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童年与成人是等价的,都是人生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经历。给每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是否也应该追问自己:“我们所面对的儿童在语文学习时感到幸福了吗?”在追问和反思中,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
一、反思现状:童本立场与小学语文渐行渐远
不难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儿童的诗性语言逐渐消失,独特思维消失殆尽,梦想的心态完全压抑,缪斯心性惨遭抑制……童体立场离小学语文渐行渐远!
二、回归儿童: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只有了解儿童,寻找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当我们谈及语文的时候,决不能无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确立儿童立场,才能走上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用唤醒激活取代机械训练,让那份可贵的“诗性”得到呵护
语文教学中,少一些成人立场下规范的语言训练,为儿童多创设一些“诗意”情境,还原儿童本来的生活,给“天生的诗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诗人”诗兴大发时恰当地引导、点拨,这能唤醒儿童的诗意表达。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师:老师认为,海上的风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本领的人。
师:海上的风是演奏家,他一来,就奏出万首乐曲。
这位演奏家会演奏怎样的乐曲呢?听听他的演奏吧——(音乐声响起,几个学生的小脑袋马上跟着晃了起来)
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教师拿出海的彩色图片)
生:(不由自主地)海上的风是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游玩。
生:海上的风是调皮的孩子,在快乐地玩耍……
我们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应不过多地以成人的严格规范的语言来教导儿童,而应更多地注重阅读、观察、思考,甚至行走、体验,经岁月的打磨和情感领悟,逐渐让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原生态的语言,从而在发展儿童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不抹杀儿童那份珍贵的“诗性”。
(二)儿童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留足儿童思维探索的空间,让自由精神恣意生长
教育要顺应儿童作为天生自由创造者的天性,给儿童精神自由生长的空间,让语文学习促进儿童精神成长。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民主与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中。其次,用卢梭的话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里的浪费时间,我想就是给儿童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的时间,不再让儿童思维与文本速读、教师提问之间“短兵相戎”。最后,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珍视儿童的独特体验,让儿童在足够的自由学习中,打开心门,从而获得心智的发展。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留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表达空间,才能让儿童的自由精神恣意发展。
(三)儿童天生具有梦想心态,多一点文学阅读,让梦想随着儿童文学自由飞翔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无法改变语文教材,但是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运用课程尺度的放宽,足以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丰富教材,从而弥补这个缺憾。
首先,我们可以压缩教材的教学时间,在突出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时间保证。其次,把韵文、儿歌、童谣、童诗等儿童文学作品纳入学校每天的晨诵范围,每日不间断地让儿童受到最新鲜、最有趣、最有魅力的语言的熏陶感染。再次,每学期向儿童推荐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书目,并选择一至两本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用于课外补充读本的阅读和交流。在教室这个使他们可以安静阅读、享受儿童文学乐趣的理想场所,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不要去分析指导,不要去训练语言文字,只有用心倾听、潜心阅读与文本心灵交汇,神游其间,从而呵护滋养儿童被压抑的梦想心态。
(四)儿童拥有“本能的缪斯”,用应有的方式教学文本,让缪斯心性从文学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
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其具有天生的审美能力,拥有天然的审美性灵。其“本能的缪斯”需要被激活。
有一位青年教师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对联课,前20分钟,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和女生,反反复复、来來回回地读对联,一遍又一遍,读得不亦乐乎。安徽的薛瑞萍老师在《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里写道:“这是我听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这个“节奏”也正是指契合文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规律,用文学的方法教文学。掌握了这个节奏,跟着这个节奏走,才能激活儿童的缪斯心性。
我们并不排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是实用文的事情。教文学和教实用文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眼观耳听、口读心诵,充分发挥儿童身体的官能,让儿童在自由状态的阅读中,从文学大地的深处把自己的性灵伸展到天穹。这里的天穹意味着高度的自由与精神的敞开领域。
在凡尚·于伊多布罗的诗中,童年的火热与成年的酷寒相遇。在学校这个童年与成人交织组成的世界里,童年的火热是否会被成人的酷寒掩盖冰封呢?小学语文课堂,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别让他在语文学习中慢慢消失于无尽的苍穹,而要让被压抑的“本能缪斯”恣意生长。
一、反思现状:童本立场与小学语文渐行渐远
不难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儿童的诗性语言逐渐消失,独特思维消失殆尽,梦想的心态完全压抑,缪斯心性惨遭抑制……童体立场离小学语文渐行渐远!
二、回归儿童: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只有了解儿童,寻找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当我们谈及语文的时候,决不能无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确立儿童立场,才能走上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用唤醒激活取代机械训练,让那份可贵的“诗性”得到呵护
语文教学中,少一些成人立场下规范的语言训练,为儿童多创设一些“诗意”情境,还原儿童本来的生活,给“天生的诗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诗人”诗兴大发时恰当地引导、点拨,这能唤醒儿童的诗意表达。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师:老师认为,海上的风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本领的人。
师:海上的风是演奏家,他一来,就奏出万首乐曲。
这位演奏家会演奏怎样的乐曲呢?听听他的演奏吧——(音乐声响起,几个学生的小脑袋马上跟着晃了起来)
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教师拿出海的彩色图片)
生:(不由自主地)海上的风是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游玩。
生:海上的风是调皮的孩子,在快乐地玩耍……
我们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应不过多地以成人的严格规范的语言来教导儿童,而应更多地注重阅读、观察、思考,甚至行走、体验,经岁月的打磨和情感领悟,逐渐让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原生态的语言,从而在发展儿童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不抹杀儿童那份珍贵的“诗性”。
(二)儿童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留足儿童思维探索的空间,让自由精神恣意生长
教育要顺应儿童作为天生自由创造者的天性,给儿童精神自由生长的空间,让语文学习促进儿童精神成长。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民主与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中。其次,用卢梭的话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里的浪费时间,我想就是给儿童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的时间,不再让儿童思维与文本速读、教师提问之间“短兵相戎”。最后,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珍视儿童的独特体验,让儿童在足够的自由学习中,打开心门,从而获得心智的发展。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留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表达空间,才能让儿童的自由精神恣意发展。
(三)儿童天生具有梦想心态,多一点文学阅读,让梦想随着儿童文学自由飞翔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无法改变语文教材,但是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运用课程尺度的放宽,足以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丰富教材,从而弥补这个缺憾。
首先,我们可以压缩教材的教学时间,在突出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时间保证。其次,把韵文、儿歌、童谣、童诗等儿童文学作品纳入学校每天的晨诵范围,每日不间断地让儿童受到最新鲜、最有趣、最有魅力的语言的熏陶感染。再次,每学期向儿童推荐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书目,并选择一至两本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用于课外补充读本的阅读和交流。在教室这个使他们可以安静阅读、享受儿童文学乐趣的理想场所,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不要去分析指导,不要去训练语言文字,只有用心倾听、潜心阅读与文本心灵交汇,神游其间,从而呵护滋养儿童被压抑的梦想心态。
(四)儿童拥有“本能的缪斯”,用应有的方式教学文本,让缪斯心性从文学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
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其具有天生的审美能力,拥有天然的审美性灵。其“本能的缪斯”需要被激活。
有一位青年教师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对联课,前20分钟,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和女生,反反复复、来來回回地读对联,一遍又一遍,读得不亦乐乎。安徽的薛瑞萍老师在《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里写道:“这是我听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这个“节奏”也正是指契合文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规律,用文学的方法教文学。掌握了这个节奏,跟着这个节奏走,才能激活儿童的缪斯心性。
我们并不排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是实用文的事情。教文学和教实用文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眼观耳听、口读心诵,充分发挥儿童身体的官能,让儿童在自由状态的阅读中,从文学大地的深处把自己的性灵伸展到天穹。这里的天穹意味着高度的自由与精神的敞开领域。
在凡尚·于伊多布罗的诗中,童年的火热与成年的酷寒相遇。在学校这个童年与成人交织组成的世界里,童年的火热是否会被成人的酷寒掩盖冰封呢?小学语文课堂,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别让他在语文学习中慢慢消失于无尽的苍穹,而要让被压抑的“本能缪斯”恣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