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灵通
我们学校给每个孩子发了周记本,便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每周一次,其中有自评、他评和班主任评语。刚开始写周记的时候,孩子们很喜欢,但后来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原因很简单,大家觉得学校的周记本虽然好,但是有个学校的字样在前面摆着,写起来心里总是不自然。
我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在官方层面表露真实的自己。于是,在我们的班级,除了学校的周记本,我们又有了属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小灵通”。这个“小灵通”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本儿”。这个“小本儿”只属于我和当事人。我们之间有一个约定,无论对方在“小本儿”里说什么,都不可以让第三方知道。
在写“小本儿”的第一天我首先表态:“如果小本儿内容是我透露出去的,就罚我请全班吃冰淇淋。”而对于孩子们,我不需要大家立下任何誓约。我跟大家说:“我相信大家,所以你们不需要给我任何承诺。我知道,大家不喜欢周记,因为各位怕自己的心事被他人知道,尤其是被其他老师‘围观’,甚至是被抓住‘小辫子’。好,从现在开始,我把自己的‘小辫子’放在大家手里。”我的发言引来哄堂大笑。
虽然有我的表态,但还是有些孩子在试探我。比如有个孩子在第一次写“小本儿”的时候居然问我:“老师您睡觉打呼噜么?”我的回答是:“经多方验证,我打呼噜,而且挺响的。”
第二天,班上的学生几乎都知道我打呼噜。有的学生直接告诉我:“老师这个游戏不好玩。你的‘小辫子’不是抓在一个人手里,而是抓在我们所有人手里。”我回答说:“君子,坦荡无畏。”还是那位学生,在第二次小本儿中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失信了。其实我自己打呼噜,大家都取笑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回答:“我理解你,你是在试探我,觉得我可信才把这个秘密告诉我。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打呼噜的人来说,自己内心的平和是最重要的。”然后在后面附上关于打呼噜的一些科学建议。
第三次小本儿:“老师,感谢有您。有一个跟自己一样打呼噜的人开导我,我好受到了。我会尽力去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灵通”的沟通方式逐渐被班级同学接受了。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小灵通”过于私密,很多学生不愿意让组长收,怕被“偷窥”。这是人之常情,我也理解。于是班级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班主任亲自收小灵通。每次大课间或者放学后,我会到班上吼一嗓子:“小灵通?有没?”接下来在每个学生旁边走过。愿意交“小灵通”的学生会直接交给我,不愿意交的学生会做自己的事情。还有一些想交但是不在课室内的,他们会自己把本子放在我台面。久而久之,孩子们感受到了班主任对于他们内心的呵护。于是大家投票表决,将收“小灵通”的权利授予了班内最受大家尊重的同学,还举行了一次授权仪式。当时,那位被授权的同学非常激动。他说:“我没想到大家对我这么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厚望,尽职尽责,用我的诚心去捍卫我们大家的诚心。”
渐渐地,“小灵通”开始变化。时间更为随机,内容更为直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虽然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小灵通”作为我们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传承,陪伴我们的班级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儿”。它承载着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坦诚。班主任的人格在字里行间中感染着同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师生之间的默契。
用心去呵护孩子,用心去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那是花开的声音,纯美、酣畅。一个真实的老师,会带出一批真实的孩子。一个平和的老师,会带出一群平实的孩子。一个用心做教育的老师,会带出一批快乐成长的孩子。我很幸运,我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
明信片
班主任不但要关注班级的德育工作,还要肩负班级教学核心的职责。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在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搭建良性且高效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好学,任课教师爱教。
面对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老教师可能凭借着自己学校内扎实的“人脉”轻松地解决问题。但是对青年教师而言,这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作为青年班主任,我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大的现实情况,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借助“明信片”的形式,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给予任课老师良好的心理暗示及鼓励,让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稀释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去感染老师,以学生的积极带动老师。这种明信片设计起来极其容易,正面是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合影、一张学生亲手绘制的图画或是一张纯粹的贺卡,背面配以学生真挚的语言。
鼓励型明信片
(正面)政治老师: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您。您阳光帅气、知识渊博、课堂思路清晰,上您的课是轻松愉悦且高效的。您很幽默,尤其是在重点难点上从不给我们压力,而是引导我们思考。以幽默的方式总结,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觉得您是一位富有哲思型的老师,年轻有为。感谢您在给我们上的第一节政治课就为我们留下了快乐的记忆。谢谢您的努力!
(背面)619小组 个人签名
心愿型明信片
(正面)历史课堂公开课图片(班主任提供)
希望与您一同分享迎战统考的激情,渴望与您一起分享成功后的喜悦。我们在这里等您,时刻准备着在您的带领下拼尽全力。因为有您,我们敢争第一;因为有您,我们充满底气。每次考试无论我们考得好与不好,您都不离不弃,这一次让我们一起创造奇迹。
(背面)2班全体签名
沟通型明信片
(正面)班级一角图片(班主任提供)
(背面)英语老师:
1. 感谢您的态度,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信念。
2. 我对您的口语表示敬仰,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您口语交流。
3. 老师,我跟您带来的那位英国女孩在2班的地盘上用日语交流得“一塌糊涂”。
4. 您要注意身体,多跑跑步。
5. 您把我从一条斜窄的小路上带了出来,面对阳光大道,我会奋力向前。谢谢。
——623宿舍全体签名
有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不优秀,而是学生没有机会去表达;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优秀,而是老师没有机会去发现;有时候不是老师不愿意与学生沟通或者学生不爱搭理老师,而是大家没有时间。因此多种形式的明信片就成了链接师生之间心灵的“纽带”,久而久之变成了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
作为班主任,在面对一些师生沟通问题的时候,我们喜欢把教育行为设置的起点定得很高,试图通过在班级层面达成统一认识来迅速解决问题,其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明信片只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它可以转化成一种班级的行为,深入到班级的“文化土壤”中。让任课老师借助明信片更了解学生,更喜欢学生;让学生借助明信片培养自己的尊师爱师的情怀。明信片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表达——让任课老师与学生走得更近,让任课老师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可爱的孩子。
责任编辑 赵霭雯
我们学校给每个孩子发了周记本,便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每周一次,其中有自评、他评和班主任评语。刚开始写周记的时候,孩子们很喜欢,但后来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原因很简单,大家觉得学校的周记本虽然好,但是有个学校的字样在前面摆着,写起来心里总是不自然。
我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在官方层面表露真实的自己。于是,在我们的班级,除了学校的周记本,我们又有了属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小灵通”。这个“小灵通”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本儿”。这个“小本儿”只属于我和当事人。我们之间有一个约定,无论对方在“小本儿”里说什么,都不可以让第三方知道。
在写“小本儿”的第一天我首先表态:“如果小本儿内容是我透露出去的,就罚我请全班吃冰淇淋。”而对于孩子们,我不需要大家立下任何誓约。我跟大家说:“我相信大家,所以你们不需要给我任何承诺。我知道,大家不喜欢周记,因为各位怕自己的心事被他人知道,尤其是被其他老师‘围观’,甚至是被抓住‘小辫子’。好,从现在开始,我把自己的‘小辫子’放在大家手里。”我的发言引来哄堂大笑。
虽然有我的表态,但还是有些孩子在试探我。比如有个孩子在第一次写“小本儿”的时候居然问我:“老师您睡觉打呼噜么?”我的回答是:“经多方验证,我打呼噜,而且挺响的。”
第二天,班上的学生几乎都知道我打呼噜。有的学生直接告诉我:“老师这个游戏不好玩。你的‘小辫子’不是抓在一个人手里,而是抓在我们所有人手里。”我回答说:“君子,坦荡无畏。”还是那位学生,在第二次小本儿中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失信了。其实我自己打呼噜,大家都取笑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回答:“我理解你,你是在试探我,觉得我可信才把这个秘密告诉我。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打呼噜的人来说,自己内心的平和是最重要的。”然后在后面附上关于打呼噜的一些科学建议。
第三次小本儿:“老师,感谢有您。有一个跟自己一样打呼噜的人开导我,我好受到了。我会尽力去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灵通”的沟通方式逐渐被班级同学接受了。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小灵通”过于私密,很多学生不愿意让组长收,怕被“偷窥”。这是人之常情,我也理解。于是班级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班主任亲自收小灵通。每次大课间或者放学后,我会到班上吼一嗓子:“小灵通?有没?”接下来在每个学生旁边走过。愿意交“小灵通”的学生会直接交给我,不愿意交的学生会做自己的事情。还有一些想交但是不在课室内的,他们会自己把本子放在我台面。久而久之,孩子们感受到了班主任对于他们内心的呵护。于是大家投票表决,将收“小灵通”的权利授予了班内最受大家尊重的同学,还举行了一次授权仪式。当时,那位被授权的同学非常激动。他说:“我没想到大家对我这么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厚望,尽职尽责,用我的诚心去捍卫我们大家的诚心。”
渐渐地,“小灵通”开始变化。时间更为随机,内容更为直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虽然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小灵通”作为我们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传承,陪伴我们的班级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儿”。它承载着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坦诚。班主任的人格在字里行间中感染着同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师生之间的默契。
用心去呵护孩子,用心去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那是花开的声音,纯美、酣畅。一个真实的老师,会带出一批真实的孩子。一个平和的老师,会带出一群平实的孩子。一个用心做教育的老师,会带出一批快乐成长的孩子。我很幸运,我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
明信片
班主任不但要关注班级的德育工作,还要肩负班级教学核心的职责。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在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搭建良性且高效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好学,任课教师爱教。
面对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老教师可能凭借着自己学校内扎实的“人脉”轻松地解决问题。但是对青年教师而言,这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作为青年班主任,我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大的现实情况,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借助“明信片”的形式,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给予任课老师良好的心理暗示及鼓励,让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稀释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去感染老师,以学生的积极带动老师。这种明信片设计起来极其容易,正面是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合影、一张学生亲手绘制的图画或是一张纯粹的贺卡,背面配以学生真挚的语言。
鼓励型明信片
(正面)政治老师: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您。您阳光帅气、知识渊博、课堂思路清晰,上您的课是轻松愉悦且高效的。您很幽默,尤其是在重点难点上从不给我们压力,而是引导我们思考。以幽默的方式总结,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觉得您是一位富有哲思型的老师,年轻有为。感谢您在给我们上的第一节政治课就为我们留下了快乐的记忆。谢谢您的努力!
(背面)619小组 个人签名
心愿型明信片
(正面)历史课堂公开课图片(班主任提供)
希望与您一同分享迎战统考的激情,渴望与您一起分享成功后的喜悦。我们在这里等您,时刻准备着在您的带领下拼尽全力。因为有您,我们敢争第一;因为有您,我们充满底气。每次考试无论我们考得好与不好,您都不离不弃,这一次让我们一起创造奇迹。
(背面)2班全体签名
沟通型明信片
(正面)班级一角图片(班主任提供)
(背面)英语老师:
1. 感谢您的态度,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信念。
2. 我对您的口语表示敬仰,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您口语交流。
3. 老师,我跟您带来的那位英国女孩在2班的地盘上用日语交流得“一塌糊涂”。
4. 您要注意身体,多跑跑步。
5. 您把我从一条斜窄的小路上带了出来,面对阳光大道,我会奋力向前。谢谢。
——623宿舍全体签名
有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不优秀,而是学生没有机会去表达;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优秀,而是老师没有机会去发现;有时候不是老师不愿意与学生沟通或者学生不爱搭理老师,而是大家没有时间。因此多种形式的明信片就成了链接师生之间心灵的“纽带”,久而久之变成了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
作为班主任,在面对一些师生沟通问题的时候,我们喜欢把教育行为设置的起点定得很高,试图通过在班级层面达成统一认识来迅速解决问题,其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明信片只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它可以转化成一种班级的行为,深入到班级的“文化土壤”中。让任课老师借助明信片更了解学生,更喜欢学生;让学生借助明信片培养自己的尊师爱师的情怀。明信片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表达——让任课老师与学生走得更近,让任课老师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可爱的孩子。
责任编辑 赵霭雯