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是小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将探究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问题
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重视数学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实践、获取新知、发现问题、分析解答,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现状、信息反馈和学生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
一、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创造性
“横看陈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尊重学生得出与课本不同的答案,保护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教育要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教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否认,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找出出题错误的原因,也许会发现不是思路错了只是计算过程错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求异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學课堂中要重视引导、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提供创探索估算方法的知识空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针对一道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书中这个例题,这个多媒体教室有18排座位,每一排有22个位置,假如我们要在这个班里开年级大会,那么350名同学可以坐下吗?” 教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估算多媒体教室可以坐下多少人,第一种估算方法可以是“18≈20 、22≈20” ,第二种估算方法可以是“18≈20”,第三种估算方法是“22≈20”。三种方法得出的数据不一定,但结果都是正确的。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举一反三,培养思维开阔性
小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传统的、固定的课本教学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打压学生的想象力。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想象力表示认可,避免学生出现狭窄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古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开阔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的概念,应该采用复杂的、层层递进的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题型多变、核心不变的数学题,通过渐进式的题目训练,帮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不断发展,学习状态渐入佳境[2]。
三、活跃课堂,培养思维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板书授课方法,大量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这些因素都让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无聊的印象,甚至有反感、抵触的心理。除此,教师一味的知识灌溉,让学生产生了懒惰心理和依赖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动力。因此,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情景教学、媒体授课、课堂互动等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相关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解答的主动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课堂互动,首先简单的互动,“同学们,你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的座位是在教室的那个方向吗?你们可以准确说出你们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简单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结合指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快速辨认出其余的几个方向,并且使学生能够用这些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指南针去校园里寻找方向,“假如以升旗台为中心点,那么食堂、教学楼、大门分别在升旗台的什么方向呢?”通过课下实践和课堂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主动的思维。
四、勇敢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课本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并不是“圣书”,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轻信”书本,学生应该勇敢地对课本、对教师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推陈出新、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惑,在质疑和解答中不断地加深只是理解。教师可以设置错误问题教学情境,将错误的解题过程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思维、自己的方式来解题,适时引导学生,“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误,所以不要以为地相信他人;同时在自己出现错误时也不要沮丧,应该及时改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阔性思维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S2):453-453.
[2] 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1(23):66-67.
[3] 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6):102-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问题
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重视数学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实践、获取新知、发现问题、分析解答,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现状、信息反馈和学生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
一、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创造性
“横看陈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尊重学生得出与课本不同的答案,保护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教育要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教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否认,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找出出题错误的原因,也许会发现不是思路错了只是计算过程错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求异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學课堂中要重视引导、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提供创探索估算方法的知识空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针对一道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书中这个例题,这个多媒体教室有18排座位,每一排有22个位置,假如我们要在这个班里开年级大会,那么350名同学可以坐下吗?” 教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估算多媒体教室可以坐下多少人,第一种估算方法可以是“18≈20 、22≈20” ,第二种估算方法可以是“18≈20”,第三种估算方法是“22≈20”。三种方法得出的数据不一定,但结果都是正确的。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举一反三,培养思维开阔性
小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传统的、固定的课本教学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打压学生的想象力。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想象力表示认可,避免学生出现狭窄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古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开阔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的概念,应该采用复杂的、层层递进的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题型多变、核心不变的数学题,通过渐进式的题目训练,帮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不断发展,学习状态渐入佳境[2]。
三、活跃课堂,培养思维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板书授课方法,大量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这些因素都让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无聊的印象,甚至有反感、抵触的心理。除此,教师一味的知识灌溉,让学生产生了懒惰心理和依赖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动力。因此,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情景教学、媒体授课、课堂互动等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相关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解答的主动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课堂互动,首先简单的互动,“同学们,你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的座位是在教室的那个方向吗?你们可以准确说出你们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简单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结合指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快速辨认出其余的几个方向,并且使学生能够用这些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指南针去校园里寻找方向,“假如以升旗台为中心点,那么食堂、教学楼、大门分别在升旗台的什么方向呢?”通过课下实践和课堂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主动的思维。
四、勇敢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课本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并不是“圣书”,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轻信”书本,学生应该勇敢地对课本、对教师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推陈出新、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惑,在质疑和解答中不断地加深只是理解。教师可以设置错误问题教学情境,将错误的解题过程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思维、自己的方式来解题,适时引导学生,“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误,所以不要以为地相信他人;同时在自己出现错误时也不要沮丧,应该及时改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阔性思维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S2):453-453.
[2] 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1(23):66-67.
[3] 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