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悠悠炒米香

来源 :小溪流(故事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板桥家书》,其中“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的描述令我如饮醇醪,缕缕乡愁倏忽从心底传遍全身。岁月深处的炒米香,才是字正腔圆的音韵和甘饴,弥漫着煦暖,轻舞在浓稠的乡村岁月里。
  冬天是乡村的一段空白,农事暂歇,乡民们拱着宽大的棉袄袖找太阳地晒暖和。腊月里,乡下炸炒米的老汉便忙活开来。出太阳的日子,常见他们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风箱炉灶,另一头是黑黢黢的炒米机和长袋子,晃悠悠地来到村子的空场上。“炸炒米喽——炸炒米喽——” 老汉搁下担子,支好炭炉,便亮开大嗓门来回叫喊。
  我们很喜欢炸炒米。每逢听到叫喊声,我们便拎着淘箩和米袋溜出家门,来到炸炒米的场地。
  炸炒米的多为六十开外的老汉,满脸沧桑。老汉面前摆着一个黝黑的煤炉,炉上有一个头小肚大、尾巴上还有个气压表的葫芦状铁罐子,这就是炸炒米的高压铁锅。地上有一条很长的口袋。炉火熊熊,映着老人皱纹纵横的脸庞。他神情专注,盯着铁炉把手处的气压计。别人在一旁说笑,他也不答腔,一脸的严肃。几个顽皮的孩子有时趁老人起身给炉子添煤时,冷不丁地猛拉几下他的风箱,炉子里的火便一下子蹿了起来,他不愠不恼,只用眼睛斜睨一下他们,以示训斥。
  他左右手各有分工,左手不断地按顺时针方向摇动炒米机,右手有节奏地拉著风箱,动作配合十分协调。随着风箱“吧哒吧哒”地响,炉火也闪烁跳跃。不大会儿,老汉看看表,立起,将葫芦状的炒米锅扳起来,把顶端套进一圆锥形的网袋中——袋口是用废弃的轮胎做的,上面有小孔。他左脚踩到上面,左手拿着扳手套到容器的“耳朵”上,右手抓住摇柄,高喝一声“响——呶”,左手用力一扳,“嘭——”一声巨响,容器盖便被冲开了,一股浓烟腾空而起,瞬间把我们淹没。热腾腾香喷喷的炸米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口水喷涌而出。我们松开紧捂耳朵的小手,蹦跳着一头扎进白雾里,拼命吸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炒米香,一种说不出的舒坦和惬意流遍全身。捧把炒米塞进嘴里,那满嘴的香、甜、酥、脆,令幸福感在我们心底荡漾。
  第二天起床泡碗炒米,放点糖精,呼啦呼啦几口就扒下肚,身上暖烘烘的,上一天学不嫌冷。晚上煮饭炖蛋,再加进几把炒米,味道好极!倘若家里来客人,煮几个荷包蛋,撒上炒米,丢点蒜花,或来一碗精果粉泡炒米,保准让客人赞不绝口。
  有时家里存有蚕豆和玉米,我们就缠着母亲到炒米摊上炸一响,炸出来的蚕豆或玉米花惹得伙伴们直咽唾沫。母亲临走时每人分一点儿以解馋。炸炒米的往往到了掌灯时分特别忙乎,许多淘箩依着风箱一字排开,让人等得焦灼。
  寻常日子,泡一碗炒米可代早晚茶,待客可作点心,正如郑板桥所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比下一碗面条简单。汪曾祺念念不忘的一种吃法是“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而我们在腊月里常常吃到母亲下的粉丝炒米蛋茶,谁说我们不是“惯宝宝”呢?
  而今,那种阳光般简单明快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日渐湮灭于浮躁而喧嚣的现实生活中。
  有时徜徉在城市清冷的街头,偶尔瞥见街巷一隅,一位头发苍白、沧桑满面的老人在吆喝着卖爆米花,老人生意惨淡,但从容淡定,一缕残阳披在他单薄的身上,我不禁心生戚戚,一种苍凉袭遍全身,一缕乡愁溢满心胸。
  是啊,正如汪老感叹:“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那质朴温暖的炒米摊子只在年关岁末才出现,那跳动的炉火映红了恬淡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也给我们饥馑而多舛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憧憬。
其他文献
十四岁的我们应该放声大笑,充满阳光,为什么要“锁”住自己呢……    据说十四岁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心理,叫做“成人感”。我却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看了书之后,我决定也来培养这种“感”,免得大人们老说我长不大。  可什么是“成人感”呢?据同学介绍,所谓“成人感”就是要有自己的秘密。说得更形式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房间、抽屉和日记本上锁。钥匙呢,只有自己拥有,防止大人进入房间查看书包、偷看日记什么的。
记得那天在北京大学,一位儒雅的教授,用他那低沉却富含磁性的嗓音,娓娓地讲述写作的技巧。全场座无虚席,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他就是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  曹教授说,写作应该达到的水平就是——我给你一个点,你要给我一条线,给我一大片。起初,我对这句话并不理解。而当我读了曹教授的《火印》之后,便顿悟了。  《火印》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萧红的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中的一段文字:“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主人公看
俗话说“当了皇帝想成仙”,历朝历代的“仙迷”皇帝举不胜举,比如秦始皇“东海寻仙”,唐明皇“月中游仙”。但他们与史上最大的“仙迷”皇帝宋徽宗相比,还是“小仙见大仙”,因为他不仅爱进道观,还自称“道君”,连平时吃饭睡觉都在谋划着“修仙大计”。  一天,一位被宋徽宗感动的仙人翩翩入梦,点化起了宋徽宗。此仙人自号“何得一”,刚见宋徽宗便一通神聊:“一者,道之源也,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人得一而仙。”宋徽
亚一是一名中非混血儿,他的妈妈是我爸爸的大学同学,他的爸爸是一名刚果人,在中国留学。亚一的皮肤不像黑人那样黑,但也不像我们中国人这样白,他长着一头独特的短而卷曲的头发,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在他那略有婴儿肥的脸上扑闪扑闪的,眼眶棱角分明,像是工匠打凿出来的一样。他那两片厚厚的嘴唇一张开,你就能看到他一嘴洁白如玉的牙齿,与他的皮肤相对比,黑白分明!  听说我们要到深圳、佛山、珠海去玩,亞一他妈妈就决定带
20世纪30年代初,四川军阀刘湘独霸川东,坐镇重庆,但是就整个四川来说,刘湘并不是一家独大。这对于有着雄心壮志的刘湘来说,可真是如芒在背。  刘湘的幕僚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向他献策说,如果有了空军,那么打起仗来,就如入无人之境,一定能将那些只靠陆军作战的敌人杀得片甲不留。刘湘听罢,当场决定照计行事,开始积极筹建自己的空军。可是,要建空军,首先要有飞机,而当时的民国是没有能力自己建造飞机的。因此,刘湘
那年暑假,我第一次参加小提琴比赛,既紧张又兴奋。我在台下把曲子练了一遍又一遍,与钢琴伴奏合了一次又一次,汗流个不停。  终于轮到我,我走向舞台,耀眼的灯光打在我的身上。一眼扫下去,我看见观众们正熱烈地为我鼓掌,个个脸上都写满期待,这让我更紧张了。我用颤抖的手托起小提琴,拉响第一个音符,渐渐地走入《牧歌》这首舒缓的曲子——那广阔的草原,那雪白的羊群,那顽皮的小马……  我陶醉在旋律中。没想到,就在我
受《三国演义》等的影响,诸葛亮常被描绘成善于运筹帷幄、力扫乱世群雄的智慧化身。其实,在国家大义方面,诸葛亮不仅无功,而且有过。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饥民暴动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加强国家建设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英雄之举。诸葛亮却为了他的比肩管仲、乐毅的梦想,没有投奔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曹操,而是精心为刘备设计了一幅犄角割据的分裂图画,并在战略溃败之时联系孙吴势力,借江东险要,成功
作家简介:食指,原名郭路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出版的诗集有《相信未来》等。  我随手拾起一片落叶  若有所思地仔细端详  干瘪的叶片上皱纹深藏  背面叶脉像青筋饱涨  没有金黄荣耀的色泽  只是一张青灰色的面庞  它曾是那么丰满光亮  墨绿的叶片闪耀着希望  风暴中有它激烈的争辩  骄阳下遮片舒适阴凉  如今在命运寒流的驱赶下  它像个卖艺的老人一样  蜷缩着身躯沿街流落  瑟瑟发抖的低音浅唱
秋天,一切变得不太一样了。  树上原本光鲜亮丽的叶子渐渐干枯、凋零。它平凡的一生就这样匆匆谢幕了,又有谁会去感谢它带给我们一春的希望、一夏的清凉呢?  常常哭泣的雨姑娘,这个时候却平静了,不再哭闹,安然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好天气。呵!真是秋高气爽啊!  秋天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它不求名利,不求赞赏。其实人也应该这样,不要为利益所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寧静无以致远。简简单单,才是最好。  评分结果:★  
丹麦病理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由于在老鼠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能造成鼠癌的螺旋体癌生物,获得了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许多人看来,菲比格的这个发现相当于找到了一种引发癌症的微小寄生蠕虫。当时,科学界对癌症的了解还少之又少,加上其百发百中的致死率使人们闻风丧胆。所以,菲比格的这一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希望。  但是,在此后数十年的后续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尽管这种蠕虫的确存在,它却不具备致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