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泊桑与欧·亨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们的艺术风格有相似之处,却也存在着不同。本文结合作品,试着从选取素材、真实细节、情感态度、情节发展这几个角度分析这两位短篇小说大师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之处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艺术风格;莫泊桑;欧·亨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引言:
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都是19世纪时期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短篇小说作家的杰出代表,为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和艺术价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各自的写作技巧、艺术技巧和风格,描绘了社会中下层平民的生活面貌,为人们展示了资本主义时期的罪恶。他们的作品中有着诸多的相似性:用心聆聽底层民众的呼声;用讽刺的语言为我们揭露了底层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的丑恶;用尖锐又富有同情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丰满立体的角色人物,揭露了19世纪的人性百态和社会现象,留下了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东西。但由于所处地域和社会的不同,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性,他们的艺术风格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两者艺术风格的相同点
(一)选取平常而典型的素材
在选材上。莫泊桑和欧·亨利都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笔下多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通过描写这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来揭露社会中所存在的弊病。
莫泊桑的小说在选材方面,多选取日常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件。其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小职员或其他一些中下层平民,展现了小市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状态。如《项链》中的主人公玛尔蒂德就是一个平凡小科员的妻子,她每天在晚饭时,对着肉汤总不住梦想富裕的生活。与莫泊桑相同的是,欧·亨利的小说也多着眼于下层民众,以小见大。使人从一些平常小事中体会到一些人生的道理。《最后一篇藤叶》中,主人公琼西只是一个追求理想的穷画家,邻居老贝尔曼也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家,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普通人。
(二)真实的细节描写
莫泊桑和欧·亨利在细节描写上也存在着相似点。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准确传神,而且精彩真实。更令所塑造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项链》中,女主人公玛尔蒂德参加完晚宴后,在小客厅碰到丈夫时,丈夫怕她受凉,为她披上了家用的朴素衣裳。玛尔蒂德的第一感觉是这件衣服与晚宴里那种奢华的气息不相称,她怕那些富裕的太太们注意到这一点,脑子里想得全是逃走。这里的玛尔蒂德真实表现了下层人的心理。
欧·亨利善于对人事物进行细腻的刻画,使形象显得真实、生动。《麦琪的礼物》中,女主人公德拉卖掉自己的长发给丈夫吉姆买了一个表链。回到家中,她点燃煤气,用烫发钳将短短的发尾烫了个卷儿。她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瞧瞧,反复了好几次,口中还喃喃自语。这一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德拉紧张的心情,就像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孩子一样,忐忑不安。生怕吉姆觉得短发的自己不好看,这种复杂的心情真实真挚。
二、两者艺术风格的不同点
(一)情感态度
《项链》中,莫泊桑对主人公玛尔蒂德是褒是贬难以确定,他没有一个直接的表达。受“客观而无动于衷”的观点的影响,文坛上自然主义盛行,莫泊桑认为作家用做到不露痕迹,让人看不透他的意图。而本身莫泊桑的写作语言就是比较朴素简洁的,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莫泊桑在《项链》里描写了主人公玛尔蒂德为了还债而辛苦工作的情景,莫泊桑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叙述这件事。读者从中感觉不到他的主观情绪,就像他真的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叙述事情。譬如《珠宝》里,朗丹先生卖掉了妻子的遗物,还和妓女鬼混。六个月不到,他就再娶。文章中找不到一处莫泊桑对朗丹先生行为的态度,他不会刻意地去引导读者。而假珠宝变成真珠宝这一转折,朗丹太太的忠贞受到了质疑。读完之后,不是同情谅解朗丹先生,唏嘘感慨他的遭遇,痛心于他的堕落。就是谴责朗丹先生的薄情寡义,为朗丹太太的死而不值。
(二)情节发展
莫泊桑和欧·亨利的小说,其情节都是有所起伏的。但相比较起来,莫泊桑要比欧·亨利多一点起伏。小说《项链》中,玛尔蒂德在晚宴上出尽风头,后来项链丢失,欠债还物,这十年吃尽苦头,再到得知项链本来就是假的。这中间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莫泊桑并非讳莫如深,而是仔仔细细地写出事情的发展。结局总是出人意料的,玛尔蒂德终于还清债务之后,与伏来士洁太太相遇时,却被告知那条项链是假的,最多只值五百法郎。这时玛尔蒂德平静的内心恐怕又要起波澜了,而接下来玛尔蒂德会有怎样的举动?莫泊桑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欧·亨利的小说中,读者已经从小说中各处暗线预见了发展趋势。譬如《最后一篇藤叶》中,老贝尔曼想要保护她们、老贝尔曼说他要画一幅杰作、晚上狂风大作,可第二天早上,那片叶子却安然无恙。到了结尾,读者自然而然就明白那片以假乱真的叶子就是老贝尔曼用尽自己的生命画的。
参考文献:
[1]李辰民:《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短篇小说比较研究》[M].1991.
[2]杜鹃:《莫泊桑与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手法比较.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关键词:艺术风格;莫泊桑;欧·亨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引言:
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都是19世纪时期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短篇小说作家的杰出代表,为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和艺术价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各自的写作技巧、艺术技巧和风格,描绘了社会中下层平民的生活面貌,为人们展示了资本主义时期的罪恶。他们的作品中有着诸多的相似性:用心聆聽底层民众的呼声;用讽刺的语言为我们揭露了底层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的丑恶;用尖锐又富有同情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丰满立体的角色人物,揭露了19世纪的人性百态和社会现象,留下了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东西。但由于所处地域和社会的不同,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性,他们的艺术风格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两者艺术风格的相同点
(一)选取平常而典型的素材
在选材上。莫泊桑和欧·亨利都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笔下多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通过描写这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来揭露社会中所存在的弊病。
莫泊桑的小说在选材方面,多选取日常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件。其小说的主人公多是小职员或其他一些中下层平民,展现了小市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状态。如《项链》中的主人公玛尔蒂德就是一个平凡小科员的妻子,她每天在晚饭时,对着肉汤总不住梦想富裕的生活。与莫泊桑相同的是,欧·亨利的小说也多着眼于下层民众,以小见大。使人从一些平常小事中体会到一些人生的道理。《最后一篇藤叶》中,主人公琼西只是一个追求理想的穷画家,邻居老贝尔曼也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家,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普通人。
(二)真实的细节描写
莫泊桑和欧·亨利在细节描写上也存在着相似点。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准确传神,而且精彩真实。更令所塑造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项链》中,女主人公玛尔蒂德参加完晚宴后,在小客厅碰到丈夫时,丈夫怕她受凉,为她披上了家用的朴素衣裳。玛尔蒂德的第一感觉是这件衣服与晚宴里那种奢华的气息不相称,她怕那些富裕的太太们注意到这一点,脑子里想得全是逃走。这里的玛尔蒂德真实表现了下层人的心理。
欧·亨利善于对人事物进行细腻的刻画,使形象显得真实、生动。《麦琪的礼物》中,女主人公德拉卖掉自己的长发给丈夫吉姆买了一个表链。回到家中,她点燃煤气,用烫发钳将短短的发尾烫了个卷儿。她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瞧瞧,反复了好几次,口中还喃喃自语。这一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德拉紧张的心情,就像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孩子一样,忐忑不安。生怕吉姆觉得短发的自己不好看,这种复杂的心情真实真挚。
二、两者艺术风格的不同点
(一)情感态度
《项链》中,莫泊桑对主人公玛尔蒂德是褒是贬难以确定,他没有一个直接的表达。受“客观而无动于衷”的观点的影响,文坛上自然主义盛行,莫泊桑认为作家用做到不露痕迹,让人看不透他的意图。而本身莫泊桑的写作语言就是比较朴素简洁的,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莫泊桑在《项链》里描写了主人公玛尔蒂德为了还债而辛苦工作的情景,莫泊桑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叙述这件事。读者从中感觉不到他的主观情绪,就像他真的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叙述事情。譬如《珠宝》里,朗丹先生卖掉了妻子的遗物,还和妓女鬼混。六个月不到,他就再娶。文章中找不到一处莫泊桑对朗丹先生行为的态度,他不会刻意地去引导读者。而假珠宝变成真珠宝这一转折,朗丹太太的忠贞受到了质疑。读完之后,不是同情谅解朗丹先生,唏嘘感慨他的遭遇,痛心于他的堕落。就是谴责朗丹先生的薄情寡义,为朗丹太太的死而不值。
(二)情节发展
莫泊桑和欧·亨利的小说,其情节都是有所起伏的。但相比较起来,莫泊桑要比欧·亨利多一点起伏。小说《项链》中,玛尔蒂德在晚宴上出尽风头,后来项链丢失,欠债还物,这十年吃尽苦头,再到得知项链本来就是假的。这中间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莫泊桑并非讳莫如深,而是仔仔细细地写出事情的发展。结局总是出人意料的,玛尔蒂德终于还清债务之后,与伏来士洁太太相遇时,却被告知那条项链是假的,最多只值五百法郎。这时玛尔蒂德平静的内心恐怕又要起波澜了,而接下来玛尔蒂德会有怎样的举动?莫泊桑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欧·亨利的小说中,读者已经从小说中各处暗线预见了发展趋势。譬如《最后一篇藤叶》中,老贝尔曼想要保护她们、老贝尔曼说他要画一幅杰作、晚上狂风大作,可第二天早上,那片叶子却安然无恙。到了结尾,读者自然而然就明白那片以假乱真的叶子就是老贝尔曼用尽自己的生命画的。
参考文献:
[1]李辰民:《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短篇小说比较研究》[M].1991.
[2]杜鹃:《莫泊桑与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手法比较.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