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依靠教科书中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授课,但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科书上的文字,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其中的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生活与地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地理现象来告知学生,当地的地理环境产生的风俗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应引导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与此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新颖的教学模式,使之教学变得新颖、有趣。
关键词:高校地理;教学创新
在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通过文字来分析与想象地理知识,并不能深入的了解到一个地理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直观表现,地理学科包含很多种知识,其中就包含了人民在地理环境中的现状与民族文化。教师应该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地理与人文资料下载,并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分享。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用新颖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学,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使地理知识烂熟于心。
一、将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知识走进学生心里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都在钢铁丛林中生活。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也快乐的生活着,教师应该将这里民族的风俗风趣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知识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发现知识,一堂风趣幽默的地理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或世界的大好风光,也可以领略世界各族人民的各个不同的风俗习惯。将这些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之更好的吸收。在地理的学科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一些习俗,来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教学,例如,世界闻名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它是云南省的最南方,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这里的气候四季初春,在这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中,有一项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节日,“泼水节”,在于学生讨论云南的地理环境时,可以结合泼水节进行教学,从地理环境到傣族的生活习惯,再延伸到泼水节上,做到一系列的讲述,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直接的印象,那就是听到“泼水节”就会联想到傣族,再从教师之前传授的地理知识中,回想到云南的地理环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连贯的知识,达到一种如会贯通的理念与意义。
二、在地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应用教学法
在当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家都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生活着,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人手不离便携式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高效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或视频播放网站等工具进行课堂教学。众所周知,在现代的网络中,有很多著名的电视、电影制作公司或IT科技企业中,也在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资源進行制作产品,例如:英国BBC电视台出品的《国家地理探索频道》、优酷网的地理纪录片等,教师应该在多媒体中寻找与课本内容相似的视频,在课堂中结合使用,让学生在试听中进行学习,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感,以此,给学生带来地理学科中的震撼。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再用枯燥的文字来授课,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将知识,集中的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教师也需要在网络社交软件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利用微信、贴吧、QQ、微博等社交工具,来传播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进行查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了然于心。
三、在课下与学生组织户外活动并传授知识
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在课本中传授知识,但那只是在文字表面中让学生领会含义。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应该在这个环境下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教学,这是一次畅游,也是一次课外教学。在双重意义的驱使下,学生会更加喜爱地理这门课程,在爬山中传授地质结构,在踏青中讲述自然是如何造成植被与土壤现象等等专业知识。也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留意身边的地理现象,通过记笔记,拍摄等方法进行记录。户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将自己看的一些地理现象,通过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这将是对户外地理教学最好的反馈。在教学中需要这些户外与课堂相结合的手法来传授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通过自身的感受,把知识牢记于心。将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地理教学需要用独特新颖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与生活中不断的发现与实践。在通过人文地理的深入了解,发现有趣的风俗文化。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视频播放以及网络社交软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户外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探索地理的奥秘并详细的记录,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对高校地理这门学科有更好的认识,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地理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2]刘榿,温涛,张小玲,武利,袁颖,刘慧英.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与培养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3).
[3]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关键词:高校地理;教学创新
在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通过文字来分析与想象地理知识,并不能深入的了解到一个地理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直观表现,地理学科包含很多种知识,其中就包含了人民在地理环境中的现状与民族文化。教师应该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地理与人文资料下载,并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分享。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用新颖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学,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使地理知识烂熟于心。
一、将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知识走进学生心里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都在钢铁丛林中生活。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也快乐的生活着,教师应该将这里民族的风俗风趣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知识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发现知识,一堂风趣幽默的地理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或世界的大好风光,也可以领略世界各族人民的各个不同的风俗习惯。将这些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之更好的吸收。在地理的学科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一些习俗,来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教学,例如,世界闻名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它是云南省的最南方,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这里的气候四季初春,在这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中,有一项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节日,“泼水节”,在于学生讨论云南的地理环境时,可以结合泼水节进行教学,从地理环境到傣族的生活习惯,再延伸到泼水节上,做到一系列的讲述,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直接的印象,那就是听到“泼水节”就会联想到傣族,再从教师之前传授的地理知识中,回想到云南的地理环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连贯的知识,达到一种如会贯通的理念与意义。
二、在地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应用教学法
在当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家都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生活着,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人手不离便携式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高效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或视频播放网站等工具进行课堂教学。众所周知,在现代的网络中,有很多著名的电视、电影制作公司或IT科技企业中,也在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资源進行制作产品,例如:英国BBC电视台出品的《国家地理探索频道》、优酷网的地理纪录片等,教师应该在多媒体中寻找与课本内容相似的视频,在课堂中结合使用,让学生在试听中进行学习,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感,以此,给学生带来地理学科中的震撼。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再用枯燥的文字来授课,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将知识,集中的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教师也需要在网络社交软件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利用微信、贴吧、QQ、微博等社交工具,来传播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进行查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了然于心。
三、在课下与学生组织户外活动并传授知识
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在课本中传授知识,但那只是在文字表面中让学生领会含义。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应该在这个环境下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教学,这是一次畅游,也是一次课外教学。在双重意义的驱使下,学生会更加喜爱地理这门课程,在爬山中传授地质结构,在踏青中讲述自然是如何造成植被与土壤现象等等专业知识。也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留意身边的地理现象,通过记笔记,拍摄等方法进行记录。户外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将自己看的一些地理现象,通过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这将是对户外地理教学最好的反馈。在教学中需要这些户外与课堂相结合的手法来传授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通过自身的感受,把知识牢记于心。将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地理教学需要用独特新颖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与生活中不断的发现与实践。在通过人文地理的深入了解,发现有趣的风俗文化。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视频播放以及网络社交软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户外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探索地理的奥秘并详细的记录,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对高校地理这门学科有更好的认识,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地理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2]刘榿,温涛,张小玲,武利,袁颖,刘慧英.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与培养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3).
[3]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