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人对视3分钟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bj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三分钟,只是你生命长河中的一块碎片。但这三分钟若拿来与家人对视,你坚持得下来吗?
   “与亲人对视3分钟”的视频最近在网上流传着。在短短的三分钟对视时间里,竟有一半以上的参与者无法坚持三分钟。无法坚持的原因,不是因为笑场或尴尬。而是因为还没有到3分钟时,大多数人已潸然泪下。这看似简单的三分钟,为何如此难完成?
  
   “凝视之旅”的来源
  
   2010年5月31日下午5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行为艺术之母”、一袭红色长裙的南斯拉夫裔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一把椅子上缓缓站起,向围观人群颔首致意,宣告其作品《艺术家在场》的完成。在三个月之中,她和1400人相互凝视,他们或出神,或微笑,或哭泣,或“抢镜表演”。
   出自节目《你正常吗?》的这次凝视之旅,即来源于这场伟大的行为艺术。差别在于,本次“凝视之旅”的主人公们都是夫妻、兄弟姐妹或父母子女。
  
   我们为什么害怕凝视?
  
   凝视是缺失的,生活中我们几乎不会和任何人对视超过一分钟。在电梯中我们看着数字面板,在家里我们会在沉默时将目光投向电视或手机。我们为什么对凝视如此恐惧?
   我们都生活在一种固有的惯性里,这种惯性依赖于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存方式,所有的“理所当然”让一切顺理成章的同时,也构筑了自我的铜墙铁壁,将自己隐藏在墙壁里太久了。这墙壁内的自己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它脆弱温柔又情感丰沛。如果你习惯了在生活常规中做一个理所应当的压抑者,在这场凝视中不用一分钟便足以无法容忍自己自发的激动。
   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非没有凝视。相反,我们所有的生存规则和自我角色的定位都来源于一种公共的凝视,例如我们穿衣、上厕所、吃饭的方式、睡觉的地点、工作学习的礼仪。
   而互视将规则化的公共凝视转变为个体间对等的凝视,我们不再如同对待机器般的观察和被观察,在互视中,一个双面的镜子结构竖立在两人之间——我在你的眼中看到压抑的我自己,从而理解了你。
  
   和亲人对视,为什么会哭?
  
   亲人之间的凝视不同于陌生人,在这份看见和因之而能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解之外,还要再加上一份往往胜于对自身的关爱。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太忙碌,很少有时间与亲人好好相处。因此,在这里多了一层情感上的愧疚。
   回想“行为艺术之母”的那场圣典,人们在她的面前尽情地展现自己,有的不到一分钟就痛哭,有的怅然欢笑,有的身着华服求婚。她始终坐在那里,像一个成熟稳健的分析家,不发一言也面不动容,仅仅是深情而接纳地看着你。只有当一个人——和她一起走上行为艺术之旅、相恋12年却已分别二十二载的情人坐在她面前时,他们潸然泪下,双手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越熟悉的人,越不会表达情感
  
   相对于展现和表达情感,我们更愿意让亲人将自己当做是一种符号。
   在“你正常吗?”这次节目的13对实验者中,兄弟姐妹以及儿童母女的对视时间最短,只有半分钟左右,终止于开心欢笑。成年亲子之间的时间则是两分钟左右,当他们开始哭泣时也便停下来。只有夫妻之间的时间能够对视三分钟上下。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结果中做出一个推论,在这三类关系中隐藏着彼此内心深入程度的阶梯。我们的血缘身份在定义彼此亲密的同时,也因为这个身份阻碍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而且,往往是孩子难以面对父母,因为在触碰到彼此痛楚时继续深入,意味着接受父母并非幻想中的庇护者,父母其实也是需要自己庇护的人。这样的深度触碰会使得亲子间的身份逆转,这种逆转并不那么容易承受。
   所以,难怪夫妻家庭总是超越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成为人生的港湾,恰恰是在稳定的两性关系之中,我们才更容易在进入对方的同时表露自己,身份在这种关系中也更容易交换。
   凝视如同沉默的虫洞,它连接起彼此间一直逃避的冲动与情愫。
其他文献
在打门球的过程中,伴随着快步走或慢跑,可以使参与者全身的运动器官,特别是手、腰、腿、以及视力、听力、内脏和神经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年近耄耋之年的王大爷看上去精气神十足,人也非常健谈。可十年前他却不是现在这般景象。那时候刚退休时闲得发慌,于是就天天在社区打麻将,身体越坐越不舒服,胸膜炎、关节炎等病症也相继找上门来。后来有一次和老友闲聊,大家说起打门球可以养心健身,王大爷就半信半疑地跟着去了。
八岁的时候,母亲将一小盆衣服放在我的面前,说:“把自己的衣服洗了,以后,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  十岁的时候,母亲让我学着煮面,说:“以后,家里没人的时候,你自己要学着做东西吃,凡事不可全指望大人。”  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教我家里电器的使用,这当然也包括洗衣机。家里的床单,还有自己的被单,母亲告诉我该如何清洗。不同色彩的衣服,要分开洗,内衣和外衣不能同时放在洗衣机里。  至于吃过饭后的碗筷
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器材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领域引进了微创技术,由于其创伤小、安全性较之以往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微创治疗。  微创,从字面理解就是创伤很小的意思,所以一些人——不仅是病人,也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便将微创手术与“小手术”画上等号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70岁以上没有“小手术”  记得我在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的时候,许多疾病的手术治疗都将70岁以上
为了避免孩子长成“小胖墩”,许多家长和学校都强制性地让孩子们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人员对过去几十项相关研究中超过1.4万皿年龄在16岁以下孩子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其中许多孩子都被强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效果却不理想,孩子每天活动量增加的时间平均只有4分钟。  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由于孩子们虽然参加了强制性运动,但往往随之减少了在其他时候的活动
这款有点像“透明盒子”的设备使用了一种相当优雅的方式来告诉用户明天的天气状况,只要看看盒子的天气演示,你就能更清楚知道明天的天气,比天气预报的数字更直观。它通过水和超声波、LED灯来模拟出各种天气状况(比如下雨、雷电等)。
雾霾天不宜晨练,因为雾霾主要对心血管和呼吸道损害较大,会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雾霾,除潮湿寒冷的雾霾气可刺激血管引发痉挛外,由于雾滴里沾带着各种酸、碱、胺、酚、苯等有害有毒物质,当污染物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就会对血管内皮造成缓慢、持续的伤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影响心脑供血,从而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病情复发或恶化。  此外,雾霾天还会影响人的心理,使人
不少高血压患者会要求查血粘度。然后,拿着化验单来问医生:血粘度增高了,我该怎么办?  血粘度增高的情况,到底有没有必要担心呢?血粘度增高,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此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成串,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出现微循环障碍。  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原因  血细胞浓度过高  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高。  血浆因素改变  大分子蛋白
避免和减少药物对心脏的毒副反应,并无什么秘诀、绝招;还是那些基本的用药常识,基本的健康素养,遵从医嘱极为重要。因为重要,这里把针对性强的再说一遍。  1.伤心的药物绝大多数是处方药物,有的是注射用药,甚至要求在医院监控下使用(如强心苷),绝不要擅自使用。处方药物之所以不能由患者自行购买,必须在专业的指导下,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2.对自已使用的药物,要了解有无伤心不良反应的报道,知识可以帮助你
如今,不论是在公园里还是在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公公婆婆在“自拍”。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呢?您可能猜出来了,他们这是在进行拍打养生。  人的身体有很多穴位、经络,经常拍打的确能起到舒筋活血的保健功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随意拍打?拍哪些部位才能养生呢?  拍打部位不能随心所欲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人老了身体各部分就会逐渐出现这样那样的疼痛,这意味着
安雅出院临别前执意要和我们每个人拥抱。在她略显羞涩的拥抱里,我感觉到的是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的热度、责任和骄傲。  “安雅,”我试图唤起面前这个陷入沉思的女孩儿的注意,“你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她甩了甩齐肩的长发,收回茫然望着窗外的目光,清瘦白皙的脸上露出轻松的微笑说:“我在想你的问题啊。你问我记不记得为什么住院?我只模糊地记得在学校睡不着觉,整夜读书、写作、跑步;开会的时候质问校领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