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融合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增强,单一、保守不够灵活传统的化学化工类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竞赛是高校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运作模式,将科技创新竞赛融入新科技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企业与学校“双服务平台”,将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建设化学化工新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机 构】
:
枣庄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枣庄学院 后勤服务处,山东 枣庄 2771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融合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增强,单一、保守不够灵活传统的化学化工类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竞赛是高校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运作模式,将科技创新竞赛融入新科技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企业与学校“双服务平台”,将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建设化学化工新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其他文献
化学科技类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药物分析学课程为例,对课程中的传承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勇于攀登,不断探索的精神、注重动物伦理道德、遵守法律和规范的品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等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其他化学科技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毕业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制药工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人才,文章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目前毕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行之有效的系列改革措施,目的是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依据.
在提升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注重工程案例课堂教学、开设创新实验项目、提升课程设计质量以及建立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生物体内汞离子过量会对神经系统和正常的代谢活动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方法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本研究采用钌配合物-适配体探针体系,利用钌配合物可选择性识别G-四链体DNA以及核酸适配体中T碱基与汞离子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当无汞离子时,核酸适配体形成G-四链体结构;有汞离子时,则形成双链结构.在优化条件下,利用适配体与汞离子的特异性结合,该探针可实现对汞离子的荧光检测.探针荧光强度与汞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50μmol/L,检测限为0.86μmol/L.
作为一种贸易合同,石油合同以促成石油贸易为目的.石油合同文本多使用被动结构来增强合同文本的客观性.本文基于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结合实例讨论石油合同文本中被动结构的翻译,期待为石油合同文本的翻译贡献绵薄之力.
针对学生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而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教师施教模式单一化和缺乏设计性实验教学、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等问题,探索药物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对策,例如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变更考核方式等方法,并用于我校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分析课堂及实验教学.这对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原油样品经航空煤油稀释后,在雾化室温度为0℃条件和氦气碰撞模式下,直接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MS)中测定砷含量.砷在0.1~50μg/kg砷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1,砷的检出限为0.082 ug/kg,回收率在91.8%~112.1%之间,本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批量原油砷的快速检测.
基于国家能源战略的新要求,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通过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综合改革,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对专业实践环节进行持续的改进,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同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材料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课程内容为材料结构、物相、成分的分析原理及其方法,使同学具备从事材料生产与研究所必要的测试与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推进,以红外光谱分析为例,从教师科学研究实例中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推进方案,结合实际讲述本节课要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实现每堂课复习-学习-测试相结合,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建设应用型大学,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在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围绕服务地方理念,分析了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精细化学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