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野性的呼唤》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众多作品中较为出名的一篇小说,杰克·伦敦通过描写一只小狗的经历随着剧情的发展将自身的情感以及主观思想在小狗的话语中表达出来,可以说故事中的小狗是作者精神的真实写照,作者在故事中通过设计情节的发展,将自己组织的一些话语进行恰当地表达,所以作品《野性的呼唤》中主角的语言特征就是作者自己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主角;语言特点;背景;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78-02
小说《野性的呼唤》主要描述了一条名叫贝克的狗的“个人经历”,通过贝克在不同场景中的情感反应、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主观看法表达了出来,作者通过贝克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中人们的冷漠以及各种各样的竞争看法。小说的最后结局是美好的,也将作者的最终愿望表达了出来,最后作为好朋友的伦敦将贝克带到了完全自然的环境之中。虽然在他人看来完全自然的生活可能会比较苦闷,但是对于已经看透了世间百态的贝克来说,这里的环境却比人类社会更加的美好。小说写得很成功,实现了另类角度看问题的创新,同时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思考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被评论家们公认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
一、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学造诣非常高,在他创作的黄金时间内创作了很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对现在的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末的第三年里他创作出最具影响力亦堪称经典的一部小说——《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在早期的生活中他都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挣钱,由于家庭的贫穷未能完成大学学业,为了生存他成为了一个淘金者。也正是杰克·伦敦早期的贫苦的童年生活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创作灵感,身为贫苦大众的一份子,杰克·伦敦对于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非常的了解,可以说他是一位沉睡在社会底层的思考者,他与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一起奋斗,一起哭,一起笑,对于那些苦难的人们杰克·伦敦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亲眼见识了资本主义的残酷的现实后,他决定在新的体制中对现在的社会做出改变,于是在成年之后他加入了美国的社会党。然而社会党的腐朽和无能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追求和平公正的心,杰克·伦敦认识到,社会党不是美国人民所需要的,对于美国的体制来说,社会党的存在与人们的思想格格不入。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杰克·伦敦发现相比于充满斗争和权力压榨的政治,能改变人们思想的文学界更加适合他,因此杰克·伦敦放弃了政治上的争斗,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文学创作之中,也许在现实社会中,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开始在现实中开拓自己的农场,在思想上完成精神的播种。
1902年杰克·伦敦终于从英格兰回到美国,但是他在东伦敦地区所看到的人和事对他的人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东伦敦区中复杂而残酷的社会环境感到厌恶或者说是厌倦,将当时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与荒野的自然生活相比,杰克·伦敦无疑会选择后者,因为,自然的生活环境虽然非常的严酷,但却不会针对某一部分人,也不会偏袒某一部分人,没有人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拥有特权,所以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很公正。就像文中所说:“寂静的雪野对任何生命都是一场最严峻的生死考验,它很严厉,毫不留情,但很公正。它对一切都铁石心肠,无动于衷,对于人的冒险行为既不帮助,也不阻止。但是有谁要是稍微违反它的法则,就会受到最严厉的制裁。”这就是自然,这就是作者向往的自然,是作者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
二、《野性的呼唤》中语言的特点分析
《野性的呼唤》中语言的特点也是文章创作的一大特点,杰克·伦敦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完全的通过贝克的话语表现出来,所以作品的语言是作者思想的具体体现,其语言特点就是创作手法和思想的特点。
(一)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文中的表达
19世纪后期美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对于法国文学界推崇的热潮,当时美国作家比较推崇的作家之一就是左拉,杰克·伦敦的创作思想就受到左拉很大的影响,这在《野性的呼唤》的语言中就有很多处的表达,比较典型的一点,就是杰克·伦敦对于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自然主义小说是以现实的真实事件为模型,并将这一模型经过艺术加工完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在创作之前,写作材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围绕作者的主体思路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在小说中细节虽然很重要,但杰克·伦敦不认同过度的细节描写,虽然这样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但是由此文学作品也会失去相应的整体感,属于因小失大的一种。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也是比较注重细节的描写,但是从整体来说,这些细节的描写对作品的整体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使得作者的思想恰到好处的进行表达,这些细节描写多是那些痛苦和惊惧的场面,但是作者没有在这些细节上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直接表达,而是客观的进行描写,婉转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作者在描写贝克被红衣人毒打的细节时就没有将自己对于贝克的同情或者是怜悯直接的表达出来,准确的说,伦敦没有对贝克的疼痛进行更多的细节描写,而是增加了施暴者的戏份,通过红衣人的残忍和麻木从侧面对整个过程进行更全面的表达。而在贝克和斯比兹打架的描写场面中,偷袭麋鹿的情节以及后面贝克小心的躲开狼群的情节,伦敦的描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个人感情。为了加强文中贝克本性的自然之美,伦敦对贝壳的一些描写省去了一些华丽的修饰,突出了贝克的本质之美。伦敦从客观的角度描写了贝克对约翰·桑顿的爱情,减少了那些浪漫的装饰,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文笔来叙述贝克对爱情的忠诚——无惧死亡的危险勇跃峡谷、偷袭布莱克·伯顿、为救爱人跳入激流、在爱的支持下拖着一千磅面粉的雪橇行走等等,作者对于这些细节的描写都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和情感投入,仅仅只是平白的描述,但是伦敦加重了人的戏份,突出了人对于贝克的残忍,通过对残忍行为的细节描写来表达对于施暴者的憎恨,而这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适者生存理论的运用
在《野性的呼唤》中有很多情节都表达了环境和遗传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而这一理念也是小说的主题思想之一。伦敦在小说中对于贝克的命运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可以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距,作为一条在人类文明环境下享受的宠物,因为意外回到了荒芜的自然环境中,这个安排属于一种环境上的转变,由文明到野蛮,由享受到受罪,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大自然的法则是通用的,谁也无法独立于这一法则之上,只有生存的原始欲望和死亡,适者生存,不适应则死亡。在贝克被拐卖之前,作为一个宠物,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那里不会有生命的危险,一切都有人类的保障。当它被拐卖后,一切都被改变了,贝克失去了生活的保证,它首次尝到了饥饿的滋味,更后来,他不是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而生存,而是一个挣钱的工具,一旦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它要面对的就是死亡,严酷的生活从此开始了。经过几次易手后,贝克遇到了它一生中最大的灾难,它与穿红衣服的驯狗师相遇了。在训狗师的折磨下,贝克求生的本能开始被激发出来,这也为后面进入原始的自然生活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同时,贝克的训练和后面的原始生活相应,都表达出适者生存的思想,但是两者在根本上有着一定的不同,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公平。在伦敦看来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缺少公平性的原始社会,相比而言,自然的社会会更加的理想。作品通过叙述贝克的命运的转折,来表达作者对于当时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文中指代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叙述的故事是虚幻,但是故事的原型却是真实的,作者对于当时的社会没有做出直接的评价,但是故事中对贝克的遭遇的叙述中有很多关于社会背景或者人物的描写,这些事物都有着一定的指代意义,能够客观地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思想。文中对于贝克的生活是这样描写的:它原来住在南方的一所大房子里,是这片善意的天地里的权威,是“米勒法官领地上所有爬着走、匍匐着走、飞着走的生物的大王,连人也在内。”这是当时贵族生活的一种写照;而贝克遇到红衣人就是它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些地方的训练和折磨是社会中不平等待遇的一种真实写照;这之后贝克进入了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并在里面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他却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生下来就是要开始想办法活下来,自然的法则是最为公平的,这一原始社会就是作者早年追求的理想。
《野性的呼唤》是一篇优秀的自然主义的小说,它揭示了社会的残酷本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人们警醒。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出作者追求自然主义、重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和“集体无意识”的主题思想,其语言显得较为朴实,加重了对配角的描写,从客观上全面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也是这篇小说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
参考文献:
〔1〕蔡乾.野性的回归和张扬——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在中国的研究综述(1997—2007)[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1):46-48.
〔2〕付利.论《野性的呼唤》中体现出的多重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18.
〔3〕王超,徐子昂.《野性的呼唤》中的伦理越位[J].大众文艺,2011,(16):159-160.
〔4〕沈惠佳.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对自由的渴望[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50-52.
〔5〕李萃,谭勇.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5-46.
〔6〕王磊.论《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16+2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主角;语言特点;背景;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78-02
小说《野性的呼唤》主要描述了一条名叫贝克的狗的“个人经历”,通过贝克在不同场景中的情感反应、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主观看法表达了出来,作者通过贝克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中人们的冷漠以及各种各样的竞争看法。小说的最后结局是美好的,也将作者的最终愿望表达了出来,最后作为好朋友的伦敦将贝克带到了完全自然的环境之中。虽然在他人看来完全自然的生活可能会比较苦闷,但是对于已经看透了世间百态的贝克来说,这里的环境却比人类社会更加的美好。小说写得很成功,实现了另类角度看问题的创新,同时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思考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被评论家们公认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
一、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学造诣非常高,在他创作的黄金时间内创作了很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对现在的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末的第三年里他创作出最具影响力亦堪称经典的一部小说——《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在早期的生活中他都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挣钱,由于家庭的贫穷未能完成大学学业,为了生存他成为了一个淘金者。也正是杰克·伦敦早期的贫苦的童年生活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创作灵感,身为贫苦大众的一份子,杰克·伦敦对于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非常的了解,可以说他是一位沉睡在社会底层的思考者,他与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一起奋斗,一起哭,一起笑,对于那些苦难的人们杰克·伦敦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亲眼见识了资本主义的残酷的现实后,他决定在新的体制中对现在的社会做出改变,于是在成年之后他加入了美国的社会党。然而社会党的腐朽和无能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追求和平公正的心,杰克·伦敦认识到,社会党不是美国人民所需要的,对于美国的体制来说,社会党的存在与人们的思想格格不入。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杰克·伦敦发现相比于充满斗争和权力压榨的政治,能改变人们思想的文学界更加适合他,因此杰克·伦敦放弃了政治上的争斗,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文学创作之中,也许在现实社会中,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开始在现实中开拓自己的农场,在思想上完成精神的播种。
1902年杰克·伦敦终于从英格兰回到美国,但是他在东伦敦地区所看到的人和事对他的人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东伦敦区中复杂而残酷的社会环境感到厌恶或者说是厌倦,将当时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与荒野的自然生活相比,杰克·伦敦无疑会选择后者,因为,自然的生活环境虽然非常的严酷,但却不会针对某一部分人,也不会偏袒某一部分人,没有人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拥有特权,所以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很公正。就像文中所说:“寂静的雪野对任何生命都是一场最严峻的生死考验,它很严厉,毫不留情,但很公正。它对一切都铁石心肠,无动于衷,对于人的冒险行为既不帮助,也不阻止。但是有谁要是稍微违反它的法则,就会受到最严厉的制裁。”这就是自然,这就是作者向往的自然,是作者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
二、《野性的呼唤》中语言的特点分析
《野性的呼唤》中语言的特点也是文章创作的一大特点,杰克·伦敦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完全的通过贝克的话语表现出来,所以作品的语言是作者思想的具体体现,其语言特点就是创作手法和思想的特点。
(一)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文中的表达
19世纪后期美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对于法国文学界推崇的热潮,当时美国作家比较推崇的作家之一就是左拉,杰克·伦敦的创作思想就受到左拉很大的影响,这在《野性的呼唤》的语言中就有很多处的表达,比较典型的一点,就是杰克·伦敦对于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自然主义小说是以现实的真实事件为模型,并将这一模型经过艺术加工完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在创作之前,写作材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围绕作者的主体思路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在小说中细节虽然很重要,但杰克·伦敦不认同过度的细节描写,虽然这样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但是由此文学作品也会失去相应的整体感,属于因小失大的一种。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也是比较注重细节的描写,但是从整体来说,这些细节的描写对作品的整体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使得作者的思想恰到好处的进行表达,这些细节描写多是那些痛苦和惊惧的场面,但是作者没有在这些细节上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直接表达,而是客观的进行描写,婉转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作者在描写贝克被红衣人毒打的细节时就没有将自己对于贝克的同情或者是怜悯直接的表达出来,准确的说,伦敦没有对贝克的疼痛进行更多的细节描写,而是增加了施暴者的戏份,通过红衣人的残忍和麻木从侧面对整个过程进行更全面的表达。而在贝克和斯比兹打架的描写场面中,偷袭麋鹿的情节以及后面贝克小心的躲开狼群的情节,伦敦的描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个人感情。为了加强文中贝克本性的自然之美,伦敦对贝壳的一些描写省去了一些华丽的修饰,突出了贝克的本质之美。伦敦从客观的角度描写了贝克对约翰·桑顿的爱情,减少了那些浪漫的装饰,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文笔来叙述贝克对爱情的忠诚——无惧死亡的危险勇跃峡谷、偷袭布莱克·伯顿、为救爱人跳入激流、在爱的支持下拖着一千磅面粉的雪橇行走等等,作者对于这些细节的描写都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和情感投入,仅仅只是平白的描述,但是伦敦加重了人的戏份,突出了人对于贝克的残忍,通过对残忍行为的细节描写来表达对于施暴者的憎恨,而这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适者生存理论的运用
在《野性的呼唤》中有很多情节都表达了环境和遗传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而这一理念也是小说的主题思想之一。伦敦在小说中对于贝克的命运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可以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距,作为一条在人类文明环境下享受的宠物,因为意外回到了荒芜的自然环境中,这个安排属于一种环境上的转变,由文明到野蛮,由享受到受罪,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大自然的法则是通用的,谁也无法独立于这一法则之上,只有生存的原始欲望和死亡,适者生存,不适应则死亡。在贝克被拐卖之前,作为一个宠物,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那里不会有生命的危险,一切都有人类的保障。当它被拐卖后,一切都被改变了,贝克失去了生活的保证,它首次尝到了饥饿的滋味,更后来,他不是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而生存,而是一个挣钱的工具,一旦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它要面对的就是死亡,严酷的生活从此开始了。经过几次易手后,贝克遇到了它一生中最大的灾难,它与穿红衣服的驯狗师相遇了。在训狗师的折磨下,贝克求生的本能开始被激发出来,这也为后面进入原始的自然生活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同时,贝克的训练和后面的原始生活相应,都表达出适者生存的思想,但是两者在根本上有着一定的不同,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公平。在伦敦看来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缺少公平性的原始社会,相比而言,自然的社会会更加的理想。作品通过叙述贝克的命运的转折,来表达作者对于当时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文中指代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叙述的故事是虚幻,但是故事的原型却是真实的,作者对于当时的社会没有做出直接的评价,但是故事中对贝克的遭遇的叙述中有很多关于社会背景或者人物的描写,这些事物都有着一定的指代意义,能够客观地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思想。文中对于贝克的生活是这样描写的:它原来住在南方的一所大房子里,是这片善意的天地里的权威,是“米勒法官领地上所有爬着走、匍匐着走、飞着走的生物的大王,连人也在内。”这是当时贵族生活的一种写照;而贝克遇到红衣人就是它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些地方的训练和折磨是社会中不平等待遇的一种真实写照;这之后贝克进入了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并在里面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他却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生下来就是要开始想办法活下来,自然的法则是最为公平的,这一原始社会就是作者早年追求的理想。
《野性的呼唤》是一篇优秀的自然主义的小说,它揭示了社会的残酷本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人们警醒。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出作者追求自然主义、重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和“集体无意识”的主题思想,其语言显得较为朴实,加重了对配角的描写,从客观上全面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也是这篇小说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
参考文献:
〔1〕蔡乾.野性的回归和张扬——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在中国的研究综述(1997—2007)[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1):46-48.
〔2〕付利.论《野性的呼唤》中体现出的多重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18.
〔3〕王超,徐子昂.《野性的呼唤》中的伦理越位[J].大众文艺,2011,(16):159-160.
〔4〕沈惠佳.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对自由的渴望[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50-52.
〔5〕李萃,谭勇.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5-46.
〔6〕王磊.论《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16+20.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