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人都会有梦想,要成为口才出众的演讲人才,学校开设《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搞好这门课教学,要坚持与“基础” 课结合;与“专业” 课结合;与“实践” 课结合;与“群众” 结合。
关键词: 演讲与口才;教学;“四个结合”
一、《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基础” 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平台选修课,一般为1.5学分。要把握好该课程教学,就一定要搞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1]:
首先,要与基础课结合。所谓“基础” 课,就是指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如《现代汉语》,《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课》,《美学原理》等。开设这些基础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三基” 掌握好了,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才能成为口才出众的演讲人才,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其次,要与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结合。学科基础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续和拓展,巩固和深化。如《哲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西方美学史》《逻辑学》,《艺术鉴赏入门》,《西方文化概论》等。这些选修课,不是可选或可不选,实质就是必选课的延续和拓展,巩固和深化。好比建一栋房子一定要打好地基,地基就是基础。打地基就是打基础,而地基打牢固需要钢材、水泥、石子、河沙和水,把这些基本要件按照力学要求,科学分析,有机融合,就是打好了建房子的基础。我们要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有打基础的问题,我把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比作钢材和水泥,把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比作石子、河沙和水,这些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是基础课,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必修课而没有选修课,那就无法打牢基础,无法拓宽知识面;而只有选修课而没有必修课那就缺少骨架,基础更不会牢固。因此,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是打牢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再次,要与基础训练结合。所谓“基础” 训练,就是基础思维训练,基础写作训练,基础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语言训练,这三者环环相扣,好的演讲与口才,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定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功底才能实现,而扎实的基础功底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勤于语言训练。通过环环相扣的基础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问题的思考深度,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捷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通过较为系统化的多维的思考、写作、语言和口才训练,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各种演讲技能,提高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激烈的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朗读和演讲水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节奏适度,语言精炼,重点突出,充滿自信,魅力演讲,面对观众,挥洒自如,脱口而出,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演讲亊例,激励上进,传递正能量,实现人生梦想。这样教学,既传承了知识,又打好了基础;既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人才。因此,搞好课程教学设计,注重与“基础” 课、与“选修” 课、与“训练” 结合,是《演讲与口才》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的有益探讨。
二、《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专业” 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平台选修课,也是其它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你想掌握《演讲与口才》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要选修这一门课程,有利于提高自身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与专业课结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专业。因此,《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与学生专业课结合起来。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学好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和选修课外,结合学生专业,要开设专业课平台必修课,如《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考察》等专业必修课。同时,结合学生专业,还要开设专业课平台选修课,如《公共关系学》,《公务文书写作》,《传播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专业选修课。通过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字规律,准确熟练运语言文字,掌握写作技能,掌握人文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其次,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结合。一般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有的叫人文素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学这一门课程。有文科类学生,有理工科类学生,有医科类学生。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高职类学校,大多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教学,针对不专业类学生,在通用《演讲与口才》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专业的演讲与口才的培养与训练,突出所学专业特色,注重多样化和专业的结合。例如,国际贸易类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可以开设《商务口才学》,《营销口才学》《外亊礼仪》;又如旅游专业,开设《导游口才学》等等。针对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课,不搞千篇一律,使得学生具有起码的表达沟通能力和专业沟通能力。因此,要加大力度,勤于思考,潜心研究,开发设置与不同专业相适应的《演讲与口才》课程。
再次,对进修类或培训类的学生,更要注重与专业结合。这类学生的学习,一般来说,学习时间短,3个月或6个月,最长1年,但他们来学习,大多都有社会经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专业,及时充电,更新知识,安排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给予授课,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三、《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实践” [3]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前面讲到要坚持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与实践课结合。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外延,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深化,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的将实践课称之为第二课堂,因此,《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同样有实践课。 首先,要与校内实践课结合。所谓校内实践课,就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课堂专题讨论,主题班会,辩论赛,学术论坛,沙龙等活动。这些校内实践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加校内实践课,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精心组织,科学策划,收到实效。〖JP2〗作为《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的老师,要做到课前有计划、有预案;课中有参与、有引导和具体指导;课后有小结、有归纳和总结。好的要表扬、要肯定,从而激励学生参加校内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参加校内实践课,做到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教学,既是对自身教学的体验和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师生都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乐”。〖JP〗
其次,要与校外实践课结合。所谓校外实践课,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省级演讲比赛,省级辩论赛,省级学术论坛;“三下乡” 活动,城市社区活动, 新农村建设体验活动;又如挂职锻炼,乡长助理,厂长助理,经理助理;中小学校兼职教师,实习教师等。这些校外实践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可分小组参与,也可以是单个人参加。无论是小组参与,还是单个人参加,教师都要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安排,搞好校外实践课的动员课。这堂课必不可少,十分重要。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课。校外实践课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实习课,是检验所学知识和展现能力的演练课,是考验胆量和训练口才的必修课。校外实践课,在时间安排上,可长可短;在内容上,从实际需要出发,滿足社会和群众需求;在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JP2〗
再次,教师要担好实践课的引领者[4]。所谓“引领”, 就是专指亊物的导引群体或独立的个体,引领亊物的发展方向,带领群体或个体前进,对亊物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引导、领引和向导作用。大学教师教学,既是培育人才、创造知识和传承文明的的使者,又是承担起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教师对实践课的教学,决不是放任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要高度重视,担好实践课的引领人。要担好学生实践课的引领人,要高度重视实践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到人到岗,方向引领,使实践课不停形式,不走过场,收到实效;当实践课遇到难题和学生思想困惑时,教师要出现在实践课现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适时引领;当学生在实践课中与当地群众或领导或同学内部产生矛盾时,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有的放失,率先垂范,科学引领。〖JP〗
四、《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群众”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在坚持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必须与群众结合。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演讲中人和亊的主人。
首先,要贴近群众,树立群众观点。《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离开了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注意与“群众”结合,也就是说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5],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深入群众,投身实践;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从而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其次,要与群众活动结合。《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当代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职责。教学要与“群众”结合,既讲理论,还要参与群众活动,与群众活动结合,既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又给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演讲素材,活生生的亊迹和人物,就是我们搞好教学的力量源泉。〖JP2〗大学生进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邻居节”、“孝敬文化周”等活动,促进社区文明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大学生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群众,启动“十镇百村种文化”活动,深化“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与群众活动结合,內容生动,形像具体,多方受益。〖JP〗
再次,还要与群众关注的 “热点”[6]结合。《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做到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与群众关注的 “热点” 结合。一般来说,热点就是指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或新闻媒体、网络、电视等在某时某地引人注目的地方、人或亊等社会问题。《演讲与口才》课,演要有内容,讲要有对象,社会“热点” 就是演讲的对象和内容,教师要特别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就是需要老师向学生讲清楚,热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析热点问题?如何化解热点问题?群众对热点问题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化解热点问题应采取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应对政策和策略,相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热点问题,关注热点问题,解决热点问题。新闻天天都有,热点年年不同。把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 引入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资源,受到学生欢迎。如大家都在讲中国梦[7],教育梦,将实现中国梦作为《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内容,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 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
总之,要搞好《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绝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演讲到演讲,从理论到理论,一定要坚持与“基础” 课结合,与“专业” 课结合,与“实践” 课结合,与“群众” 结合。青年人都会有梦想,要实现梦想,以实现教育梦想来托起“中国梦”,因为,教育是托起“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只有高校教师都来关注梦想, 才能使青年大学生从身体强健到心灵美的一代茁壮成长,才能托起真正的“中国梦”, 只有通过实现更多“个人梦”,才能早日实现 “中国梦”、 全国人民的梦和民族复兴梦。
[参考文献]
[1]张锦田,浅谈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J],2012(10):98-99.
[2]危卫红,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论[J],分析与探究,2012(5):64-67.
[3]吴莹,大学“演讲与口才”课堂互动环节的实践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 0 1 0. ( 6 ):43-44.
[4] 张多来,.引领文化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责任[N].衡阳日报,2007-02-4:002版
[5]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
[6] 张旭敏,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86-91.
[7] 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 光明日报, 2013-04-01: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产业系,广东 广州 510091)
关键词: 演讲与口才;教学;“四个结合”
一、《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基础” 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平台选修课,一般为1.5学分。要把握好该课程教学,就一定要搞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1]:
首先,要与基础课结合。所谓“基础” 课,就是指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如《现代汉语》,《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课》,《美学原理》等。开设这些基础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三基” 掌握好了,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才能成为口才出众的演讲人才,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其次,要与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结合。学科基础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续和拓展,巩固和深化。如《哲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西方美学史》《逻辑学》,《艺术鉴赏入门》,《西方文化概论》等。这些选修课,不是可选或可不选,实质就是必选课的延续和拓展,巩固和深化。好比建一栋房子一定要打好地基,地基就是基础。打地基就是打基础,而地基打牢固需要钢材、水泥、石子、河沙和水,把这些基本要件按照力学要求,科学分析,有机融合,就是打好了建房子的基础。我们要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有打基础的问题,我把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比作钢材和水泥,把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比作石子、河沙和水,这些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是基础课,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必修课而没有选修课,那就无法打牢基础,无法拓宽知识面;而只有选修课而没有必修课那就缺少骨架,基础更不会牢固。因此,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是打牢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再次,要与基础训练结合。所谓“基础” 训练,就是基础思维训练,基础写作训练,基础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语言训练,这三者环环相扣,好的演讲与口才,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定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功底才能实现,而扎实的基础功底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勤于语言训练。通过环环相扣的基础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问题的思考深度,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捷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通过较为系统化的多维的思考、写作、语言和口才训练,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各种演讲技能,提高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激烈的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朗读和演讲水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节奏适度,语言精炼,重点突出,充滿自信,魅力演讲,面对观众,挥洒自如,脱口而出,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演讲亊例,激励上进,传递正能量,实现人生梦想。这样教学,既传承了知识,又打好了基础;既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人才。因此,搞好课程教学设计,注重与“基础” 课、与“选修” 课、与“训练” 结合,是《演讲与口才》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的有益探讨。
二、《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专业” 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平台选修课,也是其它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你想掌握《演讲与口才》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要选修这一门课程,有利于提高自身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与专业课结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专业。因此,《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与学生专业课结合起来。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学好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和选修课外,结合学生专业,要开设专业课平台必修课,如《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考察》等专业必修课。同时,结合学生专业,还要开设专业课平台选修课,如《公共关系学》,《公务文书写作》,《传播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专业选修课。通过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字规律,准确熟练运语言文字,掌握写作技能,掌握人文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其次,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结合。一般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有的叫人文素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学这一门课程。有文科类学生,有理工科类学生,有医科类学生。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高职类学校,大多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教学,针对不专业类学生,在通用《演讲与口才》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专业的演讲与口才的培养与训练,突出所学专业特色,注重多样化和专业的结合。例如,国际贸易类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可以开设《商务口才学》,《营销口才学》《外亊礼仪》;又如旅游专业,开设《导游口才学》等等。针对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课,不搞千篇一律,使得学生具有起码的表达沟通能力和专业沟通能力。因此,要加大力度,勤于思考,潜心研究,开发设置与不同专业相适应的《演讲与口才》课程。
再次,对进修类或培训类的学生,更要注重与专业结合。这类学生的学习,一般来说,学习时间短,3个月或6个月,最长1年,但他们来学习,大多都有社会经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专业,及时充电,更新知识,安排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给予授课,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三、《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实践” [3]课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前面讲到要坚持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与实践课结合。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外延,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深化,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的将实践课称之为第二课堂,因此,《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同样有实践课。 首先,要与校内实践课结合。所谓校内实践课,就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课堂专题讨论,主题班会,辩论赛,学术论坛,沙龙等活动。这些校内实践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加校内实践课,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精心组织,科学策划,收到实效。〖JP2〗作为《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的老师,要做到课前有计划、有预案;课中有参与、有引导和具体指导;课后有小结、有归纳和总结。好的要表扬、要肯定,从而激励学生参加校内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参加校内实践课,做到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教学,既是对自身教学的体验和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师生都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乐”。〖JP〗
其次,要与校外实践课结合。所谓校外实践课,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省级演讲比赛,省级辩论赛,省级学术论坛;“三下乡” 活动,城市社区活动, 新农村建设体验活动;又如挂职锻炼,乡长助理,厂长助理,经理助理;中小学校兼职教师,实习教师等。这些校外实践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可分小组参与,也可以是单个人参加。无论是小组参与,还是单个人参加,教师都要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安排,搞好校外实践课的动员课。这堂课必不可少,十分重要。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课。校外实践课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实习课,是检验所学知识和展现能力的演练课,是考验胆量和训练口才的必修课。校外实践课,在时间安排上,可长可短;在内容上,从实际需要出发,滿足社会和群众需求;在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JP2〗
再次,教师要担好实践课的引领者[4]。所谓“引领”, 就是专指亊物的导引群体或独立的个体,引领亊物的发展方向,带领群体或个体前进,对亊物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引导、领引和向导作用。大学教师教学,既是培育人才、创造知识和传承文明的的使者,又是承担起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教师对实践课的教学,决不是放任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要高度重视,担好实践课的引领人。要担好学生实践课的引领人,要高度重视实践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到人到岗,方向引领,使实践课不停形式,不走过场,收到实效;当实践课遇到难题和学生思想困惑时,教师要出现在实践课现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适时引领;当学生在实践课中与当地群众或领导或同学内部产生矛盾时,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有的放失,率先垂范,科学引领。〖JP〗
四、《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坚持与“群众”结合
《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在坚持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必须与群众结合。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演讲中人和亊的主人。
首先,要贴近群众,树立群众观点。《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离开了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注意与“群众”结合,也就是说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5],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深入群众,投身实践;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从而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其次,要与群众活动结合。《演讲与口才》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当代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职责。教学要与“群众”结合,既讲理论,还要参与群众活动,与群众活动结合,既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又给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演讲素材,活生生的亊迹和人物,就是我们搞好教学的力量源泉。〖JP2〗大学生进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邻居节”、“孝敬文化周”等活动,促进社区文明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大学生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群众,启动“十镇百村种文化”活动,深化“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与群众活动结合,內容生动,形像具体,多方受益。〖JP〗
再次,还要与群众关注的 “热点”[6]结合。《演讲与口才》课教学,要做到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与群众关注的 “热点” 结合。一般来说,热点就是指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或新闻媒体、网络、电视等在某时某地引人注目的地方、人或亊等社会问题。《演讲与口才》课,演要有内容,讲要有对象,社会“热点” 就是演讲的对象和内容,教师要特别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就是需要老师向学生讲清楚,热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析热点问题?如何化解热点问题?群众对热点问题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化解热点问题应采取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应对政策和策略,相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热点问题,关注热点问题,解决热点问题。新闻天天都有,热点年年不同。把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 引入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资源,受到学生欢迎。如大家都在讲中国梦[7],教育梦,将实现中国梦作为《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内容,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 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
总之,要搞好《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绝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演讲到演讲,从理论到理论,一定要坚持与“基础” 课结合,与“专业” 课结合,与“实践” 课结合,与“群众” 结合。青年人都会有梦想,要实现梦想,以实现教育梦想来托起“中国梦”,因为,教育是托起“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只有高校教师都来关注梦想, 才能使青年大学生从身体强健到心灵美的一代茁壮成长,才能托起真正的“中国梦”, 只有通过实现更多“个人梦”,才能早日实现 “中国梦”、 全国人民的梦和民族复兴梦。
[参考文献]
[1]张锦田,浅谈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J],2012(10):98-99.
[2]危卫红,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论[J],分析与探究,2012(5):64-67.
[3]吴莹,大学“演讲与口才”课堂互动环节的实践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 0 1 0. ( 6 ):43-44.
[4] 张多来,.引领文化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责任[N].衡阳日报,2007-02-4:002版
[5]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
[6] 张旭敏,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86-91.
[7] 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 光明日报, 2013-04-01: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产业系,广东 广州 5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