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挑战性户外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还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个性的培养,但因其过程的冒险性为幼儿教师带来了巨大安全压力。在安全压力“紧箍咒”越念越紧下,幼儿幸福逐渐流失,其根源有的在于现存责任分担体制,有的在于教育观。本文基于教育观的转变,寻求教师安全压力解放,以期还原儿童幸福。
【关键词】挑战性户外游戏 幼儿教师 安全压力 儿童幸福
【中圖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91-02
一、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儿童幸福的考量
中新网2003年5月31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六一”前夕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儿童时,强调全社会要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温家宝表示,让儿童幸福生活是我们最崇高的使命。儿童幸福是一种在参加社会活动和处理日常事物中取得成功、适应力强并且有创新性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处理日常事物和参加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1]。
挑战性户外游戏活动应是儿童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儿童在这种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发展认知、社交等能力,还可以极大提升自信心。儿童在这种挑战性的户外游戏下应是无拘无束的,其天性得到最佳的释放。这个时期,儿童的快乐不仅是当下的情绪体验,而且在为其未来幸福打下美好的基础。因为挑战性游戏活动中,儿童在克服一些难题障碍后,他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让儿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很多事,这就是儿童幸福的体验,这种幸福是从相信自我开始的。
二、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1.现存责任分担体制下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在当前,家长将孩子安全问题常挂在嘴边,要求幼儿园对孩子一切伤害负全责。基于种种户外事故的发生上,家长要求幼儿园一定要确保孩子安全,社会各界也不断呼吁幼儿园加强幼儿安全管理,但这些安全最后化作压力集中到了幼儿教师身上。家长中,50%赞同媒体对幼儿安全事故大加报道;当小孩带伤回家,14.28%的家长首先想到“老师打的”,35.71%的家长认为“老师应该承担全部责任”[2]。家长等人在出现问题时很多时候不问缘由,直接将问题结果归在教师身上,但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教师不应该去负全部责任。
在这种责任分担的体制下,幼儿教师在园一直身处安全高压状态。出于规避各种责任风险的意识下,教师面对“挑战性户外游戏”可谓谈虎色变,想到的不是儿童在游戏下能得到什么发展,第一反应是“太不安全了,儿童受伤怎么办,谁来负责?”等一系列问题。也在这些无保障的危险因素、政策、园长的允许及家长的放手各种因素下,安全压力犹如“紧箍咒”。幼儿安全压力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在对一些富有挑战的户外游戏选择了放弃之路,将幼儿束缚在教师所能触及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2.爱的教育观下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3],爱的教育讲求关怀性。对家长来说,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性,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同样,“爱儿童”是幼儿教师应有的教育观,也是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因为“爱”,我们期许儿童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儿童有着快乐、幸福的童年,所以在其情感领域上进行积极的关怀性策略。
也正是这种爱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很多时候将儿童看的太弱小、太无能为力了,开始过分地保护儿童,出台各种保护性的措施,让安全呼声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中越呼越高,甚至已超过其原本之目,教师安全压力越炒越高。
三、解放教师安全压力,还原儿童幸福
1.爱智统一的教育观
教师安全压力与儿童幸福显然成反比,造成这一现象根源之一是对幼儿自我保护力的不信任,而这又能折射出一种教育观的不恰当,这种教育观是父母之爱下爱的教育压制、束缚了我们的儿童。爱的不理性亟需智的参与,或许只有这样可以为教师的压力释放,儿童的幸福回归寻得一条出路。
刘庆昌提出“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干预,如果是善意的,即关切的和关怀的,干预就成为教育;由于仅有善意的干预并不必然成功,我们还要为干预加上合理性(主要是策略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意愿和效果的统一。”[4]也就是说,在对儿童施加爱的干预时还要真正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自我发展负责任。爱的干预下,对儿童进行关怀性策略,让孩子体验到爱的温暖,这也是儿童幸福的心理基础。在智的参与下,不仅看到孩子的柔弱性,还要看到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相信儿童、让爱放手,对儿童进行策略性的帮助,让儿童真正的有所发展,这是教育智慧。
2.解放教师安全压力,还原儿童幸福
教师安全压力来源于现存责任分担体制,还来源于爱的教育观。在爱智统一的教育观下,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实际就是给予教师户外游戏实施的权利。智的参与使爱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思考,这样在面对一些非人为的意外事故中,家长或外界媒体能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再去定夺教师的责任,这样会极大减轻教师对幼儿安全的心理负担。
教师安全压力的解放不仅对教师自身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产生影响,还将对幼儿的幸福产生间接作用。在这种教育观下去相信孩子,解放儿童,教师也能逐渐恢复信心,给幼儿搭建各种益智、益能的挑战性户外游戏平台。
解放挑战性的户外游戏是一个成就孩子体、智、情的天地。在挑战性的平台下,幼儿依靠自我力量解决难题,探索、发现新玩法。在面对一些冒险的活动,通过多次的尝试不断克服了心理障碍,最后取得成功。儿童在这一过程下精神成长的愉悦性是其一生幸福的原浆。且依照数据的显示,相信孩子可以在各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总结出一套自我保护的办法,这将是他迈向幸福之门的前提。因此,爱的教育下智参与不仅是教育之法,也是教育之精神,解放教师的安全压力,能让孩子在这种活动中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李颖,袁爱玲.儿童幸福的多维度分析:权利与主体性[J].学术界,2016(6):155.
[2]张泰哿,曾军.幼儿教师安全压力不堪重负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24.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2-45.
[4]刘庆昌.论教育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3-6.
作者简介:陈志娥(1988-),女,汉族,山西朔州人,怀仁县幼教中心副园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挑战性户外游戏 幼儿教师 安全压力 儿童幸福
【中圖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91-02
一、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儿童幸福的考量
中新网2003年5月31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六一”前夕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儿童时,强调全社会要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温家宝表示,让儿童幸福生活是我们最崇高的使命。儿童幸福是一种在参加社会活动和处理日常事物中取得成功、适应力强并且有创新性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处理日常事物和参加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1]。
挑战性户外游戏活动应是儿童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儿童在这种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发展认知、社交等能力,还可以极大提升自信心。儿童在这种挑战性的户外游戏下应是无拘无束的,其天性得到最佳的释放。这个时期,儿童的快乐不仅是当下的情绪体验,而且在为其未来幸福打下美好的基础。因为挑战性游戏活动中,儿童在克服一些难题障碍后,他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让儿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很多事,这就是儿童幸福的体验,这种幸福是从相信自我开始的。
二、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1.现存责任分担体制下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在当前,家长将孩子安全问题常挂在嘴边,要求幼儿园对孩子一切伤害负全责。基于种种户外事故的发生上,家长要求幼儿园一定要确保孩子安全,社会各界也不断呼吁幼儿园加强幼儿安全管理,但这些安全最后化作压力集中到了幼儿教师身上。家长中,50%赞同媒体对幼儿安全事故大加报道;当小孩带伤回家,14.28%的家长首先想到“老师打的”,35.71%的家长认为“老师应该承担全部责任”[2]。家长等人在出现问题时很多时候不问缘由,直接将问题结果归在教师身上,但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教师不应该去负全部责任。
在这种责任分担的体制下,幼儿教师在园一直身处安全高压状态。出于规避各种责任风险的意识下,教师面对“挑战性户外游戏”可谓谈虎色变,想到的不是儿童在游戏下能得到什么发展,第一反应是“太不安全了,儿童受伤怎么办,谁来负责?”等一系列问题。也在这些无保障的危险因素、政策、园长的允许及家长的放手各种因素下,安全压力犹如“紧箍咒”。幼儿安全压力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在对一些富有挑战的户外游戏选择了放弃之路,将幼儿束缚在教师所能触及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2.爱的教育观下挑战性户外游戏对于教师安全压力的考量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3],爱的教育讲求关怀性。对家长来说,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性,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同样,“爱儿童”是幼儿教师应有的教育观,也是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因为“爱”,我们期许儿童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儿童有着快乐、幸福的童年,所以在其情感领域上进行积极的关怀性策略。
也正是这种爱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很多时候将儿童看的太弱小、太无能为力了,开始过分地保护儿童,出台各种保护性的措施,让安全呼声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中越呼越高,甚至已超过其原本之目,教师安全压力越炒越高。
三、解放教师安全压力,还原儿童幸福
1.爱智统一的教育观
教师安全压力与儿童幸福显然成反比,造成这一现象根源之一是对幼儿自我保护力的不信任,而这又能折射出一种教育观的不恰当,这种教育观是父母之爱下爱的教育压制、束缚了我们的儿童。爱的不理性亟需智的参与,或许只有这样可以为教师的压力释放,儿童的幸福回归寻得一条出路。
刘庆昌提出“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干预,如果是善意的,即关切的和关怀的,干预就成为教育;由于仅有善意的干预并不必然成功,我们还要为干预加上合理性(主要是策略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意愿和效果的统一。”[4]也就是说,在对儿童施加爱的干预时还要真正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自我发展负责任。爱的干预下,对儿童进行关怀性策略,让孩子体验到爱的温暖,这也是儿童幸福的心理基础。在智的参与下,不仅看到孩子的柔弱性,还要看到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相信儿童、让爱放手,对儿童进行策略性的帮助,让儿童真正的有所发展,这是教育智慧。
2.解放教师安全压力,还原儿童幸福
教师安全压力来源于现存责任分担体制,还来源于爱的教育观。在爱智统一的教育观下,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实际就是给予教师户外游戏实施的权利。智的参与使爱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思考,这样在面对一些非人为的意外事故中,家长或外界媒体能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再去定夺教师的责任,这样会极大减轻教师对幼儿安全的心理负担。
教师安全压力的解放不仅对教师自身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产生影响,还将对幼儿的幸福产生间接作用。在这种教育观下去相信孩子,解放儿童,教师也能逐渐恢复信心,给幼儿搭建各种益智、益能的挑战性户外游戏平台。
解放挑战性的户外游戏是一个成就孩子体、智、情的天地。在挑战性的平台下,幼儿依靠自我力量解决难题,探索、发现新玩法。在面对一些冒险的活动,通过多次的尝试不断克服了心理障碍,最后取得成功。儿童在这一过程下精神成长的愉悦性是其一生幸福的原浆。且依照数据的显示,相信孩子可以在各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总结出一套自我保护的办法,这将是他迈向幸福之门的前提。因此,爱的教育下智参与不仅是教育之法,也是教育之精神,解放教师的安全压力,能让孩子在这种活动中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李颖,袁爱玲.儿童幸福的多维度分析:权利与主体性[J].学术界,2016(6):155.
[2]张泰哿,曾军.幼儿教师安全压力不堪重负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24.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2-45.
[4]刘庆昌.论教育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3-6.
作者简介:陈志娥(1988-),女,汉族,山西朔州人,怀仁县幼教中心副园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