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欣赏影视作品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影视资源 作文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努力改变“布置任务——学生写作——简单批阅——集体讲评”的单一作文教学局面,充分理解学生对待写作的畏难、消极情绪和无材可写、笔下生涩的困境,积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表达的欲望,这样,写作教学才能进入理想的状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课内到课外, 欣赏影视作品,是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而对作品的赏析、点评,又包含了作文的素材积累、技巧表达;蕴含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锤炼了学生的语言功力……何乐而不为!
一、多元挖掘,一材多用
观看影视作品,一定要学生养成积累素材、多元挖掘、一材多用的习惯。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可适用不同的立意。
如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美丽心灵》,数学家约翰·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但仍与幻觉作斗争,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学术,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素材,可适用于战胜自我、意志创造奇迹、伟大、心灵的力量等立意;妻子艾丽西娅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时不弃不离,把丈夫留在身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支撑着家庭走出困境,这一事例可用于爱、困境、家庭等材料作文;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觉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同事和同学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摆放在纳什的桌前,适用包容、敬重等立意……影片中的这些人,都拥有“美丽心灵”,除是素材外,也提醒学生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观看影视作品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之一。组织学生每周观看《新闻周刊》,熟悉时事新闻,积累素材,并对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如《新闻周刊》20160507期,“危险”的私人信息,引导学生对这则新闻进行多元挖掘:电信网络诈骗,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个人信息成为商品,信息安全的迫切性;及时杀毒,个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短信骗局千分之五到七的成功率,公民的贪婪心理、息事宁人之态;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立法的重要性……
通过视听赏析积累的素材,往往避免了空洞、乏味的弊端,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更具画面感、感染力,更添说服力。
二、经典台词,言近旨远
《道士下山》中的经典台词,“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地上的枯叶,就像世间的烦恼,扫着扫着,渐渐就有了耐心,扫不完,慢慢扫,看到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带着浓厚思辨色彩的语言,启人心智,言近旨远,不正是学生思维上的短板吗?
组织学生收集经典台词,在写作中,对经典台词或引用或化用,除了论证观点外,还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作品的说服力等作用。
“意义并不只在作品本身”,对经典台词的感受、整理、理解,还在于引导学生将对语言的直接体验转化为阅读、鉴赏的经验,从表层的语感层面上升到深层的思辨性语言的建构、生成层面。
三、创新拟题,耳目一新
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为作文拟写一个与材料立意、文章内容丝丝入扣的简洁凝练、新颖别致、含蓄深刻的 “高”题,对作文至关重要。直接以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核心语意为题,是一种保守、保险的拟题方法,虽不易偏离材料,但缺乏耳目一新之感。我们可以从影视作品的题目入手,学习创新拟题法,以“靓题”抓住读者迫切读下去的心。
创新拟题法,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句,围绕关键词句发挥想象或联想,充分利用各种手法拟题,比较常见的是利用修辞手法拟题。
用比喻的修辞,如《骄阳似我》《放牛班的春天》《风雨哈佛路》;用比拟的修辞,如《翻滚吧,地球》《当幸福来敲门》《滚蛋吧!肿瘤君》;引用成语,如《壮志凌云》《千钧一发》《兵临城下》;引用古诗,如《在水一方》《秦时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谐音,如《剩者为王》《从天儿降》《不可思异》……
有些影视作品以主题为题,读来朗朗上口,如《勇敢的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爱情进行到底》《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些标题可从形式上模仿,如《 的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将 进行到底》《 都去哪儿了》。
从影视作品题目入手,指导学生拟题,胜在形式新颖,学生趣味盎然,但所拟之题要以契合文章立意,贴近文章内容为标准,不能流于猎奇。
四、优美语言,表情达意
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彩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语言之美,或生动鲜活,或周密精美,或气势磅礴,或婉转含蓄……学生从影视作品中,汲取语言运用的灵感,实现形式上的美感。
《晓松奇谈》的开场白: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奇文说今古,谈笑有鸿儒,《晓松奇谈》。
这段文字中,在修辞的运用上,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排比,富有气势;引用与化用,丰富内容,增添文化气息。在句式的运用上,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整句和散句,有短句和长句,句式丰富,语言功底深厚。而“××不是……是……”的表达模式,在议论文中,可用于对话题内涵的辩证阐释。
又如“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广告词,语言上,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交替使用,借代、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长短句、整散句的结合,反问句、感叹句的使用,让 “陈欧体”风靡一时。
如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中,作文材料为“简单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忽视,但简单中却蕴含着生活态度、人生哲理……”,一篇优秀作文这样开头:“你嘲笑他们呆头呆脑,不知变通,他们却以简单活得踏实;你轻视他们的生活单一无味,缺少新意,他们却以简单证明不凡。//简单,也许会为人所忽视,但,那又怎样?人生的智慧,终会透过简单,大放光彩。”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学习、借鉴、模仿了“陈欧体”,展现了该考生写作的机智和能力,不失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觅得清溪到云林,优美的语言如一条清溪,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而又有力”的语言运用意识, “思想不够,语言来凑”,优美的语言可雪中送炭;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精炼的语言可锦上添花。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以语言为训练点,以修辞、句式、人称等为切入口,从影视作品入手,由感性到理性,提升作文档次,颇有效果。但事理为骨髓,语言为肌肤,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处理上,语言要为事理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切莫只为语言优美而堆砌不能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华丽辞藻。
融“观”“思”“写”为一体,在写作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坚持三者结合。思考是写作的灵魂,观看影视作品,通过作品中的情境,丰富生活经验、鉴赏经验、创作经验,再“我手写我心”,用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在教学时,应避免哗众取宠,“只观看,无训练”的做法,虽会让学生获得短暂的放松感,但表达的冲动,也会昙花一现,更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因此,指导时,教师要坚持兴趣与触发阶段、积累与思考阶段、模仿与创作阶段的引导和落实。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欣赏影视作品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影视资源 作文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努力改变“布置任务——学生写作——简单批阅——集体讲评”的单一作文教学局面,充分理解学生对待写作的畏难、消极情绪和无材可写、笔下生涩的困境,积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表达的欲望,这样,写作教学才能进入理想的状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课内到课外, 欣赏影视作品,是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而对作品的赏析、点评,又包含了作文的素材积累、技巧表达;蕴含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锤炼了学生的语言功力……何乐而不为!
一、多元挖掘,一材多用
观看影视作品,一定要学生养成积累素材、多元挖掘、一材多用的习惯。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可适用不同的立意。
如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美丽心灵》,数学家约翰·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但仍与幻觉作斗争,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学术,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素材,可适用于战胜自我、意志创造奇迹、伟大、心灵的力量等立意;妻子艾丽西娅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时不弃不离,把丈夫留在身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支撑着家庭走出困境,这一事例可用于爱、困境、家庭等材料作文;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觉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同事和同学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摆放在纳什的桌前,适用包容、敬重等立意……影片中的这些人,都拥有“美丽心灵”,除是素材外,也提醒学生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观看影视作品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之一。组织学生每周观看《新闻周刊》,熟悉时事新闻,积累素材,并对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如《新闻周刊》20160507期,“危险”的私人信息,引导学生对这则新闻进行多元挖掘:电信网络诈骗,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个人信息成为商品,信息安全的迫切性;及时杀毒,个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短信骗局千分之五到七的成功率,公民的贪婪心理、息事宁人之态;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立法的重要性……
通过视听赏析积累的素材,往往避免了空洞、乏味的弊端,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更具画面感、感染力,更添说服力。
二、经典台词,言近旨远
《道士下山》中的经典台词,“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地上的枯叶,就像世间的烦恼,扫着扫着,渐渐就有了耐心,扫不完,慢慢扫,看到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带着浓厚思辨色彩的语言,启人心智,言近旨远,不正是学生思维上的短板吗?
组织学生收集经典台词,在写作中,对经典台词或引用或化用,除了论证观点外,还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作品的说服力等作用。
“意义并不只在作品本身”,对经典台词的感受、整理、理解,还在于引导学生将对语言的直接体验转化为阅读、鉴赏的经验,从表层的语感层面上升到深层的思辨性语言的建构、生成层面。
三、创新拟题,耳目一新
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为作文拟写一个与材料立意、文章内容丝丝入扣的简洁凝练、新颖别致、含蓄深刻的 “高”题,对作文至关重要。直接以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核心语意为题,是一种保守、保险的拟题方法,虽不易偏离材料,但缺乏耳目一新之感。我们可以从影视作品的题目入手,学习创新拟题法,以“靓题”抓住读者迫切读下去的心。
创新拟题法,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句,围绕关键词句发挥想象或联想,充分利用各种手法拟题,比较常见的是利用修辞手法拟题。
用比喻的修辞,如《骄阳似我》《放牛班的春天》《风雨哈佛路》;用比拟的修辞,如《翻滚吧,地球》《当幸福来敲门》《滚蛋吧!肿瘤君》;引用成语,如《壮志凌云》《千钧一发》《兵临城下》;引用古诗,如《在水一方》《秦时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谐音,如《剩者为王》《从天儿降》《不可思异》……
有些影视作品以主题为题,读来朗朗上口,如《勇敢的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爱情进行到底》《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些标题可从形式上模仿,如《 的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将 进行到底》《 都去哪儿了》。
从影视作品题目入手,指导学生拟题,胜在形式新颖,学生趣味盎然,但所拟之题要以契合文章立意,贴近文章内容为标准,不能流于猎奇。
四、优美语言,表情达意
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彩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语言之美,或生动鲜活,或周密精美,或气势磅礴,或婉转含蓄……学生从影视作品中,汲取语言运用的灵感,实现形式上的美感。
《晓松奇谈》的开场白: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奇文说今古,谈笑有鸿儒,《晓松奇谈》。
这段文字中,在修辞的运用上,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排比,富有气势;引用与化用,丰富内容,增添文化气息。在句式的运用上,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整句和散句,有短句和长句,句式丰富,语言功底深厚。而“××不是……是……”的表达模式,在议论文中,可用于对话题内涵的辩证阐释。
又如“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广告词,语言上,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交替使用,借代、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长短句、整散句的结合,反问句、感叹句的使用,让 “陈欧体”风靡一时。
如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中,作文材料为“简单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忽视,但简单中却蕴含着生活态度、人生哲理……”,一篇优秀作文这样开头:“你嘲笑他们呆头呆脑,不知变通,他们却以简单活得踏实;你轻视他们的生活单一无味,缺少新意,他们却以简单证明不凡。//简单,也许会为人所忽视,但,那又怎样?人生的智慧,终会透过简单,大放光彩。”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学习、借鉴、模仿了“陈欧体”,展现了该考生写作的机智和能力,不失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觅得清溪到云林,优美的语言如一条清溪,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而又有力”的语言运用意识, “思想不够,语言来凑”,优美的语言可雪中送炭;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精炼的语言可锦上添花。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以语言为训练点,以修辞、句式、人称等为切入口,从影视作品入手,由感性到理性,提升作文档次,颇有效果。但事理为骨髓,语言为肌肤,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处理上,语言要为事理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切莫只为语言优美而堆砌不能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华丽辞藻。
融“观”“思”“写”为一体,在写作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坚持三者结合。思考是写作的灵魂,观看影视作品,通过作品中的情境,丰富生活经验、鉴赏经验、创作经验,再“我手写我心”,用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在教学时,应避免哗众取宠,“只观看,无训练”的做法,虽会让学生获得短暂的放松感,但表达的冲动,也会昙花一现,更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因此,指导时,教师要坚持兴趣与触发阶段、积累与思考阶段、模仿与创作阶段的引导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