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二十年即将过去,下一个二十年正在到来,他们正昂首挺胸走在追梦、圆梦的路上。
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二十年,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二十年,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二十年。
值此东方之珠闪耀维多利亚港二十周年之际,《人民周刊》记者采访了曾经见证香港回归的青年代表,以及内地赴港求学青年。
在这两位青年人的眼中,香港回归二十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的香港,紫荆花开的二十年,有着怎样的盛景?
普通话让我自豪
陈苇洛,出生在香港的一名金融工作者。1997年的7月1日,作为香港青年代表,他参与了庆祝香港回归的官方文艺表演。
回归祖国这二十年时间里,陈苇洛和他的朋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香港以前经历过很多危机,每个危机前后会有很多人离开,离开的永远都比没有离开的发展艰难,留下的香港人虽然会遇到难关,但是都会平稳过渡,好好地过下去。“我们背靠内地,内地市场很大,一件商品只要内地朋友喜欢,香港就会断货,对于这样一个以金融业为核心的城市,融合是一种必然。”
商业领域的成功融合,带动香港很多地方开始推广、普及普通话,商业购物区会讲普通话已经成为营业员必备的条件。陈苇洛说:“小时候身边同学都没有学过普通话,我记得我小学每个礼拜大概只学习40分钟普通话。现在,我们在工作中会常常讲普通话,平常也会无意识地突然讲几句普通话。”
去年陈苇洛的女儿出生,曾经不会讲一句普通话的妈妈,竟为孙女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普通话也在影响着香港老一代人。
今年6月2日,陈苇洛与太太去日本旅游,在大阪地铁里,他们惊讶地发现,每到一站都会有一个声音用普通话介绍相关资料。“这令我们感到自豪。”陈苇洛说。
我是中国人
香港从昔日小渔村、货运中转站成长为今日的世界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基础建设方面非常完备。
从事金融工作十年以来,陈苇洛发现,金融行业发展相对顺利,即便遇到世界性金融危机,香港人也不会成为惊弓之鸟。
“香港很多人都很守规矩,大家都根据合同办事,按照拟定好的条款去执行任务。危机只对价格有影响,但对整体来说没问题。”
陈苇洛认为这份信心源自香港背后的内地,因为香港人知道,内地不会让香港出事,有困难一定会帮。
陈苇洛的祖上是潮州人,早在爺爷那一辈就从内地来到当时还是渔村的香港发展。“爷爷那时赚到钱就拿到内地。他会在出发前穿上七八层衣服,把衣服留给同乡亲友去用,只穿一套回来,先辈这种做法,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心态。”
这位青年人继承了祖辈身上那种开放、包容、敢于冒险的精神。除了在内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外,他曾多次到东南亚的工厂考察调研,“以柬埔寨为例,我们投资之前,当地工人每月薪资只有100美金,并且不包括吃饭住宿。作为港商,我也在考虑参与投资东南亚,我们的综合国力增长了,扶起邻国走向更好的未来,同时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强了”。
这位香港青年的话语中,处处流露着对祖国的敬仰、对祖先的尊重。
“曾经我说我是香港人,现在我说我是中国人。”陈苇洛说。
明天更美好
在内地青年眼中,香港这座城市处处体现出秩序与尊重。
黄云阁,祖籍河南,2015年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专业,毕业后留港从事金融工作。黄云阁发现,在日常商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香港有更为规范、细致的流程及标准,不管是电话卡、签约单,还是银行的各种通知及单据,哪怕是细微的权利义务变更都会及时通知,并非常正式地发纸质合同到信箱,这让她感到很安心。
“香港是一个标准很完善的商业社会,看重合约,也遵守合约。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绿化率很高,动植物保护做得也很好,空气干净。市民们很有礼貌,在公共场合很少高声喧哗,不小心撞到你会第一时间道歉,坐电梯都会站在右边,留出左边给赶时间的人。残障人士自己可以出门,到处都有他们需要的便捷设施,上下地铁的时候有地铁员工第一时间辅助。很多次我见到站台有坐轮椅的人等车,车一进来就有穿制服的人拿着那种铺路的板给他们上地铁用,然后问清楚去什么站,马上就通知那个站的人员到指定的车厢门口去接。过马路的时候,提示行人的红绿灯都有声音,盲人过马路时听声音就知道是红灯还是绿灯;公交车也一样,如果有行动缓慢的老人家上车,会一直等他走到位置上坐好,车才开;公交和地铁上的爱心座位,有时候尽管乘客很多也会空着,留给需要的人随时用。”
这座中西文化交融并存的城市虽然地理空间面积不大,却用它的井然有序带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宝贵的幸福感以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如数家珍一般讲述这些细节见闻后,黄云阁对未来提出了期待,“有一次我和朋友吃饭花了小一千港币,买单的时候人家只收现金,我们没办法,于是留下一人,另外一人跑出去取钱……最近马云爸爸的支付宝来到了香港,一些便利店诸如莎莎、屈臣氏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这位姑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支付宝香港版本的页面,告诉记者,最近使用支付宝付款不但刷50送50,而且绑定中国银行的信用卡还有额外优惠。“支付变得越来越方便,渐渐觉得香港追随大陆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陈苇洛和黄云阁都坚信,香港未来更美好。
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二十年,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二十年,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二十年。
值此东方之珠闪耀维多利亚港二十周年之际,《人民周刊》记者采访了曾经见证香港回归的青年代表,以及内地赴港求学青年。
在这两位青年人的眼中,香港回归二十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的香港,紫荆花开的二十年,有着怎样的盛景?
普通话让我自豪
陈苇洛,出生在香港的一名金融工作者。1997年的7月1日,作为香港青年代表,他参与了庆祝香港回归的官方文艺表演。
回归祖国这二十年时间里,陈苇洛和他的朋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香港以前经历过很多危机,每个危机前后会有很多人离开,离开的永远都比没有离开的发展艰难,留下的香港人虽然会遇到难关,但是都会平稳过渡,好好地过下去。“我们背靠内地,内地市场很大,一件商品只要内地朋友喜欢,香港就会断货,对于这样一个以金融业为核心的城市,融合是一种必然。”
商业领域的成功融合,带动香港很多地方开始推广、普及普通话,商业购物区会讲普通话已经成为营业员必备的条件。陈苇洛说:“小时候身边同学都没有学过普通话,我记得我小学每个礼拜大概只学习40分钟普通话。现在,我们在工作中会常常讲普通话,平常也会无意识地突然讲几句普通话。”
去年陈苇洛的女儿出生,曾经不会讲一句普通话的妈妈,竟为孙女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普通话也在影响着香港老一代人。
今年6月2日,陈苇洛与太太去日本旅游,在大阪地铁里,他们惊讶地发现,每到一站都会有一个声音用普通话介绍相关资料。“这令我们感到自豪。”陈苇洛说。
我是中国人
香港从昔日小渔村、货运中转站成长为今日的世界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基础建设方面非常完备。
从事金融工作十年以来,陈苇洛发现,金融行业发展相对顺利,即便遇到世界性金融危机,香港人也不会成为惊弓之鸟。
“香港很多人都很守规矩,大家都根据合同办事,按照拟定好的条款去执行任务。危机只对价格有影响,但对整体来说没问题。”
陈苇洛认为这份信心源自香港背后的内地,因为香港人知道,内地不会让香港出事,有困难一定会帮。
陈苇洛的祖上是潮州人,早在爺爷那一辈就从内地来到当时还是渔村的香港发展。“爷爷那时赚到钱就拿到内地。他会在出发前穿上七八层衣服,把衣服留给同乡亲友去用,只穿一套回来,先辈这种做法,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心态。”
这位青年人继承了祖辈身上那种开放、包容、敢于冒险的精神。除了在内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外,他曾多次到东南亚的工厂考察调研,“以柬埔寨为例,我们投资之前,当地工人每月薪资只有100美金,并且不包括吃饭住宿。作为港商,我也在考虑参与投资东南亚,我们的综合国力增长了,扶起邻国走向更好的未来,同时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强了”。
这位香港青年的话语中,处处流露着对祖国的敬仰、对祖先的尊重。
“曾经我说我是香港人,现在我说我是中国人。”陈苇洛说。
明天更美好
在内地青年眼中,香港这座城市处处体现出秩序与尊重。
黄云阁,祖籍河南,2015年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专业,毕业后留港从事金融工作。黄云阁发现,在日常商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香港有更为规范、细致的流程及标准,不管是电话卡、签约单,还是银行的各种通知及单据,哪怕是细微的权利义务变更都会及时通知,并非常正式地发纸质合同到信箱,这让她感到很安心。
“香港是一个标准很完善的商业社会,看重合约,也遵守合约。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绿化率很高,动植物保护做得也很好,空气干净。市民们很有礼貌,在公共场合很少高声喧哗,不小心撞到你会第一时间道歉,坐电梯都会站在右边,留出左边给赶时间的人。残障人士自己可以出门,到处都有他们需要的便捷设施,上下地铁的时候有地铁员工第一时间辅助。很多次我见到站台有坐轮椅的人等车,车一进来就有穿制服的人拿着那种铺路的板给他们上地铁用,然后问清楚去什么站,马上就通知那个站的人员到指定的车厢门口去接。过马路的时候,提示行人的红绿灯都有声音,盲人过马路时听声音就知道是红灯还是绿灯;公交车也一样,如果有行动缓慢的老人家上车,会一直等他走到位置上坐好,车才开;公交和地铁上的爱心座位,有时候尽管乘客很多也会空着,留给需要的人随时用。”
这座中西文化交融并存的城市虽然地理空间面积不大,却用它的井然有序带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宝贵的幸福感以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如数家珍一般讲述这些细节见闻后,黄云阁对未来提出了期待,“有一次我和朋友吃饭花了小一千港币,买单的时候人家只收现金,我们没办法,于是留下一人,另外一人跑出去取钱……最近马云爸爸的支付宝来到了香港,一些便利店诸如莎莎、屈臣氏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这位姑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支付宝香港版本的页面,告诉记者,最近使用支付宝付款不但刷50送50,而且绑定中国银行的信用卡还有额外优惠。“支付变得越来越方便,渐渐觉得香港追随大陆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陈苇洛和黄云阁都坚信,香港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