的发放地点选取、问卷的回收以及有效问卷的甄别都严格遵循问卷调查的原则。
调查问卷共由基本情况和问卷两部分组成,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性别、所在年级、专业类型、家庭居住地等信息。问卷部分一共15道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主观开放题三种。
在正式调查阶段,为了调查的便捷,除了亲自发放一部分问卷外,主要是委托被试学校的相关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负责发放、回收问卷,最终通过亲自取回或邮寄等方式回收全部问卷。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0份,其中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95.75%。
问卷回收后,首先对问卷进行整理蹄选,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编码能够准确、快捷的查找核对问卷录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问卷长度和结构建立统计表格,对数据进行人工录入。全部数据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及产生结果的原因分析
3.1 问卷结果的分析
3.1.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尚不深入。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只略懂些皮毛,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有个别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山东省的学生来说,约有83%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甚至有26.8%的学生对儒家文化十分了解,而只有70%的非山东省籍贯的人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对儒家文化十分了解的人寥寥无几。
3.1.2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是必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产生比较重视的倾向,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认为没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
大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不管是山东籍学生还是非山东籍的学生,都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儒家文化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是必须进行传承的。然而,有6%左右的学生认为儒家文化的思想是过时的,不符合现代发展的潮流,不需要传承,10%左右的人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持观望态度,保持中立,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所谓。只有50%左右的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21.6%的山东籍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只有12.7%的非山东籍学生对其产生十分强烈的兴趣。
3.1.3 对儒家文学著作的涉猎与人物的了解知之甚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句话,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阅读对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程度,但调查显示,对于山东籍的学生来说,阅读过有关儒家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及其相关书籍的学生比较多,大部分都读过5本以上,而对于非山东籍的学生来说,对于儒家的一些经典书籍,只限于《论语》《孟子》等几本书,而绝大部分的非山东籍学生只读过3本左右,甚至有人只是读过《论语》这一部书。
3.1.4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作用有正确的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山东籍学生还是非山东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既有其精华同时又带着一些不符合当代潮流的腐旧思想,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但是对于腐旧的思想,是中国的封建落后的思想。
3.1.5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展望不容乐观。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如果开展有关儒家文化学习的活动应该会参加,仅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参加,80%左右的学生持观望态度,但是60%的学生偏向于应该会参加,这说明儒家文化学习活动的精彩性将决定着参加的学生的多少,如果儒家文化学习活动十分精彩的话,那么大部分学生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3.2 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从上面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并且这种趋势有加剧的可能,这一现象并不是某一高校或某一地区特有的现象,也不是籍贯与地区不同所造成的,而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带有普遍性。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3.2.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差异。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甚至是世界文明的发展,但本质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农耕社会文明的,这与西方现代文化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不同。农耕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此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强调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在农耕文明里,人通过学习和聆听先贤的教诲来克己复礼,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而律法只是作为道德的补充存在。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它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把人类社会带到了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西方文化首要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淡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主张以法律和制度规范人的社会行为,道德处于从属地位。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满意目标的准则。人类社会现在处于市场经济阶段,人们追求民主、开放和法制化的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诉求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加之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故步自封给了西方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以适合的发展空间,这也造成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远。
3.2.2 西方文化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深入,西方主流文化跟随着他们的商品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承认西方现代化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局限和滞后部分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尤其是西方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给予我们以启迪,但西方文化中不乏糟粕和腐朽成分,这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制造了障碍。
3.2.3 当前教育模式和思维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至今,高校教育去行政化、扩大自主权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高校教育影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历史因素。近些年来,受社会发展功利主义思想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更加现实化,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就业”的思想作祟下,高校更加热衷于“技能”知识的传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投入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授课老师也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够传授的文化知识非常有限,这大大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不论发展了。
参考文献
[1] 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
[2] 谭小宝.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08.
[3] 王琳.当代大学生對传统文化认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N].传承:2010-07.
[4] 吴小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
[5] 赵玉琳,赵洪武.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研究[J].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