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乐章集》中提及女性的物事极多,其中对女性妆容的描绘极为细致丰富。本文将从妆容方面对柳词进行分析,以期对柳永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乐章集》 柳永 妆容
词至柳永为一变。首先,柳永将描写对象延至下层妓女、世俗女性与平民女子身上,而非仅仅是“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精致女性。其次,柳永也不再满足于描绘传统思妇形象,而是用丰富的女性物象,塑造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本文将从妆容中的脂粉、眉妆、唇妆、面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脂粉
《乐章集》中提到“脂粉”的共有六处,其中小令三首、中调一首、长调两首。三首小令都为《少年游》。《少年游·铃斋无讼宴游频》中写道:“施朱傅粉”,其中“朱”是指胭脂,“粉”是指妆粉。北魏《齐民要术》就有具体面脂做法;至北宋,亦有用丝绵蘸红蓝花汁的棉胭脂。古代妆粉分米粉与铅粉两种,米粉是植物粉,《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铅粉则是种化学粉,《采兰杂志》说:“以铅敷面则白”,古代女子多用铅粉。在这首词中,女子先施朱后敷粉,即是先将胭脂施于面上,再以粉罩之,所呈现出的妆容被称为“飞霞妆”。“飞霞妆”属于淡妆的一种,色调柔和,故施飞霞妆的女子性情亦是温和的。这也就很好地照应了后文的“容态尽天真”以及在筵席阑珊之后,自问的“谁是意中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中的女子。这个女子的妆容是“酒容红嫩”,即先敷妆粉,后将胭脂浓浓施于两颊,成“酒晕妆”。这种妆容是浓艳的,相应的女子也是泼辣、大胆的:“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体现着世俗女子的灵动与活泼。在《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中女子形象又有不同。这首词中,“红脸杏花春”,指的是先将胭脂与妆粉相调和,成为所谓“红粉”,再涂于面上。这种妆容能最大地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词中“心性温柔,品流详雅”相呼应。正因不同的女子搭配着不同的妆容,柳词才有它的现实性与世俗性。
中调《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中则写道:“长是淹残粉面”。在这首词中,陈皇后被废弃长门宫,“鸾辂音尘远”。自己与丈夫无缘一见,词中形象也变成了泪水涟涟,因而使得妆容残缺,这正与陈皇后被遗弃的身份相符合。长调《二郎神》与《夜半乐》描写的都是女性生活,前者描写的是七夕乞巧,后者描写的是春日斗草,两词中都有“抬粉面”的字样,由此铺陈出女性日常,使得词中种种读之可信。
二、眉妆
柳词中提到眉毛的共十四处,本节将分而述之。
1.代指女子。柳词中共有四处以“翠蛾”作为女子代称:《采莲令》“翠蛾执手送临岐”;《抛球乐》“对绿蚁翠蛾”;《佳人醉》“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夜半乐·中吕调》“翠蛾南陌簇簇”。以眉毛代指女子古已有之,南朝梁高爽有“此镜照蛾眉”句,值得注意的是,“翠”字在這里的含义。宋代女子开始用墨画眉,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记录:“今人不用黛而用墨”;《清异录》中也有言:“自昭、哀以来……皆以善墨火煨染指”。由此,宋代女性眉毛不应掺杂有绿色;又见柳词有“翠鬓弹秋烟”句(《促拍满路花》),故笔者认为,翠应是指明艳、明媚,而非实指眉毛颜色。
2.蛾眉。唐宋对“蛾眉”的定义不同。唐时是将眉毛画得短而阔,形如蛾翅。宋时则是指眉毛如蚕蛾触须一样,细长而又弯曲。宋代女子在画眉时,先将自身眉毛剔净,再用画眉石沾水后沾墨丸细细描画,此种眉毛轻轻皱起,更能体现女子的娇弱,故柳词中写蛾眉多用蹙、愁字样:“愁蛾黛蹙”(《河传》)、“愁蛾懒画”(《锦堂春》)、“只是翠蛾颦”(《少年游》)、“惨黛蛾、盈盈无绪”(《倾杯》)。
3.远山眉。柳词中写远山眉有《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两句。远山眉最早见于刘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究其样式,底部为平,上有山峰弧度,两眉相距较远,且眉形修长。看起来高华贵气,与这两首词中所描写的女子形象极为贴合。
4.黛眉。柳词中黛眉有两处:《促拍满路花》“只恁残却黛眉”《少年游》“修眉敛黛”。据之前所证,宋朝画眉用墨而非黛石,此处以出“黛”来写眉,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如左思“黛眉类扫迹”、温庭筠“相添入黛眉”等,非实指。这两首词体现女子生活生动之余,又多了一层古典的意味。
5.红眉。柳词中仅《荔枝香》中提到女子画红眉:“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宋代女子画红眉和少数民族的影响有极大关系。但由《萍洲可谈》所载“北使耶律家……有妇人,面涂深黄……红眉黑吻……”可见,这种少数民族妆容,红眉要搭配更为夸张的妆容,而柳词中是“素脸”,故眉妆不应似少数民族那样夸张。更大的可能是词中女子绘的是“倒晕妆”,即在双眉周围施以脂粉,由内向外颜色逐渐变淡。这种妆容与词中“笑整金翘”的娇憨形象相一致。
三、唇妆
柳词中写到女子的唇共三处,分别是《夜半乐·中吕调》中“半遮檀口含羞”、《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中“和笑掩朱唇”、《玉蝴蝶·仙吕调》中“绛唇轻”。三处唇妆颜色不同,所对应的女子性格亦是相异。古代唇脂制法与面脂相似,不过要再“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因所加入红色多少不同,唇脂也呈现出绛、檀、朱、猩等深浅不同的红色。宋代女子注重唇妆,陶觳在《清异录·妆饰》中说:“都中倡家,竟尚妆唇,妇女以此分妍否。”在宋朝,一个女子的美艳程度是直接受唇部影响的。
《夜半乐·中吕调》中写道:“半遮檀口含羞”。檀色是唐宋时流行的颜色,近似裸色,点在唇上清新自然,更能体现女子的青涩,故词中后面的“背人偷顾”“斗百草、金钗笑争赌”都有了逻辑依据《少年游》中的女子性情则是“详雅”的,而她所点的朱唇,红中带着橙调,没有大红色那样强烈的冲击,又不似裸色还是少女的青涩,与她心性正合。词中“和笑掩”三字,在朱唇的温柔之外更增一抹娇羞,“世间尤物”四字便不落空了。
《玉蝴蝶》中的女子与前两位又不相同《说文解字》中说:“绛,大赤也”,赤是大红色,带有掠夺性的颜色,这与“芳容端丽”“冠绝吴姬”相互呼应。而且宋时点唇分淡妆与浓妆两类,词中的“绛唇轻”无疑是淡妆唇,增加女子柔态,与词后面所写“倚风情态,约素腰肢”相一致。如此“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才更令人信服。
四、面饰
柳词中提到花钿共两处:《促拍满路花》“起来贪颠耍……不整花钿”、《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另有《瑞鹧鸪》细写女子画梅妆过程。本节将对这三首词加以分析。
花钿又名“花子”,是将彩纸、云母片等材料制成薄片剪成各种形状粘在眉心或整个面部,是唐宋时期妇女的流行饰品,据《武林旧事》卷六《小经济》记载,临安城的铺子里就有卖“面花儿”的。粘花钿用的东西叫做“呵胶”,《孔氏谈苑》己载:“契丹鸭绿水牛鱼鳔,制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由此,呵胶应是以鱼鳔制作而成,女性在使用其贴花钿前,只要对其呵气,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只要用热水一敷便能够卸下,正因为这样,花钿极易脱落《促拍满路花》写的便是女子午睡过后,花钿落下,而“不整”二字,正体现出她的娇憨顽皮,与前面“正笄年”相应。宋时女子贴花钿不仅贴于眉间,还可贴在整个面部,且是追求新奇形状。《清异录》中有:“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之载。《木兰花》中,一个“簇”字便写出了花钿满面的样子,这样追求新奇,与全词中对她歌技惊人(“群艳伏”“鸾吟凤啸”)、技压四座的描写相互映衬。
《瑞鹧鸪》中,词人则是细致描绘了一位女子绘制梅妆的过程。梅花妆,又叫寿阳妆、眉额等,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上,拂之不去……宫女竞效之。”词中的女子,先要“鲜染燕脂”,即要完成敷粉、点胭脂,然后要将花钿细细剪裁成梅花样式,用呵胶贴于额头上。完整的梅妆最后还需在鬓边插戴上一朵梅花。梅花妆极为淡雅,《夷坚志》有载:“丹阳县外十里间,士人孙知县,娶同邑女……其颜色绝艳,性好梅妆。”而这首词中的女子,性情亦是清雅的。且看她化妆过后,“无端饮”“酒人香腮”,似乎有什么愁绪无法开解;但她又不同于其他女子,不似《锦堂春》中“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的傲气,亦不似《少年游》中“日高花榭懒梳头”的哀怨,她只是恨听羌管,看绛雪飘落,这种哀愁,如她的妆容一般清远淡雅。
柳永一生混迹于花间酒肆,对女子的生活与妆容颇有了解。本文仅选取柳词中的女子妆容方面,希望通过对其解读,触摸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体验;也希望能够通过还原词中的历史细节与生活细节,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意蕴。
关键词:《乐章集》 柳永 妆容
词至柳永为一变。首先,柳永将描写对象延至下层妓女、世俗女性与平民女子身上,而非仅仅是“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精致女性。其次,柳永也不再满足于描绘传统思妇形象,而是用丰富的女性物象,塑造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本文将从妆容中的脂粉、眉妆、唇妆、面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脂粉
《乐章集》中提到“脂粉”的共有六处,其中小令三首、中调一首、长调两首。三首小令都为《少年游》。《少年游·铃斋无讼宴游频》中写道:“施朱傅粉”,其中“朱”是指胭脂,“粉”是指妆粉。北魏《齐民要术》就有具体面脂做法;至北宋,亦有用丝绵蘸红蓝花汁的棉胭脂。古代妆粉分米粉与铅粉两种,米粉是植物粉,《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铅粉则是种化学粉,《采兰杂志》说:“以铅敷面则白”,古代女子多用铅粉。在这首词中,女子先施朱后敷粉,即是先将胭脂施于面上,再以粉罩之,所呈现出的妆容被称为“飞霞妆”。“飞霞妆”属于淡妆的一种,色调柔和,故施飞霞妆的女子性情亦是温和的。这也就很好地照应了后文的“容态尽天真”以及在筵席阑珊之后,自问的“谁是意中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中的女子。这个女子的妆容是“酒容红嫩”,即先敷妆粉,后将胭脂浓浓施于两颊,成“酒晕妆”。这种妆容是浓艳的,相应的女子也是泼辣、大胆的:“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体现着世俗女子的灵动与活泼。在《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中女子形象又有不同。这首词中,“红脸杏花春”,指的是先将胭脂与妆粉相调和,成为所谓“红粉”,再涂于面上。这种妆容能最大地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词中“心性温柔,品流详雅”相呼应。正因不同的女子搭配着不同的妆容,柳词才有它的现实性与世俗性。
中调《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中则写道:“长是淹残粉面”。在这首词中,陈皇后被废弃长门宫,“鸾辂音尘远”。自己与丈夫无缘一见,词中形象也变成了泪水涟涟,因而使得妆容残缺,这正与陈皇后被遗弃的身份相符合。长调《二郎神》与《夜半乐》描写的都是女性生活,前者描写的是七夕乞巧,后者描写的是春日斗草,两词中都有“抬粉面”的字样,由此铺陈出女性日常,使得词中种种读之可信。
二、眉妆
柳词中提到眉毛的共十四处,本节将分而述之。
1.代指女子。柳词中共有四处以“翠蛾”作为女子代称:《采莲令》“翠蛾执手送临岐”;《抛球乐》“对绿蚁翠蛾”;《佳人醉》“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夜半乐·中吕调》“翠蛾南陌簇簇”。以眉毛代指女子古已有之,南朝梁高爽有“此镜照蛾眉”句,值得注意的是,“翠”字在這里的含义。宋代女子开始用墨画眉,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记录:“今人不用黛而用墨”;《清异录》中也有言:“自昭、哀以来……皆以善墨火煨染指”。由此,宋代女性眉毛不应掺杂有绿色;又见柳词有“翠鬓弹秋烟”句(《促拍满路花》),故笔者认为,翠应是指明艳、明媚,而非实指眉毛颜色。
2.蛾眉。唐宋对“蛾眉”的定义不同。唐时是将眉毛画得短而阔,形如蛾翅。宋时则是指眉毛如蚕蛾触须一样,细长而又弯曲。宋代女子在画眉时,先将自身眉毛剔净,再用画眉石沾水后沾墨丸细细描画,此种眉毛轻轻皱起,更能体现女子的娇弱,故柳词中写蛾眉多用蹙、愁字样:“愁蛾黛蹙”(《河传》)、“愁蛾懒画”(《锦堂春》)、“只是翠蛾颦”(《少年游》)、“惨黛蛾、盈盈无绪”(《倾杯》)。
3.远山眉。柳词中写远山眉有《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两句。远山眉最早见于刘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究其样式,底部为平,上有山峰弧度,两眉相距较远,且眉形修长。看起来高华贵气,与这两首词中所描写的女子形象极为贴合。
4.黛眉。柳词中黛眉有两处:《促拍满路花》“只恁残却黛眉”《少年游》“修眉敛黛”。据之前所证,宋朝画眉用墨而非黛石,此处以出“黛”来写眉,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如左思“黛眉类扫迹”、温庭筠“相添入黛眉”等,非实指。这两首词体现女子生活生动之余,又多了一层古典的意味。
5.红眉。柳词中仅《荔枝香》中提到女子画红眉:“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宋代女子画红眉和少数民族的影响有极大关系。但由《萍洲可谈》所载“北使耶律家……有妇人,面涂深黄……红眉黑吻……”可见,这种少数民族妆容,红眉要搭配更为夸张的妆容,而柳词中是“素脸”,故眉妆不应似少数民族那样夸张。更大的可能是词中女子绘的是“倒晕妆”,即在双眉周围施以脂粉,由内向外颜色逐渐变淡。这种妆容与词中“笑整金翘”的娇憨形象相一致。
三、唇妆
柳词中写到女子的唇共三处,分别是《夜半乐·中吕调》中“半遮檀口含羞”、《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中“和笑掩朱唇”、《玉蝴蝶·仙吕调》中“绛唇轻”。三处唇妆颜色不同,所对应的女子性格亦是相异。古代唇脂制法与面脂相似,不过要再“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因所加入红色多少不同,唇脂也呈现出绛、檀、朱、猩等深浅不同的红色。宋代女子注重唇妆,陶觳在《清异录·妆饰》中说:“都中倡家,竟尚妆唇,妇女以此分妍否。”在宋朝,一个女子的美艳程度是直接受唇部影响的。
《夜半乐·中吕调》中写道:“半遮檀口含羞”。檀色是唐宋时流行的颜色,近似裸色,点在唇上清新自然,更能体现女子的青涩,故词中后面的“背人偷顾”“斗百草、金钗笑争赌”都有了逻辑依据《少年游》中的女子性情则是“详雅”的,而她所点的朱唇,红中带着橙调,没有大红色那样强烈的冲击,又不似裸色还是少女的青涩,与她心性正合。词中“和笑掩”三字,在朱唇的温柔之外更增一抹娇羞,“世间尤物”四字便不落空了。
《玉蝴蝶》中的女子与前两位又不相同《说文解字》中说:“绛,大赤也”,赤是大红色,带有掠夺性的颜色,这与“芳容端丽”“冠绝吴姬”相互呼应。而且宋时点唇分淡妆与浓妆两类,词中的“绛唇轻”无疑是淡妆唇,增加女子柔态,与词后面所写“倚风情态,约素腰肢”相一致。如此“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才更令人信服。
四、面饰
柳词中提到花钿共两处:《促拍满路花》“起来贪颠耍……不整花钿”、《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另有《瑞鹧鸪》细写女子画梅妆过程。本节将对这三首词加以分析。
花钿又名“花子”,是将彩纸、云母片等材料制成薄片剪成各种形状粘在眉心或整个面部,是唐宋时期妇女的流行饰品,据《武林旧事》卷六《小经济》记载,临安城的铺子里就有卖“面花儿”的。粘花钿用的东西叫做“呵胶”,《孔氏谈苑》己载:“契丹鸭绿水牛鱼鳔,制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由此,呵胶应是以鱼鳔制作而成,女性在使用其贴花钿前,只要对其呵气,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只要用热水一敷便能够卸下,正因为这样,花钿极易脱落《促拍满路花》写的便是女子午睡过后,花钿落下,而“不整”二字,正体现出她的娇憨顽皮,与前面“正笄年”相应。宋时女子贴花钿不仅贴于眉间,还可贴在整个面部,且是追求新奇形状。《清异录》中有:“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之载。《木兰花》中,一个“簇”字便写出了花钿满面的样子,这样追求新奇,与全词中对她歌技惊人(“群艳伏”“鸾吟凤啸”)、技压四座的描写相互映衬。
《瑞鹧鸪》中,词人则是细致描绘了一位女子绘制梅妆的过程。梅花妆,又叫寿阳妆、眉额等,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上,拂之不去……宫女竞效之。”词中的女子,先要“鲜染燕脂”,即要完成敷粉、点胭脂,然后要将花钿细细剪裁成梅花样式,用呵胶贴于额头上。完整的梅妆最后还需在鬓边插戴上一朵梅花。梅花妆极为淡雅,《夷坚志》有载:“丹阳县外十里间,士人孙知县,娶同邑女……其颜色绝艳,性好梅妆。”而这首词中的女子,性情亦是清雅的。且看她化妆过后,“无端饮”“酒人香腮”,似乎有什么愁绪无法开解;但她又不同于其他女子,不似《锦堂春》中“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的傲气,亦不似《少年游》中“日高花榭懒梳头”的哀怨,她只是恨听羌管,看绛雪飘落,这种哀愁,如她的妆容一般清远淡雅。
柳永一生混迹于花间酒肆,对女子的生活与妆容颇有了解。本文仅选取柳词中的女子妆容方面,希望通过对其解读,触摸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体验;也希望能够通过还原词中的历史细节与生活细节,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