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改革的现实意义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武帝雄才大略,在历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在“人才强国方面”,他的确是个典型,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也善于运用身边的人才,罢黜百家尊儒术、平两越伐匈奴等等,都是善于发现善于用人所取得成绩,他的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加强了统治。为汉武帝北伐匈奴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统一铸造五铢钱后,货币统一有利于全国商业的交往,有利于发展商业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儒家思想;经济;改革;交流
  公元前141 年, 汉武帝即位,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留下来的江山,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所获得的全部历史遗产。
  一、改革政治,设置刺史,加强统一
  即位以来,他改革政治,设置刺史,加强统一,开创汉王朝最鼎盛时期,史称“汉武盛世”。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酷吏政治的鼎盛期,学界已经对此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探讨。但是,目前对于武帝朝酷吏职能的论述集中于其打击地方豪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方面,又往往忽视酷吏政治的变化发展而进行概括,产生了一些谬误。实际上,武帝朝酷吏政治的兴衰与不同时期各项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武帝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元光至元封年间,以元狩后半段为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的改革中,武帝主要对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酷吏由此兴起;在后一时期,新矛盾随着汉武帝个人宏图大略的展开逐渐而激化,更重大改革被推行,酷吏政治达到顶峰。随着汉武帝各项改革的完成,酷吏政治最终走向衰落。
  当时国家对内的控制能力较弱, 地方豪强横行, 达官贵人奢侈无度; 整个国家在对外发展方面也呈现弱势, 尤其是经常受到匈奴的凌辱。于是汉武帝拍案而起, “朕不变更制度, 后世无法! ”在“文景之治”得到百姓无限好感的时候, 贸然推行改革, 将面临的阻力必定很大。汉武帝非常巧妙地将自己的改革意图借儒学大师董仲舒之口提了出来。中国的历代王朝素以“人治”闻名, 皇上不可违, 王命就是制度。而汉武帝却推行制度改革, 这再一次显示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一部推恩令,将地方政权的力量化解于无形; 一部阿党法, 将社会的监督机制激发到极限; 盐铁官营的决策将财政权力归集到中央, 在聚敛财富的同时又有助于行业规模的扩大与权威;独尊儒术的背后, 用循循善诱的办法, 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捧起了圣贤的典籍。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 个地区, 每一个区设一个刺史。他们的官职很低, 每月仅600 石的俸禄,却被赋予了明确的监察权力, 负责监察月俸为2000 石的地方高级官员, 考察他们是否有不当行为, 然后将考察结果带回中央。中央再据此对官员实施不同的处置, 表现好的给予表彰和提升, 表现坏的就会被贬职, 甚至罢官治罪。
  刺史的特殊身份使得地方官员对他们敬若神明。不过, 深思熟虑的汉武帝也想到了这个制度的另一个方面, 为了防止刺史干扰地方官员的正常公务, 他还专门规定, 若刺史越权问事, 地方郡守有权向中央提出上诉, 使全国都处于中央的有效行政监察范围之内。
  同时, 为了对宫城内部的达官贵人形成有效的监管, 汉武帝又专门设立了官衔“私立校尉”, 上至皇后太子, 下至三宫九卿, 全在他的监察范围之内。一定权力之内, 为了方便履行公务, 私立校尉甚至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是,当今的局面是,“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搞得“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因此,他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那么,“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提升六经和儒学地位的政策。设立五经博士、建立太学、招收博士弟子员50 名。更重要的是,“经明行修”(熟悉六经,修养品行),射策选士,成为士人进入官场获得利禄的最重要途径。官府的引导作用,自然使得天下的读书人“靡然乡风矣”。
  有一利,必有一弊。汉武帝“独尊儒术”(尽管此“独尊”兼容并包“百端之学”),有利于纠正汉初陆贾、贾谊提出的道德滑坡、社会失序问题,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也影响深远。儒学的教育深入人心,到了西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儒学成为一种神圣化了的意识形态。于是,腐儒、陋儒、伪儒、神儒(谶纬化了的儒学)也纷纷出现。汉元帝为太子时主张“纯用儒生”,已经令汉宣帝忧心忡忡:乱汉家天下者,必太子也!王莽更是成功地借谶纬化的儒学,为取代西汉王朝造势。东汉儒学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伪君子也比比皆是。于是,才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出现。这就是利而生弊。
  三、首开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发展
  汉武帝时期的边境匈奴屡屡攻击汉朝领土.然而匈奴的善战及兵器的锋利使汉军屡屡败退。汉武帝认识到了闭门造车的不足,因此选拔信任的使者初始西域,与更多的地域人民结交,观察外域人民的生活风俗以及带去了汉朝的物品、农作物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换,这是一种外交政策。击败匈奴必不可少的兵器是使用精铁练成的.而精铁就是来自西域的打铁方法。在丝绸之路前,汉朝完全是闭门造车,对外邦国家的事情根本不清楚,与匈奴人作战,匈奴人的弯刀可以轻易砍断汉军的剑。由于种种因素,汉武帝决定让张骞初始西域。這也是中国历史以来第一次与外域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而且因为在汉武帝出击匈奴以前,河西走廊是被匈奴控制的,阻断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在张骞出使西域回朝后,说明了西域各国愿意和汉朝通商往来,建立联系的意愿,加之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使匈奴不断后退,使汉朝夺回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为了联系西域各国,进一步打击匈奴,所以汉朝大力扶持对西域的贸易,使得西域各国同汉朝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形成了丝绸之路。
  四、开疆扩土: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在南方,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结语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并对照当时与现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总结汉武帝时期国家政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蒙城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石油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科学提高石油企业自身的发展竞争力,不断创新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式,应该积极全面的推动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不断实现党建政工工作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积极采用创新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实施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党建政工工作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石油企业;党建政工;规范管理;创新  在石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为行之有效的提升石油企业的发展成效,为更好的保障石油企业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作用,然后主要论述了企业政工队伍在新时期中的建设对策,如坚持以人为本适当创新、用党建引领来提高队伍思想素质以及完善干部培养体系以加强队伍管理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对策  引言: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一直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新时期下,企业需要通过政工队伍建设来完成自身的社会责任,解决其在新时期发展中可
期刊
摘要:地方政府宣传思想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对一个地方政府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开展好地方政府宣传思想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身处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形形色色的信息都借助各种媒体介质自由穿梭,传播新潮思想,形成多维度的价值观。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政府宣传思想工作有效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方政府;宣传工作;途径  引言  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安邦定国的治国重器,喊出中国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造成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影响因素颇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必然要从经济入手,经济活力正是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最佳代表。本文从地级市角度对安徽省经济活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构建城市经济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城市经济活力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对主成分分析数据进行相关评价。  关键词:经济发展活力;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经济活
期刊
摘要:振华重工从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到如今国际知名企业,是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的。早些年,在国企当中,振华重工显得较为有“个性化”。其“个性化”也必定造就了其内生文化的独特之处。党的十九大对国企党建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振华重工也逐渐迎来了党建文化、红色文化的春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路的这份初心,正是振华内所潜藏着的红色基因,也是两种文化得以顺利交融的基础和粘合剂。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生文化;红色文
期刊
摘要:革命历史档案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条件。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记载历史的各类档案数量也非常之多,但各种原因导致大量历史档案损毁,很多珍贵的历史档案流失到了国外或者是散落在民间,收集和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加强对历史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已经是迫在眉睫。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永远丢失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对研究我国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也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就文化传承视角下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展开
期刊
摘要:湘西苗族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悠久的历时,巴代是许多苗族仪式中的主持者。巴代在这些仪式中所使用的法器由苗族社会中典型的物品组成,仪式中使用的法器有其自身讲究的规则,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维持了仪式的神秘性和客观性,通过对这些法器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苗族社会工艺、宇宙观、生活等各方面。  关键词:苗族;巴代雄;巴代扎  在苗族民间信仰中,人们主要将巴代分为巴代雄与巴代扎两类,前者为苗族本土
期刊
摘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变法旨在解决北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政治、经济、军事危机。王安石变法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给北宋社会注入了活力,但在新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不少举措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11世纪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性。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现代性  引言:王安石变法不仅在中国古代变
期刊
摘要:《半轮黄日》是一部以尼日利亚内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在阿迪奇笔下,小说却映射出了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包括阶级与种族问题,本文拟从阶级理论出发,探讨小说中的阶级,并主要通过乌古的改变分析其阶层变化。  关键词:阶级;阿迪奇;乌古;场域  一、理论解读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建立在实际物质基础与社会生产关系之上所产生的,阶级理论产生之后,有大量关于此的探讨。而随着社会进步,阶级
期刊
摘要:当下,我国已经步入发展新阶段,各个民族之间实现了较好交流且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也正是在这种现状下,各民族间的文化也实现了深入交融和传播,实现了民族文化复兴和传承的目的,而翻译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本文围绕翻译展开研究,进一步探析翻译史视角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希望可以通过本次研究,加深人们对于翻译的认知和了解。  关键词:翻译史;藏汉文化;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