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更加关注。我国的教育体系自中学往后已基本定型,难以发生重大的变革。而小学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掌握量要求不高,但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巨大。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特征
  教學中心转移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点是教学中心的转移,传统的小学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协同,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上的施教者,负责进行知识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能有效地学到知识。而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问题的提出者,负责的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遵从教师的安排,有效率地学到大量的知识。
  而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把学习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最大的转变在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教师把要学的知识对学生单方面地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选择要学习知识的种类,以及是否要进行这类知识的学习。它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还有创新性。
  信息技术参与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用科技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是近年来教育工作发展改革的重点项目。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能增强教学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授课时间、还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诸多优点。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参与。
  教师职能的转变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在这一模式下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不存在身份上的高低,每个人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它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变,把自己从课堂中的掌控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维持课堂上的秩序不混乱。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维持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培养他们敢于发问、质疑、创造的精神。
  以学生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
  突出学生的功能
  以学生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功能,教师课堂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时间上占用的时间不能过长,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简单地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去学习、思考、质疑,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充分的讨论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突出自主学习
  突出自主学习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前预习阶段,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教师不应该布置太多的课后作业,可以将课后作业的内容转变成对课堂知识的预习报告。通过预习报告的验收,来保证学生确实进行了对课堂知识的自主学习。二是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对自己预习的成果进行报告,提出问题。教师通过预习报告以及学生的问题来制定课堂知识讲解的重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突出合作学习
  在一个班集体中,一定存在着学习能力和成绩的高低差别。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提高成绩的方法不是教师在课下的单独辅导,而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彼此间的竞争观念。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小组学习,能有效地拉近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能有效地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观念。学习能力高低不同的小组中,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就会自觉地向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学习。
  突出探究学习
  突出探究学习就是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引导学生问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这一观念的形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树立学生的质疑思维,让学生敢于问为什么,对学生不成熟的想法与问题持尊重态度,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对于小学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长、教师、以及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时代飞速发展、各类新式的科技不断涌现、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的现代,让小学教育也能与时俱进,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以学生为主的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好基础,是一种值得去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FZSD1811509 )
其他文献
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不世出的皇帝。但由于专制制度的劣根性,在他晚年,竟卷入一场荒唐的宫廷流血惨剧之中。历史的局限性使他的雄才大略蒙上了阴影。  公元前91年,即汉武帝征和二年,在当时的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造成数万人流血的大惨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而被列为这一事件罪魁祸首的就是江充。  关于江充,不同的历史学家虽然从各个不同的度角出发,对其责难时有轻重,但基本的一点是相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乙编第十八《高南阜》:    胶东名宿高南阜,文采风流自有真。  写得小娃诗十首,左家情趣有传人。    王仲三先生《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对此诗笺注道:“左家情趣有传人,此句极妙,既写南阜病废之后只能用左臂用笔的情况,故谓‘左家’,又说明其所写小娃儿童个个都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并识情知趣,可作南阜的‘传人’。”  王先生对“左家情趣”及“传人”的理解,
1925年,煊赫一时的吴县潘家,正经历着风雨飘摇、内外逢忧的惨淡时光。这一年正月,主人潘祖年因腹疾就医沪上,遽然长逝。其时祖年“子孙先卒,嗣曾孙犹在襁褓”。悲痛之余,潘家人惊讶地发现,尽管没有得到族人许可,记载家族藏书精品的《滂喜斋藏书记》却已在几个月后不胫而走,风行肆中。更让潘家人不能忍受的是,刊行者陈乃乾,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但对自己印行此书的举动毫不隐讳,还在序言中对刚去世的潘祖年作了“
【摘 要】幼儿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关于幼儿教育是应该以知识学习为主还是以游戏教育为主在我国社会上也已经争论已久。尽管教育部门就幼儿教育的问题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但还是因为社会观念和家长需求的影响,导致部分规定无法有效推行,幼儿教育逐步朝着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的方向发展。本应该属于小学课程的部分以幼儿教育的形式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中,给幼儿增添了不少负担,也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制造了不少麻烦。
李时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朝代,在世时正是明朝的中后期。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蕲州的府衙地位突然发生了变化,荆王朱瞻堈将王府迁到蕲州。朱瞻堈是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个儿子,藩地原在江西建昌,因蟒蛇经常出入王府,于是向朝廷提出迁址。其实,迁到蕲州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蕲州的“麟阁江山”。蕲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上可达荆襄,下可到金陵,地处要冲。蕲州城
一    传统中国惯爱在文字玩数字游戏,人望亦是如此,如果不以“前七子”、“后五子”之类党群标榜来互撑台面,仿佛就不成体统。虽谓公子哥儿也不能免俗:有明季四公子(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又有晚清四公子(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还有近代四公子。近代四公子究其为谁的纷争,落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卢永祥之子卢小嘉之中择二的争论上,但另有两位的入选却是
如今年轻的一代试图走出长辈的监控,走自己的路,而年长者虽然恨铁不成钢,但面对执拗的幼者有时候又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代际价值观的断裂与紧张正如影随形地缠绕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今天我们的代际价值观问题的出现有这么几层背景:一是随着现代性的开启所带来的整个世界的祛魅化所导致的价值根基的消解与虚无感的伴随,这实际上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价值观问题的核心,这种虚无感直接成为当下年轻一代基本的价值征兆,信
一    与许多人一样,因为吴宓而知道毛彦文,所以看到她的自传《往事》,首先想读的便是其中有关吴宓的回忆。让人失望的是,书中的正文部分根本没有提及,只是作为第三章的附录,收了一篇简短的《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那是因为萧公权在《传记文学》上刊文涉及此事,毛彦文认为“并非实情”而做的解释。  与《吴宓日记》里的相关内容对照,毛彦文的陈述角度不同,事实却没有多大出入。惟最后的一节文字,读来令人唏嘘:
华罗庚与陈省身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数学发展的一个活跃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并做出了世界水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在时局变迁的背景下分别做出了回国与去国的不同抉择。1948年12月,时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理所长的陈省身举家赴美。1950年3月,华罗庚由美回国,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徐利治在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求学时,华罗庚与陈省身已是西南联大闻名遐迩的
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采用了儿歌童谣的表达方式,使教材充满童趣。在课堂各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谣创设童趣意境,让学生进行趣味探究,能促进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强化道德情感,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  儿歌童谣语言精练、响亮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易被低年段的儿童接受。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随文编写了多首儿童歌谣,有的融合在其他栏目中,有的独立构成内容。在小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