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理性回归,彰显有效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1-01
  “真正的回归是科学理性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进一步校正前行的坐标。”怎样才能实现语文的理性回归?这是非常实质而具体的问题,也是我们最需要弄明白的操作要义。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涵盖了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奠基固本,致力于以下三方面的回归,彰显教学的有效性。
  1 回归原点——课堂价值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实际应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起点,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最重要的价值。可是,纵观目前的一些语文课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向前走的课堂。课堂上,教师有极强的表达和表现欲望,成为课堂中的“语霸”。教师用他那主持人般的语言,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和时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失去了活动的天地,学生只是教师提问的“应声虫”。 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无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这种“师本位”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
  我以为,要使教学落到实处,教师首先不是考虑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 因为任何所谓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创新、教育的智慧。我们应该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具体地说: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仔细斟酌,制定出适宜学生学习需要的,全面、具体的目标。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而不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接下来,我们才能研究教学方法问题。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学习材料,自己去感悟、体味、摸索、反思,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语感,并不断地充实饱满。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魅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然,在教法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学习主体、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统整起来考虑。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深层的、具有切合学生发展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还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教师要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提高实效。
  2 回归本体——语文学习
  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体现的必须是语文的学习。“怎样上好语文课?我认为,最低标准应该是‘教的是语文’。众所周知,语文课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语文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的同时,再启发学生了解文本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以及文本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选用了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遣词用语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言语学习,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为了追求多媒体展示的听觉、视觉效果,而使言语的欣赏、积累、运用等原生态的“语文学习”退出语文课堂。
  造成这样的后果首先是语文教师语文目标意识薄弱。要知道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更谈不上语文课堂效益。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心中必须有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然后是明确自己所处年段目标,最后把总目标、年段目标和教材的单元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站在单元的高度鸟瞰文本,关注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单元的目标有哪些,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最后才能落实在课时目标上。接着,才能根据课时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把握与审视文本的语文学习价值,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才不会迷失语文的本性。
  其次要落实语言训练。课改初期,训练几乎被打进了冷宫,老师们“谈训色变”,无所适从——因为课标中似乎在回避这个词语。其原因,是因为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训练被异化为“应试”手段,等同于士兵的操练,等同于工匠技能的训练,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其实,训练不是离开思想情感的纯形式化的训练,也不是孤立的一字一词训练或抽象的语言、语法规则的训练,更不是单纯地做习题、琐碎地问答,而应该是灵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润物无声的。是需要经过主体主动建构,需要有一个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的。如教学《小马过河》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环节。环节一:开始小马听了老马的话是怎么做的?他错在哪里?该怎么想、怎么做?同学们想好了,同座可以在座位上先表演,然后派代表全班表演展示,评一评谁说的最好。环节二:小马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心里是多么高兴,如果现在他回到家,他会怎样把事情过程告诉妈妈?妈妈会怎样夸奖他呢?同桌表演后,师再指名登台表演,评议。这样的课堂训练,教师是想方设法,尽量使语言文字成为活跃因素贮存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并在不断的盘活运用中得到再生。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多少年来,我们的大部分阅读课,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言语表达形式。要知道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倡导的是“全程阅读”,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在一次全国语文教学观摩会上,浙江的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作者写作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同学们,读了《猴王出世》,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敢作敢为;如果你走进《西游记》,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神,他神通广大,神异出众!喜欢这样的猴王,真的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像这样自觉地把注意力分配到言语表达、言语形式上的语言是随处可见的。实际上,面对文本,语文老师和数理老师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语文老师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时,应该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这才是课程意义上的语文,这才是在学语文。
  3 回归落点——生命奠基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还要引领学生智慧地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教师要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的自主交流和反馈,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到彰显。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为了给孩子的人生留下美丽的印记,教学中:(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适时播放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的电影片断。这个环节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感受到居里夫人当时提炼镭的艰辛,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3)接着,我创设现场采访的情境,目的是: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重新思考,加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极其自然,不露痕迹地让学生走进居里夫人的内心。教学中我问:“孩子们,要知道居里夫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换取的,此时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她吗?” “孩子们,从这略带蓝色的荧光中你又看到什么?有人看到“那只小碗里装的是八吨铀沥青矿,有人看到的“四年的汗水”,你又看到什么?”此情此景,看着图片中那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的镭,它已活化为课文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语言实践机会,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居里夫人的美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升华,他们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有着远大、执著追求的人,静心思考着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透过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我深深的感悟到: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唤醒原本就在学生心中的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并不断地去培植,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32-02  原地推铅球是我省历年来体育高考加试的项目之一,纵观多年本人结合自己带高三体育考生的实践经验。发现大多数考生在此项目失分较多,据调查我省体育考生这几年来原地推铅球的成绩大致在8.5—10m(男)6—7m(女)。笔者根据多年的训练经验发现考生出现的几个共同点,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生物實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因此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 生物实验的“四步分析法” 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关键
【摘 要】 英语教学,总是令我们英语教师感到一丝困惑,一丝无奈。本以为我们可能会平淡无奇,按照常规去履行教师的职责。但是,我很惊讶于我们的表现。英语教师们共同拥有的就是“敢于改变”的精神。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出来了,实际操作却很难。一直在强调改,可怎么改,改什么,是我们应该推敲的。教学中要体现一个“变”字,有变化的教学才是创造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
【摘 要】 语文教育与美育相生相伴,没有美,就没有语文。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就是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语文教育美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多学科联动协调配合来完成。  【关键词】 美育;内容; 美育任务; 美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33-01  天地之间人事景物,世态万像,美无处不在,贵在发现。为师者之职分在于发现美、表达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也进行着一场大革命。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主旋律,一个新亮点。本文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对数学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 课程改革;理念;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3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
期刊
广东创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业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公司的前身为揭阳市创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8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没计语言的展示趋于多元化,各种设计软件的普及应用一夜之间将设计领域带人了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时代然而,数字化的标志、
期刊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这是中国汉代思想家王充对治学者在古今关系问题上的透辟见解。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历朝历代为后人留
人物简介王东进1945年8月生,重庆永川人。曾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