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教师用心备课,课上恰如其分的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再辅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预习 备课 教学形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5-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国推行了素质教育。我市的晚自习随即取消,以致课时量大幅减少。但是授课内容与选拔机制并没有过多变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作为一线教师,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预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有[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警句,今有[2]“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的良训,无论前贤还是今士,无不在告诉我们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三轮语文教学的大循环,我逐渐意识到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养成勤动手多思考等等方面,都有匪夷所思的益处。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准备策略,学生课前预习,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一)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迅速集中到新知识上来。听课有选择,有侧重,势必提高学习效率。
(二)预习可以节省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种类繁多的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课前已经心中有数,教师没必要在课上面面俱到,可以以检查,讲授,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灵活展开教学,不再像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独角戏。
(三)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已知,明确未知,无论是看懂的知识点还是未懂的知识点,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有了初步印象。经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理解探究内化,定会使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疑惑的地方,经过努力攻克后,会更刻骨铭心。长此以往,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会大大的激发与提升。
课前预习既有如此多的好处,那学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着手预习呢?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语文学习的是书面语,生字,生词是书面语的基础。考试淡化,不等于不重要。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应用红笔注音,生词应标【】,并将课下无词义的注释补写在旁边。这些标注工作应当借助工具书在预习课文时完成。注音,注释统在课本中落笔,便于结合课文语境掌握。实在搞不懂的字、词、句可以在边上作上记号,如划个“?”号,等老师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这样不但容易突破难点,而且能加深印象。
2.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在阅读课文时,除了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去试着解答这些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记下来,然后再翻阅参考书,答案能够理解的,就在书上落笔,如若还是不明白的,在上课时注意听,这样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注意课后练习,带着问题预习。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附有几个问题,其实这也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按课后的练习去预习课文,就像牵住了牛鼻子。如老师要讲《中国石拱桥》一课,你可以提前根据课文后面的问题,熟悉课文后,找找《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赵州桥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等上课时,老师系统一讲,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总之,通过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备课,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只一味的要求学生,未免强加于人,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教师的领头羊作用也应发挥到极致。作为教学五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案,是否精致,出彩,把握要领,独具慧心,是能否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备好每一堂课,为高效课堂做出充足的准备呢?
首先,要有自己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要将“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既要看我们对教材本身的熟悉理解的是否透彻,又要看能否用我们的思想去将材料细化、整合成自己的“那碟菜”。就像厨艺高超的大厨,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烹饪,自会是不同的味道。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才会随心所欲,柔韧有余,殊路同归。
其次,精心预设学习目标。凡事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备课更是如此。学习目标存在的价值,不是单纯给教师展示知识和情感价值的取向,我们还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指挥棒”,来引导自己充分挖掘教材,整合内容,细化知识点,以至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另外,加强学情剖析,研究教学方法。教师这个职业很多方面同医生一样,医生要“对症下药”,而我们则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备学生时,要兼顾全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的放矢,受益匪浅。
第一要目标分层。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
第二要教学活动分层。以语文学科为例,基本的生字词的讲解,要多照顾班内的学困生,马虎生,促使他们达标;课上深入研读环节中,要多关注中等生,培养他们筛选信息,提炼信息和口语表达的能力;而对于优等生而言,鉴赏好词佳句,领悟作家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则是他们的练兵场。
第三要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使每个学生蹦一蹦,都能摘到果实。
一言以蔽之,备课时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实属不易,但又是必须的。
三、加强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发挥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每节课都传承苏联的六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述新课、重点难点分析、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课堂完全是模式化了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课时量的锐减,原先的套路势必下马。新的教学方式像检查,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等等应时而生。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时,生字词都基本掌握。一上课,就利用课件请学生到黑板认读,重点字词请学生上黑板书写,这样,既直观又出效果。
(二)讨论。过去,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时,总不敢提出太多问题,就怕学生记不清。现在,完全不用多虑,利用课件打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边阅读,边一步步解决问题。这样,既条目清楚又节省时间。
(三)分析。每一节课,都有学生必须记住的要点。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完之后,往往必须请学生在书上留有笔迹。过去,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有不会的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而今,完全可以做成课件,并用特殊字体,绚丽颜色进行重点强调,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既记忆牢固又节省时间。
(四)角色扮演。有些课目,直接在课上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是很出彩的。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核舟记》,完全可以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黄庭坚。学生边背诵,边看着他们做动作,记忆会很深刻。再如体会《背影》中父亲买回橘子爬上月台的细节,请学生到台前做出父亲的动作,从中体会朱自清的写作特点——细腻的细节描写,是很有益处的。
四、加强课件制作,发挥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讲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把课备好,有了这个条件,再加上科学的授课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已被普遍使用,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有许多优势,许多地方是传统方法望尘莫及的。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
其次,可以展示给学生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逼真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例如:一是单纯追求数量,追求大的信息量,结果,PPT一张一张地放,有时到了下课时间,PPT还没有放完,教师的讲解很少。二是PPT做得过于花哨,看得学生眼花缭乱,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可见,任何课件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是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出自《礼记-中庸》。
[2]出自《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
【关键词】预习 备课 教学形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5-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国推行了素质教育。我市的晚自习随即取消,以致课时量大幅减少。但是授课内容与选拔机制并没有过多变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作为一线教师,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预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有[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警句,今有[2]“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的良训,无论前贤还是今士,无不在告诉我们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三轮语文教学的大循环,我逐渐意识到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养成勤动手多思考等等方面,都有匪夷所思的益处。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准备策略,学生课前预习,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一)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迅速集中到新知识上来。听课有选择,有侧重,势必提高学习效率。
(二)预习可以节省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种类繁多的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课前已经心中有数,教师没必要在课上面面俱到,可以以检查,讲授,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灵活展开教学,不再像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独角戏。
(三)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已知,明确未知,无论是看懂的知识点还是未懂的知识点,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有了初步印象。经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理解探究内化,定会使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疑惑的地方,经过努力攻克后,会更刻骨铭心。长此以往,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会大大的激发与提升。
课前预习既有如此多的好处,那学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着手预习呢?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语文学习的是书面语,生字,生词是书面语的基础。考试淡化,不等于不重要。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应用红笔注音,生词应标【】,并将课下无词义的注释补写在旁边。这些标注工作应当借助工具书在预习课文时完成。注音,注释统在课本中落笔,便于结合课文语境掌握。实在搞不懂的字、词、句可以在边上作上记号,如划个“?”号,等老师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这样不但容易突破难点,而且能加深印象。
2.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在阅读课文时,除了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去试着解答这些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记下来,然后再翻阅参考书,答案能够理解的,就在书上落笔,如若还是不明白的,在上课时注意听,这样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注意课后练习,带着问题预习。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附有几个问题,其实这也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按课后的练习去预习课文,就像牵住了牛鼻子。如老师要讲《中国石拱桥》一课,你可以提前根据课文后面的问题,熟悉课文后,找找《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赵州桥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等上课时,老师系统一讲,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总之,通过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备课,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只一味的要求学生,未免强加于人,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教师的领头羊作用也应发挥到极致。作为教学五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案,是否精致,出彩,把握要领,独具慧心,是能否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备好每一堂课,为高效课堂做出充足的准备呢?
首先,要有自己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要将“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既要看我们对教材本身的熟悉理解的是否透彻,又要看能否用我们的思想去将材料细化、整合成自己的“那碟菜”。就像厨艺高超的大厨,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烹饪,自会是不同的味道。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才会随心所欲,柔韧有余,殊路同归。
其次,精心预设学习目标。凡事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备课更是如此。学习目标存在的价值,不是单纯给教师展示知识和情感价值的取向,我们还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指挥棒”,来引导自己充分挖掘教材,整合内容,细化知识点,以至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另外,加强学情剖析,研究教学方法。教师这个职业很多方面同医生一样,医生要“对症下药”,而我们则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备学生时,要兼顾全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的放矢,受益匪浅。
第一要目标分层。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
第二要教学活动分层。以语文学科为例,基本的生字词的讲解,要多照顾班内的学困生,马虎生,促使他们达标;课上深入研读环节中,要多关注中等生,培养他们筛选信息,提炼信息和口语表达的能力;而对于优等生而言,鉴赏好词佳句,领悟作家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则是他们的练兵场。
第三要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使每个学生蹦一蹦,都能摘到果实。
一言以蔽之,备课时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实属不易,但又是必须的。
三、加强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发挥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每节课都传承苏联的六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述新课、重点难点分析、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课堂完全是模式化了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课时量的锐减,原先的套路势必下马。新的教学方式像检查,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等等应时而生。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时,生字词都基本掌握。一上课,就利用课件请学生到黑板认读,重点字词请学生上黑板书写,这样,既直观又出效果。
(二)讨论。过去,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时,总不敢提出太多问题,就怕学生记不清。现在,完全不用多虑,利用课件打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边阅读,边一步步解决问题。这样,既条目清楚又节省时间。
(三)分析。每一节课,都有学生必须记住的要点。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完之后,往往必须请学生在书上留有笔迹。过去,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有不会的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而今,完全可以做成课件,并用特殊字体,绚丽颜色进行重点强调,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既记忆牢固又节省时间。
(四)角色扮演。有些课目,直接在课上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是很出彩的。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核舟记》,完全可以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黄庭坚。学生边背诵,边看着他们做动作,记忆会很深刻。再如体会《背影》中父亲买回橘子爬上月台的细节,请学生到台前做出父亲的动作,从中体会朱自清的写作特点——细腻的细节描写,是很有益处的。
四、加强课件制作,发挥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讲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把课备好,有了这个条件,再加上科学的授课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已被普遍使用,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有许多优势,许多地方是传统方法望尘莫及的。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
其次,可以展示给学生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逼真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例如:一是单纯追求数量,追求大的信息量,结果,PPT一张一张地放,有时到了下课时间,PPT还没有放完,教师的讲解很少。二是PPT做得过于花哨,看得学生眼花缭乱,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可见,任何课件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是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出自《礼记-中庸》。
[2]出自《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