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中积累,丰富知识,感悟美词佳句的熏陶。阅读中练说,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阅读中练写,挖掘课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写作能力;提高
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每个单元后的作文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能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中积累
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所要说出的话来,所以,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积累词汇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教给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如在预习时,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句。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积累文中能承上启下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写叙述较精彩细致的段落。为以后的作文作过渡。在学完课文后,课外阅读积累一些字、词、句、段及一些认为较好的故事梗概。这些积累为以后的写作作了语言和表现手法及篇章结构上的准备。对于词语积累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例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到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已为人”等。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忘恩负义、卖国求荣”等。
为了培养孩子们积累的兴趣,从积累词汇、语言开始,积累写作素材,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经验,经常多练笔,写片断,写短文,写日记等。要提倡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定期地开展“读书会”活动,通过说故事、谈感受、讲典故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积累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督促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同时培养了他们写作能力。
积累的另一种形式,则是积累文章的模式和写作技巧。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文体格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逻辑事理、选材立意以及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写作规矩。学习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通过材料的组合表现一种思想或情趣或社会问题等等。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框架格局,组织结构,为以后的作文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参考。如在教学完一单元或一学期课后,指导学生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整理,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去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积累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使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中。
二、阅读中练说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达到提高写作的能力。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词语、句式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多读悟情,根据文中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学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再次,练说学习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对自己的启发等。这样经过多形式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阅读中练写
1.抓重点词语联想练写。如教学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时,我都让学生先把词语分类,然后展开联想,把其中的一些词语串联成一段话。有的优秀学生不但能串成一段话,还能写成一篇完整的叙事文或写景文。
2.采用模仿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写作。如仿句式、仿段训练,模仿题材、模仿结构、模仿立意、模仿表现手法等等。如教学《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的没落形象,人物外貌描写出神入化。学完本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片段训练。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学习朱自清那样捕捉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父亲对儿女的爱的写法。如教完《春》一课后,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让学生以“盼秋、绘秋、赞秋”为提纲,以《秋》为题写一篇作文。如学习杨朔《荔枝蜜》托物言志的手法时,让学生模仿这种立意写《春蚕颂》。
3.联系课文让学生改写。教学时,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联想、概括,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进行改写、扩写、缩写与续写等等。比如学完《最后一课》后,要求学生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写;把《木兰诗》扩写成300字左右的散文;在教学《不会叫的狗》一课后,要求学生续写出第四种结局。这样,从学到仿,然后再创造地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欣赏、评价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4.挖掘课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写作训练的新意。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慧眼和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精心准备作文课训练的内容和材料,讲究写作训练的新意,从而使写作训练有的放矢,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多元化快速写作运行系统。要教给学生一把开启创作灵感的钥匙,让他们自由的挥笔,愉快的去采撷生活中亮丽的花瓣。其次,写作训练要注重内容的发散性、选择性和对主题立意的多元性,同时要符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孔乙己到酒店寻求什么?”这一材料本身就有可选择性、发散性,所以学生的切入点比较广阔:如学生有的说孔乙己到酒店是为了教小伙计识字,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说是孔乙己用酒麻痹自己的精神;还有的说是寻求自我解脱;甚至有的学生还大胆的说是为了寻求个人刺激……由于材料本身具有发散性,它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广,再加上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开阔、解放、活跃。这种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创作思路越来越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立足课堂,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练说、写作,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作文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J].语文教学通讯,2006.
[2]王大伟.激发写作兴趣四法[J].常州教师教育,2003.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写作能力;提高
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每个单元后的作文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能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中积累
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所要说出的话来,所以,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积累词汇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教给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如在预习时,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句。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积累文中能承上启下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写叙述较精彩细致的段落。为以后的作文作过渡。在学完课文后,课外阅读积累一些字、词、句、段及一些认为较好的故事梗概。这些积累为以后的写作作了语言和表现手法及篇章结构上的准备。对于词语积累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例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到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已为人”等。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忘恩负义、卖国求荣”等。
为了培养孩子们积累的兴趣,从积累词汇、语言开始,积累写作素材,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经验,经常多练笔,写片断,写短文,写日记等。要提倡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定期地开展“读书会”活动,通过说故事、谈感受、讲典故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积累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督促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同时培养了他们写作能力。
积累的另一种形式,则是积累文章的模式和写作技巧。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文体格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逻辑事理、选材立意以及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写作规矩。学习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通过材料的组合表现一种思想或情趣或社会问题等等。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框架格局,组织结构,为以后的作文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参考。如在教学完一单元或一学期课后,指导学生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整理,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去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积累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使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中。
二、阅读中练说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达到提高写作的能力。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词语、句式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多读悟情,根据文中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学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再次,练说学习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对自己的启发等。这样经过多形式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阅读中练写
1.抓重点词语联想练写。如教学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时,我都让学生先把词语分类,然后展开联想,把其中的一些词语串联成一段话。有的优秀学生不但能串成一段话,还能写成一篇完整的叙事文或写景文。
2.采用模仿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写作。如仿句式、仿段训练,模仿题材、模仿结构、模仿立意、模仿表现手法等等。如教学《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的没落形象,人物外貌描写出神入化。学完本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片段训练。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学习朱自清那样捕捉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父亲对儿女的爱的写法。如教完《春》一课后,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让学生以“盼秋、绘秋、赞秋”为提纲,以《秋》为题写一篇作文。如学习杨朔《荔枝蜜》托物言志的手法时,让学生模仿这种立意写《春蚕颂》。
3.联系课文让学生改写。教学时,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联想、概括,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进行改写、扩写、缩写与续写等等。比如学完《最后一课》后,要求学生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写;把《木兰诗》扩写成300字左右的散文;在教学《不会叫的狗》一课后,要求学生续写出第四种结局。这样,从学到仿,然后再创造地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欣赏、评价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4.挖掘课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写作训练的新意。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慧眼和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精心准备作文课训练的内容和材料,讲究写作训练的新意,从而使写作训练有的放矢,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多元化快速写作运行系统。要教给学生一把开启创作灵感的钥匙,让他们自由的挥笔,愉快的去采撷生活中亮丽的花瓣。其次,写作训练要注重内容的发散性、选择性和对主题立意的多元性,同时要符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孔乙己到酒店寻求什么?”这一材料本身就有可选择性、发散性,所以学生的切入点比较广阔:如学生有的说孔乙己到酒店是为了教小伙计识字,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说是孔乙己用酒麻痹自己的精神;还有的说是寻求自我解脱;甚至有的学生还大胆的说是为了寻求个人刺激……由于材料本身具有发散性,它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广,再加上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开阔、解放、活跃。这种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创作思路越来越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立足课堂,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练说、写作,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作文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J].语文教学通讯,2006.
[2]王大伟.激发写作兴趣四法[J].常州教师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