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以有效作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有效作业;语文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否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掌握,语文能力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有效发展都可以在学生作业的完成中加以体现。但我们的作业是否真正有效呢?请看这样一份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邓稼先》的课后作业设计:
1.做《高效课时通》上习题;
2.上网收集邓稼先有关事迹和故事,和大家交流;
3.以《我崇拜的一位科学家》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4.以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3和4选做一个)
该教师的作业类型很丰富,但如果考虑该课学习目标与重点(文章的板块式结构特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写法,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平实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以上作业真的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吗?作业1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作业2更应该是课前预习时布置的,作业3小练笔缺少了指向目标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没有清晰的训练意图;而作业4则更是和本文学习几乎没有关系。
设计布置作业是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的教学行为,但由于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无目的性,以及作业量的不当,作业内容、形式的单一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作业枯燥无味,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大大降低。这些不当的低效作业不但使作业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甚至成为加重学生负担、束缚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罪魁祸首”。
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与评价的改革,在探寻有效教学的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升语文学习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让课后的作业设计达到有效,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一、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作业,能够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评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首先要能够围绕学习目标,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师要以有效的作业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并以有效的作业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写景的文章,能够准确说出句子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并能初步体会出其表达效果。在写作表达上,也能够有意识单独运用某种修辞,但在“服务于表达需要,有意识综合运用”上还有欠缺。七年级上期安排这样的写景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依据学情及文本特点,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全文,能简要复述全文主要内容,能够明确说出写景的层次顺序。
2.朗读片段,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能够从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等方面细致评价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借鉴写作手法,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尝试进行景物描写。
学习完文本后,设计了以下两项作业:
1.朗读课外选文《春天》,试和朱自清的《春》比较一下在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并积累你喜欢的句段,摘抄背诵。
2.请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片段描写。要突出季节特点,并结合表达需要,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增加语言色彩。
这样的作业设计,兼顾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学生阅读积累。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二是注重读写相结合。语文学习重在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结合学习重点,让学生运用本文景物描写相关手法进行写景片断练习,正是为了让学生尝试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突出“季节特点”的作业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细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要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设计语文作业,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语文学习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还应该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重要凭借。
如学习《红楼梦》的节选篇章《香菱学诗》,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住在大观园的这些日子是香菱一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作者以她的美好资质跟平生的不幸遭遇相比照,引发读者对她的深刻同情,怜其才而哀其生,人物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对该文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从“全豹”来审视“一斑”,从小说的全局来审视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深究其意义。并由这“一斑”引向“全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把学习内容定位为“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深刻体会香菱学诗的心境,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价值与意义。”课堂上通过资料助读,引导学生由选文走近原著,整体把握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作者设置这个情节的用意。基于这样的学习定位,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请结合《红楼梦》及《香菱学诗》相关情节,以《我眼中的黛玉》为题写一篇小短文,500字左右,写出你对黛玉独特的认识和评价。
设计目的:一是通过本节课整体认识人物、全面评价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及生活背景等方面尝试全面理解评价林黛玉。二是从课内走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原著,通过自读去感知《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要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作业,促进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如上文中对于《春》的作业设计,就可以进行分层要求。
1.阅读积累:该项作业意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难度不大适合程度稍弱学生,对于背诵要求,只要学生能初步地背诵出部分文段即可。而对于程度好的同学,则要求背诵多多益善,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2.阅读比较:该项作业适合程度较好的同学,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比较阅读上还欠缺经验,应该是比较难一些。
3.写作片断练习:适合中等学生和程度较好学生。对中等生来说,能达成“较好地突出景物的季节特点,能够运用上某种修辞,突出景物特点,使语言表达显得生动形象”这一达标性评价标准即可,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应要求其达成“抓住景物在季节中的典型特点进行描绘,除运用修辞外,还能够做到情景交融,有意识运用了对比、侧面描写等其他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语言色彩”的高层次标准。
再如《香菱学诗》的作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作业,一是结合文本,对另一主要人物林黛玉进行评价,二是在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原著中其他重要人物如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进行评价。
四、要基于学生作业设计的指向及时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作业目标的有效达成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在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要依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保证作业反馈的及时性、评价的指导性、矫正的到位性,让具体明确的评价反馈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一要依据学生学习实际,对作业达成度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前文《春》作业设计中的比较阅读,因为有一定难度,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写景方法、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说出一点即可。在反馈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作业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比较阅读的意识,学会比较阅读。而对于写作片断练习,可根据达标性评价标准和高层次评价标准,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二要依据作业特点,科学选择合理的评价反馈方式。在作业评价反馈环节,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各种作业反馈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反馈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教师在考虑反馈方式时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切实有效的反馈评价促进作业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总之,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要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从“评价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习”出发,保持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要既顾及知识的深化,又涵盖方法训练,还考虑能力提高,体现学习的针对性、内容的层级性、能力的迁移性。要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觉醒,让每一次作业都 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有效作业;语文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否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掌握,语文能力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有效发展都可以在学生作业的完成中加以体现。但我们的作业是否真正有效呢?请看这样一份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邓稼先》的课后作业设计:
1.做《高效课时通》上习题;
2.上网收集邓稼先有关事迹和故事,和大家交流;
3.以《我崇拜的一位科学家》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4.以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3和4选做一个)
该教师的作业类型很丰富,但如果考虑该课学习目标与重点(文章的板块式结构特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写法,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平实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以上作业真的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吗?作业1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作业2更应该是课前预习时布置的,作业3小练笔缺少了指向目标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没有清晰的训练意图;而作业4则更是和本文学习几乎没有关系。
设计布置作业是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的教学行为,但由于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无目的性,以及作业量的不当,作业内容、形式的单一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作业枯燥无味,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大大降低。这些不当的低效作业不但使作业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甚至成为加重学生负担、束缚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罪魁祸首”。
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与评价的改革,在探寻有效教学的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升语文学习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让课后的作业设计达到有效,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一、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作业,能够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评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首先要能够围绕学习目标,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师要以有效的作业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并以有效的作业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写景的文章,能够准确说出句子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并能初步体会出其表达效果。在写作表达上,也能够有意识单独运用某种修辞,但在“服务于表达需要,有意识综合运用”上还有欠缺。七年级上期安排这样的写景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依据学情及文本特点,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全文,能简要复述全文主要内容,能够明确说出写景的层次顺序。
2.朗读片段,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能够从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等方面细致评价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借鉴写作手法,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尝试进行景物描写。
学习完文本后,设计了以下两项作业:
1.朗读课外选文《春天》,试和朱自清的《春》比较一下在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并积累你喜欢的句段,摘抄背诵。
2.请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片段描写。要突出季节特点,并结合表达需要,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增加语言色彩。
这样的作业设计,兼顾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学生阅读积累。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二是注重读写相结合。语文学习重在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结合学习重点,让学生运用本文景物描写相关手法进行写景片断练习,正是为了让学生尝试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突出“季节特点”的作业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细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要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设计语文作业,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语文学习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还应该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重要凭借。
如学习《红楼梦》的节选篇章《香菱学诗》,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住在大观园的这些日子是香菱一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作者以她的美好资质跟平生的不幸遭遇相比照,引发读者对她的深刻同情,怜其才而哀其生,人物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对该文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从“全豹”来审视“一斑”,从小说的全局来审视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深究其意义。并由这“一斑”引向“全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把学习内容定位为“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深刻体会香菱学诗的心境,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价值与意义。”课堂上通过资料助读,引导学生由选文走近原著,整体把握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作者设置这个情节的用意。基于这样的学习定位,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请结合《红楼梦》及《香菱学诗》相关情节,以《我眼中的黛玉》为题写一篇小短文,500字左右,写出你对黛玉独特的认识和评价。
设计目的:一是通过本节课整体认识人物、全面评价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及生活背景等方面尝试全面理解评价林黛玉。二是从课内走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原著,通过自读去感知《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要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作业,促进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如上文中对于《春》的作业设计,就可以进行分层要求。
1.阅读积累:该项作业意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难度不大适合程度稍弱学生,对于背诵要求,只要学生能初步地背诵出部分文段即可。而对于程度好的同学,则要求背诵多多益善,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2.阅读比较:该项作业适合程度较好的同学,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比较阅读上还欠缺经验,应该是比较难一些。
3.写作片断练习:适合中等学生和程度较好学生。对中等生来说,能达成“较好地突出景物的季节特点,能够运用上某种修辞,突出景物特点,使语言表达显得生动形象”这一达标性评价标准即可,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应要求其达成“抓住景物在季节中的典型特点进行描绘,除运用修辞外,还能够做到情景交融,有意识运用了对比、侧面描写等其他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语言色彩”的高层次标准。
再如《香菱学诗》的作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作业,一是结合文本,对另一主要人物林黛玉进行评价,二是在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原著中其他重要人物如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进行评价。
四、要基于学生作业设计的指向及时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作业目标的有效达成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在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要依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保证作业反馈的及时性、评价的指导性、矫正的到位性,让具体明确的评价反馈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一要依据学生学习实际,对作业达成度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前文《春》作业设计中的比较阅读,因为有一定难度,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写景方法、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说出一点即可。在反馈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作业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比较阅读的意识,学会比较阅读。而对于写作片断练习,可根据达标性评价标准和高层次评价标准,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二要依据作业特点,科学选择合理的评价反馈方式。在作业评价反馈环节,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各种作业反馈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反馈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教师在考虑反馈方式时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切实有效的反馈评价促进作业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总之,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要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从“评价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习”出发,保持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要既顾及知识的深化,又涵盖方法训练,还考虑能力提高,体现学习的针对性、内容的层级性、能力的迁移性。要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觉醒,让每一次作业都 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