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靠教学艺术,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来巩固教学,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和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学习兴趣 活动形式 建议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热情不高,兴趣不浓,主动不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是很多英语教师的切身体验。课前3分钟历来为英语教师所重视。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3分钟成为走过场,使学生由最初的欢喜到无所谓,再到视为负担,以至应付,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更需要反思现行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前活动的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从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入手,通过策划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探索创设具有开放性的、由学生自主安排的、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把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逐渐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延伸到家庭、社会中。这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从形式上还是方法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主动探索都会起到有效的持久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课前活动就是课堂延伸的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们要通过这方面的探索,进行课前展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充满激情,活跃思维,勇于探索,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三、课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课堂的延续,也可以是课外的开端。
1.活动的多样性
(1)初始阶段简单的一些活动,由课代表、值日生或老师组织的sing an English song、 chat、 guess a riddle、 daily report、 tell a joke等,这些活动主要适用于高一。
Daily report 是每个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按照顺序来作报告。刚开始时是自由演讲的形式。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反复同一形式,一成不变,我们要多种形式穿插其中。如sing an English song、guess a riddle等。请值日的同学在课前寻找名人名言或名人的故事,在3分钟里讲给大家听,或是把名句写在黑板上,以供其他同学传抄、背诵。
(2)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半开放式”的小组活动。
根据所学的内容,与教材同步,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情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然后老师上课随机检查一到二个小组,一个单元上好后,全班同学都有了课前说的机会。课文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表演的话剧,因此可以在练习课上安排3到5分钟的表演,意在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激励他们。
(3)鼓励学生自创交流方式一一自由开放式,借鉴综合类电视节目的交流方式一一观点报告式
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导,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如今的电视综艺节目形式繁多,其中不少是谈话类节目《谈话》、《实话实说》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借鉴到这课前的三分钟来。有些内容的介绍,在一两个三分钟内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同一个题材,可以延续多个三分钟,而课外的交流阵地是无限广阔的。
2.设计活动的注意方面
(1)题材的趣味性、可行性与层次性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时间的限制,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所关注的事物不同,兴趣的关注点自然也不同,再加上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所以使得题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尤为重要。选材要注意生活化、综合性及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切实想说的内容,激发兴趣,让他们喜欢这三分钟。
(2)活动的形式的运用可多方借鉴,从单向交流走向多向互动
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形式极多。学生可由原来的独自一人作值日报告一直到后来的自由交谈,才真正实现语言是为交际用的这项功能。
3.活动的评价原则
(3)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价
在班级里选出8个大组的组长,就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打分,然后在课后让课代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算出平均分,每天上课前进行公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把全班同学分成由4到5人组成的小组,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各个小组设置统一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环节及时统计分数,分数总表可张贴在墙上,以供学生参阅。每周结算一次,每月评选一次。
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他们自己设计的英语活动中,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有的放矢的设计英语活动,才能真正高效利用课堂内外的有效时间,避免少慢差费的现象。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同学的自主意识还较淡薄,他们渴望参与到活动中去,但是主观能动性较差,懒于行动,羞于行动。
参考文献: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王景和 《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饭社 1998
华惠芳《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 外语界 1998年第三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活动形式 建议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热情不高,兴趣不浓,主动不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是很多英语教师的切身体验。课前3分钟历来为英语教师所重视。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3分钟成为走过场,使学生由最初的欢喜到无所谓,再到视为负担,以至应付,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更需要反思现行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前活动的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从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入手,通过策划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探索创设具有开放性的、由学生自主安排的、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把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逐渐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延伸到家庭、社会中。这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从形式上还是方法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主动探索都会起到有效的持久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课前活动就是课堂延伸的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们要通过这方面的探索,进行课前展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充满激情,活跃思维,勇于探索,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三、课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课堂的延续,也可以是课外的开端。
1.活动的多样性
(1)初始阶段简单的一些活动,由课代表、值日生或老师组织的sing an English song、 chat、 guess a riddle、 daily report、 tell a joke等,这些活动主要适用于高一。
Daily report 是每个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按照顺序来作报告。刚开始时是自由演讲的形式。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反复同一形式,一成不变,我们要多种形式穿插其中。如sing an English song、guess a riddle等。请值日的同学在课前寻找名人名言或名人的故事,在3分钟里讲给大家听,或是把名句写在黑板上,以供其他同学传抄、背诵。
(2)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半开放式”的小组活动。
根据所学的内容,与教材同步,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情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然后老师上课随机检查一到二个小组,一个单元上好后,全班同学都有了课前说的机会。课文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表演的话剧,因此可以在练习课上安排3到5分钟的表演,意在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激励他们。
(3)鼓励学生自创交流方式一一自由开放式,借鉴综合类电视节目的交流方式一一观点报告式
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导,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如今的电视综艺节目形式繁多,其中不少是谈话类节目《谈话》、《实话实说》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借鉴到这课前的三分钟来。有些内容的介绍,在一两个三分钟内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同一个题材,可以延续多个三分钟,而课外的交流阵地是无限广阔的。
2.设计活动的注意方面
(1)题材的趣味性、可行性与层次性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时间的限制,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所关注的事物不同,兴趣的关注点自然也不同,再加上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所以使得题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尤为重要。选材要注意生活化、综合性及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切实想说的内容,激发兴趣,让他们喜欢这三分钟。
(2)活动的形式的运用可多方借鉴,从单向交流走向多向互动
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形式极多。学生可由原来的独自一人作值日报告一直到后来的自由交谈,才真正实现语言是为交际用的这项功能。
3.活动的评价原则
(3)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价
在班级里选出8个大组的组长,就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打分,然后在课后让课代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算出平均分,每天上课前进行公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把全班同学分成由4到5人组成的小组,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各个小组设置统一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环节及时统计分数,分数总表可张贴在墙上,以供学生参阅。每周结算一次,每月评选一次。
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他们自己设计的英语活动中,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有的放矢的设计英语活动,才能真正高效利用课堂内外的有效时间,避免少慢差费的现象。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同学的自主意识还较淡薄,他们渴望参与到活动中去,但是主观能动性较差,懒于行动,羞于行动。
参考文献: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王景和 《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饭社 1998
华惠芳《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 外语界 1998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