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观,一些极具现代意识的作文教改实验正扎扎实实地展开。然而,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虚假作文的现象。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丢失真情实感,有的为追求高分作文,投机取巧,甚至不惜抄袭、剿窃。学生作文完全被异化成与真情实感、生活实践毫不相干的“伪劣”商品。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真实作文”呢?
一、阅读———真实写作的积累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阅读如蜜蜂采花,作文如蜜蜂酿蜜,阅读是吸收,写作则是输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可谓是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语文课上,学习精美的课文就是一种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有限的,课外还应花大量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锻炼,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应手。阅读的好处学生们相当明白,但是坚持就不容易了,因此,要提醒学生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还要分门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要提倡摘录,做读书笔记;要提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还学生一个博览群书的天地。
二、观察———真实写作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小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妙文佳作就是通过观察,再借助语言来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首先,从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习作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脚步,呼吸春天的气息,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小草、柳树、小河、小花、小动物们这些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从这些东西身上发现春天的来临。其次,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多是温馨美好多彩的,从身边最熟悉的人物入手,引导学生亲身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的、细致的、深刻的、特有的资料,这样在习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言之无物。
三、生活———真实写作的源泉
作文乃生活之反映,不为生活而作文,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生活,是写作的矿藏,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没有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老师指导的无论有多么完美,即便是费尽口舌地把习作重点讲得再详细、再具体,学生也可能写不出几个字。反之,即使教师指导得哪怕很简单,但如果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具体的生活感悟做支撑,也会写出精彩的习作。生活化的作文,就要正确对待和热爱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摄取营养,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四、课堂———真实写作的阵地
1.营造真实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指导简单,学生往往无材料可写;若指导过细,写出来的文章又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想像力受到束缚。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营造真实写作的氛围,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智慧在相互交流中碰撞,不断丰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储备、知识储备和情感积淀,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也能共同提高习作的评价能力。
2.构建真实写作教学范式。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堵塞了生活和作文应有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失去了作文所需要的广阔时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但这种境况怎么能让他们从“泉源”自然地流向“溪流”呢?可以采用“先活动后作文”范式。首先,教师根据教材作文的要求,提前设计或者布置相关活动。活动时,教师一般不将“为作文而活动”的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尽情地自由活动,活动力求创新,因为活动创新是作文创新的基础。其次,在课堂上回忆活动情景,唤起情感,激发作文动机。
要让学生的作文突出一个“真”,还依赖教师长期认真、细心地去引导,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帮助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
一、阅读———真实写作的积累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阅读如蜜蜂采花,作文如蜜蜂酿蜜,阅读是吸收,写作则是输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可谓是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语文课上,学习精美的课文就是一种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有限的,课外还应花大量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锻炼,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应手。阅读的好处学生们相当明白,但是坚持就不容易了,因此,要提醒学生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还要分门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要提倡摘录,做读书笔记;要提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还学生一个博览群书的天地。
二、观察———真实写作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小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妙文佳作就是通过观察,再借助语言来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首先,从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习作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脚步,呼吸春天的气息,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小草、柳树、小河、小花、小动物们这些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从这些东西身上发现春天的来临。其次,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多是温馨美好多彩的,从身边最熟悉的人物入手,引导学生亲身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的、细致的、深刻的、特有的资料,这样在习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言之无物。
三、生活———真实写作的源泉
作文乃生活之反映,不为生活而作文,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生活,是写作的矿藏,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没有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老师指导的无论有多么完美,即便是费尽口舌地把习作重点讲得再详细、再具体,学生也可能写不出几个字。反之,即使教师指导得哪怕很简单,但如果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具体的生活感悟做支撑,也会写出精彩的习作。生活化的作文,就要正确对待和热爱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摄取营养,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四、课堂———真实写作的阵地
1.营造真实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指导简单,学生往往无材料可写;若指导过细,写出来的文章又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想像力受到束缚。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营造真实写作的氛围,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智慧在相互交流中碰撞,不断丰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储备、知识储备和情感积淀,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也能共同提高习作的评价能力。
2.构建真实写作教学范式。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堵塞了生活和作文应有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失去了作文所需要的广阔时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但这种境况怎么能让他们从“泉源”自然地流向“溪流”呢?可以采用“先活动后作文”范式。首先,教师根据教材作文的要求,提前设计或者布置相关活动。活动时,教师一般不将“为作文而活动”的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尽情地自由活动,活动力求创新,因为活动创新是作文创新的基础。其次,在课堂上回忆活动情景,唤起情感,激发作文动机。
要让学生的作文突出一个“真”,还依赖教师长期认真、细心地去引导,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帮助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