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针对这一方面,本人作了以下四点的论述:在朗读、揣摩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在诵读、表演中,激发语感,体验语言的情趣美;在品读、想象中,训练语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在范读、跟读中,深化语感,触摸语言的旋律美。
【关键词】语感;朗读;音乐美;情趣美;意蕴美;旋律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素养的养成,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历练而成的,学生一旦有了语感能力,不仅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他们除了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的陶冶有很大的帮助。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可见朗读训练与语感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可感悟文章的真谛,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在中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我联系实际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朗读、揣摩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音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二、在诵读、表演中,激发语感,体验语言的情趣美
新改编的现行教材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生动,很适合表演。且现在的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动作表情,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通过读演结合,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可见,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小处做起,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
三、在品读、想象中,训练语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四、在范读、跟读中,深化语感,触摸语言的旋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读一个字想一想后面的字,这种一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停顿产生错误,使句子不连贯。这就严重影响到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不妨多领读,让学生模仿停顿和语气,然后在多次练习中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而且学生的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大“读”的力度,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朗读去积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们从亲自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刚.浅谈语感训练[J].小学语文教学,2011(2).
[3]于汇军.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2(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感;朗读;音乐美;情趣美;意蕴美;旋律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素养的养成,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历练而成的,学生一旦有了语感能力,不仅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他们除了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的陶冶有很大的帮助。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可见朗读训练与语感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可感悟文章的真谛,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在中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我联系实际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朗读、揣摩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音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二、在诵读、表演中,激发语感,体验语言的情趣美
新改编的现行教材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生动,很适合表演。且现在的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动作表情,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通过读演结合,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可见,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小处做起,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
三、在品读、想象中,训练语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四、在范读、跟读中,深化语感,触摸语言的旋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读一个字想一想后面的字,这种一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停顿产生错误,使句子不连贯。这就严重影响到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不妨多领读,让学生模仿停顿和语气,然后在多次练习中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而且学生的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大“读”的力度,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朗读去积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们从亲自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刚.浅谈语感训练[J].小学语文教学,2011(2).
[3]于汇军.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2(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